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庭院養殖區。黃姣 攝
走進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院子,真是氣派極了:廚房後面是寬敞明亮的客廳,旁邊是花園,沿著花牆是一排葡萄架,再往裡是一片菜地,最裡邊搭起了立體養殖暖圈,雞和鴿子分層而居,暖圈隔壁,牛羊在敞圈裡嚼食,圈外便是儲備飼草的地方。
「要是夏天來,坐在葡萄架下,吃著瓜果,吹著風,賞著花,別提多愜意!」吐爾貢有點自豪。
「現在知道好了?不記得你的院子以前多亂啦?」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駐村幹部馬建軍打趣道。吐爾貢不好意思地直撓頭,經過介紹,才知道,客廳原來是草房,花園原來是羊圈,再往裡乾脆就是亂糟糟。
自治區組織部的幹部駐村後,就發現村莊庭院存在嚴重「髒亂差」問題,各村幹部群眾的庭院功能不完備,居住生活條件比較簡陋。院內硬化綠化不夠,平時灰塵四起,雨天泥巴滿地;廁所大多不達標,保護不了隱私,處理不了糞便,屏蔽不了氣味;木材、麥草等雜物散亂堆放,既不便使用,又影響美觀,還容易引起火災。暖圈、沼氣池、青儲窖等設施大量破損閒置,未能發揮作用,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條件差,汙水、垃圾、糞便處理不及時,蒼蠅蚊蟲多,影響健康。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玉斯屯克和田村居民庭院佔地普遍在1.2畝以上,許多院子佔地2.5畝,有的甚至超過4畝,但大多數沒有種植、少有養殖。與大田相比,庭院多為優質土地,或可改造為優質土地,且離勞動力近、離水源近、離糞肥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閒碎時間,又可以及時配置水、肥等資源,所以在庭院可以發展集約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空間、土地、水肥等要素的效用,實現增收。
「在現有勞動力素質情況下,大田裡的增收潛力受到很大制約。這些年經過土地平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改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等措施,大田裡的增收潛力挖的差不多了,必須要有新的出路。」駐村工作隊隊長趙處明告訴記者,庭院改造後,可以優化各功能區的結構,合理安排各要素間的關係,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讓庭院變得乾淨衛生、整齊美觀,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健康、更舒適,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但提出改造庭院、發展庭院經濟的話題,沒有幾個人響應,甚至有人說,大田裡那麼多土地都收入不了幾個錢,靠院子裡巴掌大的一塊地增收是不可能的。
工作隊想到讓幹部群眾走出去、開眼界,學榜樣、換腦筋,在他們幫扶的6個村選了65名幹部和積極分子去了和田,看了4個縣市的17個鄉鎮發展庭院經濟情況,從和田回來後,村裡幹部群眾的思想轉變非常快,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說,我們原來不知道,庭院裡的土地還可以像和田這樣安排。有的說,我們以前太不珍惜自己的土地了,一直白白浪費著。有的說,院子裡的地是最寶貴的地,一定要讓它多種菜多養羊,還要讓它更漂亮。
「我們把發展庭院經濟的重要意義告訴大家,幫助鄉親們把增加收入的帳算清楚,把發展庭院經濟的好處講明白,然後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發展意願和具體選擇,要允許群眾的思想認識有差距,允許幹部的能力水平逐步達標,不能搞『颳風』,不能搞強迫命令。」 趙處明說,玉斯屯克和田村選了18戶做試驗示範,不到1個月時間就發展到150多戶。
改造庭院、建設和完善庭院經濟的基礎設施,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一般情況下,改造建設1.2畝大小的院子需要20個左右的勞動力和1周左右的時間。」趙處明介紹,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一起組織互幫互助和集體勞動,抽調精幹勞動力組成突擊隊,或把三戶五戶家庭組成一個互助組,把各家勞動力都發動起來,一家一戶地整理,一家一戶地推進,現在已有超過200戶完成了改造,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劃分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手工區和旅遊接待區。吐爾貢8月份完成改造後,還接待了幾撥來旅遊的外地遊客,自己種的菜吃不完,不只給工作隊送過去,還拿到巴紮上賣錢,「工作隊嘛,幹的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事!」說起這些,吐爾貢就開心得合不攏嘴。(記者 李亞楠)
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庭院養殖區。黃姣 攝
走進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院子,真是氣派極了:廚房後面是寬敞明亮的客廳,旁邊是花園,沿著花牆是一排葡萄架,再往裡是一片菜地,最裡邊搭起了立體養殖暖圈,雞和鴿子分層而居,暖圈隔壁,牛羊在敞圈裡嚼食,圈外便是儲備飼草的地方。
「要是夏天來,坐在葡萄架下,吃著瓜果,吹著風,賞著花,別提多愜意!」吐爾貢有點自豪。
「現在知道好了?不記得你的院子以前多亂啦?」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駐村幹部馬建軍打趣道。吐爾貢不好意思地直撓頭,經過介紹,才知道,客廳原來是草房,花園原來是羊圈,再往裡乾脆就是亂糟糟。
自治區組織部的幹部駐村後,就發現村莊庭院存在嚴重「髒亂差」問題,各村幹部群眾的庭院功能不完備,居住生活條件比較簡陋。院內硬化綠化不夠,平時灰塵四起,雨天泥巴滿地;廁所大多不達標,保護不了隱私,處理不了糞便,屏蔽不了氣味;木材、麥草等雜物散亂堆放,既不便使用,又影響美觀,還容易引起火災。暖圈、沼氣池、青儲窖等設施大量破損閒置,未能發揮作用,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條件差,汙水、垃圾、糞便處理不及時,蒼蠅蚊蟲多,影響健康。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玉斯屯克和田村居民庭院佔地普遍在1.2畝以上,許多院子佔地2.5畝,有的甚至超過4畝,但大多數沒有種植、少有養殖。與大田相比,庭院多為優質土地,或可改造為優質土地,且離勞動力近、離水源近、離糞肥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閒碎時間,又可以及時配置水、肥等資源,所以在庭院可以發展集約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空間、土地、水肥等要素的效用,實現增收。
「在現有勞動力素質情況下,大田裡的增收潛力受到很大制約。這些年經過土地平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改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等措施,大田裡的增收潛力挖的差不多了,必須要有新的出路。」駐村工作隊隊長趙處明告訴記者,庭院改造後,可以優化各功能區的結構,合理安排各要素間的關係,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讓庭院變得乾淨衛生、整齊美觀,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健康、更舒適,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但提出改造庭院、發展庭院經濟的話題,沒有幾個人響應,甚至有人說,大田裡那麼多土地都收入不了幾個錢,靠院子裡巴掌大的一塊地增收是不可能的。
工作隊想到讓幹部群眾走出去、開眼界,學榜樣、換腦筋,在他們幫扶的6個村選了65名幹部和積極分子去了和田,看了4個縣市的17個鄉鎮發展庭院經濟情況,從和田回來後,村裡幹部群眾的思想轉變非常快,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說,我們原來不知道,庭院裡的土地還可以像和田這樣安排。有的說,我們以前太不珍惜自己的土地了,一直白白浪費著。有的說,院子裡的地是最寶貴的地,一定要讓它多種菜多養羊,還要讓它更漂亮。
「我們把發展庭院經濟的重要意義告訴大家,幫助鄉親們把增加收入的帳算清楚,把發展庭院經濟的好處講明白,然後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發展意願和具體選擇,要允許群眾的思想認識有差距,允許幹部的能力水平逐步達標,不能搞『颳風』,不能搞強迫命令。」 趙處明說,玉斯屯克和田村選了18戶做試驗示範,不到1個月時間就發展到150多戶。
改造庭院、建設和完善庭院經濟的基礎設施,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一般情況下,改造建設1.2畝大小的院子需要20個左右的勞動力和1周左右的時間。」趙處明介紹,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一起組織互幫互助和集體勞動,抽調精幹勞動力組成突擊隊,或把三戶五戶家庭組成一個互助組,把各家勞動力都發動起來,一家一戶地整理,一家一戶地推進,現在已有超過200戶完成了改造,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劃分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手工區和旅遊接待區。吐爾貢8月份完成改造後,還接待了幾撥來旅遊的外地遊客,自己種的菜吃不完,不只給工作隊送過去,還拿到巴紮上賣錢,「工作隊嘛,幹的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事!」說起這些,吐爾貢就開心得合不攏嘴。(記者 李亞楠)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2017年02月23日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