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亮靚點:庭院經濟開拓增收致富新途徑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庭院養殖區。黃姣 攝

  走進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院子,真是氣派極了:廚房後面是寬敞明亮的客廳,旁邊是花園,沿著花牆是一排葡萄架,再往裡是一片菜地,最裡邊搭起了立體養殖暖圈,雞和鴿子分層而居,暖圈隔壁,牛羊在敞圈裡嚼食,圈外便是儲備飼草的地方。

  「要是夏天來,坐在葡萄架下,吃著瓜果,吹著風,賞著花,別提多愜意!」吐爾貢有點自豪。

  「現在知道好了?不記得你的院子以前多亂啦?」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駐村幹部馬建軍打趣道。吐爾貢不好意思地直撓頭,經過介紹,才知道,客廳原來是草房,花園原來是羊圈,再往裡乾脆就是亂糟糟。

  自治區組織部的幹部駐村後,就發現村莊庭院存在嚴重「髒亂差」問題,各村幹部群眾的庭院功能不完備,居住生活條件比較簡陋。院內硬化綠化不夠,平時灰塵四起,雨天泥巴滿地;廁所大多不達標,保護不了隱私,處理不了糞便,屏蔽不了氣味;木材、麥草等雜物散亂堆放,既不便使用,又影響美觀,還容易引起火災。暖圈、沼氣池、青儲窖等設施大量破損閒置,未能發揮作用,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條件差,汙水、垃圾、糞便處理不及時,蒼蠅蚊蟲多,影響健康。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玉斯屯克和田村居民庭院佔地普遍在1.2畝以上,許多院子佔地2.5畝,有的甚至超過4畝,但大多數沒有種植、少有養殖。與大田相比,庭院多為優質土地,或可改造為優質土地,且離勞動力近、離水源近、離糞肥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閒碎時間,又可以及時配置水、肥等資源,所以在庭院可以發展集約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空間、土地、水肥等要素的效用,實現增收。

  「在現有勞動力素質情況下,大田裡的增收潛力受到很大制約。這些年經過土地平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改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等措施,大田裡的增收潛力挖的差不多了,必須要有新的出路。」駐村工作隊隊長趙處明告訴記者,庭院改造後,可以優化各功能區的結構,合理安排各要素間的關係,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讓庭院變得乾淨衛生、整齊美觀,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健康、更舒適,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但提出改造庭院、發展庭院經濟的話題,沒有幾個人響應,甚至有人說,大田裡那麼多土地都收入不了幾個錢,靠院子裡巴掌大的一塊地增收是不可能的。

  工作隊想到讓幹部群眾走出去、開眼界,學榜樣、換腦筋,在他們幫扶的6個村選了65名幹部和積極分子去了和田,看了4個縣市的17個鄉鎮發展庭院經濟情況,從和田回來後,村裡幹部群眾的思想轉變非常快,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說,我們原來不知道,庭院裡的土地還可以像和田這樣安排。有的說,我們以前太不珍惜自己的土地了,一直白白浪費著。有的說,院子裡的地是最寶貴的地,一定要讓它多種菜多養羊,還要讓它更漂亮。

  「我們把發展庭院經濟的重要意義告訴大家,幫助鄉親們把增加收入的帳算清楚,把發展庭院經濟的好處講明白,然後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發展意願和具體選擇,要允許群眾的思想認識有差距,允許幹部的能力水平逐步達標,不能搞『颳風』,不能搞強迫命令。」 趙處明說,玉斯屯克和田村選了18戶做試驗示範,不到1個月時間就發展到150多戶。

  改造庭院、建設和完善庭院經濟的基礎設施,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一般情況下,改造建設1.2畝大小的院子需要20個左右的勞動力和1周左右的時間。」趙處明介紹,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一起組織互幫互助和集體勞動,抽調精幹勞動力組成突擊隊,或把三戶五戶家庭組成一個互助組,把各家勞動力都發動起來,一家一戶地整理,一家一戶地推進,現在已有超過200戶完成了改造,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劃分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手工區和旅遊接待區。吐爾貢8月份完成改造後,還接待了幾撥來旅遊的外地遊客,自己種的菜吃不完,不只給工作隊送過去,還拿到巴紮上賣錢,「工作隊嘛,幹的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事!」說起這些,吐爾貢就開心得合不攏嘴。(記者 李亞楠)

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庭院養殖區。黃姣 攝

  走進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吐爾貢·買買提尼牙孜家的院子,真是氣派極了:廚房後面是寬敞明亮的客廳,旁邊是花園,沿著花牆是一排葡萄架,再往裡是一片菜地,最裡邊搭起了立體養殖暖圈,雞和鴿子分層而居,暖圈隔壁,牛羊在敞圈裡嚼食,圈外便是儲備飼草的地方。

  「要是夏天來,坐在葡萄架下,吃著瓜果,吹著風,賞著花,別提多愜意!」吐爾貢有點自豪。

  「現在知道好了?不記得你的院子以前多亂啦?」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駐村幹部馬建軍打趣道。吐爾貢不好意思地直撓頭,經過介紹,才知道,客廳原來是草房,花園原來是羊圈,再往裡乾脆就是亂糟糟。

  自治區組織部的幹部駐村後,就發現村莊庭院存在嚴重「髒亂差」問題,各村幹部群眾的庭院功能不完備,居住生活條件比較簡陋。院內硬化綠化不夠,平時灰塵四起,雨天泥巴滿地;廁所大多不達標,保護不了隱私,處理不了糞便,屏蔽不了氣味;木材、麥草等雜物散亂堆放,既不便使用,又影響美觀,還容易引起火災。暖圈、沼氣池、青儲窖等設施大量破損閒置,未能發揮作用,存在安全隱患。衛生條件差,汙水、垃圾、糞便處理不及時,蒼蠅蚊蟲多,影響健康。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玉斯屯克和田村居民庭院佔地普遍在1.2畝以上,許多院子佔地2.5畝,有的甚至超過4畝,但大多數沒有種植、少有養殖。與大田相比,庭院多為優質土地,或可改造為優質土地,且離勞動力近、離水源近、離糞肥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閒碎時間,又可以及時配置水、肥等資源,所以在庭院可以發展集約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空間、土地、水肥等要素的效用,實現增收。

  「在現有勞動力素質情況下,大田裡的增收潛力受到很大制約。這些年經過土地平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改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等措施,大田裡的增收潛力挖的差不多了,必須要有新的出路。」駐村工作隊隊長趙處明告訴記者,庭院改造後,可以優化各功能區的結構,合理安排各要素間的關係,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讓庭院變得乾淨衛生、整齊美觀,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健康、更舒適,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但提出改造庭院、發展庭院經濟的話題,沒有幾個人響應,甚至有人說,大田裡那麼多土地都收入不了幾個錢,靠院子裡巴掌大的一塊地增收是不可能的。

  工作隊想到讓幹部群眾走出去、開眼界,學榜樣、換腦筋,在他們幫扶的6個村選了65名幹部和積極分子去了和田,看了4個縣市的17個鄉鎮發展庭院經濟情況,從和田回來後,村裡幹部群眾的思想轉變非常快,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說,我們原來不知道,庭院裡的土地還可以像和田這樣安排。有的說,我們以前太不珍惜自己的土地了,一直白白浪費著。有的說,院子裡的地是最寶貴的地,一定要讓它多種菜多養羊,還要讓它更漂亮。

  「我們把發展庭院經濟的重要意義告訴大家,幫助鄉親們把增加收入的帳算清楚,把發展庭院經濟的好處講明白,然後要充分尊重群眾的發展意願和具體選擇,要允許群眾的思想認識有差距,允許幹部的能力水平逐步達標,不能搞『颳風』,不能搞強迫命令。」 趙處明說,玉斯屯克和田村選了18戶做試驗示範,不到1個月時間就發展到150多戶。

  改造庭院、建設和完善庭院經濟的基礎設施,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一般情況下,改造建設1.2畝大小的院子需要20個左右的勞動力和1周左右的時間。」趙處明介紹,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一起組織互幫互助和集體勞動,抽調精幹勞動力組成突擊隊,或把三戶五戶家庭組成一個互助組,把各家勞動力都發動起來,一家一戶地整理,一家一戶地推進,現在已有超過200戶完成了改造,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劃分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手工區和旅遊接待區。吐爾貢8月份完成改造後,還接待了幾撥來旅遊的外地遊客,自己種的菜吃不完,不只給工作隊送過去,還拿到巴紮上賣錢,「工作隊嘛,幹的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事!」說起這些,吐爾貢就開心得合不攏嘴。(記者 李亞楠)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2017年02月23日17:10

相關焦點

  • 打造脫貧增收「新引擎」譜寫庭院經濟「四季歌」——石棉縣大力...
    禮約村四組村民柴志均指著自家發展的一千多盆中藥材,止不住的笑意,「以前這些閒置著的庭院拿來堆放雜物又髒又亂,如今,趁著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的勢頭,我們讓這些『方寸之地』變成了『創收之所』。」在柴志均的引導下,禮約村家家戶戶都將庭院利用起來,拓寬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
    沁陽市教育局駐村幫扶貧困戶 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導讀:白玉蝸牛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的蝸牛,並且它全身都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以後能發揮很大的市場潛力。在沁陽市的東高村,當地村民就在沁陽市教育局工作隊的幫扶下引進了白玉蝸牛特色養殖項目,教農戶養殖白玉蝸牛開拓致富新方向。初冬的早晨,在沁陽市西鄉鎮東高村,村民靳金花正在自己的蝸牛房舍裡忙著,查看溫度,檢查孵化情況,準備飼料。看著家裡一隻只潔白如玉的蝸牛在石板上緩緩蠕動,靳金花十分高興。
  • 駐村亮靚點:庫木庫都克村有個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庫木庫都克村是新疆自治區經信委工作隊的一個駐村點,住村伊始,工作隊深入村民家裡開展調查摸底,先後與村裡的「四老」人員、所有黨員、青年代表座談,發現村民們對農牧致富技能、自身創業致富平臺的需求最迫切。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通過省藥監局這幾年的結對幫扶,後治村的經濟繁榮了、設施完善了、環境優美了、村裡更加文明和諧了,硬化小路戶戶連,條條大道通幸福。,促進村民增收,努力實現「生活富起來、精神樂起來、生態好起來、村容美起來、班子強起來」。
  • ...的貼心人——岑鞏縣天星鄉野牛山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潘伯超
    為掌握村貌組情、人員結構、產業發展等短板問題,到村第一天,我就下組入戶調研走訪。同時,通過組織召開村民小組會,主動與黨員、組幹和群眾交談,充分了解村情民意。通過調研走訪,我決定先從基礎設施著手,圍繞改善人居環境發力,讓村民們看到村莊實實在在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發展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野牛山村地處貧困深山,偏僻遙遠。
  • 從「落後村」到「幸福村」:一個東北農村的致富新經
    從髒亂差的貧困村,到產業興旺、村民增收、環境整潔的「幸福村」,黎明村迎來幸福的曙光。髒亂差曾是這個「落後村」的代名詞。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柴草垛滿街亂堆,村民閒暇之餘吃喝聊侃,這樣的日子沒人覺得不對勁。這幾年,黎明村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兩頭抓,增收致富和鄉風文明齊頭並進,變化悄然發生。在黎明村,沒人要的秸稈成了「香餑餑」。
  • 駐村亮靚點:也克鐵熱克村刺繡合作社促婦女就業
    刺繡合作社的全稱叫黑孜葦絲路吉道手工藝品產銷合作社,當初是想讓更多的婦女就近就地就業,新疆能源集團公司「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便積極推動,於2014年11月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黑孜葦鄉也克鐵熱克村18名婦女組成的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長由村婦女主任帕麗丹·吐爾幹拜克擔任。合作社成立至今,主要生產婦女手工刺繡的頭巾、枕頭、被面、白氈帽、掛毯、坐墊等。
  • 黃花菜開出致富「金花花」
    「三夏」時節,走進泗縣大路口鄉石霸村,路兩旁百畝核桃林下成片的黃花菜延綿不斷,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茂盛的植株叢上搖曳。經過兩年的發展,發展黃花菜種植已成為石霸村增加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產業。2016年,石霸村實現貧困村出列。
  • 山東王家坊前村:從互助合作到村社共建走出共同致富路
    齊魯網8月11日訊(山東臺 廖亮 臨沂臺 曹磊 紀立軍 劉江)1955年,山東莒南縣王家坊前村部分農戶自願入股、辦起互助合作社,通過發動社員投資,解決了合作社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個經驗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肯定。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三年來,哈爾濱銀行累計投入73.7萬元幫助村裡建成三大產業項目及硬化路、路燈等公益項目,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40萬元以上,全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大大改善。截至2020年8月末,雙龍村84戶貧困戶(134人)已有83戶(133人)實現脫貧目標,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的3068元達到6608元。
  • 365天中,他駐村蹲點達300天
    《楓葉紅了》劇中的男主角、駐村第一書記「韓立」人物原型為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第一書記韓軍。2015年9月19日,韓軍被科爾沁右翼中旗交通運輸局委派到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是第5個年頭了。韓軍說:「為了大房子、豪車而奮鬥,獲得感、幸福感不一定強;為了一群人、一塊熱土而奮鬥,獲得感、幸福感來得最明顯,也最持久。」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以前在家務農,靠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偶爾在工地打些臨工,不僅累還不穩定,家裡經濟條件一直沒有改善。」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退伍不褪色 譜寫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
    第一播報訊 (都昌臺 杜春泉)從軍20載,轉業到地方;勇挑重擔,成為市扶貧和移民辦駐都昌縣陽峰鄉共升村 第一書記;從軍營轉戰到農村脫貧攻堅一線,他延續軍人的血性,譜寫了一曲鏗鏘有力的脫貧樂章。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都昌陽峰鄉共升村 駐村第一書記劉明生的扶貧故事。
  • 安吉餘村進行鄉村試驗發展共享空間——開放庭院,八方來客且留下
    改造前,村民胡有乾家的庭院。拍友 高一凡 攝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餘村該如何打通村莊增收致富的「毛細血管」,讓村民直接參與、共享發展紅利?「歸根到底,要回答好如何進一步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程暉說。  去年9月起,鎮、村兩級幹部,利用夜晚村民在家的時間,分批次和返鄉創業戶、村民代表夜談。漸漸地,大家的思路成型——將家家戶戶都有的庭院作為創業載體,在庭院內部發展鄉村經營,讓一戶一景融入村莊大景區。  庭院要成為景點,一堵堵圍牆是障礙。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訪」字排頭 一路留下「腳印」「如何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搶抓機遇,做到精準扶貧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思考和謀劃的問題。」這是張力2019年9月被選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後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及村組幹部座談會時提出的問題。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劉芳在被派駐到洞河村之前,曾是閆家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閆家溝村工作期間,劉芳在帶領38個貧困戶入股養蜂脫貧的工作中,對蜂蜜的生產技術、銷售渠道已經了如指掌。公司加農戶的入股分紅模式,技術和銷售由公司全程託管,每箱蜜蜂需要投資500元,上級獎勵補貼一半。投入2500元就能入股10箱蜜蜂,10箱蜂的年產值淨收入在三四千元。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力將舊村換新貌,百姓冷暖掛心間,延平法院周善勇同志的駐村故事
    2018年5月,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幹部周善勇剛被組織選拔下派駐村的時候,下嵐村的街道上都是紙屑,家門前堆滿了雜物,小溪中垃圾飄蕩,溝渠裡汙水橫流……雖然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房,卻是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如今街道上的紙屑不見了,水溝不堵了,小溪水清澈了,公廁也變得明亮乾淨了,周善勇還與村兩委討論為村裡配套了5個保潔員以維持衛生面貌,擁有1戶區級美麗庭院,10戶鎮級美麗庭院的下嵐村已經成功蛻變成為了市級美麗鄉村。 息訴息訪 產業興旺努力讓環境變整潔了,對村民的煩惱事情也要盡心解決。
  • 鱘龍魚躍進「致富門」
    才幹布魯克村人均耕地面積少,村集體經濟薄弱,但與此同時,才幹布魯克村泉水資源豐富,夏季高溫時期,水溫只有16至18攝氏度;冬季最冷的時候,水溫也保持在6至8攝氏度,非常適合養殖冷水魚。為了破解發展瓶頸,拓寬群眾增收渠道,2017年,和靜縣殘聯駐和靜縣哈爾莫敦鎮才幹布魯克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經過調研分析,決定利用村裡豐富的天然泉水資源和一組廢棄的魚池發展冷水魚養殖項目。養什麼類型的冷水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