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餘村進行鄉村試驗發展共享空間——開放庭院,八方來客且留下

2021-01-1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1月13日訊 安吉餘村村民葉華家最近發生了兩件大事:他把院子裡的圍牆推倒了。接著,在還沒收拾妥當的庭院裡,一家小飯館趕著開張了。

今年10月,胡有乾家的庭院拆除圍牆,變身為「老胡酒坊」。 本報記者 李世超 攝

  葉華的急迫,在於他想趕上一場「開放庭院」的鄉村試驗。「打開庭院,發展鄉村經營」,從最初幾個人的想法,幾經商討、完善並提出,歷經大半年時間。今年3月,開放庭院正式啟動。10月,第一批15戶的開放庭院接近尾聲,「破牆效益」初步顯現。最近,第二批報名啟動,近30戶報名者緊隨其後。葉華是後來者之一。

  敞開心門,才能打開院門。「這是一場從『面子』到『裡子』、身心俱變的鄉村試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評價。人們經歷了哪些觀念的碰撞?庭院打開後,餘村發生了什麼變化?近日,記者在餘村蹲點調查。

餘村全景。 共享聯盟安吉站 潘學康 攝

  破牆迎客 一戶一景融入村莊大景區

  記者走入村民葉華家時,他正和施工人員對照圖紙改造庭院,拆掉不久的牆磚堆放在一旁。「你們看,這裡要放一個遮陽棚,遊客走累了可以進來歇歇。牆角處做一個鋪滿鵝卵石的流動水池,邊休息邊觀景。」葉華不禁感嘆,「視野更開闊,美觀度也更高,這牆拆對了。」

  推倒圍牆,並非葉華一家之舉,更非一日之功。這場試驗的出爐過程頗為艱辛:是天荒坪鎮、餘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戶夜談談出來的。

  近年來,餘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上一條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振興「美麗事業」的陽光大道,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前期建設,村莊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旅遊布局雛形初具,田園綜合休閒區、餘村公園等景點落地。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1萬元。

  「但餘村面臨新的十字路口。」2019年1月下派到餘村任第一書記的天荒坪鎮黨委副書記程暉說。在工作中,他發現,來餘村的主要是全國各地的黨政考察團,在村裡停留時間平均不超過2小時,且集中在田園綜合休閒區等村莊南面景點。遊客很少踏入村莊內部,更別說留得住、多消費。

  改造前,村民胡有乾家的庭院。拍友 高一凡 攝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餘村該如何打通村莊增收致富的「毛細血管」,讓村民直接參與、共享發展紅利?「歸根到底,要回答好如何進一步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程暉說。

  去年9月起,鎮、村兩級幹部,利用夜晚村民在家的時間,分批次和返鄉創業戶、村民代表夜談。漸漸地,大家的思路成型——將家家戶戶都有的庭院作為創業載體,在庭院內部發展鄉村經營,讓一戶一景融入村莊大景區。

  庭院要成為景點,一堵堵圍牆是障礙。村裡幾乎每家每戶有圍牆,高低不一,且密不透風;除了混凝土磚牆,還有仿木、鐵製柵欄牆,風格各異。「庭院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接下來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平臺。」程暉說,「但現在有的圍牆既不具備美感,又與現代美麗鄉村風景格格不入。」

  「打造美麗庭院,圍牆要不要保留?」一次夜談中,有村民拋出這個問題。原先在西安當設計師的胡斌認為,家家戶戶緊閉的大門,幾堵通體白色的圍牆,無形中給人「不可越界」的暗示,也阻斷了遊客與村民溝通的可能。他回憶起在上海、南京等地看到的無圍牆小區,「這些小區用綠植或設計實現緩衝,推動資源整合、社會融合,最終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新時代的農村也應具備這樣開放、包容的氣質。」

  其實,餘村也有村民試著拆掉圍牆,打開庭院。51歲的村民李熙忠做竹涼蓆生意,2017年,他早早嗅到市場信號,扔了自家門口的石墩,拆了圍牆。庭院內擺起茶座,賣起土特產。「遊客慢慢走進來了,喝喝茶、賞賞景。」李熙忠說。

  近兩年,遊客多了,但像李熙忠這樣「開門迎客」的村民並不多,「說到底,村裡的創業氛圍還不夠濃厚。」村民潘國華認為,村民參與鄉村經營,打開庭院是要突破的第一步。

  去年12月,餘村啟動攻堅行動,項目建設、村莊經營、環境提升、基層治理等43項工作擺上日程。隨後,「開放庭院和村民創業」計劃排定,全村人下定了「破牆」的決心——在這個計劃中,鎮、村兩級選擇條件成熟、位置較為集中的15戶村民先行啟動。

  一場鄉村試驗,悄然開啟。

改造後的潘國華家庭院。 受訪者供圖

村民潘國華家原貌。 拍友 高一凡 攝

  先破「心牆」 「旅遊」開眼後再多樣化溝通

  推倒圍牆,並不容易。

  在農村,村民有著傳統的居住觀念:有天有地有院子,甚至「圍牆越高越氣派」。在老餘村人記憶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開礦採石、辦水泥廠富起來後,家家戶戶造起小樓房、圍起圍牆,甚至牆頂還插玻璃片。很多人覺得,圍牆高聳、大門矗立才有安全感、私密感。

  91歲的老人洪戒三也是如此。一次晚飯,家人告知他要拆圍牆,他板著臉離開了飯桌。同樣,潘國華85歲的母親胡木珍也想不通:「好好的圍牆,拆掉了多可惜!」

  負責推進這項工作的餘村黨支部副書記李輝總結了規律:四五十歲的中青年群體,雖然多在觀望,但對新事物具備較強接受能力;七八十歲的老年群體,習慣於獨門獨院的生活,不大容易說得動,「對這部分村民,我們做工作時尤其需要方法和耐心。」

  近15年來,餘村形成了特點鮮明的新時代鄉村治理「餘村經驗」,鄉村善治在這裡同樣底蘊深厚。庭院開放的過程,也是基層治理模式進一步豐富、完善的過程。

  為破「心牆」,今年3月17日,鎮、村組織部分村民到省內已先行先試的常山、長興等地「旅遊」。比如,在長興小浦鎮八都岕景區,主幹道沿線的住宅圍牆全部拆除,景區統一設計。回來的大巴車上,大家討論熱烈:「我們村的資源不比這些村差,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

  回來後的村民,把在外面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家人聽。天荒坪小學語文老師洪軼斌,有空就陪爺爺洪戒三聊天,打開心結——

  「沒有圍牆,萬一有人進來偷東西怎麼辦?」「我們家門口、村裡有監控,再說村裡很多年沒發生過偷盜案件了。」「圍牆拆除了,有什麼好處?」「拆除圍牆,就是告訴遊客我們是歡迎他們走進來的。客人進來,家裡的燒餅生意才更好。您喜歡聊天,遊客也能陪您說說話。」

  後來,老人又聽說這件事鎮裡、村裡謀劃了大半年,村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我們家門口正對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石碑。每天這麼多人來這裡學習,是因為餘村是先進。我是名老黨員,更要帶頭!」最終,洪戒三同意了。

  今年4月,潘國華把母親胡木珍送到幾個姐姐家住了一段時間,請她們一起做思想工作,同步啟動改造,回來後看到院子更漂亮,胡木珍樂開了懷。胡有乾的父親胡奎不同意拆除圍牆,胡有乾給他算經濟帳,以後在院子裡辦個釀酒坊,讓父親的釀酒技術有用武之地,不用再出去打工。「不能守著以前的老樣子、老觀念,發展還得靠年輕的一輩人。」胡奎改變了主意。

  圍牆拆除後導致「地界」不清,是部分村民擔心的隱患。考慮這是多數意見,鎮、村兩級在開放庭院的標準上加了一條,「原則上無硬隔離圍牆,確需圍牆的最高不超過0.9米」,這樣保留牆基的辦法,既尊重了村民的意見,也保證了村莊的統一性和美觀度。鎮、村兩級還出臺政策:支持村民拆除院牆、自主創業,視規模大小、投入成本最高補助30萬元,並引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專業團隊免費設計。4月起,第一批15戶村民風風火火地動工了。

  大家的事大家參與、眾人的事眾人商量。在庭院打造、美化上,餘村注重村民協商,集思廣益。鎮、村希望實現「一戶一品」「一院一景」,遵從村莊整體規劃和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充分尊重村民意願、激發村民創造性。庭院的設計中,不少地方蘊含著村民智慧。

  楊貴慶教授長期關注浙江農村,對餘村試驗持肯定態度:「鄉村治理能力如何,正是體現在老百姓房前屋後的民生小事上。餘村試驗中,牢固確立村民在鄉村發展和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差異化對待、多樣化溝通的說服方法;同時注重調動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有助於村民真正融入鄉村發展和治理,更持久地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遊客在「老胡酒坊」參觀。 共享聯盟安吉站 張卉 攝

  開放庭院

  全縣推廣並試點「未來社區」

  如今,走入餘村中心區域,家家戶戶的庭院色彩斑斕,相映成趣。庭院間用步行道串聯,遊客穿行其間,一步一景,仿佛置身大花園。

  以首批庭院開放的15戶示範戶為核心,餘村形成了一條「味道特色街」,大家還編了順口溜推廣——「小胡的咖啡老胡的酒,春林的山莊老表的油,鮑家的學堂荷塘的藕…….」在胡有乾的酒坊,一溜通體白色、繪著彩色臉譜的小酒罈整齊「列隊」,像等候檢閱的士兵,陣陣酒香撲鼻;胡斌的民宿,月季、玫瑰等花卉錯落有致地綻滿庭院,鵝卵石小徑延伸到客棧門口;潘國華的農耕園內,廊架上的葫蘆隨風搖曳,屋內陳列著籮筐、簸箕等各式竹製品,一群小學生正在體驗做青團。

  更難能可貴的是,村莊不僅「面子」更具顏值,「裡子」也更有鄉村氣息和人情味。圍牆消失了,喜歡熱鬧的胡奎和洪戒三家,同時能迎進好幾批客人。「有些遊客是走路累了順道進來坐坐,有些是來打點熱水的。能為客人提供便利,我們也高興!」洪戒三說。

  打破圍牆,村莊更添歡聲笑語。村民們在庭院裡澆澆花、曬太陽,抬頭就能和鄰居打招呼。大家習慣傍晚走到庭院開放的地方,坐著一起聊聊天。「以前,老餘村村口也有這樣自帶人氣、用來議事的地方,是塊曬穀場。」65歲的章蘭芝說。時隔幾十年後,重拾集體記憶的村民再度聚在一起,人與人之間走動得勤了,關係也更近了。

  推倒圍牆後,是否符合村民們的預期,實現了鄉村經營?李輝領著記者在村裡參觀,並介紹:目前第一批15戶村民已申報了首批8個自主創業項目,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閒置房經營具有鄉村本土特色的作坊、手工藝坊、特色小店等產業,另一類是以餘村故事為主題,進行「展示+體驗+銷售」的體驗館。

  效益已然顯現。例如潘國華今年國慶節期間連續3天推出特色小吃「驢打滾」,掙了5000元。他的「老潘頭」農耕園收購周邊村民的醃筍,帶動了增收;胡斌的民宿今年國慶假期接待了20批遊客,收入近5萬元,其中一半是來庭院喝茶賞景的;洪軼斌家地理位置較好,打開庭院後視野又佳,獲得工商資本青睞。他家的輔房已改造成靈芝體驗館,一年光租金就有10萬元。

  眼下,鎮、村兩級加緊步伐提升旅遊設施,完善業態布局,輻射帶動集鎮及橫路、山河、銀坑、馬吉周邊4個村的餘村示範區村莊規劃完成初步編制,串聯周邊4個村落的餘村大道正在施工,餘村還藉助工商資本的力量,重新布局了一條延伸至村莊內部的旅遊路線,聯動自主創業的村民同向發力。

  曾在安吉農辦負責全縣美麗鄉村工作的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任強軍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難就難在「就是」二字。餘村的開放庭院,可以視為村民因地制宜將家門口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自發性探索,「鄉村空間形態的改變要與基層治理創新相匹配,村民的生產、生活與村莊大景區相融後,當地還需考慮後續如何運營、管理等問題。」

  最近,安吉縣委改革辦向縣農業農村局派發了「推動美麗鄉村去圍牆,開展共享庭院行動」的微改革建議書,建議向全縣推廣開放庭院,推動美麗鄉村提質擴面,展示美麗鄉村發展成果。此外,安吉縣正在餘村試點鄉村版「未來社區」,開放庭院將是「未來社區」打造共享空間、鄰裡空間的一種範式。

  庭院內外,生動的故事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浙報整版|綠色發展有聲有色 安吉奮進在全域美麗的道路上
    湖州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而得名,生態是安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賦予了安吉強勁的發展後勁,並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2019年,安吉全面啟動建設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數湖州市第一,成為省大花園示範縣創建唯一優秀縣。生態為基,全域共建。
  • 探訪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青槓樹村
    早在2015年,青槓樹村就榮獲CCTV「2015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稱號,周遭建築古色古香,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川西民居院落在紅花綠樹中錯落有致,景區內乾淨清潔,牆內有小院,牆外有菜園。遊客可以悠閒地欣賞沿途風景,或是租自行車騎行,如果趕上時間,還可以租船遊玩。或者邀約朋友在湖邊喝茶聊天,打發時光,沿途有當地特色小吃和飲品,如果想吃到道地的蔬菜,便可到周邊農家樂進行點餐。
  • 鹹寧這個村要火了!上榜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鹹寧這個村要火了!上榜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賞竹林、品竹宴、購竹編、宿農家……以雷竹為核心的原生態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雷竹是桂花村的主導產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該村就立足現有竹資源,從浙江、福建引進育筍能人,大力發展雷竹產業。
  • 駐村亮靚點:庭院經濟開拓增收致富新途徑
    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玉斯屯克和田村居民庭院佔地普遍在1.2畝以上,許多院子佔地2.5畝,有的甚至超過4畝,但大多數沒有種植、少有養殖。與大田相比,庭院多為優質土地,或可改造為優質土地,且離勞動力近、離水源近、離糞肥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閒碎時間,又可以及時配置水、肥等資源,所以在庭院可以發展集約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勞動力、空間、土地、水肥等要素的效用,實現增收。
  • 5分鐘鄉村設計小課堂|美麗庭院DIY營造指南
    (孟浩然《過故人莊》) …… 古今多少文人雅士嚮往鄉村田園生活,嚮往有一處庭院,種菜養花,耕讀詩畫,怡然自得。 那什麼是庭院呢?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小庭院植物的空間構成——利用小庭院植物界定空間!
    利用小庭院植物界定空間一般而言,植物所形成的空間一般由基面、側界面、頂面3個要素單獨或共同組合而成。所謂基面一般由低矮的植物形成,如利用草坪、地被、花卉植物,它們覆蓋小庭院的地面,可以對地表進行界定和裝飾,形成如同建築空間構成中「地面」一樣的效果。
  • 河北省滄州市人防館互動式體驗引八方來客
    隨著防空警報聲的驟然響起,從擴音器傳出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各路救援隊火速趕來,封控現場、救護傷員、疏散群眾、化驗樣品……11月15日,河北省滄州市人防館裡模擬防空襲的一幕,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考慮到自然災害與戰爭造成的破壞具有相似性,該館把防空防災的內容進行一體設計,讓參觀者一次性體驗我國在防空防災方面的新技術、新裝備。許多參觀者都在該館練習和掌握了辨識防空警報、戴防毒面具、穿防護服、止血包紮、心肺復甦以及火災現場逃生等諸多應急避險技能。人防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大連旅順小南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7月12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的公告》,對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進行公示,遼寧省9個鄉村在列,而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小南村是大連市唯一入選的鄉村。
  • 在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它,始終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印發了《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站在新的起點上,安吉將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體制機制,打造成為全國綠色發展標杆、全國城鄉融合樣板、全國美麗宜居大花園典範。
  • 鄉村旅遊最佳案例——日本白川鄉合掌村
    白川鄉合掌村的成功與當地農民為保護家鄉的地域文化、保護山村的生態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緊密相連,或許我們可以從合掌村的案例中,借鑑有助於我國鄉村旅遊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寶貴經驗。合掌村落的生態之美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
  • 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從化鳳二村蛻變秘訣是……
    據悉,自整頓工作開展以來,鳳二村抓住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從化區委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帶來的寶貴機遇,踐行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工作要求,聚焦發揮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牢牢扭住抓黨建這個「牛鼻子」,在建強戰鬥堡壘、推動產業發展、推動人才振興、培育文明鄉風、整治人居環境等方面狠下真功夫、硬功夫、實功夫,推動實現村黨組織堅強有力、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穩步提升
  • 浙江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高科技就在沈雲建的手機裡,打開「數字養殖」App,魚塘的實時數據立刻顯示:溶氧量10.1mg/L,水溫11.3℃……他的80畝魚塘安裝了水質監控、遠程控制等智能設備,效果很顯著:上個月,一處10畝大的魚塘進行捕撈,產量從去年的2萬公斤增至4萬餘公斤。德清水產養殖業興盛,全縣僅養魚大戶就有5000餘名。
  • 萊山:美麗庭院詩如畫 鄉村振興看我家
    ,以家庭面貌煥然一新促進美麗鄉村環境改善,提升村民幸福感獲得感。  人心和,庭院美,美麗鄉村美麗庭院,以前我們去過了解甲莊街道的林阿姨家,還有院格莊街道的於阿姨家,今天我們來到了咱們萊山街道河北村的唐阿姨家,我們來看看他們家的美麗庭院是什麼樣子的,大家一起跟我來看一看吧。
  • 網紅建築的流量能否助力鄉村振興
    郊野辦公的意趣  奉賢莊行鎮浦秀村,有一棟高10米的白色建築,仿如一個「潛望鏡」佇立在路口。它的南面,2000餘畝農業用地一望無垠。北面,750餘畝黃浦江涵養林枝繁葉茂,距黃浦江僅500米。  該建築設計師陳嘉煒介紹,建築的內部還嵌套著多種潛望鏡的空間結構。沿著曲折走廊進門,內部空間時而高聳入雲,時而低垂入地。
  • 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一圖賦能激活鄉村發展動力告別「提心弔膽」的日子,鍾管鎮曲溪村養魚大戶沈雲建起初還有點不習慣。「以前我常年住魚塘邊,大半夜要起來查看,就怕魚缺氧。
  • 河北省定州市12個村街入選市級森林鄉村
    記者從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河北省定州市12個村街(社區)入選市級森林鄉村,分別是高蓬鎮鈕店社區,大辛莊鎮東王習、中古村,清風店鎮大三路,東亭鎮翟城村,叮嚀店鎮南車寄,開元鎮小油村,明月店鎮侯家窪,東旺鎮小五女,留早鎮四合莊、留早東街,東亭鎮黃家營。
  • 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世博集團將在鄉村振興、「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全域旅遊發展中不斷完善「景帶村」旅遊產業扶貧模式。李文才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箐口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我在元陽有塊田」計劃的參與者。  該計劃今年由雲南世博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提出。他們通過對景區周邊梯田進行統一梳理,邀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並統一向農戶發放傳統優質稻穀種,由農戶耕種管理。同時,面向社會徵集認種「親人」。  李文才管理著4畝多田,參與執行這個計劃,他很開心。
  • 成就展示|山東菏澤鄆城縣南趙樓鎮:推進鄉村振興 助力全面小康
    作者:楊飛 李保珠 鄭華偉走進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南趙樓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美麗鄉村建設蒸蒸日上、人居環境優美靚麗、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兩年多來,南趙樓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鎮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手抓脫貧成效鞏固提升,一手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工作重心逐步從補短向共享轉移
  • 總書記浙江考察地回訪⑤丨安吉:繪就縣域和美新圖景
    半年多來,我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浙江日報推出《總書記浙江考察地回訪》系列報導,循著習近平總書記今年考察浙江的足跡,以融媒體報導形式,展現之江大地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豐碩成果。今天推出第五篇《繪就縣域和美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