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德清的綠水青山間,有一張奇妙的「圖」。
有時候,它像個全能「精算師」,生態家底、產業發展、村民收入「瞭然於胸」;有時候,它又像個貼心「大管家」,管魚塘、幫收稻、查危房樣樣在行。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一圖賦能
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告別「提心弔膽」的日子,鍾管鎮曲溪村養魚大戶沈雲建起初還有點不習慣。「以前我常年住魚塘邊,大半夜要起來查看,就怕魚缺氧。現在有了高科技,可以睡囫圇覺了!」他說。
高科技就在沈雲建的手機裡,打開「數字養殖」App,魚塘的實時數據立刻顯示:溶氧量10.1mg/L,水溫11.3℃……他的80畝魚塘安裝了水質監控、遠程控制等智能設備,效果很顯著:上個月,一處10畝大的魚塘進行捕撈,產量從去年的2萬公斤增至4萬餘公斤。
德清水產養殖業興盛,全縣僅養魚大戶就有5000餘名。今年初,「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數字養殖」模塊上線。目前,全縣共安裝魚塘物聯網感知設備近4000套,服務面積4萬餘畝。模塊運行以來,魚塘浮頭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一。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新安鎮下舍省級糧食生產功能示範區負責人沈煜潮。今年晚稻收割期間,他很多時候是在刷手機。「稻田和烘乾機房都裝了電子傳感器,溼度、溫度、蟲害情況等數據實時掌控。如有異常,手機會收到預警,動動手指就能控制烘乾機等設備。」他興奮地介紹。
「小聰明」的背後是「大智慧」。
走進德清每個行政村,都能看到電子屏上的「數字鄉村一張圖」。遠遠看去,它是一張三維傾斜攝影矢量地圖,村落風貌盡收眼底。而點擊滑鼠,圖上的空間數據和公共數據紛紛顯現,涵蓋鄉村規劃、鄉村經營、鄉村環境、鄉村服務和鄉村治理5個領域,數字養殖、水域監測、危房監測、智慧氣象、醫療健康、智慧養老等120餘項功能,實時感知整個村莊生產、生活、生態動態詳情。
「別看只有一張圖,它可是歸集了資源、天氣、出行、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等282類、近9億條基礎數據,涵蓋農村發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德清縣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趙方正介紹,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腦」,加強數據共享、開放和安全管控,推動縣域鄉村整體智治。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亟須補齊的短板,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在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補齊這塊短板的新支點。
「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我們掌握了全縣農業種植養殖的大量數據,如水產存塘量、糧食種植規模、安全檢測等,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得到資源分布、發展趨勢等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指導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農戶合理安排生產,以數字賦能撬動鄉村振興。」德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姚建強說。
一圖聯動
重塑鄉村治理體系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推動我省農村加快轉型。不過,「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此。
「一圖全面感知」鄉村智治新模式,正扮演重塑鄉村治理體系的角色。
10月底,以「數字賦能·城鄉融合」為主題的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召開,莫幹山鎮五四村是與會嘉賓參觀「打卡點」之一。
當了20年村黨組織書記,57歲的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擁抱數位化浪潮。
五四村村委會裡,「數字鄉村一張圖」透出網際網路時代的律動感。「這不僅是一張電子地圖,也是觸達鄉村各角落的物聯感知網。」孫國文介紹,電線桿上有懸掛物,道路上有拋灑物,路燈不亮了……每天,這些信息都能在平臺上實時顯現並得到處理。「就連地下管網的實時水位,我都能在這裡看到,防臺防汛時特別管用!」孫國文說,依託這張圖,五四村還加快打造陽光政務「村級樣板」,實時向村民展示「三資」管理動態,公開黨務、村務、財務,促進全域監督全員監督提質增效。
在禹越鎮,「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社會治理「高參」。農村老人交通事故概率較高怎麼辦?北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運用大數據技術,將事故易發點位一一上圖,有針對性地加強日常防範巡查,今年累計排查各類隱患35處,已全部整改。
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表示,城鄉發展因為數位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但相比城市,鄉村的數位化往往會碎片化且形式單一,迫切需要系統性推進。
「『數字鄉村一張圖』聚焦鄉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推動鄉村治理流程再造。」趙方正介紹,「一張圖」聯動了基層治理四平臺、智慧交通、汙水處理等15個系統數據,實現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管理和服務。如基於遙感監測智能比對,可在農村環境整治、建築物動態變化、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實現智能發現、自動派單、聯動處置等全流程閉環管理。
目前,德清縣正探索城鄉三維地圖建模、人口動態遷移感知系統、鄉村治理多規合一應用等20個重點項目,不斷豐富空間數據應用場景。12月起實施建設規範後,「數字鄉村一張圖」應用體系、原則要求、服務管理、持續改進和評價等方面內容更加標準化,鄉村治理也更加直觀、精準、智能。
一圖共享
擁抱精彩數字生活
「數字鄉村一張圖,跟我有啥關係?」五四村村民徐達明以前總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他因為建房找到孫國文,孫國文在「數字鄉村一張圖」上迅速調取相關數據,精準告知其符合建房條件和具體建房位置時,他才真切感受到這張圖的「聰明」。
數字鄉村建設為了誰?德清用實踐作答:以「整體智治」理念賦能,讓更多農村居民在「數字時代」找到獲得感。
「房名:乾元鎮三裡塘25號,垂直度偏差:-3.3698°,南北方向形變:3.3249°,東西方向形變:0.5101°。」在乾元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打開「數字鄉村一張圖」,醒目的黃色小圓標顯示出危房信息。
乾元鎮村鎮規劃建設辦副主任龔政華介紹,「危房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危房狀態,遇到突發情況自動報警,目前已設置10處實時監測點位,由專業檢測單位負責日常巡查和數據採集。
德清縣聚焦村民出生、入學、就業等「一生事」,運用「數字鄉村一張圖」推進網上辦理,並組建「掌上辦」代辦員和志願者隊伍,建立村級代辦點,布設政務服務一體機,原本需要到縣鄉兩級辦理的交通違法處理、社保信息查詢、工商執照申請等業務都可以在村裡完成。
「每天中午有人給我送飯送菜,真當省心!」提起「幸福餐」,新市鎮宋市村90歲的村民朱永林讚不絕口。免費配送飯菜,是宋市村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推出的惠民服務「幸福雲」:老人只要符合一定標準,都可以享受這一福利。
數據賦能,精準服務。「數字鄉村一張圖」通過對感知設備、村民活動等共享數據的精準分析、異動管理,提升鄉村醫療、養老、助殘、垃圾分類等便民服務實效。
而此時,德清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充分利用「城市大腦」數據支撐,打造「一圖一端一中心」應用體系,依託「數字鄉村一張網」,通過「浙裡辦」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向村民提供更為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同步高標準建設數據融通、跨域聯動的鄉村數字治理中心。
這場發生在田間地頭的數位化變革,精彩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