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2020-12-04 杭州網

浙江日報

德清的綠水青山間,有一張奇妙的「圖」。

有時候,它像個全能「精算師」,生態家底、產業發展、村民收入「瞭然於胸」;有時候,它又像個貼心「大管家」,管魚塘、幫收稻、查危房樣樣在行。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一圖賦能

激活鄉村發展動力

告別「提心弔膽」的日子,鍾管鎮曲溪村養魚大戶沈雲建起初還有點不習慣。「以前我常年住魚塘邊,大半夜要起來查看,就怕魚缺氧。現在有了高科技,可以睡囫圇覺了!」他說。

高科技就在沈雲建的手機裡,打開「數字養殖」App,魚塘的實時數據立刻顯示:溶氧量10.1mg/L,水溫11.3℃……他的80畝魚塘安裝了水質監控、遠程控制等智能設備,效果很顯著:上個月,一處10畝大的魚塘進行捕撈,產量從去年的2萬公斤增至4萬餘公斤。

德清水產養殖業興盛,全縣僅養魚大戶就有5000餘名。今年初,「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數字養殖」模塊上線。目前,全縣共安裝魚塘物聯網感知設備近4000套,服務面積4萬餘畝。模塊運行以來,魚塘浮頭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一。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新安鎮下舍省級糧食生產功能示範區負責人沈煜潮。今年晚稻收割期間,他很多時候是在刷手機。「稻田和烘乾機房都裝了電子傳感器,溼度、溫度、蟲害情況等數據實時掌控。如有異常,手機會收到預警,動動手指就能控制烘乾機等設備。」他興奮地介紹。

「小聰明」的背後是「大智慧」。

走進德清每個行政村,都能看到電子屏上的「數字鄉村一張圖」。遠遠看去,它是一張三維傾斜攝影矢量地圖,村落風貌盡收眼底。而點擊滑鼠,圖上的空間數據和公共數據紛紛顯現,涵蓋鄉村規劃、鄉村經營、鄉村環境、鄉村服務和鄉村治理5個領域,數字養殖、水域監測、危房監測、智慧氣象、醫療健康、智慧養老等120餘項功能,實時感知整個村莊生產、生活、生態動態詳情。

「別看只有一張圖,它可是歸集了資源、天氣、出行、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等282類、近9億條基礎數據,涵蓋農村發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德清縣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趙方正介紹,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腦」,加強數據共享、開放和安全管控,推動縣域鄉村整體智治。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亟須補齊的短板,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在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補齊這塊短板的新支點。

「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我們掌握了全縣農業種植養殖的大量數據,如水產存塘量、糧食種植規模、安全檢測等,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得到資源分布、發展趨勢等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指導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農戶合理安排生產,以數字賦能撬動鄉村振興。」德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姚建強說。

一圖聯動

重塑鄉村治理體系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推動我省農村加快轉型。不過,「數字鄉村一張圖」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此。

「一圖全面感知」鄉村智治新模式,正扮演重塑鄉村治理體系的角色。

10月底,以「數字賦能·城鄉融合」為主題的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召開,莫幹山鎮五四村是與會嘉賓參觀「打卡點」之一。

當了20年村黨組織書記,57歲的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擁抱數位化浪潮。

五四村村委會裡,「數字鄉村一張圖」透出網際網路時代的律動感。「這不僅是一張電子地圖,也是觸達鄉村各角落的物聯感知網。」孫國文介紹,電線桿上有懸掛物,道路上有拋灑物,路燈不亮了……每天,這些信息都能在平臺上實時顯現並得到處理。「就連地下管網的實時水位,我都能在這裡看到,防臺防汛時特別管用!」孫國文說,依託這張圖,五四村還加快打造陽光政務「村級樣板」,實時向村民展示「三資」管理動態,公開黨務、村務、財務,促進全域監督全員監督提質增效。

在禹越鎮,「數字鄉村一張圖」成為社會治理「高參」。農村老人交通事故概率較高怎麼辦?北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運用大數據技術,將事故易發點位一一上圖,有針對性地加強日常防範巡查,今年累計排查各類隱患35處,已全部整改。

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表示,城鄉發展因為數位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但相比城市,鄉村的數位化往往會碎片化且形式單一,迫切需要系統性推進。

「『數字鄉村一張圖』聚焦鄉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推動鄉村治理流程再造。」趙方正介紹,「一張圖」聯動了基層治理四平臺、智慧交通、汙水處理等15個系統數據,實現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管理和服務。如基於遙感監測智能比對,可在農村環境整治、建築物動態變化、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實現智能發現、自動派單、聯動處置等全流程閉環管理。

目前,德清縣正探索城鄉三維地圖建模、人口動態遷移感知系統、鄉村治理多規合一應用等20個重點項目,不斷豐富空間數據應用場景。12月起實施建設規範後,「數字鄉村一張圖」應用體系、原則要求、服務管理、持續改進和評價等方面內容更加標準化,鄉村治理也更加直觀、精準、智能。

一圖共享

擁抱精彩數字生活

「數字鄉村一張圖,跟我有啥關係?」五四村村民徐達明以前總有這樣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他因為建房找到孫國文,孫國文在「數字鄉村一張圖」上迅速調取相關數據,精準告知其符合建房條件和具體建房位置時,他才真切感受到這張圖的「聰明」。

數字鄉村建設為了誰?德清用實踐作答:以「整體智治」理念賦能,讓更多農村居民在「數字時代」找到獲得感。

「房名:乾元鎮三裡塘25號,垂直度偏差:-3.3698°,南北方向形變:3.3249°,東西方向形變:0.5101°。」在乾元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打開「數字鄉村一張圖」,醒目的黃色小圓標顯示出危房信息。

乾元鎮村鎮規劃建設辦副主任龔政華介紹,「危房監測」模塊實時監測危房狀態,遇到突發情況自動報警,目前已設置10處實時監測點位,由專業檢測單位負責日常巡查和數據採集。

德清縣聚焦村民出生、入學、就業等「一生事」,運用「數字鄉村一張圖」推進網上辦理,並組建「掌上辦」代辦員和志願者隊伍,建立村級代辦點,布設政務服務一體機,原本需要到縣鄉兩級辦理的交通違法處理、社保信息查詢、工商執照申請等業務都可以在村裡完成。

「每天中午有人給我送飯送菜,真當省心!」提起「幸福餐」,新市鎮宋市村90歲的村民朱永林讚不絕口。免費配送飯菜,是宋市村基於「數字鄉村一張圖」推出的惠民服務「幸福雲」:老人只要符合一定標準,都可以享受這一福利。

數據賦能,精準服務。「數字鄉村一張圖」通過對感知設備、村民活動等共享數據的精準分析、異動管理,提升鄉村醫療、養老、助殘、垃圾分類等便民服務實效。

而此時,德清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充分利用「城市大腦」數據支撐,打造「一圖一端一中心」應用體系,依託「數字鄉村一張網」,通過「浙裡辦」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向村民提供更為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同步高標準建設數據融通、跨域聯動的鄉村數字治理中心。

這場發生在田間地頭的數位化變革,精彩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 浙江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
  • 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有一張奇妙的「圖」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 數字帶來什麼變化?德清城市大腦2020報告發布
    數字建設正改變著中國,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近日,德清城市大腦2020報告發布,一份數字德清建設的最新答卷也讓我們看到數字給德清帶來的巨大變化。城區主幹道車輛平均車速提高了14%、關鍵燈控路口通行能力提高了16%;成功反欺詐識別3200餘次,挽回潛在損失791萬元;及時處置各類事件62萬餘起;醫院「雲影像」「雲膠片」上線,減少患者膠片費用2700萬元;2000多家企業得到精準服務;個人(農戶)數字放貸實現了1分鐘全流程在線放貸……這些改變,均得益於城市大腦建設。
  • 數字,重塑浙江鄉村
    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革命」,正在重塑浙江鄉村。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試點地區在「數字孿生鄉村」、全域數字治理、數字鄉村「大腦」等領域的探索,以紮實的基礎、先行的理念、豐富的成效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一直在探索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眼下正著眼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農村創業創新、鄉村數字治理體系、鄉村網絡文化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數位化轉型。  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
  • 來山水德清,賞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
    多年來,「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德清,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打造「全域美麗、城鄉一體、鄉風文明、生活美好」的美麗鄉村升級版,以深化農村改革撬動鄉村振興,不斷推進農業增綠、農村增美、農民增收,成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走出了一條富有德清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9月23日,以全縣鄉村為舞臺,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在德清開幕。
  • 浙江兩地成功入選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地區
    德清縣以建設全域數字治理試驗區為契機,通過引入數字治理、數字興業、數字惠民三大核心領域的解決方案與數位化產品,全面推進數字德清建設向鄉村深度延伸,著力打造全國「整體智治先行區·數字鄉村樣板縣」。德清縣五四村的「一張圖」中,一草一木盡在眼底。
  • 從太空傳來了一張德清「自拍照」
    「德清衛星一張圖」   科學支撐城市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這裡就是我們所處的位置,這邊是德清國際會議中心,再放大些,路上的汽車,廣場上的人,也能清晰可見。」浙江長光衛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經理蘆楠介紹,今年4月,公司完成了「德清衛星一張圖」製作,在這張圖上,城市面貌一覽無餘。
  • 德清攜手飛豬打造數字旅遊標杆!全國首家民宿官方旗艦店上新了
    記者 沈曉顏通訊員 潘小飛 張雙燕今天下午,全國首個民宿目的地官方旗艦店-莫幹山旅遊旗艦店正式在飛豬平臺上線,開啟了國內目的地全品類線上營銷的新篇章,這也是全國首家民宿目的地民宿官方旗艦店,開闢了政府官方資源藉助新媒體平臺運營的先河
  • 河北武邑縣:498個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實現全覆蓋
    河北武邑縣:498個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實現全覆蓋 2020-12-0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一流灣區的一流鄉村 老溫泉綻放新活力
    在「環境變美,村民變富」的背後,是從化區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價值轉化:打造20個特色小鎮動力源、加快從化溫泉地區實現「老溫泉、新活力」、高標準高水平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先行區……過去一年來,從化區堅持一體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加快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優質生活圈,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努力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美麗鄉村
  • 鄉村數位化從哪裡起步?我國數字鄉村新變化調查_新華報業網
    一些地區從電商直播入手,發力鄉村建設;一些地區從智慧農業入手,改變農村面貌。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數字經濟觸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嶇小路,連通了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改變著農業的點點滴滴。  在數字鄉村發展中,手機、數據、直播扮演了什麼角色?又面臨哪些待解難題?如何把數據和信息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對此,經濟日報記者開展了深入採訪。
  • 衢州衢江區入選浙江省新時代美麗鄉村示範縣
    浙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發源地。自2003年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來,全省上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幹,使美麗鄉村成為浙江的一張金名片。2016年至今,全省已有34個縣(市、區)受到「美麗鄉村示範縣」表彰。
  • 上萬白鷺展翅 德清三林萬鳥園
    這裡濃縮了他們對新農村生活的美好嚮往,引領這個農耕水鄉小村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子。  蛻變:美麗鄉村添新景  三林萬鳥園的曾經,是一片普通的水塘,幾條不起眼的鄉間小道和幾幢早已廢棄的屋子。  蛻變起於不經意間。2010年,三林村開始推進和美家園建設,大刀闊斧地展開整村土地平整、復墾、流轉等工作。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全面總結了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舉措、發展進程和階段性成效,歸納了各部門各地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進展和經驗探索,是對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總體情況的集中呈現。 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進一步落地實施,各地區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 浙江自然資源:攜手綠水青山 賦能全面小康
    如今,在浙江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上,一方方綠意盎然的田野,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夢想;一處處風光怡人的藍色海灣,敲開了生態護海的「致富之門」;一片片重巒疊嶂的山林,樹起了大花園建設的標杆;一個個消失的地災隱患點,成就出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域整治」助力鄉村振興  深秋初冬的浙江鄉村,俯瞰這裡的山水林田湖草,處處「生長」出新模樣。
  • 海澱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上線
    9月下旬,海澱區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1.0版上線,涵蓋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等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試運行兩個多月來,累計調用1067268次數據圖層,助力各委辦局及單位業務能力提升。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智慧黨建」「數字市政」「矛調平臺」「智安生產」……幾乎涵蓋了鄉鎮治理方方面面的「智慧大腦」數字綜合平臺,通過智慧雲屏的集中展示,打造出鎮村一體「智治」新模式。這一模式如何應用於具體場景?舉個例子,當路燈設施巡查人員發現某路燈出現故障,隨即掏出手機進行拍照,並上傳到了「數字市政」系統。平臺另一端,路燈管理人員收到路燈故障的簡訊後,很快來到現場進行維修。
  • 涇陽:凝聚鄉賢力量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建設美麗鄉村等領域,起到了良好的典範作用。而鄉賢議事會也在此基礎上,不斷延伸和完善,大大提高了村「兩委」會的科學化決策水平,拓寬了村民自治渠道,強化基層社會治理,促進了村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鞏固了基層政權,真正使鄉賢成為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加速器」。目前,口鎮11個行政村已實現村級鄉賢組織全覆蓋,做到規範掛牌、規範制度、規範臺帳、規範學習資料、規範牆面布置,實現了有牌子、有機構、有規則、有場地、有運作。
  • 鄉村數位化從哪裡起步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加快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觸角,如何跨越崎嶇小路,連通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逐步改變農業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已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正全面賦能農業細分行業,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