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資源:攜手綠水青山 賦能全面小康

2020-12-02 中國青年網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記者 餘麗 通訊員 李風 郭媛媛 徐歡)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赴小康之約。全省自然資源部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在人與天地的和諧之間構築起美麗國土新格局。

  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如今,在浙江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上,一方方綠意盎然的田野,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夢想;一處處風光怡人的藍色海灣,敲開了生態護海的「致富之門」;一片片重巒疊嶂的山林,樹起了大花園建設的標杆;一個個消失的地災隱患點,成就出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域整治」助力鄉村振興

  深秋初冬的浙江鄉村,俯瞰這裡的山水林田湖草,處處「生長」出新模樣。

  從2018年開始,全省啟動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對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進行全域優化,對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進行整治與生態修復,實現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

  走進湖州市南潯區舊館鎮,感受到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帶來的新景象:新落戶的星光農業高品質糧油示範基地,與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交相輝映;拆除企業(作坊)221家的港廊古村,保護與修復溼地水環境,維護與延續古村落風貌,成為3A級旅遊景區;舊館西片新興港等4村聯建700套農房,正在實現農房集中集聚;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產生的增減掛鈎節餘指標,鎮上興建創業創新產業園,引進工業企業、創業創新團隊50餘家。

  放眼浙江,各地在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中,注重農民權益,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桐廬縣探索「鬥笠議事」「清風議事會」「合意庭」等自治化模式,引導群眾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效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桐廬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已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132個行政村,行政村覆蓋率72.9%,實施項目23個,推動宅基地復墾2800畝,產生的佔補平衡指標和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新興產業項目39個、農居點建設21個,村集體增收6.5億元,打開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新通道。

  據悉,2018年以來,我省圍繞「空間重構、環境重生、產業重塑、鄉愁重現」的總要求,有序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全省已批准實施410個工程,整治土地面積114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2萬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4萬畝,廢棄礦山整治面積5600畝,開展各類生態系統整治修復14.5萬畝。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省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將進一步夯實「三農」發展基礎,突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打造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園田化」農田。推進產業融合、產村融合,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用地保障。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探索以未來村莊建設為載體,繪製浙江大花園版「富春山居圖」。

  「地災智防」推動防災減災

  地質災害防治為小康生活護航。

  2020年,浙江省出臺地質災害「整體智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地質災害防治要從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並重轉變。

  4月15日,全國第一個數位化地質災害動態風險管控平臺「浙江省地質災害風險防控平臺」上線。作為該平臺的核心內容之一,「地災智防」APP1.0有效應對了今年曆時50天、9輪強降雨的梅雨期和颱風「黑格比」的嚴峻考驗。

  11月13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地災智防」APP2.0正式上線。

  據介紹,比起「地災智防」APP1.0版本,2.0版本在優化原有界面的同時,全新推出群測群防員簡版界面,降低使用難度,讓操作變得更加簡潔。2.0版本新增颱風路徑和實時雨量查詢功能。強化自然資源、氣象、應急等多部門之間的數據聯動。同時設置地質災害風險區一鍵導航功能,便於基層防災人員快速、準確到點開展工作。

  今年,千名地質隊員「駐縣進鄉」行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地災智防」APP2.0版全新開發的「駐縣進鄉」功能,繼續保障行動穩步推進:通過APP可直觀查看「駐縣進鄉」隊員分布、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區人員進駐情況,即時開展指揮調度,提升地質災害動態防治能力。

  2019年底收官的我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共減少隱患點5665處、消除重大隱患點1454處、減少受威脅人數13萬人。如今,「整體智治」新三年行動又持續「升級」,帶給群眾更強的安全感。

  「新三年行動,要構建『一圖一網、一單一碼,科學防控、整體智治』的地質災害風險管控新機制。」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與「除險安居」相比,「整體智治」三年行動要實現3個轉變:從單部門應對單一災種向多部門聯動應對災害鏈轉變、從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並重轉變、從隱患點治理向風險防控轉變。目前,我省已經有專業監測點427個,2500套專業儀器在運行,山區雨量自動監測站超過6000處。到2022年底前,我省的目標是累計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600個,新增山區雨量自動監測站1000處,實現對監測點地質災害精細化預警。

  生態護海敲開「致富之門」

  對很多浙江人而言,小康生活,在家門口那片藍汪汪的大海裡。

  今年6月,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也是浙江首個通過竣工驗收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

  「三年前我剛搬到這裡時,環境比較髒亂差,建築垃圾也較多。」在沈家門漁港小鎮上從事海鮮排檔生意的周仙龍告訴記者,藍色海灣整治開展前,這一帶分布著各類海產品加工企業,幾乎與海「零距離」,帶來嚴重的陸源汙染。甚至有小企業私搭亂建、違規傾倒廢棄物,空氣中時常瀰漫著一股濃重的腥味,周邊百姓靠海卻難親海。

  自從藍色海灣整治開展後,取而代之的是藍汪汪的海和絡繹不絕的遊客,周仙龍家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已經趕超去年整年的收入。

  2017年,舟山普陀開始進行藍灣整治行動。三年來,海灣海底清淤352萬立方米;陸源入海汙水截流3.5公裡;生態溼地恢復15.05萬平方米;濱海生態廊道建設8.7公裡;廢舊碼頭拆除共計18座……這座百年漁港展露全新面貌。

  溫州市洞頭區連續兩次獲得中央藍色海灣整治項目支持。台州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入圍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競爭性評選,位列全國前五,獲得國家財政獎補資金3億元……

  近幾年,浙江生態護海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果,讓浙江再次以「模範生」的身份進入全國各大沿海省市的視野。之所以如此重視生態護海工作,是因為人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態紅利帶來的積極效應,把海洋的「生態病」治好了,致富的大門也會向人們打開。

  對於靠海吃海的浙江人來說,海洋經濟帶來的民生福祉觸手可及。這些年,浙江率先編制實施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啟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務實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和重大項目落地。

  2019年,浙江省政府批覆《浙江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和《浙江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自此,浙江兩大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雛形初現。

  2019年11月,省政府批覆同意設立紹興濱海新區,加上此前已設立的杭州錢塘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寧波杭州灣新區,浙江大灣區「四新區」全部成立,首批7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建設全面啟動。

  今年9月,浙江自貿試驗區按下「升級鍵」,將在已有的約120平方公裡基礎上新增總面積近120平方公裡的寧波、杭州、金義三大片區,功能定位也由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向五大功能區全面升級。

  百舸爭流,千帆競速。浙江正卯足了勁,拉動藍色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自然資源管理有「數」有溫度

  數字時代,自然資源信息化應用層出不窮,正在為不同群體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周到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浙江通過流程再造、技術創新和數據賦能,積極推動「網際網路+不動產抵押登記」在全省的廣泛應用,給人們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上了一道「保險栓」,為復工復產、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和浙江銀保監局形成 「總對總」對接模式,分別建設「不動產登記一窗雲平臺」和「金融綜合監管服務平臺」兩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數據交互。「為保證企業能夠在疫情期間順利辦理不動產登記相關業務,我們迅速啟動了『浙江省不動產登記一窗雲平臺』優化行動,實行24小時服務機制並完善該平臺的功能,增加了滿足企業單位不動產登記需求的模塊。」省自然資源廳信息中心相關技術人員介紹。

  截至今年11月初,平臺已累計辦理業務495719筆,其中抵押登記類業務345616筆,抵押登記狀態查詢業務150103筆,對應授信4325億元,覆蓋11個設區市、160家銀行、2739個網點。

  浙江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是數字浙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核心與關鍵,浙江智慧海洋工程已於2019年被明確列為大灣區建設十大標誌性工程之一,納入大灣區考核制度體系。「浙江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的挖掘分析和應用服務,推動培育運維服務、裝備支撐、信息安全等相關產業體系,進而帶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信息化理念改造傳統海洋經濟的發展模式,能促生態、經濟兩全其美。

  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改造、升級,打造現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升浙江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質量。走向小康生活,需要創新社會治理。杭州市江幹區常住人口已達50萬,社會治理採用「人在格內管理,事在格中解決」的模式。8月17日下午,江幹區新城時代廣場3幢地下車庫出現50多張高低鋪,現場私拉電線,使用空調、工業探照燈等違規大功率電器。專職網格員巡查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向網格長報告,網格長前往現場處置,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隱患。

  9月23日,記者來到杭州市江幹區綜合信息指揮中心,大屏幕顯示江幹區基層治理四平臺系統。「『基層治理四平臺』指的是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基層治理四平臺』提供了標準地址、網格管理等服務。」浙江省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技術人員說。

  杭州有一條地信路,坐落著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它是一扇「窗」,展示了測繪地理信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它又是一座「橋」,公眾時常在這裡與測繪地理信息知識相遇相識。8月,博物館將國家版圖知識展板送入白馬山莊、西溪逸境等小區,現場抽題、答題互動……這場「家門口的展覽」給居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激發了大家的求知慾。「展覽開到家門口,有趣、好玩,增長了知識。」一位小區居民說。

相關焦點

  • 觀察|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
    根據《總體方案》,基於自然資源「一張網」,通過匯聚整合自然資源大數據,形成三維立體的自然資源「一張圖」和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兩個支撐,繼而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自然資源監管決策和網際網路+ 自然資源政務服務三類信息化應用體系,按照各項業務信息化建設需求開展N 個信息化應用建設。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深富內涵、極具韻味的經典論述早已成為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金句」,潤物無聲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餘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15年過去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幹?麗水分享了6個精彩故事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厲行「麗水之幹」?今天,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題系列發布會(麗水專場)上,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給大家分享了6個小故事。一方江南秘境的自覺堅守「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陰道上行,春雲處處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杭州電信: 跳躍在小康生活裡的電信符號
    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也是新徵程的起航,揚帆出發的動員。衝鋒號角已吹響,萬眾一心加油幹,而與未來共脈搏的5G,在空中編織著信息之網,全方位提供脫貧之力,是決戰脫貧攻堅中重要的推動力。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綠水青山描禹甸,惠風雨露富黎民。  神州兒女懷奇志,舜帝堯天萬象新。  願以脫貧留善志,能同致富帶鄉鄰。  攻堅五載終於勝,萬朵鮮花送眾賓。>【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早在《詩經·大雅·民勞》中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詩句。「康」意為「安」,「小康」即「小安」,原意為召穆公勸周厲王「小省賦役而安息之」,即減少賦稅徭役可以使人民得以喘息,生活安定。這裡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狀態。  至漢代,「小康」從百姓的生活狀態演變為儒家提出的社會狀態。《禮記·禮運》描述了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收入41年間增長190多倍、250多倍;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54.7平方米;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89.75萬輛;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0.58歲;……台州,在推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路上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陳佳麗)11月11日上午,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圖書館聯合舉辦的「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題圖片展開展儀式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行。
  • 浙江紹興交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智造強市「小康答卷」
    11月30日,本報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  馬衛光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紹興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堅實邁進,交出了一張靚麗的「小康答卷」。
  • 浙江永康飛鵝山石榴籽社區:「多元一體」共築小康夢
    中新網金華7月23日電(記者 奚金燕)「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3日,在浙江永康石柱鎮安居樂業的少數民族同胞們又迎來了喜悅時刻,當天飛鵝山石榴籽社區揭牌儀式暨首屆民族文化藝術周活動在此舉行。民族團結既是全面小康的保障和動力,又是同步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逐夢全面小康路上,石柱鎮飛鵝山石榴籽社區書寫了別樣的精彩。石柱鎮地處永康「東大門」,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17個少數民族約7900多人口居住生活。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薊天攜手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自2017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薊州區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交流培養、扶貧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層面、多領域,給予天祝縣大力支持和幫助,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天祝藏區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 唯品會升級「大有可唯」廣告平臺 全面賦能品牌商
    本次活動,唯品會副總裁馮佳路、騰訊社交廣告副總經理張敏毅、AdMaster執行長陳傳洽以及歐萊雅大眾化妝品部大數據團隊負責人Jenny Tang等出席,在見證廣告平臺發布之餘,圍繞社交玩法、數據應用如何賦能品牌等話題開縱深探討。
  •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打開APP 優海「5G+數字工廠」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汽車工程師 發表於 2020-12-02 14:33:16 2020年11月22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於浙江烏鎮順利舉行。
  • 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揭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沈慧)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國家信息中心、求是《小康》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18第十三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日前在京舉辦,論壇期間,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揭曉。
  • 中國的衛星 世界的大運 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籤約國星宇航 直播地球全面賦能智慧大運
    這是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後舉辦的第一個世界綜合性運動會,預計將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及官員參賽,帶來覆蓋全球的參與度和影響力。此次成功籤約之後,作為全球領先的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國星宇航將通過「直播地球」APP等衛星網際網路技術和產品,全面賦能智慧大運,並為未來城市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 中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探索
    ■一、中山高質量全面小康建設的主要成就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論述,為我們要建成一個什麼樣的全面小康社會,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
  • 數字賦能 遠光軟體亮相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11月22日-24日,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遠光軟體能源網際網路產品及方案亮相「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綜合展示公司新技術研發與實踐成果,賦能產業創新,攜手構建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護航綠色發展。
  • 高水平全面小康:數字這支筆 杭州是如何用好的?
    浙江杭州。 王剛 攝中新網杭州12月28日電(柴燕菲 王逸飛)全面小康答卷如何繪製,是各地面臨的時代命題。此方面,杭州正體現出鮮明的獨特性。相較以往的傳統印象,如今智慧愈發成為其打動外人的新特質。強勁而富有活力的經濟形態、讓城市更聰明的智慧治理探索、浸入衣食住行的數字生活方式……近年,拿起數字之筆的杭州,在讓自身更具「潮流範兒」的同時,也在高水平全面小康進程中對「幸福宜居」作出了意義新解。遙望電商直播中。 遙望供圖數字+經濟的蛻變杭州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故事,2014年是被更多人認為是節點年份。當年,杭州提出實施信息經濟(後稱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 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核算
    目前缺乏量化,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如何用經濟方法進行核算?歐陽志云:青山有價,可以核算。從生態學的專業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澤、河流以及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統稱。這些自然生態系統,也就是綠水青山,不僅為人類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產品,如食物、飲用水、木材、醫藥等,更重要的是為提供了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調節氣候、釋放氧氣、固定二氧化碳、涵養水源、調蓄洪水、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核算生態系統提供物質產品與服務的價值時,主要核算直接使用價值和間接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