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數位化從哪裡起步?我國數字鄉村新變化調查_新華報業網

2021-01-20 新華報業網

  加快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觸角,如何跨越崎嶇小路,連通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逐步改變農業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已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正全面賦能農業細分行業,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剛剛過去的2020年,信息惠農、直播帶貨成為熱詞。一些地區從電商直播入手,發力鄉村建設;一些地區從智慧農業入手,改變農村面貌。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數字經濟觸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嶇小路,連通了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改變著農業的點點滴滴。

  在數字鄉村發展中,手機、數據、直播扮演了什麼角色?又面臨哪些待解難題?如何把數據和信息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對此,經濟日報記者開展了深入採訪。

  隆冬時節,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智慧農業產業園內種植的草莓、西紅柿陸續採收上市,園區採取訂單形式直供北京、廣東等地超市。近年來,蘭陵縣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培育智慧農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房德華攝(中經視覺)

  傳感器成為新支點

  把農業相關信息變成在線化、可加工的數據信息,是智慧農業的第一步,但專家也提醒,設備不要太複雜,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儘管冬日寒冷,山東省高青縣花溝鎮花東高效農業示範園裡卻溫暖如春,17個智能溫室大棚安裝的控溫「神器」威力十足。「以前,每天要迎著寒風挨個捲起保溫罩、打開通風口,勞動強度大,棚內溫度還沒有保障。為此,我2020年投入200萬元建起了這套智慧農業系統。」園區負責人、蔬菜種植大戶崔愛民說,引進智能溫控器後,可根據需要自動控制大棚開合和風口大小。新安裝的傳感器能夠在手機上監控棚內溫度,隨時手動調節。

  「投入值不值,關鍵看效果。」崔愛民說,溫度控制是保障大棚蔬菜品質的秘訣,冬季大棚內外溫差、晝夜溫差都很大,一旦溫控失敗,極有可能出現裂果、敗秧。在智慧農業系統護航下出產的第一茬西紅柿上市後,受到消費者熱捧,目前園區的水果型西紅柿價格已經翻了一番多。「我分析,主要是甜度高、果肉緊、口感好。數字農業給我提供了產量高、品質好、品牌硬、價格俏的多重保障。示範園大棚已被列入山東省高效農業發展項目,接下來將全部實施數位化改造。」崔愛民說。

  2020年,高青縣被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納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我們此前就開始布局智慧農業,以數字賦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在高青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苗光勇看來,當地已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15件,要打造市場「爆款」,重點就是實施數位化變革。當前,該縣正推動農產品全鏈條、全周期數位化改造,推行「合作社+農戶+數位技術」模式,發展數字田園、數字果園、數字牧場,推動農產品優質優產。

  在越來越多的鄉村,傳感器正成為農業發展的新支點。江西新餘市高新區城東辦事處的扶貧蘑菇溫室大棚裡,傳感器種類更多。工作人員李剛告訴記者,溫室大棚裡安裝有溫溼度智能傳感器與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及增氧換氣設備,用來監測蘑菇生長的溫度、溼度、空氣、光線等主要指標,實現一人管多棚的目標;還可以通過人工控制卷膜器、灑水器對大棚實施通風、光線等調節,讓大棚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

  基地在雲南,「大腦」在北京。在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實時展示著雲南示範基地實況,還可實施遠程訪問和作業。該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介紹,該系統可實時獲取基地信息,通過視頻接入,讓專家在千裡之外即可查看作物長勢,分析園區數據,為管理者提供管控方案。2020年,趙春江院士團隊與電商平臺拼多多合作,在雲南等地建設了一批智慧農業技術應用示範基地,圍繞三七、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智慧農業技術。

  智慧農業的第一步是要把農業相關信息變成在線化、可加工的數據信息,這是傳統農業要補上的一課。農業的生產對象是動植物,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支撐成為關鍵。2017年起,國家啟動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如今,這些項目初步實現了智能監測、智能控制。

  記者採訪發現,在農業整體比較效益低的情況下,智慧農業發展面臨資金難題。一套物聯網設備,因其核心傳感器不同,價格從1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目前,試點地區大多採用政府補貼、企業投資的辦法,各企業投入產出比有所不同。只有少數企業與種養大戶能在短期收回成本,大多需要3年以上才能回本。面向需求、簡便實用是解決難題的關鍵。有關專家在走訪農戶時一再叮囑,「實用為王,設備不要太複雜,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益農社讓信息不再閉塞

  堅持開門辦社,只有村級站點增加到一定數量,才能降低運營成本,吸引更多企業參與

  高青縣常家鎮蘇家村村民任學友很喜歡到益農信息社打聽消息,當下流行哪種技術,哪類種子銷得好,他都了如指掌。任學友說,「農民最想知道,春天種什麼對,秋天收什麼好,怎麼賣收入高。以前信息相對閉塞,現在有了智慧型手機,但還覺得很多信息不夠權威。在這裡,可以掌握最全最準的農業政策法規、惠農補貼查詢等公益服務信息」。此外,他還特別留意幾個生產大戶與合作社帶頭人都有啥動向。

  作為益農信息社村級站負責人,孫朝霞既是管理員,又是信息員。很難想像,僅僅幾十平方米的站點內,開展了多種信息服務,村民可以在此「買、賣、推、繳、代、取」。站點通過授權的電商平臺幫助村民代購種子、農藥、化肥、家電、衣物等物資,並發布各類供求消息;還幫助農民代繳水、電、氣、電話費,代理物流配送取件等業務。

  益農信息社是國家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載體,在農業農村部主導下,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持續運營能力等標準,為每個行政村新建或改建益農信息社,旨在以信息流帶動物資流。該工程2014年在部分縣試點,2017年在18個省份推進,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益農信息社根據規模大小和功能,主要有標準型、簡易型兩大類。標準型提供公益服務、便民生活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和培訓體驗服務,一般依託村級服務中心、大型農資超市、村科技服務站建立;簡易型提供便民、電子商務服務,從便民商店、小農資店發展而來。

  浙江省遂昌縣開展創新,把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打造成益農信息社。當地的遂昌嘉言民生事務有限公司與政府部門合作,在行政服務基礎上拓展公益服務和商業服務。翻看服務記錄本,記者注意到,村民有來辦證明的,有填寫小額貸款申請的,也有辦理低保的。嘉言民生公司總經理葉偉軍說,「這裡能免費提供近140項政務服務與50多項市場服務。收益來源於政府購買服務和商業服務提供商的佣金,農民不用多出一分錢」。

  村級站的運營資金從哪裡來?對益農信息社,中央財政有專項資金予以支持,採用先建後補、獎補結合的方式。在建設運營方面,要求有明確的建設運營主體,並採用「民建公補、公管民營」方式。按照規劃,只要符合標準,願意在信息進村入戶統一平臺上運行,不管是誰建設的村級信息服務站,均可經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認定後加掛益農信息社的牌子。

  「我們測算過,如果電信運營商在農村布點,單店需要投資10萬元。我們依託現有渠道布點,尋找可合作的農資店、超市等,平均花費不到1.5萬元。」益農信息社建設參與方之一、浙江公眾信息公司有關負責人孫偉敏說,平臺搭起來後,有意開拓農村市場的電信運營商、平臺服務商等都願意與益農社合作,並根據銷售額支付一定比例的返點。這樣一來,企業開拓了市場,農民得到了實惠,多方共贏。

  記者了解到,目前,農業系統的益農信息社、郵政系統的村郵站、供銷系統的供銷e家服務網點均延伸到了鄉村,集信息服務、網絡銷售、便民服務、物流服務於一身。不少部門和企業都在農村設點建站,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但一定程度也存在資源分散問題。要探索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結合的發展機制,堅持開門辦社。只有村級站點增加到一定數量,才能降低運營成本,吸引更多企業參與。

  萬水千山變近在咫尺

  農村電商的農產品上行體系,為小農戶直接對接大市場提供了可能,這也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

  在短視頻的風靡和直播間的熱鬧裡,越來越多人開始「種草」鄉間好貨。「我們的水稻全部用天然黃河水澆灌,生長周期長,採用稻魚輪作共養,生產的大米香氣濃鬱,清水龍蝦腹白、鰓白、肉白……」高青縣益農信息社村級站管理員孫朝霞還有一個身份是當地的溪之悅農場負責人。在直播間裡,孫朝霞為當地農產品代言,鄉親們種植的稻米一度成為網紅爆款,短短幾個月創下了700多噸的線上銷售紀錄。

  「馬洪老酒每斤10元,質量有保證,純手工釀造……」近日,江西新餘市高新區馬洪辦事處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傅紅雲在抖音直播裡十分活躍,幫著村民銷售自釀的馬洪老酒。「要50斤馬洪老酒,你幫我發快遞過來,運費我出,我想開一家專營店鋪。」一位遠在河北秦皇島的客戶看到後,聯繫了傅紅雲。積極訂購的人很多,短短幾天時間就賣出數百斤。

  新餘市是首批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之一。新餘市高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傅小龍介紹,全區建有村級電商服務站點51個,實現了村級全覆蓋,滿足了農民對電商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該區還大力開展農產品電商培訓,組織致富帶頭人、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等相關人員參加村播帶貨培訓,組織區內12家涉農企業參加江西省商務廳舉辦的直播電商扶持開店培訓。2020年,全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1億多元。

  空間上的「萬水千山」正在變為網絡裡的「近在咫尺」,蓬勃發展的農村電商讓農產品出村進城、農民脫貧增收。過去,傳統電商把大量消費品輸送到農村,對活躍農村流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鄉村振興來說,更重要的是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到城市。農村電商的農產品上行體系,為小農戶直接對接大市場提供了可能,這也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

  不過,農村電商仍有不少短板,直播帶貨也並非易事。多位電商帶貨參與者向記者反映,消費者對新、奇、特、優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其生產組織化程度低、上市時間集中、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直播帶貨訂單集中的特點。儘管電商服務體系已經覆蓋到多數鄉村,但合適的農產品少、運營成本高、營銷推廣難等問題仍然突出。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康春鵬說,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農產品電子商務國。近年來,在視頻直播、網絡帶貨等新型電商創新推動下,農產品電商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數字鄉村發展的領頭羊和突破口。農村電商的核心價值之一,是通過顧客數據和市場分析,持續改造農業生產。因此,各地在制定規劃時,要用「網際網路+」理念,同步實施包括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營銷手段等的變革。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董靜正在講解趙春江院士團隊與拼多多聯合開發的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喬金亮攝

  觀點:加快彌合鄉村數字鴻溝

  數字鄉村既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此後,有關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指明了方向。

  對數字鄉村的報導很容易讓人以為我國全部鄉村皆是如此。事實上,數字鄉村仍在起步階段。在「未開墾」的廣袤鄉村,數位化建設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種」地區,數位化建設還要挖掘潛力。記者採訪發現,憑藉移動網際網路和城鄉融合發展,城鄉間數字鴻溝正加快縮小,但鄉村內部的數字鴻溝卻有拉大趨勢。這種數字鴻溝正呈現出新特徵,從接入鴻溝轉向人力鴻溝、從技術可及性差異轉向數字使用性差異。建設數字鄉村就是要加快彌合城鄉間、鄉村間、人群間的數字鴻溝。

  探索數字鄉村發展,不僅要摸清當前發展水平,還要找到短板,讓更多社會資本流向這一領域。參與的企業要擺正心態,數字鄉村固然是藍海,但更要幫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讓農民分享收益。

  數字鄉村不是智慧城市的複製版。我國鄉村眾多,經濟水平、資源稟賦、人口結構等差異明顯,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類型鄉村的數位化發展方式。要接地氣兒,信息服務要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要開放包容,只要對農民有利,都應該歡迎。要從農業生產數位化起步,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的數位化改造作為主攻方向。

  數字鄉村成功的關鍵,是要構建起一套推進機制,探索建立政府「修路」、企業「跑車」、農民「收貨」的發展機制。政府負責公益資源整合,協調建好基礎「信息高速公路」;運營商負責村級信息站建設運營;服務商則負責提供各類商業服務和通道,通過擴大市場規模獲得收益。

  「十四五」時期,要把數字鄉村作為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和鄉村數字治理,讓廣大農民在信息化上有更多獲得感。

相關焦點

  • 鄉村數位化從哪裡起步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加快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觸角,如何跨越崎嶇小路,連通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逐步改變農業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已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正全面賦能農業細分行業,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 加快彌合鄉村數字鴻溝
    數字鄉村既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此後,有關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指明了方向。 對數字鄉村的報導很容易讓人以為我國全部鄉村皆是如此。事實上,數字鄉村仍在起步階段。
  • 數字,重塑浙江鄉村
    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革命」,正在重塑浙江鄉村。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試點地區在「數字孿生鄉村」、全域數字治理、數字鄉村「大腦」等領域的探索,以紮實的基礎、先行的理念、豐富的成效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一直在探索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眼下正著眼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農村創業創新、鄉村數字治理體系、鄉村網絡文化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數位化轉型。  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
  • 村企聯建項目集中簽約 徐州新生代企業家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報業網訊 為提升「新生代 新動力」服務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豐富品牌創建內涵,引導新生代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推動企村供求互補、聯合發展,打造更高質量的政務服務品牌。11月26日,徐州團市委組織開展「新生代 新動力」星級服務品牌創建工作深化部署會暨邳州市「青春四進 建功鄉村」青商企業企村聯建籤約儀式活動。
  • 唐文升:國家電網大力服務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動鄉村綠色出行普及
    9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農電工作部)副主任唐文升在「綠色、智能、安全——一步跨入『新』時代,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新能源汽車下鄉——江蘇站活動啟動儀式上講話。他提到,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服務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建成「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智慧車聯網平臺註冊用戶超420萬,接入各類充電樁超過78萬個。
  • 數位化能給鄉村振興幫上什麼忙?聽聽 7 位專家怎麼說
    2020年12月29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如何運用數位化力量,彌合城鄉發展數字鴻溝,促進我國城鄉經濟的均衡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01 15:26:53在現場舉辦的「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打造的「鄉村釘」入選10大智慧農業新技術應用模式。  據了解,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立足鄉村治理和發展需求,推出基於雲釘一體的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出以鄉村治理為主線的「鄉村釘」,以數字新基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具體實踐中,積分管理也是「鄉村釘」深受歡迎的一項功能。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全面總結了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舉措、發展進程和階段性成效,歸納了各部門各地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進展和經驗探索,是對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總體情況的集中呈現。 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進一步落地實施,各地區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 下沉渠道、創新產品、構建生態圈—— 建行江蘇省分行為鄉村振興...
    除了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指尖服務外,遍布江蘇全省的近1.7萬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還發揮著「裕農通」鄉村學堂的作用。從黨建知識到新民風建設,從農業、產業發展到獎補政策,從反假幣防詐騙到如何使用手機APP,應有盡有,豐富精彩的課程讓村民感覺「乾貨」滿滿。
  • 浙江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
  • 搶抓數字鄉村發展先機
    本報訊(記者焦莫寒)11月2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期間,省政府代表團應邀與華為公司舉行座談會,就河南與華為在數字鄉村建設等領域拓展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副省長武國定出席座談會並講話,華為公司副總裁楊瑞凱共同出席。
  • 我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_新華報業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王夢曉 楊穆龍)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於11月18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
  • 我國「西氣東輸」累計輸送天然氣逾5400億方_新華報業網
    央廣網銀川12月4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從國家管網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相關活動中獲悉,國家累計投入4000多億經20年持續建設完善的「西氣東輸」工程,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群眾的能源大動脈,全國5億人直接受益。
  • 中國氣象局:預計12月有5次冷空氣影響我國_新華報業網
    在12月4日召開的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介紹,未來10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多起伏,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內蒙古中西部、貴州等地氣溫偏低2~4℃。  12月12-14日,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大部地區氣溫下降4~8℃,局部降溫10℃以上。
  • 火山噴發_新華報業網
    新華社發(阿迪亞攝) 版權和免責聲明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 加快數位化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原標題:加快數位化發展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現代
  • 浙江兩地成功入選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地區
    11月27日下午,數字鄉村發展論壇在重慶市召開。會上,農業農村部和中央網信辦共同發布了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湖州德清縣和嘉興平湖市成功入選,成為全國20個數字鄉村建設典型縣(區)之一。德清縣以建設全域數字治理試驗區為契機,通過引入數字治理、數字興業、數字惠民三大核心領域的解決方案與數位化產品,全面推進數字德清建設向鄉村深度延伸,著力打造全國「整體智治先行區
  • 高質量實現供給需求動態平衡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了我國處於新發展階段的判斷。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今後一個階段的核心任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需要有科學的戰略謀劃,更要形成新的發展動力。
  • 當綠水青山遇上「聰明大腦」 德清「數字鄉村一張圖」行政村全覆蓋...
    它的名字時尚又好記:數字鄉村一張圖——運用「整體智治」理念,歸集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實現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可視化、數位化、智能化,目前覆蓋德清所有137個行政村。12月1日起,「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是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作出的部署。美麗鄉村和活力數字深度交融,一場火熱的實踐在德清已然開啟。
  • 美食藥管理局前局長:預計年底三成美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_新華報業網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前局長戈特利布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財經論壇》節目中表示,預計到2020年底,將有30%的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戈特利布強調,因為並非所有感染者都經過了病毒檢測和最終診斷,所以美國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比官方統計數字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