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駐村故事|老鄉送來的蒲公英花,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2020-11-26 大河報

「夏書記來了,我們夏家衝村變化真大」,溮河港鎮張麗副鎮長最近老這樣說。

夏海軍是夏家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村子位於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鎮,是出了名的毛尖產地,茶葉銷售也成了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如何保證本村茶葉的銷路?如何拓寬村裡的營收渠道?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貧苦戶的生活難問題?這些成為夏海軍日夜思索的問題。

席本貴是村子的貧困戶,早年喪妻的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大女兒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大學生,二兒子則是一名中學生,家庭經濟的負擔壓在了老席一個人的肩膀上。夏海軍了解情況後,幫助其落實了低保金438元/月,享受了教育扶貧政策,落實產業帶貧資金1000元/年,兌現金融貧困資金3000元/年,還幫助老席找到了每月1500元的衛生保潔員公益崗位。老席說:「多虧了夏書記,前一段時間他幫助我家爭取到了5萬元貸款用於茶葉生產,還發動自己的朋友圈,幫我家賣了50斤茶葉呢。」對於這位第一書記,老席的感謝之情溢於言表,他通過農民最質樸的方式給夏海軍送來蒲公英花。

一家的問題解決了,全村的發展咋進行?為了保證村子茶葉的銷售,夏海軍提出「做好茶文章,打好富民牌」的理念,多措並舉穩定茶葉銷路。夏海軍與大型茶企取得聯繫,讓企業定期到茶葉市場收購新鮮茶葉;通過大河報河南駐村第一書記信息臺,聯繫供銷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茶葉300餘斤;與保險公司聯繫為採茶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保證採茶工人身安全。「老鄉送來的蒲公英花,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夏海軍笑著說道:現在呀,我們村正在申報「人居環境改造項目」,到時候肯定是水清河靜、山明景美,歡迎大家來這裡賞美景、住民宿。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劉金環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是駐村工作成就了我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南龍村駐村...
    我叫李明洲,是一個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人,當領導告知我被抽調到興義市南盤江鎮南龍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時,我的心裡是很恐慌的,對於眼前的工作不得而知。剛到村裡面的時候,對於村情實際一無所知,我被安排到四組擔任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使命在肩,不負韶華,到村後立即向村支兩委和其他駐村幹部交流諮詢,謙虛討教,第二天便和網格員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遍訪了解情況,極力克服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的困難,很快熟悉了環境、熟悉了村情,較短時間內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有三個「秀才」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德門村...
    我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德門村六組村民石國兵,家中6口人。在2015年,大女兒考取江西上饒師範學院後,家中就有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各一個,孩子們的學費與生活費致使家庭陷入困境。我誠誠懇懇工作,遵守生態護林員相關規定,在值班期間從未請假,也未發生森林火情。我積極尋找就業,平時和愛人進縣城和附近鄉裡打零工增加收入,不怕苦不怕累,髒活累活都幹,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能回家照顧老人。帶領群眾參與村莊整治此外,我帶頭發展產業。2017年德門村發展養豬項目,我主動申請養殖5頭,當年增收3000元。
  • 蒲公英的故事
    據了解,這25人是自2017年以來,天府新區通過「基層宣講比賽」「本土講師選拔」等活動,層層比選、擇優確定的首批「蒲公英宣講隊」隊員,他們既有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黨員幹部,也有「兩新」組織、村(社區)的模範典型,都在各自行業、各自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 駐村日記|平涼靳坪村:小村故事多 溫暖你和我
    靜寧縣八裡鎮靳坪村在靜寧的第一篇幫扶日誌中,我寫下「走下去才能看到有生命的東西」,對於幹文字工作的我來說,文字可以美好,可以「潤色」,甚至可以浮誇,但是拋開5年來單一的採寫工作,我究竟該如何實現寫在扶貧前的那些話?又將如何在靳坪村這片土地上踐行我的「不忘初心」?駐村四個月,答案開始清晰了。
  • 我的駐村故事|滲雨的房子和一支「不專業」的修補隊
    淇濱區醫保局駐中柴廠村工作隊扶貧紀實撰稿人:王文奇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2019年5月我作為淇濱區醫保局局黨組派駐到中柴廠村工作隊的一員,第一次來到中柴廠村那一刻,我就想到了是這首詩。這裡很美,田園美,百姓更美。剛來的時候,作為新兵的我總是在學習,在實踐,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做的更好。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小周」變「老周」 「空心村」變「明星村」 丨...
    穿過亞茶溝,翻過巖腳坳,一片世外桃源呈現眼前,這便是我的脫貧攻堅戰場——新美村。駐村三年多的時間裡,我見證了新美村從「空心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我從「小周」變成村民信任的「老周」。我們村召開了2020年扶貧項目分紅大會,為全村147戶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73500元,這一天,也是我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幾年來工作成果展示的一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喜悅感。回顧這幾年村上的發展,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幸福感。  新美村很美,但前幾年的名聲卻有點「臭」。
  • 成都新津公安民警駐村故事:把他鄉當故鄉
    參與扶貧工作近三年的他,早已與老鄉們打成一片。他常常提上甘甜的美酒,步行幾公裡,追著日出受邀去到村民家做客,再隨著日落安歇在這片溫暖的大山。從陌生到熟悉 扶貧幹部自稱「我們城門」2018年6月下旬,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分局巡警大隊民警趙文武接到通知,他將代表公安局前往四川阿壩州開展扶貧工作。此時,他的女兒剛滿半歲。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是那棵「馬靈光」樹丨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駐...
    我到湄潭縣茅坪鎮土槽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已有5年之期。猶記得踏入土槽村時,是在寒風瑟瑟的冬天。泥濘的土路上,留下深一個淺一個的腳印。土槽村有一棵遠近聞名的千年馬靈光樹(白薇樹)吸引著我的目光,直徑約1.3米,高約30米,樹皮細膩光溜,據說在這裡已經1500年了。  到土槽村時,這裡絕大部分入戶路都是泥土路,集體經濟基本為零,村民收入來源主要是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
  • 蒲公英也秀色可餐?採盡吃絕後,花無三兩朵!
    在某些專家和媒體美食推介泛濫、養生講座助推的背景下,野花蒲公英們就不可倖免地成了吃貨眼中的「野菜」。當然,有些花和菜也是很難界定清楚的,花也可以作菜,譬如蘇東坡詩中「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的黃花(萱草)菜,也可以當花觀賞,比如辛棄疾詞裡「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薺菜。
  • 【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
    ---建設村級衛生室一個 這就是駐村工作組近5年來成績單。村裡還有一戶村民戶主叫魏驢小,已經87歲了,前幾年因為子女養豬場佔地及汙染跟村委會及村民關係很緊張,官司都打到中院了,但就是這麼一個老人,卻隔三差五的給我們工作組送菜和雞蛋,怎麼解釋推辭都不行,老魏總是說:你們不要,就是小瞧我這黃土埋半截的老頭子了。 跟村民交往密切,有什麼事總是找駐村工作組解決。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回顧這五年,我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盡的「小故事」,那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從背上行囊,離開家的那天起,我就踏上扶貧徵程。扶貧道路上我做足了功課,學習了好多關於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希望能精準識別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在「大路」上跑出扶貧加速度︱德江縣煎茶鎮大路...
    我是德江縣煎茶鎮大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譚雪松,有幸參與這場戰役,把激情燃燒在戰鬥的歲月,留下永恆記憶。連心活動上群眾送來感恩錦旗2019年3月,經組織安排,我從大路村的聯繫領導成為攻堅隊長,在「大路」上帶領全村群眾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蒲公英種植方法早知道,資深花友強烈推薦,記得收藏
    蒲公英在童話世界中就是最美的花朵了,小時候特別喜歡沉迷於蒲公英的世界中,現在長大了知識面也會隨之擴大,對於蒲公英的知識點也不是停留在它的美了,而是更傾向於它的種植方法和技巧。經過和資深花友的一系列探討,終於知道這些最美的蒲公英是怎麼得到的了,強烈推薦給大家的種植方法,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