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

2020-12-08 澎湃新聞

2018年,河北工程大學駐平山縣營裡鄉西下莊村工作組進村後,多次走訪每一戶村民,利用較短時間走遍了西下莊村的山山水水,了解了戶情民情村情,並多次與村兩委商討,與村裡黨員和群眾座談,制定了《西下莊村2018-2020年三年扶貧工作規劃》,每年都要制定細緻的工作計劃,確定了夯實兩個產業,落實兩項工程,「扶志」與「扶智」結合,鞏固與提高並重的工作思路。兩個產業即羊肚菌種植產業和連翹種植產業,兩項工程即飲水工程和蓄水池修復工程。2018年、2019年羊肚菌種植獲利合計13萬餘元,連翹種植示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2019年飲水工程竣工通水,2020年底蓄水池修復工程完工。

邀請專家勘測飲水工程

為了群眾致富,幫扶工作不能留遺憾

西下莊村位於平山縣西部深山區,距山西10華裡,全村128戶,人口30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貧困人口146人。由於地處偏遠,這裡不僅資源匱乏、經濟落後,而且基礎設施陳舊,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很差。因為貧窮,年輕人出外發展定居,村裡常住人口只有四五十人,多為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因為貧窮,村集體無收入和積累,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我們駐村伊始,走一遍村裡的街道,唉聲嘆氣,遍訪村裡的貧困戶,潸然淚下。因為貧困,使我們一度感覺束手無策,這擺脫貧困從哪裡下手啊!但轉念一想,如果不貧窮,黨和政府派我們來幹啥!於是我們暗下決心,幹不好工作不罷休,不擺脫貧困不收兵!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摸索,確定了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改善的工作思路。

走訪村民

2017年年初,受西下莊村存在野生羊肚菌的啟發,決定進行羊肚菌人工種植。羊肚菌具有防癌抗癌、抗炎抗菌、美容護膚、活血化瘀的功效,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與冬蟲夏草功能相同,是一種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的天然補品,屬珍稀的食、藥兩用真菌,是一種很珍貴的天然補品,市場價格很高,市場前景很好。

說了算,定了幹。駐村工作組利用學校優勢,聘請本校專家教授多次進行實地考察,並對當地氣候及生產設施進行了反覆論證。當年10月中旬,由學校投資30萬元,建起了佔地6畝多33個羊肚菌種植大棚,學校免費提供了菌種及營養袋等,並於11月初全部進行試種。2018年,在管理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收穫羊肚菌300多斤,獲利2.34萬元,2019年收穫1000餘斤,獲利10餘萬元。而羊肚菌種植也是西下莊村第一個扶貧產業項目。

---2018年—2019年,投資7.8萬元,種植中藥材連翹20畝14800棵。

---投資15萬元,鋪設管道2200米,建設25立方米蓄水池兩個,解決了村民安全飲水問題。

---硬化通村路4華裡

---安裝太陽能路燈30套---建設了兩座跨河小橋---修建了三處停車場

---硬化了全部村內道路

---修建了3個垃圾池---修建防滲農田水渠1500米---修建護河壩300餘米 ---修建蓄水塘壩5個

---建設文化廣場一處,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個

---建設村級衛生室一個

這就是駐村工作組近5年來成績單。

專家實地指導羊肚菌養殖

2019年10月的某天晚上,村民劉栓成請我們駐村工作組吃晚飯。飯桌上除了幾個簡單的炒菜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營裡大鍋菜及油香撲鼻的烙餅,他以村裡待客的最高禮遇款待我們。老劉今年76歲,是村裡出了名的倔老頭,從來不無緣無故去吃別人家飯,也極少讓別人來自己家吃飯,但這已是「倔老頭」第三次請我們吃飯了!2019年春節假期返村後,連續10天被村民請去吃飯。村裡還有一戶村民戶主叫魏驢小,已經87歲了,前幾年因為子女養豬場佔地及汙染跟村委會及村民關係很緊張,官司都打到中院了,但就是這麼一個老人,卻隔三差五的給我們工作組送菜和雞蛋,怎麼解釋推辭都不行,老魏總是說:你們不要,就是小瞧我這黃土埋半截的老頭子了。

跟村民交往密切,有什麼事總是找駐村工作組解決。村民智聯風某天深夜發病,電話打到駐村隊員手機上,駐村隊員立即開車帶她到15裡外的鄉衛生院就診;村民劉蘭書凌晨4點敲開工作組駐地大門,胃疼得要命,工作組趕緊找藥、倒水,不一會兒,疼止住了。2018年7月的一天晚上,大雨傾盆,工作組隊員惦記著村裡3戶居住條件較差的村民,穿著雨衣,打著強光手電,挨家挨戶巡查,確認平安無事才返回駐地......

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工作組每年組織6次走親慰問,工程大學幫扶責任人20餘名全部參與。為村民送來米麵油、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每到一家,噓寒問暖,促膝談心;每年春種蔬菜,駐村隊員都要從邯鄲運送茄子、青椒、西紅柿等蔬菜幼苗3000餘棵,分給村民栽植;每年春種土豆,駐村隊員都要從邯鄲運送高產土豆希森3號種子800餘斤,分給村民種植。

稱量、打包羊肚菌

村民的農副產品總是通過工作組銷售:土豆銷到學校食堂,每年1萬斤左右,蜂蜜、土雞蛋、核桃、花椒、幹豆角等總是高於市場價格;幫助劉青書、魏書成等6戶村民建起了農家院,發展民宿產業。拉來客源,增加農戶收入;清潔型煤趕不上供應,工作隊組織貨源,一次性運來型煤13噸,以解群眾燃眉之急;組織魏改雲、尹連風到石家莊市免費進行家政服務培訓,並取得育嬰證。

駐村工作隊員的電話張貼到每一個角落,群眾的事無小事,只要村民有需求,工作隊總是全力以赴幫助解決;除了春節放假,工作隊員從來沒有脫過崗。默默奉獻的背後總有一些感人的事情。

第一書記李林凱的母親,醫院幾次發出病危通知書,為了不影響扶貧工作,家人瞞著李書記,母親離世後,他才接到家人通知,驅車6小時,看到的是在邯鄲市殯儀館母親冰涼的遺體。男兒有淚不輕彈,李書記長跪不起、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銷售土豆

工作組成員徐祥林日夜奮戰在安全飲水第一線,修建蓄水池時不慎摔倒,造成手掌骨折,徐祥林同志輕傷不下火線,整個手上纏著厚厚的繃帶,堅持工作,沒休一天假,直到通水。工作組成員劉子煬同志是工作隊年齡最小的,駐村扶貧時孩子才剛滿兩周,每次背起行囊離家回村,孩子總是哭著牽著他的手說:爸爸,你剛回來又要走!到後來。小劉每次回村都是讓妻子把孩子支開,偷偷的離開家門……

疫情防控關乎百姓生命安全,不能搞馬虎。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的來襲使得扶貧工作又面臨著新的挑戰。正月初十工作組就急急忙忙開車趕回西下莊村,並隨車帶來了防疫物資: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為了村民安全,嚴格執行隔離14天的規定。同時指導村兩委有序地開展防疫工作,對村中街道和村民庭院進行噴灑消毒。督促村民佩戴口罩出行、禁止聚眾聊天、保持安全的交流距離,協同村兩委對外來人員進行認真排查,進村口設置關卡測量體溫、詢問來源地等。經過不懈的努力,西下莊村圓滿完成防疫任務。

黨建工作是扶貧的源動力,不能走形式

做好黨建工作

指導西下莊村黨支部認真做好「三會一課」,在重大工程上要求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程序進行,把黨建工作抓在每一個環節中。組織在村黨員觀看「學習強國」中的相關錄像;在七.一和十.一重大節日裡組織升國旗、重溫入黨誓詞;遇到村兩委班子成員有不和諧的聲音,主動和相關人員談心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破解難題、促進團結,努力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脫貧攻堅提供組織保障。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收官之年,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脫貧質量,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將以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開自勉,建立長期幫扶機制,建立永久合作關係,做西下莊村脫貧致富永遠的夥伴。」工作組隊員紛紛表示。

來源│平山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高鵬展

責編│李巨濤

監製│邢建軍

實行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生態家園保護好,森林防火少不了。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建設秀美山川,護林防火當先。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駐村扶貧故事】凝心靜氣助脫貧 誓叫舊貌換新顏——河北工程大學駐營裡鄉西下莊村工作組駐村幫扶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河北隆化縣西舊屯村:一張 「由綠變紅」的脫貧圖
    8月20日,秋高氣爽,空中俯瞰河北隆化縣舊屯鄉西舊屯村,鱗次櫛比的一色紅瓦房,與蔥鬱的青山相映成趣。在國網隆化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駐地,一張「紅」圖,也剛剛上牆。「三年前,這張圖還是滿眼綠色。」駐村第一書記張立新說,這張由綠變紅的示意圖,正是西舊屯舊貌換新顏的真實寫照。圖為西舊屯村脫貧前和全面脫貧後示意圖對比。眼下正值上山採蘑好時節。
  • ...終身白水河人丨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駐村工作隊長楊俊松
    我叫楊俊松,是甕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也是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駐村工作隊長。脫貧攻堅以來,我見證著白水河社區的發展,也很榮幸能親自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這些年來,白水河社區在村支兩委與我們駐村工作隊、以及廣大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董瑞宜:帶頭引領 讓昔日貧困村換新顏
    本報訊 2012年4月開始,作為安徽第五、六、七批選派幫扶幹部,來自合肥市稅務局的董瑞宜,通過三年時間讓原本軟弱渙散的古城社區發展成「模範村」;自2014年開始,又到省級貧困村山南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通過6年奮鬥,讓山南村在2016年底從貧困村出列。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2020年,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配合縣鄉提出「庭院經濟」,63戶貧困戶疫情期間種植黏玉米,雖受三次颱風暴雨影響,但仍有收入增加。
  • 小浪底搬遷村21年過去了,現在怎麼樣了?河水村舊貌換新顏
    村民們頌黨恩、話脫貧、傳德孝、吃餃子、看演出,其樂融融。「住著美麗的庭院,與花草樹木相伴,與清風明月相鄰,與家人親友相守,感覺非常美好幸福。」河水村老黨員張莫栓說。河水村村史館舊貌換新顏。開封市祥符區萬隆鄉黨委、政府以把村史館的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史館"存史、資政、育人"的積極作用、協調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目標,將河水村的歷史沿革、名人簡介、古蹟傳聞、地名由來、村規民俗等一一道來,成為人們留住鄉愁、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的重要方式。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本網記者 程健 通訊員 王興彪 李昊  寒冬時節,在黃土高原的廣袤大地上,隨處可見駐村幹部忙碌的身影。他們腳下沾滿泥土的芬芳,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江蘇油田精準扶貧受點讚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2020年是國家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五港鎮三裡村作為省定經濟薄弱村,拿掉貧困的帽子是全體村民多年的心願。貴單位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提供幫扶資金,派出優秀幹部精準幫扶,為三裡村脫貧致富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和人才保障。」1月5日,江蘇油田黨委收到了從漣水縣五港鎮寄來的表揚信和感謝信。  這兩封信,折射出濃濃扶貧情。
  • 盡職盡責駐村 用心用情扶貧——記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駐村...
    今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各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既助力疫情防控,打贏「疫情阻擊戰」;又幫扶困難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深入學習中央領導同志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好地弘揚、反映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第一線的中國南方電網各級選派駐村工作隊員、扶貧工作隊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講述他們熱心溫暖的故事,日前,筆者來到了賓陽縣古辣鎮六窯村委,用鏡頭記錄了中國南方電網廣西南寧賓陽供電局選派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宋志業在脫貧攻堅路上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了他盡職盡責駐村
  • 「我所經歷的脫貧故事(一)」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中陽縣寧鄉鎮陽坡塔村第一書記田茂鑫
    他就是縣委派駐寧鄉鎮陽坡塔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田茂鑫,三年多來,他配合縣委統戰部駐村工作隊在陽坡塔村著力推動文化扶貧,在強化「造血能力」的同時,著眼於「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全力播撒文化的種子,讓精神文明之花盛開在陽坡塔村的每個角落。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石海平)12月5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 河北衡水精準扶貧工作綻放「衡水色彩」
    周邊12個村的1600多戶村民爭相前來合作。  今年6月,張玉軍榮獲「河北省鄉村振興『領頭羊』」稱號,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帶著鄉親們脫貧,是我的職責。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配得上『共產黨員』這個稱號。」說著,他輕輕拍了拍胸前的黨員徽章。  「衡水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強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聚合攻堅力量,健全作戰體系,激發出強大動能。」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五年傾注心血,幫扶村「舊貌換新顏」,基礎設施、產業經濟及居民生活均獲得質的躍升。2018年王溝村順利脫貧摘帽,集體經濟收入達32.2萬元;2019年新錢村實現村集體增收和貧困戶脫貧雙目標;灌南縣目前已完成貧困縣摘帽,幫扶隊將協助鄉鎮黨委政府,對鎮域範圍實施整體幫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勝利村的鄉村美化設計師 「神筆繪製」鄉村展新顏
    編者按: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做好扶貧工作,如期完成各項脫貧攻堅任務,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一仗,關係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 如何集聚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總攻戰?
  • 匯聚扶貧正能量 激發脫貧原動力——秦州區「五個工程」紮實開展...
    廣泛開展「致富光榮戶」、最美「駐村工作隊」評選宣傳活動,組織開展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評樹和學習宣傳,在天水在線、天天天水網、天水秦州發布、秦州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宣傳《閆小剛:敢闖敢拼的80後返鄉創業人》《給家鄉添綠色 當致富帶頭人——楊家寺鎮三灣村73歲老人王忠祥的致富經》等脫貧致富「能」人40多人,華岐鎮文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等20多個基層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出《大門鎮關峽村:傳承竹編藝  走出致富路
  • 馬陸和建村的扶貧故事
    2016年8月,剛剛大學畢業的馬露,由黃渚鎮來到鐔河鄉,從礦區來到山區,成為鐔河鄉建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村主任助理。初到鐔河,眼花繚亂的渡口景色讓馬露好奇,但目不暇接的邊遠落後又讓馬露無限憂慮。馬露所在的鐔河鄉位於成縣最南端,與康縣隔犀牛江相望,同陝西省略陽縣西淮壩鎮接壤。
  • 洞頭區供電電錶箱舊貌換新顏扮靚「美麗鄉村」
    洞頭區供電電錶箱舊貌換新顏扮靚「美麗鄉村」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30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