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情懷,青藏高原情懷

2021-01-16 悅心002
扎什倫布寺前的藏民

說起旅遊聖地,青藏高原無疑讓很多人心中的首選。

只是大多數人是被藍天白雲,高原雪山,宗教朝拜,有點難以理解的天葬等照片,視頻,傳說吸引著,而其中大部分人更會因為高原反應,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計劃而將青藏高原之行束之高閣,寄存心裡。當然其中不乏只是人云亦云,嘴巴說說而已。

還在很早的時候,心裡就一直嚮往西藏,嚮往的是那自由與奔放吧。但是當時跟大多數人一樣,只是覺得西藏就是一個人跡稀少,可以自由暢快奔跑的地方,有著神秘的宗教體系,有著那據說不怎麼好喝的酥油茶和不怎麼好吃的饢。

或許更多是與自己生活的差距和神秘更吸引我。

傍晚的珠峰看著是不是有攀登的欲望

而當我在18年自己踏足西藏的時候,突然發現其實我想要的,是西藏路上的自由,無慮,藏民那對佛教對家庭對子女對事業對財產的理解與奉獻,是那種不同自然風光的體驗——

我沒有很多小夥伴想的一定拍照,甚至為一張美照,雪山中短袖,無袖,光膀子,長裙飄飄,佔據公路拍攝之類的衝動。時而我會為美麗的風景定格,時而也會為小夥伴定格那份青藏高原路上的暢快——只是假如沒有照片,很多東西也一直在腦海中定格,不時回放——

我也沒有很多小夥伴為倉央嘉措的文章和悽美故事吸引,對著理塘那大大「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沉思,呻吟——雖然在理塘,我也會為他曾經呆的地方默默沉思曾經了解的他的過往,心底默默念叨《那一世》,只是有的僅僅是對詩歌中的悽美與長情感嘆,

珠峰大本營帳篷內臧味十足

我也沒有不少小夥伴為那藏傳佛教瘋狂,每座廟必入,每位僧侶必添香油——雖然我也曾在小昭寺入口側屋特地換取零錢並請了一條繩編幸運手鍊(剛才寫到這趕緊拿出手鍊看看,帶帶:)),然後每尊佛像每位喇嘛添香油,甚至動手添水敬佛——只為感受那藏民的宗教熱愛與傳承。更多時候,我帶著敬畏之心,默默走進每座我方便進入的寺廟,默默低頭,想禱告什麼祈求什麼,其實我自己都不知,所以大多時候,只是靜靜低頭哈腰以表禮佛——

霞光下的布宮,排長隊買票:(

對於藏餐,本著吃貨的本能和對食物小強習慣,也是各種嘗試,可惜面對酥油茶的香膩,我還是更喜歡鐵觀音的清香;面對那西紅柿雞蛋湯上一個煎雞蛋,我還是習慣了那打成蛋花,與西紅柿混在一起的西紅柿雞蛋湯。只是那藏民自家釀的青稞酒味道極好,可惜及時後來嘗試了兩三種買得到的青稞酒,也再找不回那感覺,甚至沒有帶回的欲望。

八角街為引導大昭寺遊客拉起長長的繩子

期待旅途的自由,卻沒有不少人誤傳的西藏路上的不顧一切的感情,那所謂的「放飛自我」——

心靈的洗滌,只為心靈,只為那份平靜,看這那山那水,手撫過轉經輪,行走在期間的那平靜,安寧,平和——

不求日進鬥金,不求功名利祿,不求奢華富貴,只求那八角街曬著太陽搖著轉經輪,眼神中的那種淡然——

波密有這樣的效果也少見

很想再走一趟青藏高原——徒步——漫步在那雪山路上,平靜地,安寧地,平和地走著——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極地》聚焦青藏高原 首推出VR全景紀實版
    原標題:《極地》聚焦青藏高原拍全景VR版 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大型紀錄片《極地》自開機拍攝以來,就引發外界關注。該片預計於明年初在中央電視臺和樂視首播,還將首次推出VR全景紀實版。
  •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編者按:這次中科院動物所的科研人員去野外科學考察,主要目的是對青藏高原農牧區昆蟲資源進行調查,全程15600多公裡,歷時75天。在此,我們邀請科考隊員將親身經歷分四期,給大家講述科考的內容和所見所聞。
  • 冬天的西藏有多美?順著青藏線進藏看盡青藏高原世界級美景
    你知道崑崙山脈綿延千裡在青藏高原上像一條脊背一樣挺立在高原上嗎?那千年萬年億年的守候,永遠的承諾。 你知道唐古拉山脈橫臥青藏高原中部,蜿蜒千裡而守護藏地高原的群山和湖泊嗎?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青藏高原:包括中國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
  • 青藏高原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青藏高原帶來的影響青藏高原的存在,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古人將青藏高原混稱為「崑崙山」。魏源《海國圖志》稱崑崙山為「眾山太祖」,是居歐亞大陸之中的「萬山之祖」和「萬國孔道」。(二)地緣政治意義西藏海拔高,並且不適於農耕,這也就導致了它與世界現代文明相對隔絕。新的生活方式在西藏地區推進極為緩慢,這既不利於西藏地區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也不利於中國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的管控。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生態退化得到有效控制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功能,也是高原畜牧業的基礎。由於氣候變化和超載過牧等原因,高寒草地不斷退化,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草地面積為82萬平方公裡。
  • 央視最具情懷的紀錄片,一秒鐘都不捨得快進
    近年來,人文紀錄片越來越走近大眾的視線,而西藏被喻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自然是出鏡最多的聖地,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朝聖夢。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他說:在這一千年裡我只熱愛我自己——海子今年要介紹的這部西藏的紀錄片,名為《極地》。
  • 青藏高原生存著1萬多種昆蟲
    人民網拉薩8月6日電(記者 瓊達卓嘎)記者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青藏高原昆蟲研究130多年以來,發現了29目369科3515屬10630種昆蟲,昆蟲學者在高原昆蟲分類區系、地理學、生態學和進化方面發表的論著超過600篇(部)。 當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在拉薩舉行。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
  • 【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青藏高原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  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此前發布《西藏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監測公報》顯示,過去半個世紀裡,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科院監測表明,青藏高原絕大部分地區極端低溫事件頻次顯著下降,而極端高溫事件頻次顯著上升。  在氣溫不斷上升的同時,西藏近幾十年間降水量也呈增長趨勢。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高原季風區」而到了夏季時,由於陸地氣溫高,氣壓較低,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亞洲低壓,我國盛行偏南風,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帶來了溼潤的空氣,給我國各地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氣候通常表現為高溫多雨。在我國,習慣上通常把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能夠影響到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 為什麼印度對青藏高原如此感興趣?
    01青藏地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與印度隔山相望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被稱作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也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西起崑崙山脈,東至黃土高原,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千米。青藏高原是如何影響南亞大陸的?對於印度來說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今天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青藏高原向南亞地區輻射的影響力。
  • 西藏守漁人:為了高原生態,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再加上西藏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生產力低下和高原魚類生長緩慢、資源補充周期長、對生境高度適應和依賴等特點,使得高原水生生態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生態好了,西藏的魚才能遊得更遠。所以,我們要為西藏的魚,為子孫後代守住碧水藍天。」劉海平說。但要解決這些難題,只有一個大前提:摸清「家底」。
  • 藏高原移動地球發信號:青藏高原在東流(組圖)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僅江水向東流,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有向東「流」的趨勢。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3日英國《自然》雜誌上。  自1995年始,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布置了4條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之下,有一種高度黏稠的流體物質,正自西向東「蠕動」,並牽引著青藏高原向東運動。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受印度洋季風影響,青藏高原每年 5—9月雨水頗豐,集中了全年 80% 的降水。由於全區水汽分布不均,易發生大面積乾旱和洪澇災害。青藏高原的乾旱主要分布在以拉薩為中心的那曲地區南部、日喀則地區和山南地區的大部;青海省東北部以及川西高原、西藏東北部和青海交界的廣大地區。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青藏高原東部的崑崙山東段、祁連地區以及喀喇崑崙山西段和高原東南邊緣部分地區,藏南谷地次之。
  • 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群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犛牛大會上獲悉,目前全世界共有犛牛大約1470萬頭,其中有1400萬頭分布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所環繞的青藏高原地區,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蒙古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犛牛較多的國家。
  • 世界上「最大」高原,面積是青藏高原的2倍,以國家名命名
    在中國最有名的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在南美廣大的土地上,有比青藏高原更大的存在。這是南美大陸東部的巴西高原,其面積達到了驚人的50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超過了西藏高原的兩倍,即使是像中國這樣廣大的土地,也比巴西高原有400萬以上的面積,實際上世界上只有6個國家,可以和巴西高原比較,常說草原一望無際,但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只有10萬平方公裡,據說海沒有盡頭,但是南海只有350萬,都不如高原。
  • 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原標題: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8月5日至9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暨昆蟲科普宣傳活動周在拉薩舉辦。   此次活動由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和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昆蟲學研究發展,共同搭建青藏高原生物自然資源科研科教科普及學術交流合作平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喬格俠介紹說,論壇匯聚了一批長期關注並投身青藏高原昆蟲多樣性研究的知名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等不同角度,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
  • 古生物化石告訴你青藏高原演化史
    他以「演化千萬載,生命逐山高」為題,講述了青藏高原和生物共同演化的故事。  印度與亞洲的碰撞,是約5500萬年以來地球歷史上發生的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由此導致的青藏高原隆升,對東亞乃至全球的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青藏高原印度與亞洲的碰撞,是約5500萬年以來地球歷史上發生的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由此導致的青藏高原隆升,對東亞乃至全球的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