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11-30 中國教育在線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在這裡,你可以進入中科院科學觀測站,親身體驗科學家的科學觀測日常工作和生活;你可以有機會進入色季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密米堆冰川、然烏仁隆巴冰川等實地進行科學考察;還可以見到野外科考歸來的師兄師姐,更有機會聆聽青藏高原所科研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 於2003年成立,是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潮流、支撐青藏高原研究而設立的研究機構。研究所實行北京部、拉薩部和昆明部的「一所三部」運行模式。當前,研究所以「引領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需求、服務區域發展」為宗旨,主導「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正在主持中科院「絲路環境」A類先導專項和「青藏高原地球系統」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致力於青藏高原地球科學的發展與引領。 

中國科學院藏東南高山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

藏東南站後第四紀冰川遺蹟上的常見名貴真菌

米堆冰川地貌特徵及300年退縮歷程

  1.夏令營時間、地點

  時間:2020年7月20日

  地點:西藏拉薩、林芝、波密、然烏

  2.夏令營招生計劃

  計劃招收營員20人左右。歡迎具有較好地理、地質、地球物理、大氣科學、生態環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考古等專業基礎的大三學生報名。

  3.申請資格

  1)2021年相關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其中重點院校學生優先;

  2)有志於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並有一定的科研潛力;

  3)學習成績優秀,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合格。對專業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可適當放寬英語要求(須有大學四級英語考試合格成績)。在校期間沒有受過紀律處分;

  4)有意在青藏高原所攻讀研究生者優先考慮。

  4.報名申請與錄取

  1)報名學生從中國科學院智慧教育系統(http://www.iedu.cas.cn/)中「科教結合協同育人學生報名入口」直接登錄,點擊首頁右側「科教結合協同育人」欄目,選擇「大學生夏令營計劃報名」欄目,註冊後進入申請系統,瀏覽夏令營承辦單位,找到青藏高原所,點擊「我要報名」,並下載列印申請表)

  同時將填好的報名表及有關獲獎、論文等材料按時郵寄至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

  說明:填寫申請表時,「備註」一欄(申請表最後一項)須填寫如下信息:

  A意向專業:**** B意嚮導師:*** C已/未獲得推免資格(請認真填寫;備註信息要求在50字以下,須嚴格按照上述格式填寫)。導師信息及專業詳見研究所教育信息主頁:http://www.itpcas.cas.cn/yjdw/

  2)報名時間:2020年5月30日—6月20日

  3)夏令營營員的招收實行學生自由申請和專家推薦制,學生須班主任或輔導員和高級職稱任課老師等2位老師推薦。

  4)申請者的入選資格由青藏高原所組織專家統一審定,結果會於2020年7月初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申請者本人。

  5.提交材料

  6月20日前(郵寄出)請按以下順序提交紙質材料:

  1)系統生成《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年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並由學院(系,所)領導籤字蓋章及推薦老師籤字; 

  2)入學至今本科期間所有科目成績單一份(須加蓋學院公章),含掃描電子版。專業排名證明;

  3)兩封推薦人籤字的推薦信。推薦人為申請人所在院系的教師(班主任或輔導員和高級職稱任課老師);

  4)其它證明材料複印件(包括身份證、學生證、已發表論文、獎狀、英語六級成績單及各類證書等)各一份; 

  5)身體健康證明(1年內本人體檢情況表)

  特別說明:

  紙質材料郵寄到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電子版材料發送至liuww@itpcas.ac.cn,報名資格認證以紙質材料為準。不能按時提交或資料不全者視為放棄。電子版材料要求,按順序掃描合併成一個PDF文件,並在文件名和郵件主題用「姓名-學校名院系名-2020夏令營」的格式註明。

  6.錄取

  1) 申請人的入選資格由青藏高原所科研教育處組織審定,6月30日前,可在報名系統中點擊「申請進度」查看申請結果。屆時將以電話、郵件等形式直接通知學生本人,請保持手機暢通並注意查收郵件。未接到參營通知的學生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2) 申請人若紙質材料與申請時所提交的電子版材料不符,申請人將被取消入選資格,並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3) 被錄取的同學,請根據要求按時報到。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本次夏令營的同學,請於6月30日12:00前來電告知,以便我們及時補錄其他同學。

  注意:入選名單將在青藏高原所網頁上公示。

  7.其他說明

  1)參營學生自行前往青藏高原所拉薩部集合,夏令營期間免費提供學生食宿,不含提前到或延後離開部分,往返旅費由學生本人承擔。

  2)夏令營的學生應遵守夏令營的安排,按時參加活動。夏令營期間必須遵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有關規章制度和夏令營的要求與紀律。

  3)夏令營活動期間學生安全由本人及學籍所在學校負責,夏令營將統一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屆時報到統一籤署安全協議。

  4)參營學生申報的信息須真實有效,不得弄虛作假。若有不實信息青藏所將撤銷其學習資格,並將處理情況通報該生所在學校。

  8.聯繫方式

  聯繫人:王老師、劉老師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林萃路16號院3號樓 中科院青藏所科研教育處

  E mail:wanglq@itpcas.ac.cn或 liuww@itpcas.ac.cn

  招收營員發布網址:http://www.itpcas.ac.cn  

  在線申請系統網址:https://kjxt.ucas.ac.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可攜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採購項目公開...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可攜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分析儀器/多種原理分析儀 採購單位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行政區域 北京市 公告時間 2020年08月26日 17:50
  • 青藏高原所召開2020年警示教育大會---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所召開2020年警示教育大會 2020-11-10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 中 小】 語音播報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召開
  • 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林樹標同志祈福
    7月28日林樹標架完氣象站下山前的照片林樹標同志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所)慕士塔格西風帶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副站長,是青藏所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青藏所領導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牽頭的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各方力量開展了現場搜救。現場搜救工作組由國家登山隊、新疆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新疆公安消防總隊南疆作戰指揮中心、新疆喬戈裡高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新疆阿克陶縣公安局蘇巴什邊防派出所和青藏所等六家單位組成。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20年招生專業及研究方向 生態學專業 071300(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系統生態學:針對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探討適應高原自身環境特點的最佳放牧制度及優化放牧模式
  •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戰略研討會召開
    4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主辦,青藏高原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等單位的青藏高原研究專家們齊聚一堂,共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中青藏高原研究的戰略定位和布署。會議主要討論了青藏高原相關地學研究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等問題。
  • 青藏高原生存著1萬多種昆蟲
    人民網拉薩8月6日電(記者 瓊達卓嘎)記者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青藏高原昆蟲研究130多年以來,發現了29目369科3515屬10630種昆蟲,昆蟲學者在高原昆蟲分類區系、地理學、生態學和進化方面發表的論著超過600篇(部)。 當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在拉薩舉行。
  • 中科院院士揭中國為何重視青藏高原科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等4位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發布會上,談及國家為何重視青藏科考工作,姚檀棟表示,這是由於青藏科考有科學上和現實裡的重要性。【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 姚檀棟青藏高原的隆升改變了中國的整個地貌格局,也形成了目前中國富饒的東部的地理環境。
  • 青藏高原所召開2020年統戰座談會
    青藏高原所召開2020年統戰座談會 2020-11-18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11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黨委組織召開統戰座談會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甘肅日報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2020-12-02 青藏高原研究所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加強黨建工作 服務支撐第二次青藏科考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2019年7月1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薩部與野外臺站黨支部在海拔4730米的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交流活動。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圖1)。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青藏高原孕育了大量的多年凍土,成為北半球面積最大的高寒凍土分布區。為了揭示影響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楊元合研究組於2013-2016年間在青藏高原開展了大範圍的凍土樣帶調查,獲取了大量凍土樣品(圖3-4)。基於這些野外調查,結合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生態系統模型等多種手段,他們發現了以下兩個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的 「氮素」秘密。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總體上點多面廣,具體分布見圖 1。受全球地震活動高潮期影響,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青藏高原,尤其是巴顏喀喇斷塊、青藏高原南部地區和南北帶中南段,很有可能發生裡氏 7 級以上地震。總體來看,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未來危險度(H)趨於增高。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項目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
  • 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原標題: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8月5日至9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暨昆蟲科普宣傳活動周在拉薩舉辦。   此次活動由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和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昆蟲學研究發展,共同搭建青藏高原生物自然資源科研科教科普及學術交流合作平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喬格俠介紹說,論壇匯聚了一批長期關注並投身青藏高原昆蟲多樣性研究的知名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等不同角度,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
  • 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科研儀器架設落地青海茫崖
    樊萬珍 攝中新網西寧8月26日電 (孫睿)記者26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聯合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海西州茫崖氣象局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任務「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科研邊界層塔和微波輻射計儀器架設選址工作結束,經過兩日的考察遴選,兩項科研儀器架設初步選定在青海茫崖大烏斯地區和花土溝鎮
  •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2020 年10月30日,「人類活動與生存環境安全」任務「人類活動歷史及其影響」專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陳發虎院士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關於丹尼索瓦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 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西寧11月16日電 據青海省科技廳16日消息,近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通過野外調查,首次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發現了一個同域物種形成的案例,為澄清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 古生物學家發現青藏高原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研究證明: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亞熱帶森林,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