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新華社拉薩8月6日電(記者李鍵)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46所高校、科研單位的1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拉薩,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古昆蟲等視角展示研究成果。此外,論壇內容還包括「多彩的昆蟲世界」科普展、昆蟲科普活動周戶外體驗等活動。
-
青藏高原生存著1萬多種昆蟲
人民網拉薩8月6日電(記者 瓊達卓嘎)記者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青藏高原昆蟲研究130多年以來,發現了29目369科3515屬10630種昆蟲,昆蟲學者在高原昆蟲分類區系、地理學、生態學和進化方面發表的論著超過600篇(部)。 當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在拉薩舉行。
-
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11-13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在無錫舉辦
「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在無錫舉辦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14日 18:52 A-A+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一周年前夕,由中國—東協中心、中國外文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於5月11-13日在江蘇無錫舉行。 東協副秘書長穆赫坦、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楊秀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際聯絡局局長張燁等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首屆香港昆蟲論壇探索加深內地與香港科研交流
新華社香港5月23日電(記者朱俊清)首屆香港昆蟲論壇23日在香港大學開幕,來自國內外16家科研機構的近60名學者將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分享昆蟲研究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和新應用,力求推動香港各界對昆蟲分類和保育的關注,促進香港與內地在昆蟲研究領域的交流。
-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編者按:這次中科院動物所的科研人員去野外科學考察,主要目的是對青藏高原農牧區昆蟲資源進行調查,全程15600多公裡,歷時75天。在此,我們邀請科考隊員將親身經歷分四期,給大家講述科考的內容和所見所聞。
-
靖江市舉辦首屆「杏壇論道」校長論壇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8月3日,靖江市教育系統首屆「杏壇論道」校長論壇在濱江學校開講,論壇的主題是「做有良知的教育」。希望通過論壇,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借鑑,一起探尋教育的意義、回歸教育的本源、不忘教育的初心。
-
衡水市舉辦首屆「建言獻策論壇」
2月26日,衡水市舉辦首屆「建言獻策論壇」,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商黎兵出席並講話,市領導崔海霞、馬衛、平榮振出席。副市長、民革市委副主委崔海霞做論壇主旨發言。商黎兵一行先後到一壺齋內畫廠、來順金魚場、衡水志臻中學濱湖新區校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了解我市文化教育產業發展成果。
-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8月18日訊(記者 邢晨) 8月18日上午,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在煙臺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和中國科學院姚熹、宋振騏等6位院士,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蔣莊德院士發言院士齊聚煙臺 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微納傳感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環節,能夠結合產業需求,進行定製化的設計和加工,有效解決封裝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等一系列關鍵性、共性的問題。
-
【中國科學報】摸清青藏高原凍土家底
而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冰凍圈觀測研究站(下稱冰凍圈站),就是一個致力於在我國高原腹地開展冰凍圈監測研究的代表性野外觀測研究站。在長年累月的野外工作中,冰凍圈站站長趙林和同事們,對青藏高原整個多年凍土的變化狀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
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姚檀棟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姚檀棟在2020年這個全球應對COVID-19疫情的特殊年份當選AGU Fellow,彰顯了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的重要影響力以及在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的國際領導力。 姚檀棟:現任「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青藏高原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
中國的地形地貌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青藏高原為例
、對水文的影響①內、外有力的作用,使這裡成為中國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日照時數全年為2200到3600 小時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增。青藏高原地區太陽輻射強,日照時數長,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高原低溫的缺陷。有些地區把冬小麥種植到了4320米的高度,青稞種植更達4900米,創世界最高農業種植上限的紀錄。豐富的光能資源,為開發新能源展示了廣闊前景。
-
青藏高原植物於苦寒處綻芳華 來了解一下它們的生存之道
視覺中國供圖在上個月舉辦的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特別市場展映活動中,國產紀錄片《該影片以紀實的方式,介紹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像塔黃、綠絨蒿等因獨特性而著稱的植物,它們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為生存繁衍所煥發出的頑強生命力,十分令人驚嘆。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中國三大自然階梯中最高一級。
-
青藏高原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西方學者較多次談到青藏高原對於中國地緣政治結構深遠的意義,實際上對於中國而言的話,則是一個全新的話題,需要中國學者從本國視角出發進行研究。新的生活方式在西藏地區推進極為緩慢,這既不利於西藏地區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也不利於中國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的管控。但青藏高原對中國更多的在於它擁有獨特且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1、青藏高原夏季阻擋了暖溼氣流北上,冬季阻擋了穩定而厚度不大的冷空氣。2、青藏高原誘使熱帶西南季風向印度、緬甸侵襲,造成高原雨季,同時讓一部分西南季風進入我國東部形成江南雨區。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舉行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舉行 2018-09-19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9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江蘇省盱眙縣委、縣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
-
青藏高原對印度形成的巨大壓力
來源:天涯論壇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天泉湖舉辦
9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員會和盱眙縣人民政府、盱眙縣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愛必儂分公司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天泉湖開幕。他表示,將以本次論壇成功舉辦為契機,譜寫天文科普旅遊新篇章,讓「山水綠城,龍蝦之都」的城市旅遊形象更好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讓盱眙能夠真正以旅遊業的升級換代來促進縣域經濟的提質增效,早日實現「一高雙強」的宏偉目標。
-
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大量重要礦產資源
中新社發 朱鴻山 攝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在北京宣布,歷時7年、投資3.4億元的青藏高原地質調查獲重要發現,青藏高原新發現600餘處礦床、礦點及礦化點,包括銅、鐵、鉛鋅等目前中國非常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
-
林草科普|青藏高原植物於苦寒處綻芳華 來了解一下它們的生存之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上個月舉辦的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特別市場展映活動中該影片以紀實的方式,介紹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像塔黃、綠絨蒿等因獨特性而著稱的植物,它們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為生存繁衍所煥發出的頑強生命力,十分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