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在北京宣布,歷時7年、投資3.4億元的青藏高原地質調查獲重要發現,青藏高原新發現600餘處礦床、礦點及礦化點,包括銅、鐵、鉛鋅等目前中國非常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會」上說,預測青藏高原銅的遠景資源量為3000-4000萬噸,鉛鋅的遠景資源量4000萬噸,鐵的遠景資源量數十億噸。
由於地質條件相對複雜,青藏高原曾是中國內陸唯一的地質調查「空白區」,資源和環境情況基本信息不完整。 中國從1999年啟動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2005年完成野外勘查工作,目前已經編制了中國首個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圖,並完成了青藏高原第一份1:150萬金屬礦產圖、非金屬礦產圖和成礦帶劃分圖。
張洪濤說,此外還基本查明數十條規模巨大、具有重要工業前景的鐵、銅等多金屬礦找礦遠景區,包括尼雄富鐵礦、日阿銅多金屬礦、庫木庫裡盆地砂巖銅礦、倫坡拉盆地油頁巖礦以及阿牙克庫木湖石膏礦等。
他指出,目前中國已發現的鐵礦90%以上是貧礦,此次在青藏高原共發現3處富鐵礦,都達到大型礦規模。 在青藏高原還發現新興替代能源——油頁巖,這種資源可以通過開發轉化成石油。張洪濤表示,青藏高原發現的油頁巖礦規模有望超過目前正在試點的吉林省的油頁巖礦床,但需要進一步勘查。
他介紹說,青藏高原的驅龍銅礦、普朗銅礦和羊拉銅礦將於明年投產,3個銅礦預計年產精銅25萬噸,與2005年全國精銅產能72萬噸相比,將使全國精銅產能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雖然地質調查發現的礦產資源對青藏高原未來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但張洪濤明確表示,中國目前對青藏高原礦產開發實行「保護重於開發」的政策。
青藏高原地質調查獲五大重要成果 引起國際地學界高度關注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在北京宣布,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取得五大重要成果,將對青藏高原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歷時7年的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已於2005年底結束了全面野外工作,期間每年上千名專家學者參與調查研究,完成了青藏高原空白區全部152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
張洪濤說,在這些成果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是填制了110幅1:25萬區域地質圖,首次實現了我國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目前,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已完成了國土面積的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工作。
調查中,我國還在青藏高原新發現礦床、礦點及礦化點600餘處,並全面掌握了青藏高原迄今已發現的5000餘個礦床(點)資料。在此基礎上,還編制了青藏高原第一份1:150萬金屬礦產圖、非金屬礦產圖和成礦帶劃分圖,對青藏高原的礦產資源潛力進行了評價。
調查還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創性新發現,引起了全球地學界的高度關注,包括發現數萬件古生物化石。地質工作者還首次完成了崑崙-阿爾金、西藏地區、青藏高原及鄰區地質圖。
此次地質調查還系統探索了青藏高原高原隆升和地球環境變化的關係,發現地質變遷導致了新生代以來青藏高原植被系統發生了由森林型植被突變為草甸型植被、氣候冷暖頻繁波動的顯著變化;由於高原隆升,導致了湖泊萎縮、河流斷流、草場退化、沙漠化、雪線升高,被譽為「中華水塔」的蓄水量在日趨下降。
從地質景觀角度,此次地質調查還新發現地質旅遊景觀點700餘處,並首次推出了青藏高原1:150萬旅遊圖,為青藏高原旅遊資源開發增添了大量的基礎資料。
張洪濤說,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已經引起國際地學界的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等頂尖的地質學家介入了一些重要領域的合作研究。
他表示,希望這些成果不僅能有助於促進西部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也能為國內外地學界開展地質科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服務。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宣布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
「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中比例尺的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東西長1.5個經度、南北寬1個緯度)工作,是世界各國對所棲息的國土認知程度的基本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標尺。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和重要的發展中國家都已完成了國土面積的中比例尺區域調查。但到上個世紀末,我國的區域調查工作尚有28%的土地屬於空白區,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環境極其惡劣的青藏高原。 >>>[詳細]
青藏高原新發現旅遊景點700餘處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在北京宣布了歷時7年的青藏高原區域地質調查結果,其中在青藏高原新發現地質旅遊景觀點700餘處。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此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地質工作者在青藏高原拉網式的地質調查中新發現了700餘處地質旅遊景觀點,並收集和整理了區內已收錄的400餘處旅遊景觀點,首次推出了青藏高原1:150萬旅遊圖,並附有詳細文字說明。
他介紹說,這份旅遊圖按照自然、人文和綜合三大類,對青藏高原旅遊資源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總結,劃分出16處地質遺蹟集中區,為青藏高原旅遊資源開發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張洪濤說,目前這份旅遊圖已提供給國家旅遊局,作為下一步有計劃、有步驟開發旅遊新資源的參考,預計,未來3-5年內有16個景點有望投入開發。
據悉,地質調查局目前正在編寫青藏高原旅遊資源綜合研究報告和更加詳細的旅遊圖冊,以供國家和地方政府編制青藏高原旅遊發展規劃參考,這些資料也將為野外探險和旅遊愛好者前往青藏高原提供便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