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凍土層可燃冰

2020-12-02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9月22日訊 近日,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下屬青海煤炭地質局105勘探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祁連山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DK-1科學鑽探試驗孔」取得重大突破,在海拔4100多米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這是我國凍土區首次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也是繼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之後在凍土區發現水合物樣品的第四個國家,同時也是全球首次在中低緯度高山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對我國擴大新的潔淨能源領域,增加我國能源戰略儲備、促進能源多樣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更是地勘單位為共和國60華誕獻上的一份大禮!

據悉,此次在青藏高原中緯度大陸地區的發現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在國內外尚屬首次。2004年,青海煤炭地質局一O五隊、青海煤炭地質局勘查院在青海木裡煤田聚乎更礦區勘探施工時,發現在鑽孔中有可燃氣體湧出,以後施工的多個鑽孔均見到這種現象。通過前期的大量鑽探施工和氣體成因的深入研究,他們聯合有關單位認真研究了天然氣水合物的賦存範圍,仔細調研選擇了調查施工靶區,為今後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在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中國地科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和青海煤炭地質局一O五隊,共同承擔了高原凍土帶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鑽孔的施工,並於2009年成功採集到可燃冰樣品。這一重大發現,既是地勘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地質找礦方面獲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國地質科技進步與發展產生的巨大成就,對於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在世界地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凍土帶可燃冰「藏寶圖」初現端倪
    2007年年末,在各路媒體梳理評點我國能源領域年度十大新聞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當仁不讓地佔據一席之地。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通俗稱謂,這種新型的能源礦產是全球公認的優質的石油替代性資源。
  • 國土資源部:我國首次在陸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
    國土資源部於9月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先後於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實物樣品。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可燃冰」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後第三個在陸域鑽獲「可燃冰」的國家。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代表國土資源部向外界發布了這一消息。
  • 青藏高原出現「異象」,或會有大麻煩來臨?未來發展不容樂觀
    青藏高原出現「異象」,或會有大麻煩來臨?人類未來發展不容樂觀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甚至還有著第三極的稱號。我說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是讓人類無法觸及的高點,那麼青藏高原很顯然也同樣是如此,雖然人類是可以攀登青藏高原的,但是它的頂端和南坡、北坡,很顯然也並不是如今人類能夠觸及的。不過正是因為有難度,才會有著挑戰。科學家們對於青藏高原的偏愛是非常顯然的。
  • 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大量重要礦產資源
    中新社發 朱鴻山 攝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韓潔)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在北京宣布,歷時7年、投資3.4億元的青藏高原地質調查獲重要發現,青藏高原新發現600餘處礦床、礦點及礦化點,包括銅、鐵、鉛鋅等目前中國非常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
  • 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圖1)。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青藏高原孕育了大量的多年凍土,成為北半球面積最大的高寒凍土分布區。為了揭示影響青藏高原植物生長的「氮素」秘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楊元合研究組於2013-2016年間在青藏高原開展了大範圍的凍土樣帶調查,獲取了大量凍土樣品(圖3-4)。基於這些野外調查,結合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生態系統模型等多種手段,他們發現了以下兩個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的 「氮素」秘密。
  •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
    青藏高原環境出現狀況,或波及幾億人口,地球今年是怎麼了?目前來看,環境問題和全球升溫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人類最近幾年高速發展,和一百年的地球有很大差距,比如從書信的方式變成了只用手機就可以聯繫,可見科技帶來的便利。
  • 研究成果:青藏高原河流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通訊員林雯)溫度低、海拔高,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由於這個原因,過去科學家猜測這裡的河流也應是「低碳」。但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一項成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中高水平。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中。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溫度低、海拔高,擁有面積廣袤的凍土層。青藏高原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養育了數十億人。但是,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地下冰總儲量達9528立方公裡
    「水塔」內部有冰川、山脈、溼地、草原、森林、湖泊等,但人們對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地下冰卻知之甚少。近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趙林等在大量觀測試驗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初步估算出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地下冰的總儲量達9528立方公裡。 據趙林介紹,埋藏於地表下的任何一種冰,不論其成因和埋藏條件如何,統稱地下冰。
  • 青藏高原發現多種新病毒,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將會釋放未知病毒!
    一萬五千年前,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水開始結冰,形成了眾多冰川,冰川不單單是儲存了大量的水資源,而且每平方米的冰層也冰封了數百萬的微生物。 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冰川中的冰山凍結了無數早已死亡的微生物,2015 年,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冰川中鑽取冰核樣本
  •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尤其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是無法忽略的,高原、山峰都出現了融化的痕跡,環境問題不可避免,就連人類無法抵達的青藏高原,也出現巨大的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呢?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孕育著黃河、長江、恆河、瀾滄江、印度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亞洲的重要河流,被稱為「亞洲水塔」。其廣泛分布的多年凍土通過獨特的水分運移影響著區域水文和水循環過程。青藏高原現存多年凍土的總面積約為 106 萬平方公裡。
  • 隨著南海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
    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我國在這片神狐海域進行的第二次可燃冰開採試驗圓滿成功。隨著南海的一聲巨響,86萬方燃氣噴湧而出,中國可燃冰再創奇蹟。南海一直以豐富的資源聞名,近期,我國科學家在開採可燃冰資源時,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萬方燃氣噴薄而出,創下兩項世界紀錄。據《人民日報》報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加緊新能源「可燃冰」資源的調查工作
    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是一種新型、綠色、清潔能源,公認的21世紀替代能源之一。據科學家估算,世界上可燃冰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隨著石化類能源的逐漸枯竭,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已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課題。有專家預計,2020-2025年前後,中國將達到能源資源需求高峰期。中國地質工作者2008年在祁連山凍土區發現了可燃冰。
  • 什麼是可燃冰以及有什麼作用和優勢
    中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先生2009年09月25日在北京介紹,中國地質部門在青藏高原發現了一種名為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的環保新能源,預計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洪濤說,這是中國首次在陸域上發現可燃冰,使中國成為加拿大、美國之後,在陸域上通過國家計劃鑽探發現可燃冰的第三個國家。他介紹,初略的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
  • 什麼是可燃冰?中國有多少?
    這種冰因為富含大量的天然氣,遇火即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可燃冰的形成可燃冰的形成對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凝聚而成,形成的主要條件是高壓,低溫,氣源。在0-10℃時,有機物經過生物轉化形成的氣體,在高壓的環境中與水形成可燃冰。當溫度超過20℃時即會分解,在壓力越高的地方可燃冰的結構就越穩定。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永久凍土中發現巨型病毒2015年,法國科學家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並復活了一種30000年前的巨型病毒——Mollivirus sibericum,復活後的病毒仍能感染單細胞的阿米巴原蟲(變形蟲)。
  • 【中國科學報】摸清青藏高原凍土家底
    而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冰凍圈觀測研究站(下稱冰凍圈站),就是一個致力於在我國高原腹地開展冰凍圈監測研究的代表性野外觀測研究站。在長年累月的野外工作中,冰凍圈站站長趙林和同事們,對青藏高原整個多年凍土的變化狀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本報訊(記者 張航)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白石崖溶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這裡,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陡峭石崖。
  • 【中國新聞網】青藏高原首次發現16萬年前丹尼索瓦人化石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最新消息稱,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甘肅省夏河縣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最新分析研究確認其為距今16萬年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該化石目前是除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將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也是青藏高原迄今發現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
  • 古生物學家發現青藏高原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研究證明: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亞熱帶森林,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