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2020-12-02 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8月6日電(記者李鍵)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

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46所高校、科研單位的1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拉薩,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古昆蟲等視角展示研究成果。此外,論壇內容還包括「多彩的昆蟲世界」科普展、昆蟲科普活動周戶外體驗等活動。

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國棟基於長期的考察總結,獲得了昆蟲擬步甲的物種多樣性及產生動力、系統演化、生態地理分布、形態等方面的初步認識,並推測向冷適應方向演化成為高原昆蟲自然選擇的最大亮點。

青藏高原以生態環境奇特、生物多樣性豐富著稱,是孕育全球珍稀、特色和特有物種最多的搖籃之一。作為重要研究領域的青藏高原昆蟲學,已有130餘年的研究歷史,在高原昆蟲分類區系、地理學、生態學等領域成果超過600項。(完)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地區,其中,雪豹、藏羚、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棕熊、巖羊等為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許多已被列入全球珍惜瀕危物種。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 青藏高原生存著1萬多種昆蟲
    人民網拉薩8月6日電(記者 瓊達卓嘎)記者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青藏高原昆蟲研究130多年以來,發現了29目369科3515屬10630種昆蟲,昆蟲學者在高原昆蟲分類區系、地理學、生態學和進化方面發表的論著超過600篇(部)。 當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在拉薩舉行。
  • 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原標題: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舉辦   8月5日至9日,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暨昆蟲科普宣傳活動周在拉薩舉辦。   此次活動由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和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青藏高原及其周邊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昆蟲學研究發展,共同搭建青藏高原生物自然資源科研科教科普及學術交流合作平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喬格俠介紹說,論壇匯聚了一批長期關注並投身青藏高原昆蟲多樣性研究的知名學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等不同角度,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
  •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2020-03-09 18:46:12,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地區,其中,雪豹、藏羚、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棕熊、巖羊等為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許多已被列入全球珍惜瀕危物種。
  •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編者按:這次中科院動物所的科研人員去野外科學考察,主要目的是對青藏高原農牧區昆蟲資源進行調查,全程15600多公裡,歷時75天。在此,我們邀請科考隊員將親身經歷分四期,給大家講述科考的內容和所見所聞。
  • 探訪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種類繁多 物流暢通
    中新網西寧2月23日電 題:探訪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種類繁多 物流暢通中新網記者羅雲鵬朝陽初升,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3號門已有數10輛半掛貨車排隊,等待登記和一系列消毒。作為青藏高原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此間設有交易區、冷鏈區、配貨區等五大貿易區,日均進場蔬菜近1487噸,除西寧外,這裡的貨物還供應青海藏區六州和西藏自治區。圖為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內正在轉運裝車的蔬菜。 羅雲鵬 攝   「以前是24小時不停業,當前早間6點開門,下午3點關門,實行開閉市管理。」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晚始新世到早漸新世動植物關係的變化
    植食性昆蟲與植物是陸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陸生生態系統穩定十分重要。它們之間受溫度、降水和海拔等環境因素影響呈現不同的地區性分異。葉片化石上的取食痕跡記錄了地質時期的動植物關係,通過統計取食痕跡,可反映出植食性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從而認識地質時期昆蟲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晚始新世到早漸新世動植物關係的變化
    植食性昆蟲與植物是陸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陸生生態系統穩定十分重要。它們之間受溫度、降水和海拔等環境因素影響呈現不同的地區性分異。葉片化石上的取食痕跡記錄了地質時期的動植物關係,通過統計取食痕跡,可反映出植食性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從而認識地質時期昆蟲與植物之間的關係。
  • 古生物學家發現青藏高原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研究證明: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亞熱帶森林,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
  • 這是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水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
    麗江,雲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市區中心位於東經100°25',北緯26°86',總面積2.06萬平方公裡,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裡麗江市位於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而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認識地質時期的生物多樣性歷史,及其環境變化過程。 近10年來,中國科學家通過大量的青藏高原野外工作,發現了棕櫚、攀鱸、水黽等化石類群,種類非常豐富,這些類群在現在的青藏高原中部不復存在。
  • 世界最大高原:高度只有青藏高原一半,面積卻是它的2倍!
    導語:「世界最大高原:高度只有青藏高原一半,面積卻是它的2倍!」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高原,同時它也是全世界平均海拔高度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空氣稀薄,但這裡的風景卻有一種獨特的純淨美,因此很多人都向往來青藏高原旅遊。
  • 青藏高原植物於苦寒處綻芳華 來了解一下它們的生存之道
    該影片以紀實的方式,介紹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像塔黃、綠絨蒿等因獨特性而著稱的植物,它們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中為生存繁衍所煥發出的頑強生命力,十分令人驚嘆。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中國三大自然階梯中最高一級。
  • 伴隨青藏高原隆起的遠古巨獸
    這期間,和政地區的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活在其中的動物群的成員在種類和數量方面也出現了很大差異。位於最底層的是巨犀動物群。巨犀動物群的動物生活在3300多萬年的漸新世早期。巨犀的體型巨大,最大的體長能達到8米多,肩高可達5米多。
  • 「高冷」的青藏高原,竟然曾藏有大片的熱帶雨林?我國科學家已找到...
    ↑青藏高原中部班戈縣中始新世種類豐富的化石植物類群。  而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認識地質時期的生物多樣性歷史,及其環境變化過程。  近10年來,中國科學家通過大量的青藏高原野外工作,發現了棕櫚、攀鱸、水黽等化石類群,種類非常豐富,這些類群在現在的青藏高原中部不復存在。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目前自然災害防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5 點。(1)孕災環境與成災過程複雜,對自然災害物理機制認識不足。基於板塊構造運動和極端氣候的影響,特別是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區地震多發,凍融作用和乾濕循環加劇,氣象和地震災害頻繁。在地震和極端氣候驅動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冰湖潰決和洪水等自然災害成因複雜,目前還缺乏對其物理過程的明確認識和定量描述,難以有效的預測災害。
  • 研究利用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
    科研人員在這套地層的多個層位中發現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葉片、果實、種子、花、地下塊莖等,劃分為70餘個形態類型,這是迄今青藏高原發現的物種最豐富的新生代植物群。通過鈾鉛法放射性同位素測定,植物群的絕對地質年代為4700萬年。該植物群的不少種類如兔耳果屬、椿榆屬、金魚藻屬、臭椿屬等,均是這些類群在青藏高原乃至亞洲最早的化石記錄。
  • 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目前,關於喜馬拉雅山脈隆升歷史的主要假說有兩個:一是近期隆升假說,該假說得到了水文學和熱學證據的支持,認為喜馬拉雅山直到上新世中期才達到現有高度;二是漸進式隆升假說,該假說認為喜馬拉雅山在古新世晚期就已經開始隆升,但前期抬升較為緩慢,直到中新世才開始快速隆升繼而達到現在的高度。
  • 青藏高原中部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或曾是亞熱帶森林
    目前,關於喜馬拉雅山脈隆升歷史的主要假說有兩個:一是近期隆升假說,該假說得到了水文學和熱學證據的支持,認為喜馬拉雅山直到上新世中期才達到現有高度;二是漸進式隆升假說,該假說認為喜馬拉雅山在古新世晚期就已經開始隆升,但前期抬升較為緩慢,直到中新世才開始快速隆升繼而達到現在的高度。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對推動高原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國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將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作為關係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目前,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作用正在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