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2021-01-08 中國財經信息網
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30 09:47:38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12月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首次發布了我國科學家關於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一項重要「探秘」成果,彌補了此前認知和研究的大量空白。

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一片廣袤的高寒荒蕪之地,卻是認識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地區,長期以來備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儘管經歷了幾十年的調查,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細節仍不清楚。

「為什麼要研究青藏高原?因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質事件,改變了我們亞洲的地形地貌,也塑造了亞洲的季風氣候,以及現在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蘇濤研究員開門見山地說,青藏高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區域,不僅對地質學、生物學等各個學科都非常重要,人們關注的高原隆升時間跟隆升方式,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焦點。

「作為地球上最年輕、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次大陸與歐亞板塊碰撞形成的。然而對於喜馬拉雅山的隆升歷史及機制,仍存在爭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研究員說。

目前,關於喜馬拉雅山脈隆升歷史的主要假說有兩個:一是近期隆升假說,該假說得到了水文學和熱學證據的支持,認為喜馬拉雅山直到上新世中期才達到現有高度;二是漸進式隆升假說,該假說認為喜馬拉雅山在古新世晚期就已經開始隆升,但前期抬升較為緩慢,直到中新世才開始快速隆升繼而達到現在的高度。

而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認識地質時期的生物多樣性歷史,及其環境變化過程。

近10年來,中國科學家通過大量的青藏高原野外工作,發現了棕櫚、攀鱸、水黽等化石類群,種類非常豐富,這些類群在現在的青藏高原中部不復存在。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組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組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古生物科考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在曠野的風霜中,在強烈的高原紫外線條件下,開展了大量野外工作及相關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前,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市班戈盆地一個叫蔣浪的地點進行科考時,科考隊在一套灰色泥巖中有了重大發現。「經過我們對整套出露地層的踏勘,發現產化石的層位共有5層,種類非常豐富。這是迄今為止高原上發現的物種最豐富的新生代化石植物群。」蘇濤說,這一發現,意味著青藏高原古近紀具有豐富的、與今天截然不同的植物多樣性。

與北半球植物區系有過密切交流

蘇濤他們此次發現的蔣浪植物群,屬於古新統至始新統牛堡組,位於現海拔4850米,地處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縫合帶」。

「在這套地層的多個層位中,我們發現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葉片、果實、種子、花、地下塊莖等,共劃分為70餘個形態類型,這是迄今青藏高原發現的物種最為豐富的新生代植物群。」蘇濤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通過鈾-鉛法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蔣浪植物群的絕對地質年代約為4700萬年。

「蔣浪植物群的很多植物種類是青藏高原乃至亞洲最早的化石記錄,和北半球同時期的植物群有著很高的相似性。」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周浙昆研究員告訴記者,這個植物群的不少種類,如兔耳果屬、椿榆屬、金魚藻屬、臭椿屬等,都是這些類群在青藏高原乃至亞洲最早的化石記錄;一些種類,如翼核果族,甚至是該類群目前已知的全球最早化石記錄。

「這些化石類群的發現,表明青藏高原是周邊地區植物多樣性的重要源頭之一。」蘇濤說,其生物多樣性對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例如東南亞、甚至對整個亞洲的生物多樣性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蔣浪植物群中,有很多類群在如今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居然能找到,一些種子及果實都能與古老的化石對應起來。「比如有一種蘿藦亞科的種子,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分類學位置,有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在我們去西雙版納植物園上班的路上,居然發現了與其現生對應的種子,形態非常匹配。這表明,在47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應該是偏熱帶、亞熱帶的氣候類型。」蘇濤說。

與同時期的植物群比較發現,青藏高原在中始新世與北半球其他地區具有相似的植物區系組成,也就是說植物種類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其中,和美國綠河生物群的物種相似度最高,其次是德國麥瑟爾生物群,例如兔耳果屬、臭椿屬、椿榆屬在三個植物群中同時出現,說明當時青藏高原與北半球的其他地區存在密切的區系交流。

古氣候重建表明這裡曾溫暖溼潤

長期以來,人們對青藏高原地形地貌以及亞洲季風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複雜關係知之甚少。

除了關注古植物本身,蘇濤他們還把目光鎖定在青藏高原地質時期的環境變化上,而「會說話的化石」,不僅記錄了地質時期青藏高原生物區系的多種成分,還可量化當時的溫度、降雨量等氣候指標,為4000多萬年前隱藏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香格裡拉」生態系統的古氣候面貌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通過葉片的形態特徵與氣候的相關性,並結合熱力學原理,我們定量計算出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古環境:在季風氣候下,東西向中央谷地森林的生長海拔約為1500米。」周浙昆說,他們利用氣候—葉片多變量分析程序,對化石植物群的古氣候定量進行重建,結果表明,中始新世青藏高原中部存在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該地區既低又溼,年均溫度約為19攝氏度。

周浙昆、蘇濤團隊還利用熱力學原理,重建了植物群的古海拔,表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存在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東西向中央谷地,南北兩側分別是岡底斯山和羌塘山脈,這也得到了模型模擬結果的支持。結合古生態組前期發表的棕櫚化石證據,中央谷地在經歷了2000餘萬年之後,由於北向擠壓和剝蝕填充,到了中新世才逐漸形成現在的高原。

蘇濤介紹,青藏高原本身結構很複雜,它是由不同的板塊拼接而成的;而不同板塊形成的歷史不盡相同。這個山谷及其所佔據的生態系統,一直持續到中新世才逐漸結束。

「這項研究也為探討高原的形成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學依據。」周浙昆提示說,今後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與古環境變化過程,需要考慮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差異性和複雜性。

相關焦點

  •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你們能想像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竟然擁有過茂密的森林、豐美的水草?甚至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青藏高原中部發現古近紀最豐富植物化石群 或曾是亞熱帶森林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中部,現在是一片高寒荒蕪之地。青藏高原如何抬升到現有高度,許多演化細節仍不清楚。我科學家最近發現的蔣浪植物化石群,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的認知——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 4700萬年前是一片亞熱帶森林?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 研究利用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
    青藏高原中部是認識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地區,長期以來備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化石是生物與環境在漫長地質時期協同演化的產物,因而是探討高原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以及高原形成過程的關鍵證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組織「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古生物科考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經過5年的大量野外工作及相關研究,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此次發現的化石點位於地處班戈縣海拔4850米的古新統至始新統牛堡組,地處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縫合帶。
  •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 青藏高原在4700萬年有亞熱帶森林
    據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該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8日的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小組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盤古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如今高寒的青藏高原,4700萬年前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2月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古生物學家發現青藏高原中部遠古的「香格裡拉」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8日發布消息稱,由該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古生物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腹地班戈盆地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研究證明: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亞熱帶森林,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專家稱,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海拔僅1500米,年均溫19攝氏度,那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時期的「香格裡拉」。
  • 「高冷」的青藏高原,竟然曾藏有大片的熱帶雨林?我國科學家已找到...
    ↑青藏高原中部班戈縣中始新世種類豐富的化石植物類群。  珠穆朗瑪峰以及與之相鄰的青藏高原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長期以來,青藏高原地表抬升歷史,是新生代以來眾多地質事件和氣候環境事件的邊界條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漫長的抬升過程中,有大量的謎題: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現有高度之前,那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數千萬年前真的曾藏著一個溫熱的「香格裡拉」?
  • 辨析:熱帶季風氣候VS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VS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氣候的成因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在中學教材上簡 單表述為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 分為乾濕兩季 」, 而實際上世界各地熱帶 草原氣候的成因是有差異的,也較為複雜。熱帶草原氣候又稱熱帶乾濕季氣候、薩瓦納氣 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 該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5℃,年降水量一般在750~1000毫米。
  • 【備考乾貨】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歸納,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的區別分析,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比較!
    熱帶草原氣候又稱熱帶乾濕季氣候、薩瓦納氣 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 該氣候年平均氣溫約25℃,年降水量一般在750~1000毫米。終年高溫、長夏無冬、乾濕季分明是該氣候的突出特點。溼季時植被繁茂,動物活躍;乾季時草木枯萎,動物成群遷往有水、草的地方 。
  • 青藏高原東北部發現熱帶犀牛骨骸,專家稱五千年前這裡氣候如熱帶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之一,相對於平原地區來說,青藏高原上是不太適合人類及其它動植物生存的,這也是青藏高原上人口和大型動植物數量較少的原因,不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演變的,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還曾經是汪洋大海,古生物學家曾在海拔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上發現古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即便是最高的喜馬拉雅山也曾經作為海洋存在過。
  •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註: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沙漠氣候;③熱帶季風氣候;④地中海氣候;⑤亞熱帶季風及亞熱帶溼潤氣候;⑥溫帶海洋性氣候;⑦溫帶季風氣候;⑧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⑨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⑩高原山地氣候
  • 亞洲氣候特徵:氣候類型複雜多樣,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亞洲獨有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世界氣候類型圖、世界地形圖(高清無碼)
    註:①熱帶雨林氣候;②熱帶沙漠氣候;③熱帶季風氣候;④地中海氣候;⑤亞熱帶季風及亞熱帶溼潤氣候;⑥溫帶海洋性氣候;⑦溫帶季風氣候;⑧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⑨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⑩高原山地氣候
  • 圖解各大洲氣候類型、地形分布
    ;②熱帶沙漠氣候;③熱帶季風氣候;④地中海氣候;⑤亞熱帶季風及亞熱帶溼潤氣候;⑥溫帶海洋性氣候;⑦溫帶季風氣候;⑧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⑨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⑩高原山地氣候。
  • 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裡,亞洲佔四個,青藏高原只排第六
    ,位於南美洲東部,挺立在大西洋西岸,面積大約500多萬平方公裡,約佔巴西國土60%。我們這裡只討論有人類常年居住的高原,南極洲那個無常住居民的冰原雖然地理上也可算高原,但不在討論之列。巴西高原海拔比較低,平均海拔不到1000米,靠近赤道,屬熱帶草原氣候,但年平均溫度只有27度,降水也充分,適合人類生存,多鐵礦,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就在高原中部,高原下面就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和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巴西自然條件真是不能再好了,所以,有人說上帝一定是巴西人,對巴西太偏愛了。
  • 藏在青藏高原獨有的亞熱帶氣候,被譽為蓮花秘境,世外桃源!
    那是2018年的3月底,原來就職的那家公司組織了一場「跟我去私奔」的桃花之旅,其實就是從青海西寧出發到西藏林芝波密看桃花的一趟長途旅行,而像仙境般的墨脫是這趟旅途中的其中一個行程,可去了墨脫才知道原來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是那麼容易得到或者到達,因為一路上的艱辛只有去過的人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