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地區,其中,雪豹、藏羚、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棕熊、巖羊等為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許多已被列入全球珍惜瀕危物種。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
三江源: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 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
央視網消息:近日,北京大學大學生命科學院專家和調研人員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監測照片和幾萬條監測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我國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的地區。
-
科學團隊監測分析顯示 三江源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為進一步摸清這兩個地區野生動物分布情況,去年底到今年初由相關專業科研機構和管理部門聯合組成的調查隊伍連續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查。近日,從近年監測到的幾十萬張監測照片和幾萬條監測視頻中,科學團隊分析得出結論:我國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的地區。
-
青藏高原昆蟲種類目前達萬餘種
新華社拉薩8月6日電(記者李鍵)據統計,截至目前青藏高原昆蟲種類達10828種,新增1500種,佔全國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這是記者6日從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上獲悉的。首屆中國青藏高原昆蟲論壇於8月6日至9日舉行,主題為「青藏高原昆蟲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觀點、新視野」。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46所高校、科研單位的1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拉薩,從青藏高原昆蟲的起源、分類、多樣性、資源狀況、古昆蟲等視角展示研究成果。此外,論壇內容還包括「多彩的昆蟲世界」科普展、昆蟲科普活動周戶外體驗等活動。
-
青藏高原曾經是熱帶動物的天堂?基因指紋說出的秘密
青藏高原70%以上的新石器和青銅時代遺址分布在其東北部。根據對該地區青銅時代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形態鑑定的結果,發現在距今4000至2000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人類主要通過畜牧生產獲得肉食資源,主要飼養的家畜包括羊、牛、豬、馬和狗等。同時期在其東部毗鄰的中原地區,人類也是主要通過飼養上述家畜獲得肉食資源,不過所利用的家畜種屬比例有所不同。
-
基因指紋說出青藏高原的秘密:曾經,我也是熱帶動物的天堂
根據對該地區青銅時代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形態鑑定的結果,發現在距今4000至2000年前,青藏高原東北部人類主要通過畜牧生產獲得肉食資源,主要飼養的家畜包括羊、牛、豬、馬和狗等。同時期在其東部毗鄰的中原地區,人類也是主要通過飼養上述家畜獲得肉食資源,不過所利用的家畜種屬比例有所不同。
-
古DNA證據顯示:熱帶印度野牛、犀牛曾活躍在青藏高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實驗室與國內多個研究機構進行古DNA遺傳學、考古學、古氣候學和地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合作,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前,青藏高原曾存在大型熱帶哺乳動物。比起此前青藏高原發現棕櫚等大量熱帶植物的化石,此次發現產生的震動不言而喻。
-
青藏高原上的雪山之王——雪豹
青藏高原上的雪山之王——雪豹 2020-11-16 2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藏高原大型湖泊蒸發量分布及水資源總量獲揭示
青藏高原75個大型湖泊的面積、湖表溫度、非結冰期長度、波文比、淨輻射通量和蒸發量空間分布圖。王賓賓供圖 6 月26日,《科學—進展》刊發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馬耀明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大型湖泊蒸發量空間分布及其水資源總量估算。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蒸發水資源總量為每年517±21億噸,其中75個大型湖泊的蒸發水資源總量為每年294±12億噸。 「研究論文結果不僅可以有效減小湖泊蒸發引起的高海拔大型湖泊水量平衡研究的不確定性,而且研究方法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雙季對流湖泊的湖面蒸發估算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馬耀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
青藏高原湖區: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內陸湖區
青藏高原湖區位於我國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些地區海拔甚至在5000米以上,所以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分布區。青海湖青藏高原湖區湖泊數量眾多,大小湖泊有數千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數量有1091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9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湖泊數量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內陸湖區。
-
動物所通過隙蛛研究揭示生物演化與青藏高原隆升關係
該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近些年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在青藏高原隆升時間上產生的分歧。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由於在第三紀早期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南緣發生碰撞並向下俯衝,造成古地中海逐漸消失和青藏高原的不斷抬升。該地區在6500萬年間的海陸變遷塑造了歐亞大陸當前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2016年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西藏林地面積達1798.19萬公頃,森林面積1490.9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2.14%,活立木總蓄積23.05億立方米,與2011年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相比,林地與森林面積分別增加14.75萬和19.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0.16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增加2047萬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踏上「第三極」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首次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研究,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
隆升並非一次完成 青藏高原曾是它們的「老家」
「千萬年來,青藏地區經歷了從熱帶平原到高寒草甸的滄桑巨變。化石證據表明,這一生長過程中,無數新物種應運而生。」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期成果報告會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告訴記者。 從植物到動物,從驍勇善戰的大型肉食動物到苟且營生的小型鼠類,在青藏舞臺上陸續登場之後,或就地適應,或遷徙他處。
-
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種群和數量最多的國家,全世界95%以上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犛牛大會上獲悉,目前全世界共有犛牛大約1470萬頭,其中有1400萬頭分布在中國喜馬拉雅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及祁連山所環繞的青藏高原地區,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蒙古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犛牛較多的國家。
-
如果在青藏高原建造大型的湖泊,能否充當大型水塔供全國用水?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區域,被稱為「世界屋脊」。我們知道,自來水的供水原理,就是利用水的重力產生的水壓,將處於高處的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如果我們在青藏高原上修建大型水庫,是否也可以像自來水輸送水源一樣,充當一個大型的水塔,來保障全國的用水需求呢?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總體上點多面廣,具體分布見圖 1。統計結果表明,青藏高原的雪災存在大約以 3 年為周期的活動規律。如青藏高原北部 1985—1986 年、1988—1989 年、1992—1993 年和 1995—1996 年連續發生周期性的雪害。
-
【中國科學報】摸清青藏高原凍土家底
地球上多年凍土面積佔陸地面積的25%。 而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冰凍圈觀測研究站(下稱冰凍圈站),就是一個致力於在我國高原腹地開展冰凍圈監測研究的代表性野外觀測研究站。在長年累月的野外工作中,冰凍圈站站長趙林和同事們,對青藏高原整個多年凍土的變化狀態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什麼動物?
大多數鼠兔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以及高山草原地區,尤其是高原鼠兔,它們在青藏高原地區分布最為廣泛。高原鼠兔的重要性和兔子不同的是,高原鼠兔沒有尾巴,耳朵雖然也是豎起來,但它們的耳朵比較圓,看起來非常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