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原標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護佑高原精靈 青海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
央廣網西寧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梅英)為保護高原精靈——雪豹,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日前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據現有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也是雪豹最主要和最連續的生存地區。呼籲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將可以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合作,攜手開展雪豹研究與保護,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雪豹保護態勢和創新格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恩光介紹:「我們先聯合青藏高原六省區開展雪豹的研究與保護,採取一系列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來保護雪豹。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甘肅日報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
-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開展氣象試驗,會經歷什麼
與此同時,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下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地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效應立體綜合加強觀測試驗選定的其他7個站點,也紛紛傳來探空氣球順利升空的消息。30年來,他主導和參與過的大小科研項目不計其數。爬雪山、走戈壁、縱橫青藏線,在狼的嚎叫聲中小心翼翼地施放探空氣球,在高寒、高海拔的無人區架設觀測儀器開展大氣科學試驗,在珠峰腹地——海拔近7000米的山腰上堅守多日,只為給測繪部門重測珠峰高度提供第一手氣象觀測數據。 這些對馬耀明來說都不算苦,真正讓他覺得苦的,是早期青藏科考研究工作的舉步維艱和難以為繼。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項目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2019-10-29 22:31:00
-
聽科研人員講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研究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青藏高原孕育著豐富多樣的真菌資源,如何對其開展研究與利用?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主導、聯合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和西藏農牧學院四家單位近200餘名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科研項目「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研究與評價利用」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 地衣科考分隊考察日誌1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地衣科考分隊於9月2日,正式啟程。該分隊由王立松研究員帶隊,包括王欣宇博士、張雁雲博士、劉棟博士等15科考隊員。當日上午舉行了簡短的出發儀式。儘管下雨,考察隊員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敬業精神,冒雨工作。
-
【中國科學報】摸清青藏高原凍土家底
外國專家考察西大灘綜合觀測場地 紮根青藏高原 冰凍圈站,原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研究站,於1987年破土動工,1990年完工,1997年以來,相繼開展了活動層水熱動態及變化過程觀測、典型地區陸面水熱動態過程監測、凍土區碳排放監測。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8月8日開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考隊,從關中平原出發,挺進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個月的時間裡,他們行程6000多公裡,踏上高原牧場,邁入河流溼地,用嚴謹紮實的工作態度圓滿完成了這次科考任務。此次科考的目的是什麼?
-
青海冷湖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這是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的兩臺觀測晝夜星空的天文望遠鏡。圖片由冷湖工業園管委會提供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 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省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青海冷知識!這42個「最」,你知道幾個?
你一定聽說過 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上鹽湖最集中的地區是青海 (有鹽湖150多個)
-
我國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網(記者:白瑪央措)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青藏高原森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藏東南、川西、甘南和青海東部地區。1950年以來,森林資源在面積、蓄積、類型及空間分布格局等方面均發生了顯著變化。甘肅省高原區域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7年接待遊客1105.6萬人次,旅遊收入達51.35億元。 五、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經歷了從局部到整體、從單學科研究到綜合研究、從國內合作到國際合作的發展過程,現已形成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建成了較為完備的生態與環境監測體系。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徐柏青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甘肅省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出徵
中國蘭州網10月21日消息 記者10月20日從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獲悉,省科學院防災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已從蘭州出發,開始對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莆口岸全長424公裡範圍進行為期15天的科學考察。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原標題: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在這裡,你可以進入中科院科學觀測站,親身體驗科學家的科學觀測日常工作和生活;你可以有機會進入色季拉山國家森林公園、波密米堆冰川、然烏仁隆巴冰川等實地進行科學考察;還可以見到野外科考歸來的師兄師姐,更有機會聆聽青藏高原所科研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 於2003年成立,是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發展潮流、支撐青藏高原研究而設立的研究機構。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上述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無不受到區域自然災害的制約,因而開展青藏高原災害考察與防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受印度洋季風影響,青藏高原每年 5—9月雨水頗豐,集中了全年 80% 的降水。由於全區水汽分布不均,易發生大面積乾旱和洪澇災害。青藏高原的乾旱主要分布在以拉薩為中心的那曲地區南部、日喀則地區和山南地區的大部;青海省東北部以及川西高原、西藏東北部和青海交界的廣大地區。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青藏高原東部的崑崙山東段、祁連地區以及喀喇崑崙山西段和高原東南邊緣部分地區,藏南谷地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