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 地衣科考分隊考察日誌1

2020-09-17 雲南廣播電視臺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專項地衣科考分隊於9月2日,正式啟程。該分隊由王立松研究員帶隊,包括王欣宇博士、張雁雲博士、劉棟博士等15科考隊員。

當日上午舉行了簡短的出發儀式。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宏偉書記出席會議並致辭,希望大家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探索求實的精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收穫成果,能填補空白,圓滿完成科考任務。


9月2日至9月6日期間,考察隊從昭通進入四川,在四川境內的橫斷山地區進行了地衣野外考察和標本採集。

理縣至馬爾康段:全程182公裡,早上8:30出發,晚上21點到達馬爾康,途中工作到18:30才下山,辛苦卻收穫頗豐。

石黃衣和灰蜈蚣衣標本(理縣至馬爾康途中)

採集巖石上的地衣標本

馬爾康到壤塘段考察:全程189公裡,沿著河谷走走停停。兩岸怪石嶙峋,奇峰陡峭,河水湍急,狹窄的道路很難找到停車工作的地點。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發現兩個很好的採集點,一個是太陽河河谷,另一個點是石溝村牧道,都是沿溪流而上的山谷,有巖石,有紅豆杉,雲杉,楊樹等針闊混交林。儘管下雨,考察隊員發揚老一輩科學家敬業精神,冒雨工作。

壤塘段考察:壤塘位於四川阿壩羌族自治州西部,與青海省班瑪縣接壤,地形以丘狀高原為主,是高山峽谷和草原結合的地方。考察地是位於離縣城約100公裡的海子山,早上8點出發,晚上21點回到酒店。

  海子山是高原湖泊,周圍以高山草甸,溪流和石頭山為主,海拔4200米,地衣種類豐富,巖石與地衣完美融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地衣巖石花園。

地衣巖石花園

壤塘海子山景觀

高海拔地區較為常見的地圖衣

Rhizocarpon geographicum

科考隊員在壤塘海子山前合影留念

至此,四川境內的考察路線結束。

即將進入青海省開始下一階段的考察工作….

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科研儀器架設落地青海茫崖
    圖為科研團隊進行考察商議。樊萬珍 攝中新網西寧8月26日電 (孫睿)記者26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聯合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海西州茫崖氣象局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任務「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科研邊界層塔和微波輻射計儀器架設選址工作結束,經過兩日的考察遴選,兩項科研儀器架設初步選定在青海茫崖大烏斯地區和花土溝鎮
  •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相關遺蹟
    新華社拉薩7月22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及影響」專題田野調查工作日前順利結束。此次科考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遺蹟,其中13處具有文化層的史前時期考古遺址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項目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
  • 甘肅省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出徵
    中國蘭州網10月21日消息 記者10月20日從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獲悉,省科學院防災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已從蘭州出發,開始對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莆口岸全長424公裡範圍進行為期15天的科學考察。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徐柏青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省啟動
    日前,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新華社發(徐柏青 攝)據了解,此次冰川科學考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和「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兩大任務的重要內容。據悉,在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開展大規模冰川綜合科學考察尚屬首次,填補了三江源冰川科考的多項空白。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8月8日開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考隊,從關中平原出發,挺進青藏高原腹地。在近1個月的時間裡,他們行程6000多公裡,踏上高原牧場,邁入河流溼地,用嚴謹紮實的工作態度圓滿完成了這次科考任務。此次科考的目的是什麼?
  • 青海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徐柏青 攝 近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了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第二次青藏科考智能科考無人機高海拔應用實驗順利完成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主體高度超過4000米)、地形複雜、缺氧、天氣惡劣多變,造成部分區域人員難以到達,導致相關科考數據匱乏、不系統,從而影響了對青藏高原與全球變化關係和機制的深入認識。為持續服務支撐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實施與創新成果產出,在科考隊長辦公室組織下,2020年7月4~15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高海拔環境科考輔助機器人」項目組,克服高寒缺氧等惡劣氣候環境,在青藏高原組織實施了首次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科考無人機自動化輔助科學考察研究應用任務。
  • 青海省最大規模冰川科學考察啟動
    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天津極致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等單位參與,在青海省三江源內黃河源區和瀾滄江源區聯合開展的冰川科學考察,是今年以來在青海首次開展的海拔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手段最新、參與單位最多的一次冰川綜合科學考察。
  • 青藏科考:系統測得可可西裡湖泊水下地形數據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0日電 (劉曉倩 記者陸成寬)3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考察
  • 三江源地區冰川科學考察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馬本元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阿尼瑪卿冰川開展的綜合科學考察及冰芯鑽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科考隊員於10月31日在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19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
  • 第二次青藏科考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高原湖泊近百米水深獲取超長巖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從今年7月1日開始,第二次青藏科考納木錯科考隊在海拔4730米的西藏第二大湖納木錯持續鑽取巖芯,8月3日下午16點45分,鑽探深度達到153.44米,這是我國湖泊巖芯鑽探首次達到150米級別,獲取的巖芯長度達到144.79米,鑽取點水深達94.5米。這是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湖泊鑽探系統,首次在近百米的水深條件下成功獲取超長巖芯。
  • 我國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青海啟動
    ,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西北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等單位參與的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在黃河源區啟動。新華社發(陳春石 攝)  「這是今年以來在青海開展的海拔最高、規模最大、技術手段最新、參與單位最多的一次冰川綜合科學考察。」
  •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加強黨建工作 服務支撐第二次青藏科考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2019年7月1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薩部與野外臺站黨支部在海拔4730米的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舉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交流活動。
  • 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學考察分隊在黃河源區阿尼瑪卿冰川積累區頂部海拔近6000米的鑽取點,成功鑽取一支總長度為170米的高質量山地透底冰芯。資料圖,新華社供圖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表示,冰川是地球冰凍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二次青藏科考廓瓊崗日冰川環境立體監測平臺建設完成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現,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以「變暖變溼、生態趨好、災害風險增加」為基本特徵的地球系統複雜、遞進的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認為,應對青藏高原多圈層過程鏈式響應背景下的亞洲水塔變化,要根據地球系統多圈層的鏈式響應過程,採取更加系統的觀測和更加主動的應對,建立面向保護、修復、治理的地球系統多維網,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服務。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姚檀棟院士介紹,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科考發現,全球共有78個水塔,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就有16個。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進在海拔4600米的科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