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綠水青山讓人心曠神怡。
沙縣夜景。
將樂縣常口村,綠水青山好風光。
泰寧縣「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基地,清雅寧靜。
明溪縣紫雲村,「林中仙子」白鷳。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正在練舞。
沙縣小吃,舌尖上的美食。
三明市全景。
視覺篇
連續多年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的福建,被譽為全國最綠的省份,而三明又是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級市之一,在市區的高點向四處望去,周圍都是被鬱鬱蔥蔥的樹木覆蓋的山頭。
這個武夷山腳下的閩西城市,整個家底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14%,負氧離子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空氣、水、土壤質量均居全國前列,這些生態稟賦也讓它有底氣亮出「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的名片。
1999年4月,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到三明調研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叮囑要「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自那以後三明始終牢記這一重要囑託,努力化環境優勢為發展優勢、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三明的故事就是綠色的故事,生活在此的290萬三明人也從綠色出發,在機制改革、產業發展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齊頭並進,向全國輸出了三明醫改、林改、沙縣小吃、治水的河長制、五講四美三熱愛等頗具借鑑意義的先進經驗和改革案例。
在三鋼本部生產基地,矗立在市中心的鋼廠和城市和諧共生,「花園式」的鋼廠裡處處是景,假山流水綠草修竹就放在煉鋼爐車間旁,過去傻大黑粗的地方如今已經是「AAA國家級旅遊景區」、全省首家鋼鐵工業觀光工廠、首批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從開礦的炸藥包下搶救出來的萬壽巖遺址,如今已經是福建省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它的考古發掘將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了18.5萬年,這裡擁有華南地區迄今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類型遺址,被喻為「南方周口店」。堅守基層的考古專家立志要讓這片遠古遺址走到老百姓中間,讓大家知道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增強文化自信、汲取精神力量。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大草坪上,一段傳承了21年的舞蹈表演經久不衰,每到六一或者元旦都會準時上演。1999年習近平視察時鼓勵這裡的特殊教育學生只要自強自立,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未來,當時孩子們表演的這段舞蹈如今成為全校保留曲目,滋養鼓勵著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在逆境中奮發圖強。
在明溪縣紫雲村,被喻為「喚鳥人」的老者楊美林與一群美麗鳥兒的故事流傳甚廣。每天清晨他都要呼喚「林中仙子」白鷳前來林中相聚,向世界展示這裡的人與動物可以像好朋友一般自然和諧地相處。
很難說清楚現在的三明一共有多少個像這樣令人沉醉的故事。也許這座城市的氣質就像這裡出產的毛竹——看似平平無奇哪裡都有,但是三明卻靠著它成為全世界運貨貨櫃竹底板的最大產出地,拿下了這個細分領域裡的世界冠軍。
採寫:南都記者 魏凱
攝影:南都記者 張志韜 林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