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櫛風沐雨七十載 砥礪前行鑄輝煌

2021-01-21 中國甘肅網

70年,風雨兼程;70年,波瀾壯闊。

70年來,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瓜州縣也隨之日新月異。

瓜州縣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15萬瓜州兒女乘著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的東風,團結奮鬥、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不動搖,從貧困走向繁榮振興,從封閉走向開放包容,從溫飽走向全面小康,譜寫了一曲建設生態文明幸福新瓜州的壯美華章。生態立縣鑄輝煌

初秋時節,走進瓜州縣城東的石崗墩,一排排迎風挺立的防風林牢牢鎖住流沙,一塊塊綠意滿滿的治沙田綠蔭匝地,誰能想到昔日這裡是瓜州縣最大的風沙口。 瓜州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境內乾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態脆弱,風沙侵害嚴重,曾被譽為「世界風庫」。在全縣長達 250 公裡的風沙線上,形成了東西沿疏勒河故道、南北沿雙塔、橋子、東巴兔一線的大小 42 個風沙口。

石崗墩原來是疏勒河的古河道,由於疏勒河來水量減少,河道斷流,造成地表植物枯死,河床裸露,成為瓜州縣大風、揚塵和沙塵暴天氣的主要策源地和面積最大、危害最為嚴重的風沙口,嚴重威脅著瓜州縣城。

「以前城東就不願意住,一場風可以刮幾天,碗口粗的樹都能夠刮折,風停了院子裡清理出的沙子得好幾架子車才能拉完。」居民吳軍說。

為減少風沙危害,1978年以來,瓜州縣堅持治沙與治理水土流失相結合、人工造林與封灘育林育草相結合,片網帶結合,一代又一代瓜州兒女義務栽胡楊、種梭梭、紅柳、花棒、梭梭等沙生植物,綜合治理了石崗墩、城東、七墩灘、北橋子等重點風沙口,昔日「黃龍肆虐」的風沙口變成林網交錯的重要生態屏障。

同時,瓜州縣堅持「以人為本、以文為魂、以綠為基、以水為脈」的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立縣」的綠色發展之路,按照「東護水源、中建綠洲、南保溼地、北建水景」的思路,以城區周邊為重點,全力打造生態文明新城,文化旅遊名城,精心實施生態治理工程,讓綠色普及民生,讓樹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先後實施玄奘大道、瓜州大道、迎賓大道、城市生態引水入城項目、二十公裡萬畝生態長廊、萬畝生態林、千畝胡楊林、百畝常青林等重點綠化工程生態工程,持續擴大防護林和生態林面積,新植綠化帶89公裡,綠地面積達到231.8公頃,城區水域面積由15萬平方米擴大到30萬平方米,實現了湖泊、水系、景觀、建築和諧統一,城市總體面貌煥然一新,一個滿目蒼翠、青山綠水的現代園林城市嶄露崢嶸。

攻堅拔寨鏟窮根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瓜州縣歷屆縣委、政府積極響應省委號召,以脆弱的生態資源承接「兩西」、疏勒河、引洮工程九甸峽庫區非自願移民三大項目移民和外來租地農民18131戶8253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5.5%,農村人口的79.7%。瓜州成為全省最大的移民縣,也使瓜州成為酒泉市最大的貧困縣,瓜州從此戴上了甘肅插花型貧困縣的帽子。隨著大量移民的遷入,移民群眾吃糧靠救濟,生活靠低保,生產靠貸款,極度薄弱的農業設施,嚴重板結鹽漬的土地,難以形成穩定長效的增收產業。生態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欠帳、群眾生活困難、脫貧信心不足成為橫亙在瓜州面前的攔路虎。

「剛遷來時,走的是坑窪不平的土路,種的是不長莊稼的鹽鹼地,住的是四處漏風的藏頭房。」 2004年,弋建許告別了山清水秀的家鄉,從隴南禮縣遷到了瓜州縣雙塔鎮,談起初到瓜州時的境遇,弋建許至今記憶猶新。

瓜州縣把破解渠、路、林、田等短板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來抓,把群眾最急需、最企盼的項目放在優先位置,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持續推進貧困鄉村飲水工程提升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渠道襯砌、村組道路硬化、公共服務設施、生態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整合各類項目資金5.1億元,襯砌渠道460公裡、硬化鄉村道路585公裡,改良土地10萬畝,改造人飲15處,栽植綠色通道86公裡,農田防護林225公裡,有效解決了移民鄉鎮道路不暢、飲水不便、土地貧瘠等生產生活方面的短板弱項,貧困村村組道路通暢率、飲水安全農戶比例、動力電覆蓋率、危房改造完成率、寬帶網絡覆蓋率均達到100%,貧困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脫貧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為實現移民群眾「移的來、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瓜州縣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建大基地、樹大品牌、育大龍頭、佔大市場」的思路,根據貧困鄉村的不同特點,組織專家「問診把脈」、「對症下藥」,每年列支40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積極發展戈壁農業,鞏固提升枸杞、蜜瓜、設施種植、草食畜等富民產業,實施「戶均養羊30隻,人均2畝高效田,戶均1人搞勞務」的「321」精準扶貧富民工程,全縣形成了20萬畝枸杞、10萬畝蜜瓜、1萬畝設施種植、1萬畝特色林果和140萬隻肉羊存欄的產業規模,構建起了以種養業為主導,光伏扶貧、勞務輸轉、資產收益等方式為補充的多元富民產業體系,實現了貧困戶從「輸血」向「造血」的根本轉變。土地板結嚴重的廣至藏族鄉一次性導入高效有機無土栽培設施農業,修建日光溫室835座,佔全縣2500座溫室的33%,訂單種植的西紅柿、流星瓜遠銷日本、俄羅斯,為戈壁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梁湖鄉和雙塔鎮4000畝枸杞順利通過570項零農殘檢測,市場價格明顯高於一般枸杞,畝均為農戶增收500元以上,成為酒泉市已建成最大零農殘枸杞生產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國家新能源基地和縣冶金中專的實訓和師資力量,多種方式開展技能培訓及勞務輸轉工作,年均培訓並輸轉貧困戶勞動力1.3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5億元,提高了勞務收入的穩定性。積極發展「網際網路+「模式,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個,鄉鎮電商服務站1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74個,特色農產品運營服務中心7處,扶持貧困戶開辦網店26家。建立「產權歸村集體、經營權歸企業或合作社、收益權歸貧困戶、監管權歸鄉鎮政府」的「四權分置」的扶貧資金入股資產折股量化收益分配管理長效機制,開闢村集體資產「保底收益+入股分紅」促農增收新渠道。整合扶貧優惠政策、涉農資金、人力資源、行業扶持等各方資源,打造南岔鎮蔬菜扶貧產業示範園、廣至鄉設施農業綜合服務園、梁湖有機枸杞產業示範園、沙河鄉枸杞產銷示範園4個,探索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貧困戶」、「基地+農戶+電商」等扶貧模式,進一步促進扶貧方式由政府補助向企業帶動轉變,扶貧效果由單一增收向綜合覆蓋轉變。

在廣至藏族鄉新堡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裡,一排排白色大棚在暖陽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村民陳孝孝正在溫室大棚內採蘑菇、過秤,忙得不亦樂乎。幾年前,陳孝孝是村裡的貧困戶。 「這幾年鄉上鼓勵我們發展戈壁農業,經過上級部門的幫助,我已經種了十座日光溫室,主要種植食用菌和油桃。我這個棚去年投入了一萬多個菌袋,蘑菇產量能達到兩萬斤左右,收入近五萬元。」陳孝孝說。

「現在,村組道路全部硬化,村民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房,閘門一提水就流到了地裡,鹽鹼地變成了良田,我們的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弋建許說。 近年來,瓜州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務,將最強精力放在精準脫貧上、最優幹部選配到脫貧主戰場、最大財力集中到脫貧攻堅上,充分發揚「忠誠奉獻、實幹擔當、攻堅克難、拼搏進取」的瓜州扶貧精神,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著力在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精準幫扶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18年底,全縣累計實現減貧8134戶33194人,剩餘貧困人口60戶23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2.4%下降到0.23%,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600元以上,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無限風光在瓜州

在瓜州縣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一排排銀色的「風車」在藍天下高高聳立,仿佛揮舞利劍長矛的「白色巨人」,奮力迎擊來自西伯利亞、穿越河西走廊戈壁荒漠的「千年風魔」,讓這座享有「中國蜜瓜之鄉,中國鎖陽之鄉」美譽的絲路重鎮更添了幾份神韻。這一片藍天見證著瓜州新能源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創業歷程,記載著瓜州新能源建設者勇於擔當、堅忍不拔、開拓前行的堅實腳步。 瓜州縣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南倚祁連山,北靠馬鬃山,特殊的大氣環流和地形,造就了無可比擬的風能資源,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根據氣象資料和數據顯示,瓜州年風能有效滿發利用小時數達2300小時以上,風能資源量大質優,風向穩定,風能密度高,風能儲量超過4000萬千瓦,是全國風能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瓜州縣太陽能資源也非常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達3260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達1747.77千瓦時/平方米。

「瓜州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千百年來,肆虐瓜州大地的風使瓜州有了一個極響亮又讓人胸口沉甸甸的別稱,世界風庫。新中國成立,瓜州人對千百年不停息的風,由建祠祭祀,禱告祈福,轉為積極治理與嘗試利用。風,逐漸為瓜州人所用,為瓜州人造福了。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這是一個嘗試的過程,這是瓜州人自強不息的探索過程。

2006年6月21日,中電國際「甘肅瓜州1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通過國家特許權核准,拉開了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序幕。2007年7月1日第一颱風電機組併網發電,2007年10月26日134颱風電機組全部投運,歷時1年4個月。2008年4月20日,中電新能源「甘肅瓜州4.95萬千瓦風電項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6月28日第一組8颱風電機組併網發電,7月28日66臺機組全部併網,創造了100天內完成全部裝機、調試、併網發電的風電場項目建設奇蹟,開創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獲利」的風電建設記錄,創造了國內同類風電場建設的最快紀錄,被業界稱為「中電速度」。2009年,幹百天,戰百萬,瓜州風電裝機突破百萬大關,實現了由十萬向百萬的跨越。2010年,全縣風電裝機就達380萬千瓦,一躍成為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此後數年,全國新能源百強縣評選,瓜州年年榜上有名。

「目前,我們整個酒泉公司的發電量,去年是21億/千瓦時,21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基本上是佔據酒泉地區新能源基地的11%。」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北大橋項目部副經理張巖說。 近年來,瓜州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戰略,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探索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外送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新能源電量外送及消納形式持續好轉,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已建成投運風電場33個,國內5大發電集團在內的17戶新能源開發企業落戶瓜州,安裝各類型風電機組4214臺,風電裝機併網645萬千瓦,佔全市風電總裝機76%;截止2019年7月22日,風電今年累計發電69.23億千瓦時,上網67.97億千瓦時,上網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0.41億千瓦時,上升18.09%;全縣已建成光伏項目17萬千瓦,其中:扶貧光伏2.96萬千瓦。光伏今年累計發電量1.43億千瓦時,上網電量1.4億千瓦時,上網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0.23億千瓦時,上升19.64%。

瓜州位居新疆、青海、甘肅三省電網樞紐帶,縣域內已建成運行河西750千伏聯網工程、敦煌至魚卡750千伏二回輸變電工程,建有正負800千伏祁連換流站1座,敦煌、橋灣750千伏變電站2座;330千伏變電站(升壓站)15座,110千伏變電站(升壓站)10座,35千伏變電站18座,形成了以正負800、750千伏為骨架,330、110、35千伏為支架的網架結構,是國內電網建設密度最大的縣份之一。 「2019年底,隨著750千伏河西電網加強工程建成投運,河西750電網從西向東輸電能力將由560萬千瓦提高至800萬千瓦,從東向西輸電能力將由180萬千瓦提高至600萬千瓦,瓜州電網輸送通道將進一步拓寬,為儲能電站電能吸納和外送提供優越網架條件。」瓜州縣發改局副局長康付平說。 今年9月中旬,在被譽為「超級充電寶」的瓜州縣中能智慧能源240兆瓦時儲能示範項目建設現場,一個個白色的大型電池貨櫃排列整齊, 工程師正在進行接入調試,為確保項目年內正式投產運行做足準備。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規模網側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電站。

瓜州中能智慧能源240兆瓦時儲能示範項目隸屬甘肅720兆瓦時網域大規模儲能系統,佔地面積3655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規模網側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投入運營後,每年可減少盈餘電力3%左右,實現電力供應8000千瓦小時左右,將能夠顯著提高嘉酒電網的外送能力,有效解決瓜州「棄風」、「棄光」限電問題。 「項目總投資額是4.01個億,現階段已經投入2.5個億左右,我們整個儲能廠區是有99臺儲能貨櫃,現在已經完成建設的是有69臺,企業外線項目現在已經開始正式施工,爭取今年年底把外線做完,正式投入併網運行。」瓜州中能峰頻電力有限公司240兆瓦時儲能電站站長楊學虎說。

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增加,電能消納成為擺在瓜州能源發展面前的頭等大事。為有效緩解風電運行困難,提高就地消納能力,瓜州縣率先實施甘肅省首個以清潔能源進行城市集中供暖的試點項目,實現了「風能」供暖的華麗轉身。至目前,瓜州縣已累計投入資金1.553億元,實現清潔供暖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預計每年可減少燃煤用量9.3萬噸,削減煙塵排放量193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488 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73噸,有效減少了冬季燃煤鍋爐汙染物排放,全面提升了空氣品質,使群眾獲得了更多的藍天幸福感。清潔能源供暖項目的實施從根本上轉變了瓜州縣以煤炭為主的供暖方式,實現了「電代煤」的歷史性變革,對於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減輕大氣汙染防治壓力,保障民生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全縣僅清潔能源供暖、復產後的三新矽業共計新增消納電量近6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較瓜州2017年翻3翻,電能就地消納能力明顯提升。

古老而綿延的祁連山,冰川雪水融匯的疏勒河曾經創造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神奇,而在今天的祁連山下、疏勒河畔,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瓜州縣追風逐日,用遒勁之筆寫下一首壯美詩篇,共同唱響碧水藍天交響曲。

迎著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朝陽,瓜州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與發展全速前進,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也必將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通訊員 魏金龍 李建新 潘冬

相關焦點

  • 【執行動態】櫛風沐雨 執行幹警砥礪前行
    【執行動態】櫛風沐雨 執行幹警砥礪前行 2020-05-22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紀念中央氣象臺成立70周年
    70年,櫛風沐雨,一株嫩芽參天生長——始終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服務水平;專注書寫新中國天氣預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篇章,成為我國氣象業務的核心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氣象能力水平的平臺和窗口。
  • 中央氣象臺: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70年,櫛風沐雨,一株嫩芽參天生長——始終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服務水平;專注書寫新中國天氣預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篇章,成為我國氣象業務的核心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氣象能力水平的平臺和窗口。
  • 鑄忠誠警魂篤行致遠 煉鏗鏘玫瑰砥礪前行
    鑄忠誠警魂篤行致遠煉鏗鏘玫瑰砥礪前行向韻熹恩施州公安局法制支隊政委、婦委會主任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題,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寄語廣大青年幹部要提高七種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 【浙江民建65年·口述會史篇】戴德霖: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浙江民建65年·口述會史篇】戴德霖: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2020-05-14 0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弦歌不輟 砥礪前行||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隆重舉行建校25周年創新...
    中國教育在線 訊 25載弦歌不輟,薪火相傳育英才;25年櫛風沐雨,砥礪奮進譜新篇。12月22日,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召開建校25周年創新發展大會。來自各地的領導、嘉賓、校友、廣大師生歡聚一堂,共敘昔日校園情懷,共賀遠東理工25周年華誕。
  • 中冶重機:謀全局精耕細作 鑄精品砥礪前行
    中冶重機:謀全局精耕細作 鑄精品砥礪前行 ——「中冶重機」2019年海外市場簡報 2020-04-07 15:52:00   十年磨一劍,歷經風雨在眾多同類製造企業此興彼廢的市場競爭環境中
  •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天津檢驗檢疫局動植食中心理化檢測實驗室...
    櫛風沐雨應對危機2011年春,日本福島發生地震,引發核電站核洩漏。天津港是中國進出口食品的重要港口。扮演天津口岸食品質量把關人角色的理化室,壓力陡增。「食品安全大於天。」砥礪前行碩果纍纍6個春秋歲月,2000餘個日月輪迴,理化室一步一腳印、一步一探索、一步一回眸,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滿意成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優秀成果。
  • 海獅三十載——拼搏三十載,奮進鑄輝煌!
    歷經三十載風霜洗禮,金杯海獅系列商用車憑藉出色性能、超前審美以及優秀品質走進千萬家庭,在國產商用車市場中樹立起了「高端」、「耐用」、「經濟實惠」的品牌形象。如今,從房車旅行到商務接待,從網絡電商到城鎮貨運,小海獅X30、新海獅X30L、新海獅S三兄弟遍布大街小巷的身影讓「麵包車只買金杯海獅」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 聚焦2019年以來河北省新聞輿論工作: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守正創新...
    河北日報記者深入貧困地區深度調研,完成文圖視結合的河北融媒頭條報導《匯聚磅礴力量 攻克千載難題——河北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紀實》,全面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帶領燕趙兒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實踐,瀏覽量超1500萬,將河北脫貧故事講出全國影響。
  • 中國科大:「拓展未來」專欄 | 1706,砥礪前行
    新組建的1706班,面對新鮮的環境,迅速擰成了一股繩,6班同學們身體力行地踐行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一口號。在上午的團隊破冰中,6班同學放空頭腦,勇敢接受新規則,迅速找準定位,在活動中展現出了最飽滿的精神面貌和最有活力的進步氣息。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辦「建國七十載 築夢新時代」配樂詩歌朗誦比賽
    為進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職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砥礪前行,向建黨10月18日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會展中心小劇場舉辦「建國七十載、築夢新時代」配樂詩歌朗誦比賽,活動邀請了市直機關工委書記李桂華出席,並與局黨組班子成員一同擔任評委,局系統21個黨支部(總支)參演,全體幹部職工及家屬現場觀摩。
  • 砥礪前行三十載矢志創新再騰飛——寫在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而立之年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地球物理研究所(簡稱地球物理所)30年科研創新路,幾代物探人砥礪前行,矢志鍛造技術利器,為我國油氣勘探發現、增儲上產和物探科技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30年初心不改,一代又一代物探科技工作者致力發展「基礎研究、特色技術研發和重點探區技術應用」三位一體的學科與團隊,引領油氣地球物理理論技術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科技興油創新路,繪就了人才輩出群英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中國石油工業上遊發展和油氣勘探開發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 砥礪奮進七十載 服務教育謀新篇——新中國70年教育裝備行業發展...
    且行且歌  相隨教育發展70載  應用導向,從統購統配逐步走向多元裝備。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全國學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6%。國家力量全面投入辦學,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普遍基礎差、底子薄,儀器設備嚴重短缺。
  • 瑞誠集團:聚力新時代,2018繼續砥礪前行創新輝煌
    2017年,瑞誠集團在公益路上繼續前行,受邀壹基金參與「壹心以益·壹路有你」主題活動,與一直以來通過各種方式支持中國公益的人,共探公益話題,交流公益心得,並暢談回顧與展望,以在未來的公益發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下半年我們繼續加油
    通過今晚的會議,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成員們對下半年的工作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相信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半年裡能夠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提高自身的能力,創造更多輝煌的成就~
  • 王貽芳:砥礪前行30載,而今邁步從頭越
    砥礪前行30載,而今邁步從頭越 王貽芳 砥礪前行30 載,而今邁步從頭越。在BEPC 建成30 年之際,回顧我國高能物理事業走過的艱辛曲折和令人欣喜的歷程,回顧依託BEPC、BEPCⅡ所取得的令世界矚目的重大成果,是為了從中得到啟示,在未來繼續努力。我們要繼續推動環形對撞機及其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研製和建造,為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 吳燕生: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
    不斷創造航天事業新的輝煌。一甲子櫛風沐雨、朝乾夕惕,中國航天人經歷了從零起步的舉步維艱,經歷了奉獻終身的義無反顧,經歷了發射失利的痛定思痛,也迎來了無數次鮮花和掌聲的高光時刻……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實現了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盧永根:七十載黨齡的院士情懷永不褪色的堅定...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盧永根:七十載黨齡的院士情懷永不褪色的堅定信仰金羊網  作者:陳亮、彭啟有  2019-07-02 文/金羊網 記者陳亮、彭啟有圖/金羊網 記者陳亮
  • ——國家發改委離退休幹部局「輝煌七十年 共築中國夢」慶祝新中國...
    近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發改委離退休幹部局「輝煌七十年  共築中國夢」書畫攝影手工藝術展在南樓70載青春歲月,70年壯麗詩篇。新中國之美,乃是無形大美,美在每一代青年人桃面丹唇的熱血裡,更美在每一位老前輩雪鬢霜鬟的堅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