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0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是浙江民建成立65周年。65年來,浙江民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揮密切聯繫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團結奮進,積極作為,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現推出【浙江民建65年】欄目,一起擷取浙江民建發展歷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經歷。在傾聽心聲中,回顧民建與中共風雨同舟的歷史;在感受經歷中,傳承民建優良傳統。
現推出「口述會史篇」,展示省委會及各市委會老領導、老同志在民建成立、建設、發展歷程中,對親自經歷過的那些人那些事滿懷深情地回憶。今日推出的是溫州市政協原副主席、溫州市委會原主委戴德霖的回憶文章《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人物名片:戴德霖
1933年10月生,1987年9月加入民建,曾任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民建溫州市委會主委。
心路歷程
我是1933年出生於溫州城區,1939年開始上學,直到1951年從溫州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畢業參加工作。求學期間,我見證了日軍攻陷溫州、童子軍罷課、學潮四起等等,那個特殊年代,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姐妹5人逃難的日子至今歷歷在目。印象最深刻的是1941年日軍第一次攻陷溫州時,我恰好在城南小學讀書,父親不在家,奶奶和母親帶著我們幾個兄妹從瑞安家裡往山上逃,後面不時傳來日本人的槍聲,我們逃了三四個小時,最後是躲到了山上的樹林裡,日本兵還過來搜山,不過沒有找到我們。我們回到自己瑞安的家已經是半個月後,家裡的房子被日本人糟蹋得不成樣子了,所以到抗戰勝利時,生活剛開始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不用再外出逃難,不用再提心弔膽,就覺得很安定滿足。
中專畢業後,我被分配到溫州市工商局實習,並留在那裡工作,直到1958年響應號召,下放溫州鐵工廠勞動鍛鍊,期間有人貼我大字報,說我是漏掉的右派,我要求對質辯論,但這種運動,罪名都是事先定的,根本不給我辯論的機會,就這樣我被禁錮了三個月,直到1978年,才給我平反。1959年,我就被調到景寧採礦兵團接受勞動改造,我常自我安慰,就當回到起點,我也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重新開始。一年後,我很慶幸被調回分配到了溫州冶煉廠當計劃員,期間,我制定礦產開採計劃,實施新工作方法,固化每個流程,廠裡領導覺得我有頭腦,讓我當了計劃科副科長,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四清」運動,之後又是「文化大革命」,我因為之前的「附和反右派言論」又被隔離起來住牛棚,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我才回到原來的行政崗位。
1983年我被調到溫州市經委企業管理科當副科長,後來當科長,主要負責企業整頓,那個時候國有企業年年虧損,企業需要改革,更要爭取自主權,我就提出來要承包經營,把指標分到各處,當時我撰寫並發表了文章《企業計劃工作也要注意市場》《國有企業改革到底要走什麼路》,探討市場、兼併和破產的問題,後來,市科委還讓我到全市企業家中介紹這些經驗。當時中央出了一個文件,要進行經濟師評定,規定了很多條件,恰巧我都符合,就成為了首批7個被評定的經濟師中的一個,由於我對這塊工作比較熟悉,所以市委在成立經濟職稱辦公室的時候就確定了由我來任這個辦公室的主任,我就從冶金廠、化工廠等地方挑選高學歷的同志組建了三級評委會,辛苦了一年多,解決了全市五百多人的職稱問題。
1987年是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年,當時我在經濟委員會工作,時任民建溫州市委會主委吳傑等人找到我,動員我加入民建,當時我對民主黨派沒有什麼認識,他們告訴我,民建是代表經濟界的政黨。我想,一方面我一直在經濟界工作,另一方面民建裡的好多人我都認識,溫州比較有名氣的幾個老闆都是民建的,對他們也有一定好感。經過我和家人、好友商量,他們都覺得,如果我加入民主黨派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在1987年的7月份,我正式加入了民建。民建組織對我很重視,次年把我推選為民建溫州市委常委,1989年調入市委會工作,1990年補選為副主委,擔任市政協經濟建設委員會工業組組長。1992年當選民建溫州市委會主任委員、省委會常委,1993年任六屆溫州市政協副主席兼經建委主任,1996年繼任市民建八屆主委,七屆市政協副主席,直到2004年1月年滿72歲退休。
與民建同行
回顧在民建10多個春秋的歲月,我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戴德霖(左一)參加市場調研座談會
一是參政議政方面。民建作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參政黨,最大的特點是有一批懂得經濟管理,並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才,發動與組織這些人才圍繞溫州經濟特色開展調查研究,撰寫政協提案和大會發言是我的主要任務。我主要提的是國有企業改革問題、溫州民營企業問題和市場經濟問題。溫州那個時候搞有形商品市場、皮革市場、閥門市場、紐扣市場、服裝市場,還有打火機市場,各地都非常注意溫州的動向。外地人來我們都帶他們去看我們的市場,他們都很好奇,也很佩服,所以我就在這些方面做調研,研究這些市場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存在什麼問題,以後的發展方向等。通過調查,我撰寫並在省、市兩級政協大會上的發言稿7篇,其中市政協3篇中,有一篇被評為優秀大會發言,大會提案53件中有一件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這些發言與提案大多經過實地調研,議政的質量都比較高。例如在省政協大會上作了「對我省市場建設的看法與建議」「精兵簡政」與「改善投資環境的當務之急」等發言,在市政協大會上作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與「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等發言。在國企改革方面,分別對「轉換經營機制」「調整產業結構」「抓好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等提出建議。此外,牽頭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會內骨幹參加「山區海島菜籃子工程」「國有企業集團問題」「質量立市」「股份合作經濟發展問題」「溫州市場建設問題」「改善投資環境」「舊城改造問題」「非公經濟發展問題」及「科教興市」等10多個專題的視察調研,有的還撰寫調研報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黨政領導也很重視。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能夠做到大會發言次次有,提案數量年年增,議政水平步步高。
戴德霖(右二)考察企業。
二是服務社會方面。為社會服務是民主黨派的重要職能。為了把會員企業家組織起來,充分發揮他們自我服務和為社會服務的功能,我們對比了幾種形式的利弊,最後選擇由企業家自己組織的聯誼會,通過民政部門的社團法人登記,再加入市企業家協會作為團體會員。在民建市委會的領導下,自組班子、自籌資金、自我服務,多年來收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在自我服務方面,他們經常組織參觀、考察、講座等學習交流活動,溝通信息,互相幫助。在社會服務方面,主要是扶貧和捐助,組織民營企業家與農村貧困學生結對,當時會員企業家邵豪哲一個人就和二十多個孩子結對幫扶,這些學生從小學到中學,所有的費用都由他負責。又比如1998年抗洪救災,我們發動會員捐款,並動員全國政協委員高天樂捐款。他當時在上海,我打電話給他,問他捐多少,他問溫州最高的捐多少?我說是35萬,他說那他要捐40萬,他要捐最高的。當時那個捐款現場氣氛熱烈,甚至為大會服務的音響師也受到感染當場捐資100元。那天,市長和市政協主席都有來到現場,讚賞我們民建開了一個好頭。
三是維護會員權益方面。在法律範疇內,維護黨派成員合法權益,是每個黨派的重要工作。10多年來,會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例時有發生,有的是屬於社會上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有的是有關政府職能部門不公正對待,有的是經營過程中被非法侵佔等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肯定要親自調查,盡力協助,希望能夠合法合理解決。印象最深的是會員丹頂鶴服飾公司董事長蔣少毅,他在德政工業區已經生產經營10多年的廠房,突然被市規劃局、土地局列為違章建築,要進行沒收與罰款,而事實上他們是應鹿城區政府向社會招標參加園區建設的,經區規劃、土地部門批准並籤過合同。我經過調查,認為這是市、區兩級政府職能之間的工作矛盾,不能讓企業承擔不利後果。於是,我自己去市規劃局、土地局找他們談話,並把這個情況寫成市委會的集體提案,在市政協主席會議上,我又主動承接這項提案的督辦工作。經過多方協商,終於使市規劃、土地部門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土地不沒收了、也不罰款了,還給丹頂鶴公司一個公道,當時整個德勝工業區有類似情況的企業有30多家,它們的問題也都同樣得到了解決,這些企業也都很感激民建這個組織,一致認為民建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又例如會員浩源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慶松,1996年的時候因為替某信用社做信用擔保,因當事人逃跑而被農業銀行起訴,雖然一審在溫州已經勝訴,但農行不服,又向省高院上訴。鄭慶松請求會內幫助,我就請民建杭州市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幫助,並最終打贏了官司,鄭慶松也十分感動。我想著通過維護會員權益,不僅大大增強了會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更是維護正義本身,所以我們民建也會儘量多去參與這些對各方都受益的事情。
回眸展望
回望這一生,我雖然受過不少委屈和打擊,但也使自己在時代的變遷中,得到了鍛鍊和提升。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就致力於撰寫經濟論文,相繼在《浙江工業》《今日企業》《經濟管理》《企業探索》《溫州經濟》《企業管理》等國內許多刊物上多次發表文章。改革開放後,溫州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曾一度成為政治問題的爭論焦點,我身在經委工作,處於改革的前沿,深感改革的重要與緊迫,又多次發表文章,為改革吶喊。1989年調入民建機關,我開始了新一輪事業的拼搏。參加黨派以後,我繼承「愛國、愛黨、愛會、愛學」的優良傳統,也深感組織的溫暖,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與成功。在會內,我特別深刻的感受是上下一致,相互關愛,特別是當自己突發心肌梗塞症的危急關頭,民建中央領導、省委會領導及會內的同志都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僅手術期間來院探望,民建中央副主席還親自到我家裡慰問,一束束鮮花,一句句問候,對我的鼓舞和鞭策,至今都記憶猶新。我希望這種溫暖能延續到每一個新老會員身上;我更希望我們民建能夠與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齊頭並進,繼續綻放光芒。
(整理人:周晶心 記錄時間:2017年11月)
原標題:《【浙江民建65年·口述會史篇】戴德霖: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