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申敏夏 通訊員 蔣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在這一關鍵年的3月,中央氣象臺迎來70歲生日。

  70年,櫛風沐雨,一株嫩芽參天生長——始終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服務水平;專注書寫新中國天氣預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篇章,成為我國氣象業務的核心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氣象能力水平的平臺和窗口。

  戰火中萌生 伴共和國成長

  1945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氣象訓練隊在延安清涼山組建,成為人民氣象事業的發端;同年9月,在3間小平房裡,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的首個氣象臺站——延安氣象臺成立。

  1948年,為配合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黨中央首次在晉冀魯豫軍區開展氣象人才培訓。

  1949年歲末,中央軍委氣象局正式成立。1950年3月,中央氣象臺落地生根,開始走上了一條砥礪前行路。

  成立之初的中央氣象臺是一支約40人組成的隊伍,下設預報科、通信科、機要科、資料室、管理科及辦公室等科室。如今,中央氣象臺的業務觸角敏銳地感知來自各行業、各領域的需求,設立了天氣預報室、數值預報中心模式研發室、數值預報中心系統業務室、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環境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等10個業務處室,人才隊伍也壯大至363人。

  70年前,缺資料、缺設備、缺人才的客觀條件,讓準確預報未來天氣變化難上加難。如今,中央氣象臺基本實現對全國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和30天時效內的預報服務,以及對全國陸地5公裡、責任海區10公裡的未來10天氣象要素的格點化預報。衛星雲圖、實況數據、精細化網格預報產品等都以可視化的形式實時更新,預報員可隨時調取、及時訂正預報結論,氣象預報預測水平不斷提高。

  70年前,氣象工作主要服務於軍事活動,只有出現颱風和寒潮等天氣才向社會發布天氣警報。如今,中央氣象臺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了手段先進、功能多樣的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氣象服務領域由初期以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為主,逐步拓展到面向防災減災救災、國家重大活動與安全保障、國民經濟行業多個門類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服務關注點已從國內延伸到海外。

  2018年春天,在中央氣象臺門前豎起「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的牌子。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裡唯一擁有該頭銜的國家,開始為各國提供穩定、豐富、高質量的無縫隙天氣氣候分析預報預測指導產品。

  2020年的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央氣象臺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部署下,堅持氣象服務國家服務人民這一根本方向,以需求為導向開展精細化預報服務,用心用情書寫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答卷。

  精準預報 築牢第一道防線

  瞄準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這一目標,70年來,中央氣象臺奔跑的腳步堅定而穩健。

  初創之際,由於觀測數據缺乏、計算工具簡單、預報方法不完善,預報員藉助手繪天氣圖及個人經驗分析得出的預報結論往往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中央氣象臺建立起無縫隙、精細化的現代天氣預報業務體系——以數值預報為基礎,綜合運用衛星、雷達等觀測信息和多種釋用方法的客觀定量分析預報;人機互動三維圖像動畫分析、智能化編輯和一鍵式發布預報預警;災害性天氣滾動式臨近預報或0-10天預報;含幾十種氣象要素、逐3小時快速更新的0到30天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解析度為全國5公裡、全球10公裡……天氣預報實現了由主觀、經驗、定性的傳統方式向客觀、定量、精細、智能的現代方式的飛越!

  全國24小時晴雨、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達86.7%、80.4%、84.5%,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量達38分鐘;全國霧-霾過程預報準確率達80%以上,霧-霾網格預報時效延長至5天;能見度和PM2.5濃度預報時效延長到10天,重點區域月大氣汙染過程預測準確率達73%……精準預報,讓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更加堅固。

  1968年7月中旬,淮河上遊暴雨持續。當時在中央氣象臺負責一線預報工作的駱繼賓,夜裡1點多鐘接到緊急通知,趕往中南海匯報天氣情況。周恩來總理對氣象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我認為,天氣預報主要的、多數的還是準確的。」

  1998年,長江發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當時,中央氣象臺和絕大部分省級氣象臺對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成效已明顯好於上世紀80年代,為黨和政府領導廣大軍民奪取抗洪鬥爭重大勝利貢獻了氣象力量。

  2005年8月,強颱風「麥莎」登陸。浙江省委、省政府果斷部署,及時組織124萬群眾撤離。得益於預報水平、決策服務能力的提升,颱風防禦「十防九空」成為歷史。

  2014年7月,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廣東湛江,由於精準的預報,雖然颱風帶來長達十多小時的狂風暴雨,湛江無一人死亡。

  1990年北京亞運會、香港回歸慶典、汶川大地震救援、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幾乎每一個「國家記憶」,都留下了中央氣象臺保障服務的印記。

  科技創新 夯實中國印記底氣

  在預報準確率提升的背後,是核心技術的持續突破。70年來,中央氣象臺在改革開放中堅持科技創新,將中國印記鐫刻在氣象核心技術「利器」之上。

  1996年,中央氣象臺牽頭組織開發的新一代天氣預報人機互動處理系統(MICAPS)投入業務運行,不僅實現從手工作業向人機互動的轉變,還大大提高了中短期天氣預報的效率。如今,它的4.0版本關於天氣預報信息的加工分析和圖形圖像顯示能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不僅在我國31個省份推廣應用,還走進世界20多個國家的氣象水文部門。

  從國外引進到自主創新,我國聚力集智科技攻關發展數值預報的腳步從未停歇——

  2001年,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全球/區域通用數值天氣預報系統GRAPES,並在區域模式上取得成功;2006年,GRAPES區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GRAPES-MESO)正式投入業務運行;2016年,刻著「中國智造」的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_GFS V2.0)正式投入業務運行;2018年11月28日,GRAPES全球集合預報系統通過驗收,如今已經形成自主發展的GRAPES區域3公裡、全球25公裡一體化的確定性以及集合預報業務技術體系,使我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技術水平跨上新臺階。

  正是由於擁有數值預報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水平和相應業務體系,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GRAPES全球預報開始為國際用戶實時提供數值指導產品,並助力我國全球戰略和「一帶一路」氣象保障服務。

  面對新時期國際氣象領域綜合實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迎向國家發展戰略對氣象預報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王建捷表示,中央氣象臺將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核心技術和推動氣象預報服務更高質量現代化的關鍵動力,深入推進以數據為主線的氣象信息化和以數值預報智能應用為特徵的業務流程改革,加快建設具有新時代特徵與內涵的研究型業務,從而支撐起集技術先進、流程貫通、智能智慧於一體的精密監測、精準預報和精細服務體系。

  70年來,中央氣象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預報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70年來,中央氣象臺不斷對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服務的主動性與針對性,大力發展面向公眾和政府決策的精細化智慧型氣象服務,以及基於風險和影響的面向農業、生態、海洋、航空、水文、環境等領域的專業氣象預報服務,使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全面釋放。

  70年來,中央氣象臺始終堅持「一年四季不放鬆,每一個過程不放過」理念,秉承「甘於奉獻、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無怨無悔」的光榮傳統,在一次又一次重大自然災害預報服務中,歷次國家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中,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新徵程,新起點新要求,中央氣象臺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繼續以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堅持加快科技創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科技的力量,用「鐵軍」的傳統,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氣象中心努力奮鬥,為建設氣象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3月25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紀念中央氣象臺成立70周年
    70年,櫛風沐雨,一株嫩芽參天生長——始終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服務水平;專注書寫新中國天氣預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篇章,成為我國氣象業務的核心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氣象能力水平的平臺和窗口。
  • 瓜州:櫛風沐雨七十載 砥礪前行鑄輝煌
    瓜州縣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15萬瓜州兒女乘著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的東風,團結奮鬥、砥礪奮進、鏗鏘前行,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不動搖,從貧困走向繁榮振興,從封閉走向開放包容,從溫飽走向全面小康,譜寫了一曲建設生態文明幸福新瓜州的壯美華章。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網站大事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7年3月,於北京中科三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服務機構註冊用戶名為「中國氣象局」的域名(cma.gov.cn),網站構架初步搭建,由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維,氣象報社參與氣象新聞信息提供及相關部分工作;2006年8月,網站完成首次改版;2007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廣西那坡氣象局,已退休的70多歲的前局長農根霽向記者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艱苦的氣象環境。  始建1957年的那坡國家基本氣象觀測臺站位於縣城一座小山坡上,也是西南邊陲艱苦臺站之一。  畢業於中山大學的農根霽,因對家鄉的熱愛,選擇了畢業後回到那坡工作,「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報機」,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氣象預報生涯。
  • 世園氣象臺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世園氣象臺位於世園村(世園會園區4號門對面)指揮中心的指揮大廳內,負責為指揮部提供園區及周邊地區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及建議。在指揮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各種天氣實況、雲圖、雷達圖、預報預警信息等,為世園會決策部署與指揮調度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氣象服務保障。
  • 「溫比亞」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網訊 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溫比亞」已於7月1日上午加強為強熱帶風暴。上午10時其中心位於廣東湛江東南方約430公裡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央氣象臺預計「溫比亞」將以每小時25-3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向廣東西部到海南東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還將有所加強,並將於1日夜間到2日上午在廣東陽江到海南瓊海一帶沿海登陸。  為了做好「溫比亞」的監測預報,中國氣象局已於昨日展開對「溫比亞」的加密會商,並啟動衛星加密觀測,風雲2F衛星已針對「溫比亞」開展每6分鐘一次的加密觀測,密切關注起發展變化。
  • 俯瞰風雲 造福人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歷史背景  1988年9月7日上午,在世界氣象組織二區協第九屆會議上,時任世界氣象組織主席、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手舉一張衛星雲圖,向與會代表宣布,它是數小時前由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提供的首圖。  中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自然災害給中國的發展設置了一道道障礙。
  • 「追風」氣象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風能預報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作為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認為,內蒙古氣象局在風能預報服務方面有很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抓住機遇,在全國各省級氣象部門中較早建立了風能預報服務機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加強「四個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需求牽引,「追風」從零起步    矯梅燕對內蒙古氣象局風電預報服務工作的評價,是實地調查研究後的感受。
  • 天氣的」心思」怎麼猜-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央氣象臺預報員唐健說。  觀測員搜集上來的是當下的數據,預報員預報的是未來的天氣,數值預報的方法憑什麼通過現在可以預知未來?  「如果種下一棵樹,通過觀察得知它每天長5釐米,那麼就能知道十天以後這棵樹會長多高。
  • 匿名者組織:將對100個中國政府網站發起攻擊
    v=o8dpB_s_zT4&feature=youtu.be 其公布的網站列表: 1.www.creditchina.gov.cn 個人信用查詢搜索_企業信息查詢搜索_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查詢-信用中國 2.www.gov.cn/fuwu/ 中國政府網服務頻道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人民日報:俯瞰風雲 造福人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歷史背景  1988年9月7日上午,在世界氣象組織二區協第九屆會議上,時任世界氣象組織主席、中國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手舉一張衛星雲圖,向與會代表宣布,它是數小時前由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提供的首圖。  中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自然災害給中國的發展設置了一道道障礙。
  • 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發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 宋文彬報導 3月23日,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NMC 3.0)發布。該網站定位為國內最權威的國家級天氣預報預警服務產品發布渠道,是中國氣象局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國際窗口,是對全國3000餘個下級臺站、氣象機構進行專業業務指導的網絡化平臺。新版網站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充分體現國家級天氣預報發布渠道的綜合、權威、精準、智能、易用特點。
  • 福建:研究型業務發展迸發蓬勃生機-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名正研級高級工程師,18名副高級工程師;2人入選省氣象局業務科技骨幹人才,11人為一線優秀專門人才——這是對一個市級氣象局人才隊伍的草草勾勒。  全省首個觀星氣象條件預報、全國首份「平潭藍眼淚氣象條件概率預報」引起廣泛關注——這是對一個區縣級氣象局一年「成績單」的匆匆一瞥。
  • 氣象衛星雲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氣象衛星雲圖 發布時間:2012年05月24日07:42 來源:中央氣象臺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報導 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施麟)據中國氣象局消息,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電子版可在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www.cma.gov.cn)下載。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郵編:100081;聯繫電話:010-68407071)。
  • 2009年全國各地高考期間天氣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據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高考期間,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江南地區北部和西部將有一次降雨天氣過程,局部地區將有短時雷雨大風;新疆北部、西南地區、華南地區西部、東北地區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上述地區的考生需注意做好防雷防雨準備。此外,江南地區東部、華南地區東部將以晴熱少雨天氣為主,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上述地區的考生們要常備小藥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