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靈活就業」小小箬葉加工廠為婦女拓寬致富路

2021-01-10 南平婦聯

「箬葉沉溪暖,蘋花繞郭香」。

又到了箬葉採摘的時節,在光澤縣司前鄉箬葉加工廠可以看到,一捆捆的箬葉擺滿了一地,甚至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沁人心脾的箬葉清香,60餘名婦女正在忙碌著分揀、打包箬葉,按照大、中、小三個不同等級分類,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分揀後便送入烤房進行烘烤,成品將送往浙江、上海等地。

「只要有空閒,隨時都可以去加工廠上班,又可以兼顧家庭。」一位大姐高興的說。

據了解,司前鄉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箬葉生長,野生箬葉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箬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箬葉價格也一路攀升,每到夏秋季節,採摘、加工野生箬葉成為當地的主要產業,全年箬葉產值可達2000餘萬元。箬葉加工廠,作為當地的婦女家門口靈活就業點,每年一到這個季節,便紛紛前往加工廠務工,每人每天能有100-200元的收入。還有些通過採摘箬葉來增收,多的一天能收入500元,少的也有200元左右,小小的箬葉加工廠為婦女們拓寬了致富的道路。

來源:光澤縣婦聯

相關焦點

  • 福建南平:精準扶貧 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發展迅猛的產業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上萬名婦女從事紙燈籠加工,實現在「家門口」脫貧致富。紙燈籠成為帶動婦女就業新引擎對於多數婦女而言,要兼顧家庭和就業實非易事。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只需一臺簡易的操作臺和膠水、紙線等材料即可完成製作,除了加工點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太白王家堎鎮:發展蜜環菌 拓寬致富路
    近日,太白縣王家堎鎮和平村張芳一家人在為雲南客戶裝運蜜環菌菌種時說。近年來,王家堎鎮結合地域特色,精心布局產業發展架構,大力發展蜜環菌菌種生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張芳告訴記者,近期,他們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抓蜜環菌菌種生產,雖然銷售要比往年遲,但收入並沒有受到影響,20萬瓶按現在市場價計算,要收入40萬元左右,她打算這一批蜜環菌菌種銷售完,計劃再生產20萬瓶。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凸屯村是我鎮以前的深度貧困村,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也不方便,基本上都是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自從江夏華茗中藥材有限公司入駐之後,流轉土地和山林1702餘畝,發展種植竹節參、丹參、川烏、白朮等名貴中藥材700餘畝,林下套種了300多畝的七葉一枝花和竹節參,今年新增林下中藥材種植702畝,帶動了300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成了群眾的「金主」,而四通八達的道路理所當然的成了群眾的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李枝英夫婦、黃玉娟夫婦帶領28位計生母親共奔幸福路。精準扶貧戶曾發珍一邊為菌棒注水幹著活,一邊高興地說。她將5萬元入股沃豐野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每月不僅有3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還享有入股後每年保底5000元的分紅,生活是越過越紅火。合作社還為創業母親成本價提供菌棒、菇棚等生產資料,免費為創業母親提供技術指導,通過標準化生產,形成統一收購銷售的產業鏈,示範帶動更多的計生家庭發展食用菌生產走上脫貧之路,讓更多計生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
  • 新疆貧困地區女性就業脫貧見聞:從「灶臺邊」到「半邊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聯合會今年5月公布數據顯示,新疆未脫貧的逾16萬貧困人口中,女性佔一半多。學歷低、無一技之長,使得「圍灶臺、家中宅」一度成為新疆貧困地區女性生活常態。近年來,新疆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女性就業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
  • 促就業 穩增收 湘潭縣扶貧車間「拓寬」群眾致富路
    紅網湘潭縣分站1月4日訊(記者 楊建)為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崗位,湘潭縣不斷強化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能力,把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深度融合,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切實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
  • 「蚌埠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劉勇:退役不褪色 致富不忘鄉親
    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今天我們來認識固鎮縣連龍花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勇,他2002年12月入伍,在部隊服役五年,退伍後返鄉創業,經過數年努力,劉勇成立的合作社現在年產值達到7千多萬元,吸納了50餘名周邊貧困戶及農村閒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 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
    點擊播放 GIF 0.0M小小縫紉機「踏」出村民致富路近日,記者來到英吾斯坦鄉裁縫村喀什市姑麗拉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看到,十幾臺擺放整齊的縫紉機正在「嗒嗒嗒……」地不停運轉,員工們正在趕製的是幫扶幹部在喀什市公交公司爭取到的2000套計程車司機工作服訂單。
  • 「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大理深山中的「致富路」通到太邑鄉
    此外,太邑鄉還建成太邑魔芋種植基地347畝,帶動全鄉魔芋種植750多畝,扶持者摩常花核桃加工廠加工銷售突破300噸,發展續斷、重樓、白芨等林下種植中藥材1250餘畝;引進彝溪谷家庭農場建設200餘畝虹鱒魚、金鱒魚養殖基地,發展壯大烏棲石磺廠土雞土豬養殖規模,年收入突破100萬,肉牛、黑山羊等家禽養殖健康平穩。
  • 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關工作部署,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省開展「萬名老兵創業行動暨百站創百業活動」。
  • ...從「好就業」到「就好業」,手繪故事看這五年如何拓寬就業路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勞動參與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於較高水平。
  • 宿松:廣種地膚子 遍結致富果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引導下,洲頭鄉有一大批村民走上了專業化、規模化種植、加工掃帚草的致富奔小康道路,西口村田墩組村民陳金紅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該鄉最早種植掃帚草的農戶。  2014年,陳金紅從當地村民手裡流轉了160畝耕地種植掃帚草,當年就嘗到了甜頭。如今,種植面積已擴大到400餘畝,且步入育苗、栽種、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 有聲中日雙語 丨「靈活就業」用日語怎麼說?
    今年以來,疫情衝擊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靈活就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種新型的就業方式,不但為勞動者提供了靈活的就業機會,也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靈活就業越來越受企業及個人的青睞。
  • 小小黃花菜,致富「搖錢草」
    脫貧後的他不忘回饋鄉鄰,帶動十餘戶村民種植……小小的黃花菜在界首市泉陽鎮集東回族社區康王莊的沃土上連片生長,成為村民致富的「搖錢草」。眼下雖是黃花菜葉枯期,但王子獻依然趴在地裡。「它們正在『休眠』,不用管了。我隔趟撒上了菠菜種子,這些天缺雨,需要澆點水。」
  • 「投資金州」貞豐者相:發展土布服飾產業 帶領搬遷群眾就業增收
    近年來,貞豐縣者相鎮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引進貞豐縣黔之布貿易有限公司,發展土布服飾產業,通過「扶貧車間」建設,實現產業與就業「兩業」有機融合,帶領新市民及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滿足搬遷戶婦女接送小孩上下學、居家就業的需求,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根據每個員工家庭情況擬定上下班時間
  • 「喜迎婦女十二大 · 巾幗代表展風採」我願做華夏東極的啟明星...
    喜迎婦女十二大,巾幗代表展風採。在黑龍江省婦女十二大即將隆重召開之際,各地優秀的婦女代表們將帶著全省1800萬婦女姐妹的殷切期望,肩負神聖使命,光榮地出席盛會。她不斷走進社區、街道開展親子活動以及家庭教育講座,把科學的育兒知識和正確的教育理念帶入到百姓家門口。推動家庭教育科學化的同時指導廣大婦女如何在家庭中提升女性魅力、做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提高整個家庭養育兒童的能力,為普及家庭教育,推動民族素質的提高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她堅持舉辦特色親子活動。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送技能、一對一服務……今年南京還有...
    穩就業保民生。幫助居民實現「家門口的就業」,南京市又有新動作。
  • 盤州市:「陽光工程」助就業 黃粉蟲變「致富蟲」
    近年來,為維護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盤州市下大力度開展禁毒工作取得成效,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點,實現吸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戒毒所內脫毒、所外脫貧。」  為有效降低復吸率,解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就業問題成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