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精準扶貧 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2021-01-19 中經網福建

穿骨架、刷漿糊、粘彩紙、打包裝……3月25日,福建省南平建甌市北頁工藝品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40多名女工正一手轉動著機器,一手拿著線繩,熟練地製作各式各樣、新穎別致的紙燈籠。

南平建甌市北頁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女工在製作紙燈籠。

福建省南平建甌市是全國著名的紙燈籠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紙燈籠之鄉」,經過30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條匯集裁紙、染紙、印刷、模具製作、繞線、設計等操作工序的較完整的產業鏈,絕大多數產品出口歐美等國。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便獨佔80%以上。

在發展迅猛的產業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上萬名婦女從事紙燈籠加工,實現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紙燈籠成為帶動婦女就業新引擎

對於多數婦女而言,要兼顧家庭和就業實非易事。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只需一臺簡易的操作臺和膠水、紙線等材料即可完成製作,除了加工點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強度低、形式靈活的紙燈籠加工成了建甌婦女們就業的首選。

如何讓足不出戶,圍著「鍋臺轉」的婦女成為幹事創業的「巧媳婦」,真正頂起「半邊天」。南平建甌把製作紙燈籠這項傳統手藝發展成為婦女幹事創業的富民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紅紅火火的致富路。全市現有一定規模紙燈籠生產企業約300家。這些企業通過「企業+農戶」形式幫助村民增收,在精準扶貧上發揮了極大作用,惠及多個村數千農戶。

南平建甌房道鎮立閩工藝有限公司在該鎮21個村居中皆有員工。作為該鎮精準扶貧的帶動企業,該公司為在本公司務工的貧困戶提供每月工資的5%的補助。在多家龍頭企業的引領下,房道鎮紙燈籠產業風生水起,全鎮共有近200名女性從事紙燈籠加工,年人均收入可達4000-5000元,成為帶動婦女就業新引擎。

駐企幹部在北頁工藝品廠了解婦女工作情況。

因為看好紙燈籠發展前景,該鎮吳大元村的「80後」女青年餘建麗創辦了紅喜雀工藝品廠。去年國慶閱兵式上,由該企業生產的2萬多盞紙燈籠亮相北京天安門廣場,為祖國70歲生日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產品光榮進京,一炮打響了建甌紙燈籠品牌。閱兵式之後,一位客戶通過多次實地考察,購買了企業的全部款式產品。餘建麗高興地說:「是紙燈籠打開了建甌婦女的致富路子。」

燈籠引進村,照亮脫貧路

在南平建甌小松鎮高歷村,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五顏六色的紙燈籠在家門口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只要天氣晴朗,村裡的婦女們都會把剛上好膠的燈籠拿出來曬。

去年三八婦女節,為了滿足村裡婦女們的就業需求,從南平市婦聯下派高歷村駐村第一書記將燈籠製作企業引進村,免費為有意向從事燈籠製作的婦女開展了為期3天的培訓,並在村裡設立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加工點,模具、烘乾機等一應俱全,還找來專人打線、統一運輸,從服務和管理上解決了婦女們的後顧之憂。

今年73歲黃玉珠是高歷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產業扶貧、醫療保障等措施幫扶下,於2016年脫貧。雖然年事已高,但黃玉珠一天也可以做到三四十個,月收入近500元。今年預計可以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婆媳搭配、幹活不累」。黃桂英、李晶這對婆媳由於手腳麻利效率高,被村民們當成了做紙燈籠的「標杆」。兒媳李晶拼模具、婆婆黃桂英負責繞線。兒媳李晶說,自己之前在外務工。考慮到老人家帶孩子辛苦,去年便回村當起了家庭婦女。自打村裡引進紙燈籠製作後,婆媳二人便趁著閒暇之餘從事紙燈籠加工,一天可做近200個紙燈籠,月收入達2000多元。李晶說:「現在我們既不耽誤農活,又能照顧老人,每個月掙錢、顧家兩不耽誤,我一定會珍惜這份工作,早日過上好日子。」

黃桂英把做好的燈籠拿到家門口曬乾。

現在的高歷村已有20餘名婦女從事燈籠加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為婦女增加年收入共16萬元。高歷村駐村第一書記說:「今年我們將服務更多有意向從事紙燈籠製作婦女加入到隊伍中來,發揮好加工中心作用,讓更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讓婦女「動手」也「動腦」

雖然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長期以來,婦女們在紙燈籠產業中還是停留在單一的加工階段。近年來,建甌加快產品研發設計培訓步伐,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讓婦女們「動手」也「動腦」。

去年12月,建甌建立了「南平建甌市傳統手工藝——紙燈籠開發培訓基地」,主要建設紙燈籠文化產業創業理論培訓授課室、文化創意設計工作室、文化創意製作培訓中心、模具和裁紙製作室等。還舉辦了第一期培訓班,從加工技術、產品創意設計等方面,為20多名婦女進行了培訓。

建甌現在從事紙燈籠產品研發設計的共有20幾人,其中十多名為女性。建州文化集團總經理練周金2007年便開始接觸紙燈籠行業,那時的她主要精力還在製作配件上。2012年開始,練周金將目光轉向產品研發設計。這些年來,為了提升設計水平,她帶領公司員工先後到寧波、廈門、廣州等地進行學習培訓,從造型、顏色、圖案等方面對紙燈籠進行改造,共設計出100多種新品。針對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等各種節慶設計出卡通燈、提燈、西瓜燈等工藝彩紙燈籠。這些融入文化創意元素的新型紙燈籠價格比傳統造型的圓形紙燈籠高出了一到兩倍,設計師的收入也比做工高了好幾百元。

南平建甌市婦聯主席說:「婦女在家就能就業,無論對家庭還是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我們未來將繼續發揮紙燈籠產業優勢,加強技能培訓,讓婦女不僅能加工,還能做產品、做設計,加快婦女脫貧致富步伐。」(葉秋豔 魏劍生)

相關焦點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佔80%以上。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
  • 河北灤縣探索精準扶貧路徑 農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中新網河北新聞7月13日電 (記者 白雲水)13日,「燃亮志願紅•攜手奔小康——灤縣茨榆坨鎮助力精準扶貧志願服務項目」在河北灤縣舉行啟動儀式。  近段時期,河北灤縣凝聚眾人之力,聚焦扶貧政策,創新扶貧思路和扶貧模式,嚴格按照教育、醫療、住房等扶貧政策對貧困戶進行「輸血」保障。同時,為增加貧困戶「造血」能力,推出「X+貧困戶」幫扶模式;成立志願服務隊,籌集善款;因地制宜,建立扶貧基地,為貧困戶打造一條穩定收益高的長期致富路。
  • 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福建推介產品發布...
    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福建推介產品發布會舉行 2018-03-30 23:28:05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攜手奔小康還有很現實的路要走。  蘇布惹是懸崖村的一個小夥子,也是一位瀏覽量3億人次的網紅。
  • 「精準扶貧」之關鍵在於「精準」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使6億多人成功脫貧,但仍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距2020年還有不到6年的時間,為確保全部如期脫貧,習總書記強調要做到「精準扶貧」,並指出「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根除貧困是最終目標,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精準。     問題調查要「精準」。
  • 從「輸血」到「造血」——浦發銀行長沙分行探出金融精準扶貧路
    在浦發銀行長沙分行(以下簡稱長沙浦發)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隨著千畝茶葉、千畝菸葉的種植,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對接,隨著可持續產業的發展,昔日的楊家坳今日的楊家河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楊家河村,僅僅是長沙浦發金融扶貧壯麗交響中的一曲樂章。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是精準扶貧成功的關鍵。一些地區貧困群眾參與度不足,仍然是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河北工程大學:創「生態保護+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新模式河北工程大學精準扶貧駐平山縣營裡鄉石榴溝村工作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2016年構建生態保護扶貧「一體兩翼」,申報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籌建石榴種植產業園、石榴博覽觀光園;2017年實施旅遊扶貧「三步走」戰略,建設生態美麗鄉村,引入旅遊企業帶動農家樂,建設石榴產業園
  • 精準扶貧重在「民生」關鍵在「可持續」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核心是「以民為本」。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摸底是基礎。要真正走進群眾家中,進一步了解貧困戶致貧的原因是什麼,分類做好登記,認真摸清貧困群眾「身體狀況」,找準貧困「病因」。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精準幫扶是根本。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大力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6月,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 盛榮華調研精準扶貧:脫貧關鍵在於發展產業
    1月5日,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來到平江縣加義鎮橫許村,了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察看扶貧建設項目實施進展,看望慰問精準扶貧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樊進軍,副市長熊煒等一同前往。    扶貧工作組入駐一年時間,橫許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路修通了,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部分危房戶、無房戶也搬進了新家。盛榮華輕車簡從,沿著彎曲山路,走訪慰問李妥生、葉平安、楊海英等貧困戶,並送上新年祝福。
  • 看南平 〉《福建衛視新聞》播出:南平推動全會精神進企業
    收錄於話題媒體看南平◎11月30日,《福建衛視新聞》播出《南平:推動全會精神進企業福建新武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揚我們黨支部要在保質、保安全的情況下,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宣講團成員還來到南平實業集團、南平武夷集團武夷客運總站、南平數字城市運營公司等地,了解企業「十三五」期間工作成效和「十四五」工作思路,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盛瑞生出席大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2018年起,中國平安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累計4100萬元的"扶貧保"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和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 許用貴帶隊赴寧夏原州區開展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
    10月16日至18日,福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馬尾代區長許用貴帶隊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展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協作活動。區領導餘穎凌、張發春、楊榮參加活動。  許用貴一行考察了易地扶貧搬遷村「福馬村」、福建飛毛腿高級技工學校原州區分校、固原融僑(豐霖)肉牛生態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河川鄉油用牡丹基地、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詳細了解了產業幫扶
  • 平安人壽:走好精準扶貧「最後一裡路」|2020 CSR年度盛典之傾聽...
    全脫貧、不返貧,走好扶貧「最後一裡路」。2020年,在平安集團整體扶貧戰略指導下,平安人壽希望既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亦在精準扶貧中重視經濟內循環發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續性,助力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新生活。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他的《擺脫貧困》一書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對我們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只有把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前後關於扶貧的思想貫通起來、深刻領會,才能準確把握其思想實質和精髓。
  • 授人以漁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走新路
    擁有瀟湘詩會詩歌義工、資深主持人、語言藝術家、播音專業老師、語言扶貧志願者等多個身份的榮斌老師和他的團隊,深感「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的厚重分量,2016年以來,團隊延伸社會服務,用自建的國家級一流線上課程在線上和線下開展語言扶貧,湖南、新疆、福建、江西、貴州、甘肅等地的貧困地區地數十萬人受益。
  • 「扶貧戰士」連偉:一線扶貧如何按下「精準鍵」
    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連偉(左二)央視網消息:曾經的連偉是一名戰士,作為軍人保家衛國;轉業後的他仍然奮戰在一線,作為華電雲南公司駐村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積極投入到國家精準扶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一直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 用話劇講述精準扶貧故事
    劇情在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中緩緩展開:臨近退休的機關幹部陳放,帶著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帶著抗聯老戰士爺爺的夙願,來到遼西最貧困的柳城……話劇《戰國紅》根據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名長篇小說《戰國紅》改編,是一部以農村精準扶貧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力作。該劇以精準扶貧為主線,以話劇藝術形式講述了即將退休的共產黨員陳放,主動請纓,到遼西最貧困地區扶貧扶志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