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湖北省江陵縣委縣縣政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戰略以來,湖北省江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履行部門職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打造綠色家園實施鄉村綠化美化
近年來,江陵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結合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大力開展村莊綠化美化。2019年,該縣規劃創森造林規劃村莊綠化面積9400畝,戶平植樹10株的綠化行動,每個鄉鎮管理區重點建設2個村。重點建設普濟鎮東李村等16個村,其餘鄉村按農戶戶數的80%完成戶平10株的植樹任務,並對樹種、規格都進行了詳細設計。大部分鄉鎮村組完成了規劃造林任務,重點建設的村取得了顯著的鄉村綠化美化效果。普濟鎮東李村並一躍建成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
該局按照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已建成23個省級綠色示範鄉村的基礎上,確定重點建設6個美麗鄉村示範村,20個美麗鄉村整治村。2019年11月20日,湖北生態文化論壇在荊州召開,會上江陵縣榮獲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普濟鎮東李村、沙崗鎮三合村榮獲湖北省綠色鄉村稱號,普濟鎮東李村代表荊州市綠色鄉村上臺受牌。截止2019年底,江陵縣已有25個村建成省級綠色示範鄉村,綠色鄉村基本實現了「生態宜居」的目標。
打造合作家園引導林業產業致富
為大力支持村組集體、農業專業合作社、涉林公司發展林業經濟,增加村集體和農戶收入。該縣在熊河鎮熊河村村集體建立黃桃、油桃基地 620畝,吸收65戶貧困戶參加果園日常田間管理,每個貧困戶年增加勞務收入1.2萬元到1.5萬元,村集體果業創收 50萬元。沙崗鎮引進市場主體,發展名優果品生產。其中該鎮丁垸村通過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1000畝,建立起吉梨果、果石榴基地,三合村也發展黃桃、翠冠梨基地120畝。三湖管理區黃桃產業發展到10000畝,年產量2000萬斤,創產值1億元,掛果面積農工畝平創收1.5萬元,每年三月桃花節和八月黃桃節已成為荊州乃至江漢平原重要農旅節慶活動。
同時,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發展庭院經濟。資市鎮青山村規模發展成片黃桃園50畝,居民房前屋後統一栽植桃樹、梨樹、臍橙、紅心柚,90%的農戶庭院都建起了小果園。並在三湖管理區、熊河鎮、馬家寨鄉、秦市鄉規模建立中山杉育苗基地、大葉女貞苗圃、欒樹苗圃、香樟苗圃等3000畝。2019年11月9日,參加全國中山杉研究和開發應用技術交流會議的領導、專家實地觀摩了三湖800畝中山杉育苗基地和曾大河中山杉水岸綠化林帶,對該縣中山杉苗木產業和綠化應用給予高度評價。
打造特色家園合理編制村莊規劃
在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協調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配置,指導村莊規劃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該局根據省、市有關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要求,於今年8月啟動了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同時,將原村莊規劃、村莊建設規劃、村土地利用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等鄉村規劃的有機融合,編制出鄉村地區的詳細規劃和「多規合一」的實用性規劃。
根據地方特色,該縣還打造沙崗紅色旅遊特色小鎮,六合垸口子鎮建設。近兩年計劃編制101個村的村莊規劃。目前65個村已完成初步方案,整體佔全縣101個行政村數量的比例為64%,在全市規劃編制工作中排名靠前。
打造效益家園積極開展國土整治
通過對全縣範圍內的項目區內的農田、道路、溝渠、田埂、林網、房前屋後廢棄地依地形重新規劃,配套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綜合整治「田、水、路、林、村」,形成「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路相通」錯落有致的新農村景觀,3年來,該縣先後在馬家寨鄉、白馬、沙崗、普濟、資市、熊河等6個鄉鎮15個村,完成「整村推進」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達8000公頃,總投資額18947.08萬元。平整後的農田大面積成塊,灌排通暢,道路通行能力強,為土地流轉產生發揮最大土地效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造安心家園率先完成三權登記發證
為了保障村集體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村人居生活的滿意度。2018年,該縣「三權」登記成為全省首個完成省級驗收的縣市。自2016年6月正式組建江陵縣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及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小組辦公室以來,「三權」工作組採取「5+2」工作模式進行現場業務指導和監督。
按照黨支部引領、黨員幹部帶路的方式,積極推動發證工作在年內完成,並根據江陵特色探索出權籍調查表、房屋調查圖、宗地分戶圖等近八項專用模版,歸結形成了外業、內業、資料庫、圖件、文字、檔案整理等六個面近12項成果,確保了房地一體同步調查,形成了一套具有江陵特色的「三權」確權登記發證技術方案,對於符合發證條件的47018宗,已全面完成發證工作。2019年9月16日,該縣在湖北省不動產登記培訓會中作三權登記發證典型交流發言。
[責任編輯: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