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幹新生代,青年當興邦。元月6日,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新生代學員座談會。
隨著一波波60後老去、70後登上農村歷史舞臺、80,90也意氣風發的開始走進農業成為農場新勢力。他們並沒有將當前植根於農業看成是生活必需品,相反,更願意將從事農業視為一種手段,來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中的未來生活狀態,這一批人就是新時代下的鄉賢人才。"鄉賢"是封建農耕文化的一種產物,原指民間基層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賢"被賦予了新的定義。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有效改善鄉村治理,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組織引導青年發揮青春激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澄城縣農廣校於昨天邀請縣農業農村局領導成員以集中研討、深入座談的形式召開以"植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新生代座談會。融合全縣種養、流通、電商等一二三產業帶頭人、高級職業農民、新生代班學員代表40多人共同研究著力破解農村產業發展、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短板等重點問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賀宏安與會並作重要指導,會議由縣農廣校校長周巧宏主持會議。
座談會上,學員們暢所欲言,結合個人產業發展圍繞農村治理、創業創新、村容整治、農村產業發展的前景和建議集思廣益、互策共籤、發展規劃、展開座談,提出了苗木選擇、品種更新、土地流轉、政策支持、銷售等一些需要急切解決的實際問題;鄭軍明、何勝軍、謝陳濤3位來自不同行業的高級職業農民鄉賢青年代表,結合各自投身創業創新、鄉村振興、志願服務家鄉的時代擔當,自覺當好振興鄉村"主力軍",展現新時代青年風採的澄城生動實踐,分享青春故事,傳遞青春力量,進行了感人至深的發言。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健做了關於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科技振興兩方面的政策解讀;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習鋒對"十四五"期間第二、三產業發展政策、扶持方向、產業發展方向作了詳細指導和說明。
座談會上,縣農廣校校長周巧宏圍繞新時代青年擔當使命、聚焦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加快澄城高素質農民培育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在青年力量的培養中,縣農廣校要積極貫徹總書記的精神,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對那些看得準、有潛力、敢闖、敢幹、敢作為的新時代青年,有計劃的安排培養引導他們洞悉市場、把握農業趨勢、少走彎路、提高效益。力爭讓每個投身澄城創業熱潮回鄉發展的鄉賢能人成為經濟轉型改革者,環境提升主力軍,文明實踐先鋒員,脫貧致富帶頭人,創新發展的思考者。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賀局長充分肯定了縣高素質農民在各個產業的的排頭兵作用,並對澄城高素質農民投身農業創新、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使命精神給予高度讚賞。他講到,每個人的發言無疑都是走心的,從農業工作的共識和大局出發,建言獻策,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和廣度,讓人欣喜,令人感動,我們看到澄城農民從不缺乏銳意創新,開天闢地的精氣神。同時表示對於各位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縣農業農村局將認真梳理總結、逐項研究推進、將其體現在農業發展中的方方面面。賀局長指出,當前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關鍵時期,也是鄉村大發展大變革的重要節點,澄城農廣校培育的這一支忠誠乾淨、拼搏向前、勇於創新、勇於擔當的優秀人才隊伍,將為澄城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他希望作為新時代的鄉賢人才,圍繞澄城蘋果、櫻桃、生豬、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其年輕、膽大、學歷高、見識廣的優勢長處補齊傳統農民短板和弱項,深學細研不斷強化政策意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要利用自身優勢和力量,深刻影響引導全縣各界青年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群體關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他強調澄城農廣校只有在更加廣泛的基礎上培育和引進年輕的新生代高素質農民,引導更多的"農二代"從城市回到農村建設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會變成"搖錢樹",田園的風光才以成為"聚寶盆",生態產業才能紅火起來。
通過坦誠交流,新生代學員們一致感受收穫頗豐,紛紛表示大會反覆提及高素質農民的"使命感"、"責任、擔當",充分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憂患意識和主動精神。希望農廣校繼續發揮農廣體系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搭建平臺,做好政府和學員的紐帶橋梁,帶領他們植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這次座談會是"積極發揮鄉賢獨特作用"應勢之舉,是"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的戰略之策,更是"加速匯聚澄城高素質農民培育"的明智之選。大會在對"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顯身手、好澄城兒女弄潮時代競風流"的殷切期望中圓滿落幕。
作者/來源:渭南青年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