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中訊(王永生)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只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生產上有能力、在經營上有辦法、在精神上有追求,成為真正的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才會更加生機勃勃。晉中市榆次區北田鎮杜堡村33歲的程子昂就是這樣一位「新農人」。從穿梭於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奮鬥姿態,在綠色的田野上書寫出了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青春飛揚 領舞現代農業高科技
2011年,程子昂從加拿大留學回國,曾先後在青島、太原多家公司管理崗位任職,並和一群海歸夥伴創辦了眾合青銳科技有限公司,一直過著「衣食無憂、豐富多彩」的城市白領生活。他的父親原是國企職工,下崗後來到北田鎮杜堡村搞起了核桃種植,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核桃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還創辦起了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幾年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張,合作社急需管理人員,在父親的反覆要求下,程子昂決定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鄉投身農村、發展農業,做回農民。
「農民不愁種核桃,就怕賣不出好價錢。」返鄉的程子昂發現,營銷對於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長處。可是,在這條路上,他沒少吃苦頭。「由於缺乏對農業知識的了解,在推廣和銷售過程中常吃『閉門羹』。」程子昂說。面對挫折,程子昂沒有灰心,而是一頭扎進了核桃園,做起了農業「小白」。他每天泡在村裡,向父親和有經驗的村民請教,從苗木繁育、果樹管理到品種選育、生物科技等一項一項地學,特別是政府和機構舉辦的農業培訓,他更是一場不落。經過幾年的學習實踐,他終於變成了一個具備一定農業技術、同時善於農業管理的新型青年職業農民。
2014年12月,在晉中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下,程子昂創辦了晉中林沃豐聯合社,主打核桃為主的乾果產業,整體經營規模、資源體系有了極大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合作社自主選育的「林核1號」畝產300公斤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通過了山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我省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優質品種。
歲月磨礪,青春激昂。如今,程子昂已成為林果豐種養合作社名符其實的「核桃社長」,合作社也成為擁有9個縣(區)、145家社員單位、共同經營10.6萬畝土地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涉及農戶達6000餘戶,形成「百裡產業帶 萬裡核桃林」的壯觀景象。2016年,合作社分別獲得由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由中國農業部等九部委授予「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林果豐合作社還是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通過構建「需求編程+課堂教學+現場實踐+技能幫扶」四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先後為全區精準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600餘人次,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成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示範樣板。
青春建功 發力職業農民新高地
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核桃社長」程子昂一頭扎進農村的幾年裡,結識了不少和他一樣回鄉創業的青年夥伴,他們中有設計師、有酒店經理、有學校老師。
在距離程子昂的合作社不遠處的楊梁村,一座火龍果種植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採摘。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學建築工程的80後,能在黃土高坡上種出香甜可口的熱帶水果;而在「熱帶果園」幾公裡之外,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的周磊和妻子李麗麗,利用所學專業優勢,建起溫室大棚,搞起了「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從英語老師轉型為農業技術培訓師,剛滿30歲的馬淵傑和小夥伴成立了設施農業技術團隊,活躍在田間地頭,幫助更多農戶種出高品質的果蔬;辭去酒店經理,郝衛芳和丈夫張小軍一起回到農村,科學種植與創意營銷雙管齊下,把家鄉的富硒黑小米推向大江南北……
令程子昂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些紮根榆次、奉獻榆次、振興榆次的大學生農民,受到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出臺了農業「三新」扶持政策。2017年,在區委、政府的主導下,我區成立了「大學生農業高科技雙創產業園」,搭建起了全省首個縣級大學生農業雙創園區,成為青年農民交流、學習、合作的平臺,助推榆次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目前,已有魚菜共生、火龍果、「清清蘋果」新電商等12個農科項目先後落戶園區,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有人說我們像農民,有人說我們不像農民,但是我認為新時代的農民就應該是我們這個樣子,懂技術、會經營,懂城市、愛農村。」大學生農業雙創園區的強勁發展勢頭,令程子昂欣喜不已。
青春奮鬥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18年4月,程子昂被中國農業部選拔為首批中國青年職業農民代表赴歐盟考察學習。這次赴歐之旅讓他深刻感受到國內外農業發展的差距。
「同樣是年輕人,歐盟一個年輕人可管理3.5公頃土地」「農作物生長每天都有精確數據衡量」「空地草坪覆蓋,房子石頭壘砌,環境友好型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作為職業農民,歐盟青年有著強大的自信和被尊重感」……每一個特點,程子昂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與此同時,他也發現,歐盟每個國家都有青年農民聯合會,在這裡,青年農民有著熱情的互動和交流,更有著信息共享、利益共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國後第二天,程子昂便迅速啟動了成立青年農民聯合會的籌備工作。在共青團晉中市委的指導下,於2018年8月18日,程子昂在全國率先發起成立了第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組織,即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簡稱青農聯),青農聯也是首個與歐盟青年農民聯合會建立對話窗口的組織。由晉中市9個縣(區)69名青年農民會員組成,並成立榆次、和順、介休、祁縣分會組織,全市會員總數達121人,主要涉及農林牧副漁及休閒觀光、農業電商等方面。
2018年9月,聯合會共同出臺了《關於推進「晉中市青年農民產業聯盟」方案》,已有9個企業加入產業聯盟,即乾果水果基地、南果北種基地、魚菜共生基地、小雜糧基地、紅棗基地、畜牧基地、生態莊園、番茄基地、蘋果基地,實現了品牌統籌、推廣統籌、科研統籌和雙創統籌發展新格局。
2018年12月、2019年1月,歐盟青年農民代表團先後兩次來到榆次,訪問青農聯基地,並與當地青年農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2019年2月,芬蘭青年農民聯合會與他們達成「兄弟聯盟意向」。今年以來,通過榆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青農聯又新發展了榆次、太谷、壽陽的基層青年農民先鋒隊伍組織。
現在,「青農聯」已成為大家共同的代名詞,程子昂也把青農聯會長作為自己的第一職業。他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農聯願成為中國一個劃時代的職業農民主力軍,不斷激發農村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