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振興八閩行】築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中的臺商身影

2021-01-15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新華網福州9月24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一場秋雨過後,位於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的臺品櫻花茶園籠罩在薄霧之中。臺品櫻花茶園的負責人、臺商謝東慶指著眼前被雨水打溼後更顯蒼翠的茶園說,「我們希望把櫻花茶園打造成兩岸最靚麗最生態的園區,也希望通過櫻花帶動鄉村旅遊,進而帶動當地的餐飲、住宿及服務業等發展,助推地方鄉村振興。」

永福鎮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謝東慶是最早到永福鎮投資農業的臺商之一。1995年,在家具製造行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後,祖籍福建漳州的謝東慶回到大陸,尋找轉型升級良機。

「永福鎮是一個盆地,海拔高度非常適合種高山茶。」因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均與臺灣阿里山相似,謝東慶決定在永福投資一個茶園。1996年11月,他在後盂村和呂坊村租下了300多畝土地。

對於這座茶園,謝東慶非常上心,陸續引進種植了軟枝、金萱、翠玉、四季春等臺灣四大烏龍茶良種,並採用等高種植的方式。

「這樣做有利於山坡植被,利於水土保持和生態循環,為生態觀光、休閒旅遊打好基礎。」謝東慶說,20年來,他不斷對茶園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實施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同時精細化管理茶山,每年深翻鬆土,通過施放大量黃豆、花生等高蛋白有機肥,採用恆溫恆溼等技術調控,實現鮮葉品質標準化,並建立茶園管理可追溯體系,實現病蟲害防治綠色化。

2000年起,謝東慶在茶園陸續種植了世界優良櫻花品種近萬株,打造了生態旅遊觀光茶園。每年春節花期,慕名到永福賞櫻的遊客絡繹不絕。

「當前大陸正在掀起鄉村振興熱潮,我們也希望能夠貢獻一份臺商力量。」謝東慶說,過去的一年,臺品櫻花茶園產制高山茶100噸,產值6000多萬元,為當地勞動力提供務工收入800萬元,其中為當地43戶扶貧戶採茶工或臨時工提供務工收入60萬元左右。以臺品櫻花茶園為核心景區的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區,共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近3億元,成為漳平的一張靚麗名片。

在謝東慶等第一批臺商的帶動下,過去的10多年間,越來越多的臺灣茶農來到漳平永福。2008年,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截至目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入駐臺資企業76家,年產茶1600多噸,實現產值7.2億元,永福因此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

「當前,我們正大力打造創業園的『茶文化+旅遊』品牌。」漳平市臺商聯誼會會長李志鴻說,創業園集茶葉、休閒、旅遊於一體,融入文化和旅遊等要素,不僅能夠促進茶產業進一步蓬勃發展,也更易於帶動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和大陸有實力的國企合作,共同建設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進而讓臺商在大陸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李志鴻說。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光明網訊(記者 郝悅)福建省漳平市位於閩西地區,這裡農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80%,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位於漳平的永福鎮,是全國著名的花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厚的政策扶持,吸引了不少臺商來此投資、創業,由此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 六大板塊展現四川鄉村振興新面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
    開播儀式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導)6月1日上午10點,《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媒體行動開播儀式在四川廣播電視臺舉行。《主播看四川——鄉村振興區縣行》大型融媒體行動由四川省文聯、四川廣播電視臺主辦,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四川廣播電視臺公共·鄉村頻道、四川金熊貓新媒體有限公司承辦,全省150多家區縣融媒體中心形成聯動共同完成。
  • 梯度推進與優化升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
    脫貧攻堅中治理體系的探索,有利於形成一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而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條件。而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提出將在沿襲脫貧攻堅中產業扶貧的基礎上,一方面實現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提質,另一方面將有效鞏固脫貧攻堅過程中產業扶貧所形成的成果,使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在做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強。從而最終實現脫貧攻堅中的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中的「產業興旺」的有效銜接。
  • 青平: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顯然,推動鄉村振興成為了繼脫貧攻堅戰之後的又一項艱巨任務。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小甘薯承擔起大事業
    魯網11月18日訊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半個多月以來,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公告早已傳遍了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的每個村落。全會確定和指出的發展方向,激勵著冬季裡仍在忙碌的每一位農民。1000多貧困人口轉變思想、凝心聚力,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將小小的甘薯做出了大文章,整村脫貧走上鄉村振興之路,這就是互利村正在做、也將一直做下去的大事業。互利共贏,甘薯作紐帶「互利」的村名源自20世紀50年代,意為互利共贏。如今,這個村子依然秉承著這個宗旨。
  • 瞭望|尹成傑: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黨在「十三五」與「十四五」重要歷史交匯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央提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不是某個具體環節的對接,也不是一般性的工作安排,而是中央著眼於「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而作出的戰略部署。這一部署具有多重內容。
  • 心理服務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目標高度重合、任務各有側重,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分類、有序推進,也需要各學科各領域提供科技支撐。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1月7日,農民日報刊髮長篇深度報導《只把終點當起點——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文章全文3000多字,報導了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戰略定位也發生轉變。在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鄉村振興」取代了過去的「大扶貧」,位列貴州三大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之首。一詞之變體現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重心的轉移。
  • 北京市社會學者齊聚一堂討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議題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多位社會學學者探討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相關議題。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路徑的社會學解讀國務院扶貧辦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指出,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面臨四大歷史任務,一是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二是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做好脫貧攻堅總結工作,四是設計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制度與政策體系。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鞏固脫貧成果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發展鄉村振興,要「補針點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過渡期內各項政策平穩過渡,接續推進脫貧摘帽地區鄉村振興。
  •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如何「接力」? - 電子報刊
    (資料片)新華網 ■監測預警機制  ■穩定增收機制 ■社會保障機制  ■基層組織扶貧解困機制■解決相對貧困機制田恃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為今後的扶貧工作戰略性轉移提出了新方向與新目標。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1月12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安徽省人大代表童俊傑、劉永發、甘啟斌亮相「代表委員通道」,圍繞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補短板、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產業興旺」等話題接受媒體採訪。
  • 長汀宣成:鞏固脫貧成果 著力鄉村振興
    宣成鄉是全市31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之一,目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實現穩定脫貧,並於去年4月退出貧困鄉序列。脫貧摘帽後,該鄉繼續圍繞精準脫貧將「扶上馬」的貧困戶「再送一程」,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做好貧困戶動態監測,強化重點監測戶的扶持,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綜合運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措施,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並對特殊貧困人口落實兜底保障。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決定實施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包括科學研究支撐行動、技術創新攻關行動、能力建設提升行動、人才培養提質行動、成果推廣轉化行動、脫貧攻堅助力行動及國際合作提升行動。
  • 張琦:綠色減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王東海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劉芳奇)「綠色減貧是可持續最強的脫貧手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3月30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在「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上表示。有必要將脫貧攻堅融入到鄉村振興,立足「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速度和效果。脫貧攻堅應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張琦表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貧困地區農村發展的兩個階段。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脫貧之後更要振興
    另一方面要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深刻的總結,從這場決戰決勝之戰中,梳理提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的制勝法寶。特別是要把推動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貧困治理能力等好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完善,固化下來,以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這是華理社會學院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的「新村·新民」計劃,是學院社會學學科在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行動中的一個小小剪影。1田野調查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農村研究是華理社會學的重要傳統,而田野調查是農村研究的必修課。
  • 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秀嶼區平海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群眾...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秀嶼區平海鎮堅持黨建引領,聚焦脫貧攻堅重點難點,下足「繡花」功夫,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