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脫貧之後更要振興

2020-12-05 太陽鳥時評

  目前,距離2020年底我國脫貧攻堅任務完成還剩下不到一個月時間,各地脫貧攻堅戰場捷報頻傳,剩餘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所有貧困人口即將全部退出。此時,社會對脫貧之後的政策是否變化極為關心。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政策會保持總體穩定,脫貧攻堅期後要設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繼續實行「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把打贏脫貧攻堅戰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過去7年間,實現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其成就舉世矚目,並即將取得最後勝利。成績來之不易,此時我們一方面「要多措並舉鞏固成果」,做好查缺補漏、動態清零,讓結果經得起檢驗。特別是瞄準今年疫情造成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確保脫貧成色。另一方面要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深刻的總結,從這場決戰決勝之戰中,梳理提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的制勝法寶。特別是要把推動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水平、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貧困治理能力等好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完善,固化下來,以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脫貧攻堅結碩果,鄉村振興正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國家進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期。而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難看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發展繼脫貧攻堅之後又一新的目標起點。而脫貧攻堅不僅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累了豐富經驗。因此,我們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新的起點,貴在做好脫貧攻堅成果應用。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駐村扶貧等扶貧政策,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來說都是可貴的政策經驗借鑑,對鄉村振興資源要素和政策制度供給是一種支持的強化。因此,我們需要保持政策的持續穩定。如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正是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具體體現。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本內容,鄉村振興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目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說到底就是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築牢鄉村振興之基。(鄧尤福)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推動「馬上就辦」回歸本位
    之所以出現變味走形的「馬上就辦」,首要原因是部分基層幹部在具體工作中作風不紮實,對問題情況不熟,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多,口頭表示要立即行動,但面對問題束手無策。「馬上就辦」淪為少數基層幹部的口頭禪,還因為存在著對基層幹部問責虛化和泛化的問題。一方面是問責虛化。一些基層幹部表態「馬上就辦」後,相關事項是否真辦了,政府部門並沒有繼續追蹤,也很少有幹部因為表態後「沒有下文」而受處分。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萬企幫萬村」譜寫發展共贏新篇章
    在脫貧攻堅中,廣大民營企業發揮決策機制靈活、市場反應靈敏、資源配置高效等優勢,堅持因戶因人施策,因企因地制宜,從以投資項目、捐款捐物為主要形式,發展到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網際網路扶貧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實現找準「窮根」、對症下藥,探索了很多有效地幫扶方式。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澆水施肥」,讓鄉村傳統文化開出絢爛之花
    從「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傳承和發揚好鄉村優秀文化,讓文化的種子在鄉村大地生根發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興則國興,鄉村衰則國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凝聚「五老」力量,培養時代擔當者
    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離退休老同志,往往是對社會做出過很多貢獻的優秀人才,他們講政治、有威望、有經驗,在歲月的沉澱中更具備一種令人信任的溫暖與慈祥,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可靠力量、優質力量。把他們團結起來服務培養青少年兒童,各級黨委政府要做好幾項關鍵工作。用關愛把他們凝聚起來。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未來可期 揚帆起航再出發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步期。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進步。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更是一個整裝再出發的時期。新徵程有新思想,才能開好局起好步。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新徵程須有更多「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新時代的黨員幹部也要傳承發揚這份精神,不斷錘鍊自身特質,讓自己也成為「特殊材料製成的人」,爭做和平年代的「英雄兒女」,在和平的天空下書寫凌雲壯志。  戰爭年代需要王成這樣的「特殊材料製成的人」,因為這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的徵程,要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更須有更多的黨員幹部成為「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跨越「數字鴻溝」 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勠力同心答好疫情「冬季大考」考題
    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所言,「在夏季的時候,我們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但實際上它在冬季的流行會更嚴重」。冬季氣候變化,全球疫情加速,本土確診病例上升……各種客觀因素和現象都在給疫情「冬季大考」設下「命題」。加上,進入冬季以後,國際貨運環境因低溫造成「非冷鏈」趨於「冷鏈」效果。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浦東30年,一個奇蹟,一面旗幟,一個轉型
    30年間,浦東堅持人才為本,對人才的重視一以貫之,不斷增強人才「磁力」;堅持產業為要,把產業作為發力點,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培育硬核產業;堅持基礎為先,注重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推動創新轉型,形成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系、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健全的民生保障體系。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依法治國步伐鏗鏘,標註法治中國建設新高度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高遠、求真務實地勾勒出中國中長期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要途徑。
  • 太陽鳥時評:「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太陽鳥時評:「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2020-07-03 21:22:41 責任編輯:田博群 2020年07月03日 21:22 來源:四川新聞網參與互動   【地評線
  • 【地評線】絲路話語:寫好脫貧摘帽後「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鬥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推動規劃銜接,實現從「斷層」到「過渡」的轉換。「十四五」時期既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轉型的過渡時期。相比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喚醒沉睡的文化力量,走好文旅扶貧新路子
    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喚醒各地的文化資源,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四川多地積極探索、廣泛實踐,通過非遺保護傳承、文旅綜合開發等形式,既留住鄉愁,又致富一方。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這些根植在人民群眾的鄉愁是一種隱藏的文化能量,能夠成為人才回流的巨大吸引力,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做振興的創新力。要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就要喚醒沉睡的文化力量,留住鄉愁,留住人才,走不一樣的致富之路。「非遺+扶貧」,擦出文化創新火花。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實現千百年夙願 決戰脫貧在今朝
    當前,離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只差「最後一公裡」,打贏脫貧攻堅最後殲滅戰,必須清醒把握風險與挑戰,克服麻痺思想、鬆懈情緒、厭戰思想,繼續繃緊思想之弦、樹立攻堅之志、鼓足決勝之勢,真正把問題化得更徹底、短板補得更紮實、基礎打得更牢靠。  圓夢歷史夙願,目標催人奮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憲法進農村」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憲法精神的引領,需要法治力量的助推,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第三個憲法宣傳周來臨之際,開展「憲法進農村」活動,唱響憲法主旋律,共譜法治惠民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要求各方積極作為、創新實踐、奮發有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樣不能「急剎車」
    12月2日,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就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作了介紹,指出無論是幫扶的資源,還是幫扶的力量,要總體保持穩定,主要的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毫無疑問,這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和質量的現實需要,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織好四個兜兜 兜住民生底線
    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是大局,必須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兜住民生底線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兜住了民生底線,我們的各項工作才能在底線上美麗崛起,實現升華。兜住民生底線,貴在織好四個兜兜。  織好就業兜,兜住百姓財富底線。業是民之根本,民有業才能有幸福的資本。我們要多元出擊,編織好這個就業兜。
  • 梯度推進與優化升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
    與此同時,對脫貧不久和將要脫貧地區來說,扶貧產業剛剛步入正軌,經濟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條件依然存在不足,因此,脫貧之後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穩定的機制來繼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成果,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對於脫貧攻堅成果進行有效鞏固的重要戰略,也是確保脫貧質量的一項長效機制。
  • 中國脫貧攻堅之後怎麼做?官方劃定「路線圖」
    當天,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後,要把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具體工作主要是守住一條底線、健全一套政策、壯大一批產業。1月1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情況。
  • 心理服務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目標高度重合、任務各有側重,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分類、有序推進,也需要各學科各領域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