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2021-01-15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光明網訊(記者 郝悅)福建省漳平市位於閩西地區,這裡農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80%,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位於漳平的永福鎮,是全國著名的花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厚的政策扶持,吸引了不少臺商來此投資、創業,由此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因生態環境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這裡也被臺商們親切地稱為「大陸阿里山」。9月21日,「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採訪團來到永福鎮,感受鄉村振興的成果。

碧綠的茶樹漫山遍野,一條曲徑蜿蜒而行,小路兩旁種滿了櫻花樹……這裡是臺商謝慶東創建的臺品櫻花茶園。1996年,謝慶東第一次來到永福鎮,經過調研,他決定留在這裡種茶。

臺品櫻花茶園 光明網記者郝悅 攝

茶園建立後,謝慶東把當地閒散在家的貧困戶招來採茶,解決了許多閒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現在,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都會來茶園採茶,每天有近200元的收入,為此我們還將種茶保險延長到了七十歲。」謝慶東說道。

除了種茶業,臺品櫻花園還發展觀光旅遊。園內種有近萬株櫻花,每年櫻花開放時,會迎來四十多天的遊客熱潮,每天有上萬人來到這裡賞櫻品茶。生態、觀光、休閒等元素推動了農業多元化發展,實現傳統單一農業向產業融合發展的華麗轉身。產業融合催生效益,讓臺農嘗到了甜頭,也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推動了當地脫貧振興。

像謝慶東一樣被永福鎮吸引而來的,還有臺農林志純,作為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他來自凍頂烏龍茶的故鄉——臺灣南投縣的鹿谷鄉,他告訴記者:「原本我認為只有臺灣才能做出最好的高山茶,直到2006年來到漳平,我才知道這裡能做出更好的高山茶。」如今,林志純已在漳平種茶十三年。

林志純正在介紹制茶流程 光明網記者郝悅 攝

臺灣茶農來到漳平,帶來了精細的制茶工藝和機械設備。如鴻鼎茶園採用豆漿澆灌技術,用豆漿、生物益菌和紅糖,發酵稀釋後澆灌茶樹根部,使茶葉飽嫩度提高,品質因此提升。

同時,臺農也為漳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茶廠的員工都是當地村民,用工標準已經從2006年的每天25元,達到現在每天180元以上。」林志純說道。2019年,鴻鼎農場年產精製高山茶49噸,產值6000萬元,為當地提供勞動力務工收入350萬元,為當地34戶扶貧戶創收約60萬元。

漳平之所以能成為臺商投資、創業的熱土,與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開的,從基礎設施建設到財政貼息,政府努力打造出吸引臺商創業投資的環境。2006年,漳平成立臺灣農民創業園,2008年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園區已擁有臺資茶企76家,其中高山茶企48家,年產茶1600多噸,產值達7.2億元,為漳平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永福也因此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

如今,漳平市有茶園11萬畝,茶葉年產值近23億元。茶產業已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為當地人提供就業崗位4萬餘個,幫助村民實現穩步增收,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脫貧致富的快車。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脫貧振興八閩行】築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中的臺商身影
    臺品櫻花茶園的負責人、臺商謝東慶指著眼前被雨水打溼後更顯蒼翠的茶園說,「我們希望把櫻花茶園打造成兩岸最靚麗最生態的園區,也希望通過櫻花帶動鄉村旅遊,進而帶動當地的餐飲、住宿及服務業等發展,助推地方鄉村振興。」永福鎮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謝東慶是最早到永福鎮投資農業的臺商之一。
  • 大陸阿里山:相約茶綠櫻紅
    原標題:大陸阿里山:相約茶綠櫻紅   千畝茶園,綠油油一片。數千株櫻花,紅粉粉成排。在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臺品櫻花茶園董事長、臺胞謝東慶迎來一個異常安靜的櫻花節。   去年櫻花節期間,茶園接待了60多萬人,今年為了防抗疫情,茶園關閉。在大陸生活了20多年的謝東慶很理解。
  • 浣溪村搭上「成渝」快車 綠色蔬菜送出大山
    據種植大戶嚴遠松介紹,他今年種植青口白、羅卜、娃娃菜、包菜等反季節蔬菜,通過技術管理,主打有機綠色,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菜。目前,部分蔬菜正在採收上市,他的菜不僅滿足本地市場,更是搭上「成渝」快車,將大山裡的蔬菜送進重慶、成都等地,質優價廉好口碑的同時,也獲取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今年預計產值50萬。
  • 臺灣美女碩士棄高薪到大陸當農民
    中新社南寧3月21日電 題:臺灣美女碩士棄高薪到大陸當農民作者 蔣雪林 陳燕距離廣西南寧市數十公裡的武鳴縣陸斡鎮,有一座200多畝的現代化農業莊園,它是美女臺商陳燕儒打造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今年30歲的陳燕儒碩士畢業後,放棄高薪工作到大陸創業,被網友戲稱為火龍果「女神」。
  • 肅南:直播帶貨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11:20:57 來源: 每日甘肅網新聞 舉報   肅南 直播帶貨讓農產品搭上
  • 阿里山茶農:很想去大陸看看
    3月的一天,阿里山茶農黃麗紅向來訪的大陸記者展示自己的「戰利品」:2013年參加廈門鬥茶贏得季軍的獲獎茶樣,金色的茶葉盒上印著「兩岸鬥茶」四個毛筆字。&nbsp&nbsp&nbsp&nbsp黃麗紅和丈夫許盟宜在阿里山半山腰上擁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茶園,5甲地(約等於5公頃),種著臺灣特有的金萱茶。
  • 臺商二代在大陸:隨父輩到重慶 夢想與考驗並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臺商勇敢地跨越臺灣海峽來到重慶投資創業。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很多臺商二代也跟隨父輩的足跡前來投資興業,續寫傳奇。重慶成了他們闖蕩的新天地。他們大多是70後、80後,是有著高學歷、高素質的臺灣創業新青年,被喻為「新臺闖」。今天,重慶晨報走近這些「新臺闖」的身邊,發現除了夢想與收穫外,他們其實也經歷著各種考驗。
  • 去一次臺灣,坐上阿里山小火車,便愛上了這裡
    這裡是臺灣島上最主要的火山分布區,有許多的溫泉、噴孔、爆裂火口。山上還有許多名人故居,是自然和人文景觀薈萃之地。提醒:1.陽明山公園裡有很多蝴蝶,約有133 種,因而成為臺灣北部主要的賞蝶去處。2.到陽明山一定得泡泡溫泉才會不虛此行,山上有很多餐廳不僅可以泡溫泉又可以品嘗美食的。
  • 阿里山大陸遊客罹難理賠金 確定部分逾800萬元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翻覆,造成5名大陸觀光客罹難。臺灣相關單位近日和罹難者家屬協調之後,罹難者理賠金確定的部分為880 萬元(新臺幣,下同)。  4月27日,阿里山神木線小火車行駛中遭斷裂枝幹砸中,導致4節車廂翻覆,造成5名大陸旅客罹難、100多人受傷,臺當局林業主管部門嘉義林區管理處今天上午為5名罹難者舉行聯合公祭。  臺當局農業部門負責人陳武雄上午率臺林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顏仁德、嘉義林管處長楊宏志等人前往嘉義市立殯儀館參加公祭。在誦經聲中,罹難者家屬頻頻低頭拭淚,部分女性家屬激動癱軟、放聲大哭,場面哀戚。
  • 遊客團在臺灣阿里山遭遇車禍 16名大陸遊客來自西安旅行團
    原標題:突發:一大陸遊客團在臺灣阿里山遭遇車禍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一輛載18名大陸遊客團成員的遊覽車今天中午在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公路78公裡,竹崎鄉十字村路段,與休旅車發生碰撞車禍。  一輛載18名大陸旅遊團成員的遊覽車中午在嘉義縣阿里山公路78公裡,竹崎鄉十字村路段,與休旅車發生碰撞車禍。
  • 大慶肇州縣「土特產」搭上「電商快車」遠銷全國
    除此之外,全縣還建設大型網店30餘家,實現了產品銷售的「線上線下互動,網上網下互補」。該縣還充分發揮通信、物流、交通等電子商務基礎好的優勢,積極吸引京東、郵政集團的郵樂購等知名電商企業布局設點。快遞網點遍布全縣所有鄉鎮,物品配送覆蓋到村,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全覆蓋。
  • 從「寶島故事」到「上海傳奇」——三位滬上臺商的改革開放親歷記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 題:從「寶島故事」到「上海傳奇」——三位滬上臺商的改革開放親歷記新華社記者許曉青、黃揚、潘清40年改革開放歷程波瀾壯闊。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恢復交流後,「大陸投資熱」不斷升溫,臺商群體成為大陸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 蔡英文出席大陸臺商活動 承諾建立一致性兩岸關係
    據臺媒消息,蔡英文8日出席大陸臺商活動晚宴時表示,臺灣經濟要再一次成功轉型,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兩岸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蔡英文承諾,致力「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我說到做到」。
  • 侯漢廷建議淘汰大陸「親綠臺商」
    新黨議員侯漢廷提建議2010年的時候,為了消除兩岸在貿易以及投資上的一些障礙,所以雙方在2010年6月份的時候籤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就是ECFA,臺灣方面在2010年10月份正式通過這一協議。
  • 捷安特董事長因體育與北京結緣,作為臺商在大陸發展中受益
    29年前,還是臺灣捷安特自行車隊教練的他,隻身來到大陸考察。「那天是7月5日,從香港飛往北京途中,我就沒閉眼,一直透過窗子往下看。第一次看到祖國大陸的土地,心情真是激動。」不久前,林清發在北京接受新華社和臺灣旺中媒體集團聯訪,回憶起往事感慨萬千。至今,林清發仍珍藏著當年大陸民航班機上贈送旅客的檀香扇。
  • 蔡英文當局將大陸臺商比作"螞蟻" 遭港臺媒體齊諷
    為了奮力推行其所謂擺脫對大陸經濟過度依賴的「新南向政策」,多年來在大陸紮根拼搏、勤勞打拼的臺商竟也被蔡當局比喻成了「螞蟻」。  自蔡英文上臺後,過去曾任陳水扁執政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的黃志芳便有了「新工作」,專門負責替蔡英文辦公室兜售「新南向政策」。
  • 大陸新娘臺灣印象-「阿里山姑娘」好鬱悶
    《大陸新娘臺灣日記》刊出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我接到不少讀者的信件,有鼓勵也有建議。有位讀者建議我多寫寫與民生有關的內容,大陸與臺灣有何不同;還有位讀者在信中寫道:「多寫寫我們所不知道的臺灣與臺灣人,寫出大陸人對臺灣的錯誤概念,這樣有矛盾有衝突,文章才好看。」
  • 阿里山小火車瀕臨「斷炊」
    (照片由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頻頻遭受天災侵襲、經營權一再轉手、大陸遊客數量陡降,臺灣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資金瀕臨「斷炊」。消息傳出,人們很是為這條有著百多年歷史的森林鐵路的命途擔憂。
  • 瀋陽臺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金萬裡:瀋陽是我的故鄉
    當時,臺商投資大陸首選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當他回臺灣籌措資金的時候,很多人有些擔心,不知道大陸的政策怎麼樣?東北的發展如何?金萬裡憑藉自己議員的身份擔保,東北早晚要發展,賺錢只是早晚的事,投資瀋陽絕對沒有問題。短短半年,依靠自己的信用和號召力,金萬裡帶著資金重返瀋陽,準備籌建項目。
  • 如何讓臺商臺胞堅定紮根?浙江寧波:兩岸企業待遇同等
    在區域化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寧波正力圖為臺商在當地投資發展打造一種高質量環境。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在今年5月會見臺商臺企代表時說過,在浙臺商就是浙商,在浙臺企就是浙企。希望臺商能深度融入浙江和寧波。寧波的臺商臺胞現狀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