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大陸遊客罹難理賠金 確定部分逾800萬元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翻覆,造成5名大陸觀光客罹難。臺灣相關單位近日和罹難者家屬協調之後,罹難者理賠金確定的部分為880 萬元(新臺幣,下同)。

  4月27日,阿里山神木線小火車行駛中遭斷裂枝幹砸中,導致4節車廂翻覆,造成5名大陸旅客罹難、100多人受傷,臺當局林業主管部門嘉義林區管理處今天上午為5名罹難者舉行聯合公祭。

  臺當局農業部門負責人陳武雄上午率臺林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顏仁德、嘉義林管處長楊宏志等人前往嘉義市立殯儀館參加公祭。在誦經聲中,罹難者家屬頻頻低頭拭淚,部分女性家屬激動癱軟、放聲大哭,場面哀戚。

  陳武雄表示,理賠部分大部分已達共識。至於阿里山森林小火車何時復駛?顏仁德說,已透過專業團隊進行鐵路總體檢,在安全無虞情況下,才會恢復行駛。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指出,罹難者理賠金確定的部分為880萬元,目前只有廣東盧彩枝的家屬同意火化,預定明天回大陸,還有4名家屬仍在協調中。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表示,880萬元中,包括旅遊責任險200萬元、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團體傷害險410萬元,小火車運輸意外險250萬元,臺「林務局」慰問金20萬元。(中國臺灣網 劉海偉)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失蹤大陸團可能全團落海 18遊客可能漂到日本海
    其餘18遊客或漂到日本海信息時報訊 (記者 羅陽輝 實習生 黃靜影 葉丹青) 昨天搜救進入第9天,除了珠海遊客龔豔被證實罹難,其餘18名遊客依然沒有消息。臺灣專家稱,珠海遊客如真的墜海,很可能往北漂,甚至漂到日本海。
  • 遊客團在臺灣阿里山遭遇車禍 16名大陸遊客來自西安旅行團
    原標題:突發:一大陸遊客團在臺灣阿里山遭遇車禍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一輛載18名大陸遊客團成員的遊覽車今天中午在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公路78公裡,竹崎鄉十字村路段,與休旅車發生碰撞車禍。  一輛載18名大陸旅遊團成員的遊覽車中午在嘉義縣阿里山公路78公裡,竹崎鄉十字村路段,與休旅車發生碰撞車禍。
  • 臺灣公路塌方:已確認1名大陸遊客和2名臺胞罹難
    新華網臺北10月28日電(記者任沁沁 張勇)臺灣蘇(澳)花(蓮)公路塌方事故的最新搜救結果顯示,確認已造成1名大陸遊客和2名臺灣民眾罹難。此外,迄今仍有23人失聯,其中包括19名大陸居民。
  • 大陸遊客大幅減少,臺灣阿里山觀光榮景不再,伴手禮業績大跌
    大陸遊客大幅減少,臺灣阿里山觀光榮景不再,伴手禮業績大跌大年初六是新的一年第一天上班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車輛眾多,說明那裡的經典生意火爆。但是細心的管理員發現這裡的旅客多以臺灣人為主。臺灣的旅遊景點如日月潭和阿里山等一直吸引著大陸遊客。
  • 【脫貧振興八閩行】築夢大陸「阿里山」——鄉村振興中的臺商身影
    永福鎮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被臺商譽為「大陸阿里山」。謝東慶是最早到永福鎮投資農業的臺商之一。1995年,在家具製造行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後,祖籍福建漳州的謝東慶回到大陸,尋找轉型升級良機。「永福鎮是一個盆地,海拔高度非常適合種高山茶。」因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均與臺灣阿里山相似,謝東慶決定在永福投資一個茶園。
  • 臺灣花蓮地震遇難大陸遊客撫恤金公布:人均約108萬元
    今年2月6日的大地震共造成9名陸客不幸罹難(臺媒資料圖)花蓮今年2月6日發生芮氏規模6.0級地震,造成9名大陸籍遊客死亡、6人受傷。臺灣海基會專案小組協助罹難者家屬辦理文書驗證,9位罹難者中已有5位家屬完成親屬關係等相關公證書驗證,並順利申領慰問金50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8萬元),其餘4位罹難者家屬尚在辦理相關手續。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11日報導,依據花蓮縣政府依地震災害慰問金發放實施計劃,花蓮震災不分罹難者國籍,發放金額標準一致,每位罹難者家屬可獲發放死亡慰問金新臺幣500萬元。
  • 西安旅行團在臺灣阿里山遭遇車禍 5遊客受傷今日已繼續行程
    8月11日,一輛載有大陸遊客的遊覽車在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公路發生車禍,造成5名大陸遊客受傷。  臺灣嘉義縣消防局稱,當日中午,阿里山鄉「臺18線」(阿里山公路)78公裡處,疑因下雨路滑,該遊覽車和一輛休旅車發生碰撞。
  • 大陸阿里山:相約茶綠櫻紅
    原標題:大陸阿里山:相約茶綠櫻紅   千畝茶園,綠油油一片。數千株櫻花,紅粉粉成排。在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永福鎮,臺品櫻花茶園董事長、臺胞謝東慶迎來一個異常安靜的櫻花節。   去年櫻花節期間,茶園接待了60多萬人,今年為了防抗疫情,茶園關閉。在大陸生活了20多年的謝東慶很理解。
  • 【地評線】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因生態環境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這裡也被臺商們親切地稱為「大陸阿里山」。9月21日,「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採訪團來到永福鎮,感受鄉村振興的成果。碧綠的茶樹漫山遍野,一條曲徑蜿蜒而行,小路兩旁種滿了櫻花樹……這裡是臺商謝慶東創建的臺品櫻花茶園。1996年,謝慶東第一次來到永福鎮,經過調研,他決定留在這裡種茶。
  • 阿里山小火車瀕臨「斷炊」
    阿里山蒸汽火車穿梭櫻花林的美景,是遊客最喜歡捕捉的經典畫面。 (照片由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頻頻遭受天災侵襲、經營權一再轉手、大陸遊客數量陡降,臺灣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資金瀕臨「斷炊」。消息傳出,人們很是為這條有著百多年歷史的森林鐵路的命途擔憂。
  • 「防貧保」理賠223萬元化解風險
    原標題:「防貧保」理賠223萬元化解風險   2020年12月25日,長陽都鎮灣鎮水竹園村駐村第一書記敖士新來到長陽扶貧辦,將寫有「雪中送炭」的錦旗送到工作人員手中
  • 阿里山茶農:很想去大陸看看
    3月的一天,阿里山茶農黃麗紅向來訪的大陸記者展示自己的「戰利品」:2013年參加廈門鬥茶贏得季軍的獲獎茶樣,金色的茶葉盒上印著「兩岸鬥茶」四個毛筆字。&nbsp&nbsp&nbsp&nbsp黃麗紅和丈夫許盟宜在阿里山半山腰上擁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茶園,5甲地(約等於5公頃),種著臺灣特有的金萱茶。
  • 阿里山臺灣的三大林場
    整體印象:阿里山所擁有的豐富森林資源,涵蓋了不同氣候帶,呈現變幻多端的奇景。阿里山原為臺灣的三大林場之一,後來才開發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而阿里山的原始森林群則是阿里山的核心旅遊景區。最推薦的景點:作為臺灣阿里山新旅遊地標,具有2300年樹齡的「香林神木」。
  • 花蓮地震致17死285傷 2名大陸遊客遺體仍未送出
    視頻:花蓮地震最後5名失聯大陸遊客確認罹難 搜救結束 來源:上海東方高清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近海6日深夜發生6.5級強烈地震,共造成17人死亡,285人受傷(其中14人仍住院)。
  • 臺灣省資訊|從臺北到臺南,阿里山,還有日月潭
    臺灣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從臺北到臺南,阿里山,還有日月潭在臺北,有著太多的痕跡,有意無意間總是能感受到海峽兩岸比較微妙的氣氛。於是,我們哼唱著「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就這樣向阿里山進發了。可以說阿里山的名號,可以媲美日月潭,尤其是在大陸人的心中。這些美景,並稱為阿里山五奇,即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的行程中無一錯過。這種機緣真是可遇不可求,興奮的我寫下了這段文字:彎路轉,初見阿里山。
  • 阿里山之鳥——慄背林鴝
    遠在冰河時期隨著海平面下降,臺灣與大陸連成一個完整的陸塊,臺灣便成了北境與南境往來橋梁,當來自北境的動、植物紛紛遷徙南境避寒,有些動植物留在臺灣居住,而當冰河溶化,臺灣再度成了一座海島,斷絕這些生物回家的路,經過數萬年的演化,形成了臺灣的特有種類,單以臺灣的鳥類,就發展出17種特有種以及60種的特有亞種。
  • 阿里山的天文老師
    手執一副「四季星空星座盤」,何平饒有興致地向一群好奇的遊客講解著天文知識。  今年60多歲的何平是臺北市天文館的一名解說員,也在知名景點阿里山的飯店擔任客座天文老師,為來此旅遊的住客們講解天文常識,帶領大家實地觀察星空。  「近幾年,飯店給住客增加了天文課程,他們都非常感興趣,住客數量也在逐步提升。」他說。
  • 臺灣受新型冠狀病毒波及,上阿里山遊客銳減,旅遊業大不如前
    臺灣受新型冠狀病毒波及,上阿里山遊客銳減,旅遊業大不如前在臺灣地區春節假期已經結束,迎來了第1個上班日,不過,因為臺灣地區也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所以即便已經復工,有些地方的人數依然很少,比如在嘉義市的公交車站之前,幾乎沒有幾位遊客,司機也在抱怨,今年要比以往這個時候的生意差不少
  • 花蓮地震已11人遇難 大陸遊客一家5口失聯
    目前此次地震罹難人數增為11人。據搜救人員指出,213號房應該為2位加籍華裔夫婦居住,5位大陸遊客應該是在201號房。目前搜救的最新進度,搜救人員已經進入201號房,發現何鳳華的包包與女婿楊捷的證件。至於加拿大籍夫妻的213號房,在房內找到他們的衣物與港幣,卻沒有在發現2人身影,現在搜救人員已經找到一具性別不明遺體。
  • 阿里山簡介
    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並曾定名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阿里山曾為臺灣重要林場,如今則是馳名中外的森林遊樂區;此地地勢高亢,空氣清爽宜人,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勝地聞名。  自然資源  阿里山區的林相豐富,從亞熱帶的闊葉林到寒帶的針葉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為熱帶林相,主要由相思樹、構樹構成。樟樹、楓樹、楠樹和殼鬥科植為為主的暖帶林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