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蒼龍街道:「雙培養」工程 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2020-12-04 天眼新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關鍵在人。近年來,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按照遵義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要求,根據「基層黨建聚力年、脫貧攻堅決勝年、重點項目突破年,幹部作風提升年」四個年景定位,持續抓基礎、強基礎、實基礎,抓實「雙培養」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建強一個戰鬥堡壘,吹響鄉村振興「銜接曲」。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會蹄疾步穩。   強化引領力,壓實政治責任。蒼龍街道黨工委履行抓黨建主體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街道黨工委貫徹落實上級部署,承諾「十件民生實事」,研究出臺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指導意見,建立1個3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對全街脫貧產業實行「三級三人」定點幫帶,為產業發展銜接提供政策支撐。

強化組織力,築牢戰鬥堡壘。街道黨工委以提升組織力和健全組織體系為著力點,實施「三個一」行動,選優配強村黨組織「領頭雁」,嚴肅交心談心、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等黨內政治生活,嚴格按程序發展黨員,推進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強化凝聚力,引導發揮作用。街道各黨組織開展黨員「亮身份、曬承諾、當先鋒、做表率」活動,承諾踐諾。通過評選表彰學習標兵、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愛崗敬業模範等先進典型,舉行桃花藝術節、農民豐收節、「十佳美食」評選活動,組織開展跑步、拔河等戶外拓展訓練活動,打造121基地和念龍廣場為仁懷市黨員幹部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凝聚黨群合力、增強幹事創業熱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   培育一批鄉土人才,唱響鄉村振興「前進曲」。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的振興。蒼龍街道黨工委抓住人才隊伍這個支撐,打造一支「愛農業、送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鄉土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賦能。

注重「選有標準」。街道黨工委堅持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的標準,把致富能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大中專學生、退伍軍人等人才,通過村(社區)推薦、個人自薦、群眾推薦,街道黨工委考察的方式,儲備40名村級後備幹部,優選20名市、街領軍人才,把鄉土人才「選」起來,夯實基層發展力量。   注重「育有機制」。為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街道實行「一村一策」、「一人一案」、領導結對幫扶、職校定向委託培養等機制,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抓實「雙培養」工程。讓領軍人才跟著能人學,幫帶產業、項目,領創辦合作社等模式,提升現代化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本年度依託中職院校、爽淨職業學校等培育25名本土人才,開展種植、養殖、家政等培訓2000餘人次,組織90餘名領軍人才、後備幹部、職業農民赴織金、湄潭等地考察,開拓視野、借鑑經驗,讓鄉土人才「優」起來。

注重「煉有路徑」。街道依託草木年華公司、貴州斛王公司、121基地、龍井社區陣地等村級資源,打造水塘村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點,建立遵義市鐵皮石斛近野生栽培試驗示範基地1個,市級「雙培養」工程、中小學生戶外訓練等示範基地4個,街級白酒生產人才培訓、幹部離崗創業、城市基層治理等示範點14個,強化鄉土人才實踐鍛鍊。街道通過開展集中培訓,組織種植、養殖「土專家」,農林「洋專家」現場指導,學員到基地實地觀摩,領軍人才、能人現場教學、示範引領等形式,提升農民專業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組織引領人才工作、人才帶領人才成長」的局面,讓鄉土人才「煉」起來。   踏出一條築巢路子,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人才帶人才,鄉村富起來。蒼龍街道發揮人才薈萃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發展「四型」村級集體經濟,實現8村(社區)都新增1個以上集體經濟項目,年度收入達244.3萬元,鼓起村集體「錢袋子」。

「本土築巢」置業。街道深入挖掘本土人才,整合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通過村居創辦、能人示範帶動,領軍人才指導、領辦等把人才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因地制宜成立中元村農產品倉儲物流公司、新市民「追夢橋」人力資源公司等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千鳳還巢」興業。街道實施鄉村振興「雁歸計劃」,引導外出經商、務工人員,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投資家鄉,反哺興業。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三變+N」等合作模式,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引進企業發展42畝淡水泥鰍養殖、1500畝鐵皮石斛、50畝車釐子、千畝桃園等產業,成立唯奢龍泉水廠、梳子廠等致富「夢工廠」,做強做大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增動力。

幹部離崗創業。為讓更多優秀人才留在農村、發展農村,街道用活事業單位幹部離崗創業政策,通過開展聯誼懇談活動、提供政策支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等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吸引張仕琦、田治勇等4名事業幹部來蒼龍離崗創業,激發事業單位人才創造力。引導他們根據自身資源、資金、專業技術等方面優勢,通過帶資入股下壩村鐵皮石斛產業,帶技術入股水塘村三森公司,盤活石抗壩村閒置資源新辦老菜碗蔬菜基地等形式,繁榮農村經濟,為鄉村振興「加馬力」。  通訊員 汪先敏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煙臺開發區海洋發展局奏響「三部曲」 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快速推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世羚 通訊員 趙韜 張秀玲 煙臺報導  煙臺開發區海洋發展局黨委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著力激發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奏響「支農、護農、助農」三部曲,引領鄉村振興戰略有序實施
  • 「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我的扶貧戰場,是一個又一個溫婉的鄉村。 這裡有一群敢打硬戰、親密無間的戰友,有一群心地淳樸、齊心致富的鄉民。一張笑臉一份情去年三月,我調到蒼龍街道任黨工委書記。從那時起,我便一心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與蒼龍的黨員幹部、父老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
  • 仁懷市蒼龍街道:「五著力」引導離退休黨員發揮「餘熱」
    近年來,仁懷市蒼龍街道堅持把黨組織建設作為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核心和關鍵,以「五著力」為抓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離退休黨員幹部發揮餘熱。著力組織體系建設,強基礎。為加強對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的領導,街道黨工委將離退休黨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工作有計劃、有部署、有落實、有成效。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建立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強基層戰鬥堡壘。選派一名黨性強、威信高、有責任心的老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通過組織培訓、會議交流等方式,提升支部書記黨務工作水平,明確黨建辦主任擔任黨建聯絡員,協助離退休支部開展組織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三水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強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綜合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實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五大工程,切實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重點支持白坭鎮進行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先行先試,建設集「高值農業、生態旅遊、科技研發」為一體的西江農業園,高標準建成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示範鎮。支持西南街道建設「一山一島一古鎮」示範片區和種業小鎮、樂平鎮建設農旅科文融合項目、蘆苞鎮建設高值特色花卉小鎮、大塘鎮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南山鎮打造富硒長壽農業產業帶等。青岐萬畝現代漁業園區是三水產業振興重點項目。
  • 寒亭區高裡街道:做活「邊角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村集體經濟實力的強弱,決定著村莊為群眾辦事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也直接影響鄉村振興的步伐。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寒亭區高裡街道因地制宜,做活「邊角經濟」,讓房前屋後有風景,更有「錢」景。
  • 高唐縣匯鑫街道:項目帶動促發展 產業富民助振興
    ,積極整合各類資源要素,走出了一條「黨建統領、項目帶動、村企共建、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項目建設的同時,高唐縣政府與安徽工程大學體驗產業學院籤約共建高唐國際營地產業研究院,作為安徽工程大學的分院,建設「產、學、研、賽、用」五位一體平臺,聯合培養相關專業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力爭將產業研究院和營地建成國際知名、國內最大的體驗產業行業綜合平臺,項目年收入可達5000萬元,可形成集體收入96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0個。
  • 【記者走一線】從「黑」到「綠」 灣田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眼前美麗的鄉村,很難將其與「煤炭」兩個字聯繫起來。 曲江鎮和坪壩營鎮相鄰,曾經兩鎮有近10家煤礦開採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 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疲軟,2016年,村裡煤礦停產,灣田村徹底告別了「煤時代」。
  • 譚劍鋒帶隊調研下郭街道黃槐村黨建、鄉村振興及精準扶貧工作
    譚劍鋒帶隊調研下郭街道黃槐村黨建、鄉村振興及精準扶貧工作 2019-04-03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峰村茶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相結合以茶葉為點、生態民宿遊為線串起百畝茶園——香爐山這座昔日老牌茶山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突出「茶文化」內涵讓茶旅融合煥發出勃勃生機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新樂章歇馬鎮百峰村黨支部書記 吳啟倫:為了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村集體經濟,我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利用香爐山優越的茶園環境和地理優勢,圍繞景區發展旅遊配套服務業,大力發展茶旅融合項目,提升村莊形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 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鵬程)6月24日,百萬新型職業農民公益教育項目啟動暨海大鄉村振興教育學院、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大集團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海大集團在儀式上宣布,未來將利用五年時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十大新型農業產業園,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產業強鎮,建立千個鄉村振興技術服務站,培養萬名鄉村振興服務工程師隊伍,孵化萬名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最終實現培育百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千億元產值的目標。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建立鄉村振興考核評價制度和工作年度報告制度,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的要求,開展鄉村振興促進相關工作。
  • 築巢引鳳棲「浙大百名專家」把脈沂蒙鄉村振興
    在蘭陵縣,專家們實地考察調研了智慧農業、觀光農業及蔬菜產業發展情況,分別從蔬菜產業發展、城鄉廢棄物資源化、數字鄉村、產業孵化、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在郯城,專家們調研了當地良種繁育和銀杏、板慄產業發展情況,並對郯城銀杏、板慄文化申遺方面給予了建議,初步明確了郯城銀杏縣級打造、郯城板慄聯合蒙山古板慄市級打造的思路。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隨教育小微看詳細內容↓↓↓一、主要目標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求為目標,通過五年時間,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強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撐體系,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使高校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創新和成果供給的重要力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集聚的高地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編者按: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智慧「城市大腦」綜合信息指揮平臺 李典 攝中新網寧波1月12日電(童靜宜 李典)紅磚黑瓦的聯排別墅整齊地坐落,寬敞的鄉間道路筆直通至田間地頭,遠處,忙完農活的三兩村民正悠閒地走回家……站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泗門鎮謝家路村的「智治」管理平臺前,如此閒適的鄉村一景通過一雙「智慧」的眼睛,呈現在記者面前。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