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引鳳棲「浙大百名專家」把脈沂蒙鄉村振興

2020-12-06 瀟湘晨報

近日,臨沂市啟動了「浙江大學百名教授專家智惠臨沂行」活動。活動期間,來自浙江大學的專家團隊深入我市田園綜合體、種植基地、科技產業園、企業等開展科技資源精準對接工作,通過發揮浙江大學人才層次高、科研能力強、創新成果多的優勢,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

據介紹,參加本次「智惠臨沂行」活動的浙大專家研究與產業化方向覆蓋國土空間與生態規劃、作物栽培、動物營養與飼料、數字農業、環境治理、文化旅遊、新肥料開發等方面。活動中,浙大專家們深入一線、實地考察。在蘭陵縣,專家們實地考察調研了智慧農業、觀光農業及蔬菜產業發展情況,分別從蔬菜產業發展、城鄉廢棄物資源化、數字鄉村、產業孵化、區塊鏈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在郯城,專家們調研了當地良種繁育和銀杏、板慄產業發展情況,並對郯城銀杏、板慄文化申遺方面給予了建議,初步明確了郯城銀杏縣級打造、郯城板慄聯合蒙山古板慄市級打造的思路。在沂南,專家們調研了田園綜合體和肉鴨產業發展情況,就鴨糞處理、鴨養殖產業發展等方面與相關人員進行細緻交流。在平邑縣,專家們調研了金銀花和蒙山古板慄產業,對金銀花、板慄產業融合發展文化申遺方面給予了建議,取得了「浙大百名教授專家智惠臨沂行」活動的開門紅。

浙江大學作為國內頂尖學府,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頂尖研究平臺。農業科研、人才優勢明顯,特別是農業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農林經濟管理等A+涉農學科全國領先。多年來,浙江大學為臨沂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自去年11月,浙江大學山東(臨沂)現代農業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以來,該院積極搭建集公共平臺服務、人才聚集、新型企業孵化、高新技術研發與轉化、創新人才培養於一體的開放性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從零開始,紮實推進2020年「1953」工作計劃,在人才招聘、科研項目申報、院地合作、人才培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浙大山東農研院已與河東區、郯城縣、蘭陵縣政府開展了院地合作,完成了《沂蒙特色農產品品牌高端化的路徑與對策研究》和《區塊鏈技術在臨沂市農業領域的應用路徑研究》等多個項目申報,起草了山東省農業地方標準3項,成果豐碩。

作為全省農業大市,我市擁有良好的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當前,全市農業正處在加快產業集聚、助推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實現全面小康、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亟需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推進「浙大百名教授專家智惠臨沂行」活動,努力整合浙大、泛浙大、臨沂籍浙江資源,推動更多科研項目及成果在臨沂落地轉化;與浙江大學加強合作,確定更多研究課題,打造更多創新項目,攜手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浙江大學科技創新的「試驗田」、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共同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發展,以科學奏響鄉村振興時代之歌。

【來源:琅琊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三都:農技專家田間「把脈支招」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眼下,正是果樹寒冬管護時期,近日,三都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深入各鎮(街道)田間地頭,指導果農做好果樹防凍管護工作,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田野調查、精準服務、文化滋養,他們這樣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1田野調查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農村研究是華理社會學的重要傳統,而田野調查是農村研究的必修課。自從學校定點扶貧雲南省尋甸縣以來,社會學院充分發揮社會學學科的專業優勢,先後多次組織專業力量前往尋甸縣開展田野調查,為幫扶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摸底。
  • 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送醫下鄉,護航健康!
    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送醫下鄉,護航健康!大眾日報記者 慄晟皓2020-11-18 22:19:5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15日上午,日照市派莒縣龍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聯合民盟日照市委,邀請日照市人民醫院、港口醫院、莒縣人民醫院、莒縣中醫院盟員醫療專家走進龍山鎮西樓社區開展慶祝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送醫下鄉活動。
  • 從精準扶貧走向鄉村振興,上海銀行與雲南硯山「百企幫百村」結對故事
    硯山縣的阿猛鎮阿絞村、稼依鎮落太邑村、阿舍鄉阿吉村3個行政村,與上海銀行「百企幫百村」結對3年。上海銀行在總行黨委領導下,聚全行之力真情投入。2018年開始結對時,3個村均為深度貧困村;如今,3個村全部脫貧摘帽,且均實現100%無貧困戶。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集中打造文旅融合旅遊區、健康頤養休閒區、服務提升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了鄉村振興「矩陣效應」。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近幾天,在大王鎮東莊子村,近百名村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種植西紅花。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
  • 禹城市辛寨鎮:傳承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由社區黨總支牽頭,於2020年12月25日成立社區山東梆子劇團,目的是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元素。用我們山東獨有的傳統梆子文化,促進農村文化振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文明鄉風。」禹城市梁河社區黨總支書記丁建廣說。連續三天,梁河社區山東梆子劇團以梆子劇目為主軸,搭配別具特色的其它文藝節目,展現社區一年來的奮進發展,迎接新一年的蓬勃氣象。
  • 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鵬程)6月24日,百萬新型職業農民公益教育項目啟動暨海大鄉村振興教育學院、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大集團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海大集團在儀式上宣布,未來將利用五年時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十大新型農業產業園,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產業強鎮,建立千個鄉村振興技術服務站,培養萬名鄉村振興服務工程師隊伍,孵化萬名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最終實現培育百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千億元產值的目標。
  • 陵水這些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個人受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11月9日,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決定授予50個單位「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150名同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陵水縣有2個集體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6名個人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
  • 傾情打造 「百企百果園」,奉賢四團以產業興旺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新橋村在保留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以「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為規劃主題,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空間景觀布局,結合S2高速、六團公路交通優勢以及自身瓜果林地資源,著力打造「百企百果園」,以特色農業帶動新橋村產業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創建。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在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鄉村的整體發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格局也變得開闊起來,各種鄉村設施、鄉村土地再次被重新利用重建,此次振興讓鄉村的實體空間提升了幾個檔次,讓鄉村又看見了希望,又看見了鄉村振興的影子。當然,我們在建設鄉村的時候,一定要保留鄉村的地方感,保留鄉村原有的那份「味道」。
  • 河南虞城:喬集鄉「三態」融合促鄉村振興
    這是喬集鄉緊扣農民增收難點、用好特色文化優點、緊盯居住環境痛點,通過業態支撐、文態植入、生態建設「三態」融合,使鄉村振興「全面開花」的結果。劉樓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劉建讜 攝文態植入「以前一場演出二三百元
  • 平臺在行動|拼多多狄拉克: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核心是人才振興
    圖為狄拉克 受訪者供圖人才與產業相結合 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狄拉克認為,由於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覆蓋各行各業,機制靈活,在吸納就業上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韌性。吸納就業的同時,還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民營企業的責任。
  • 「「浙」裡問道「雲」上觀潮」努力走出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結合鄉村實際和區域特色,堅定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依託自然山水打造田園牧歌,用好綠水青山,推動環境與經濟相協調,實現良性發展,是近年來雲南學習沿海發達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實踐。2018年12月,雲南省出臺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設計和階段謀劃。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