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走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喬集鄉,只見各村道路平整、村容整潔、綠樹挺立、池塘清澈……人如在畫中遊。這是喬集鄉緊扣農民增收難點、用好特色文化優點、緊盯居住環境痛點,通過業態支撐、文態植入、生態建設「三態」融合,使鄉村振興「全面開花」的結果。

業態支撐
蘋果產業一直是喬集鄉的特色種植產業,面積2萬多畝。幾年來,該鄉通過各種渠道提升果品質量,引進新品種,擴大示範帶動,使蘋果產業發展成了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步梯生產是該鄉新興產業,河南光速梯具工業園帶動的多家五金製品公司都坐落在喬集鄉,帶動700餘人就業。政府逐步引導他們把步梯做成品牌,單品突破,向集群化、園區化、高端化發展。
「戶戶電商、村村淘寶、全鄉觸網。」在寧陽新苑物流公司門口,車輛川流不息,工作人員忙而有序,700多平方米的場地擺滿了喬集蘋果、黃河故道粉條、小磨香油、故道花生等,各式各樣的包裹、紙箱被整齊裝入物流車,發往全國各地。喬集鄉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通過電子商務培訓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金屬製品)」進村工程。如今,該鄉有4000多個網上農產品銷售戶,年銷售額5億元。

文態植入
「以前一場演出二三百元,現在牌子硬了,每場演出費在3000元以上,訂單接不完。」喬集鄉劉樓村村民劉慧娟高興地說。
劉樓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以前的雜技表演只為了解決溫飽,缺乏組織,不成規模。該鄉緊緊抓住這一特色文化,幫他們搭建服務平臺、組建演藝集團,打造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市級非遺等一系列「劉樓雜技」品牌。
「俺村70%的人從事雜技演出,成立專業雜技藝術團15個,培育雜技專業戶50多家,800餘人從事雜技表演,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虞城縣雜技協會主席、劉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劉世生說。
喬集鄉流傳著劉氏「割肉啖母」的傳說,該鄉去糟粕、留精華,通過「接回家,送到院,服務到,營氛圍」解決脫貧攻堅老人贍養問題。該鄉還連續五年舉辦「餃子宴」,評選「五好家庭」「好媳婦」「百名孝子」,並在各村建立了孝善講堂和廣場。
「鄉村振興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足,更包括精神文化的繁盛。我們不斷築牢鄉村文化傳承陣地,弘揚孝善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喬集鄉黨委書記王琪說。

生態建設
「連續兩年改造圍村林,今年與香椿種植基地籤訂了300畝香椿種植協議,充分利用庭前院後空地,把廢棄宅院全部種植香椿,不但增加收入還能讓村莊環境變美。」董莊村支書姬學賓對本村的建設充滿信心。
劉新寨石榴村、劉樓銀杏村、六莊桃樹村、喬北大棗村、大朱寨香椿村、喬樓蓮藕村……喬集鄉充分發揮農村空閒地的價值,大力發展村莊林果化,因地制宜逐步打造「一村一品」。
「以前這裡是臭水溝,臭氣燻天,現在通過坑塘整治,有水的都種上了蓮藕,沒水的種上了芋頭,村民都樂意到這裡來乘涼、聊天。」喬樓村村民劉紀安說。2019年5月,該鄉整治坑塘130餘個,利用閒置坑塘改變生態環境,壯大村集體經濟。
喬集鄉境內有3公裡黃河故道萬畝生態林、明清黃河大堤,生態基礎好,通過推進「一村一品兩廊道,三湖四河百荷塘」建設,綠色已成為該鄉鮮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