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喬集鄉「三態」融合促鄉村振興

2020-12-06 全景商丘

2020年5月18日,走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喬集鄉,只見各村道路平整、村容整潔、綠樹挺立、池塘清澈……人如在畫中遊。這是喬集鄉緊扣農民增收難點、用好特色文化優點、緊盯居住環境痛點,通過業態支撐、文態植入、生態建設「三態」融合,使鄉村振興「全面開花」的結果。

蘋果產業一直是喬集鄉的特色種植產業 劉建讜 攝

業態支撐

蘋果產業一直是喬集鄉的特色種植產業,面積2萬多畝。幾年來,該鄉通過各種渠道提升果品質量,引進新品種,擴大示範帶動,使蘋果產業發展成了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步梯生產是該鄉新興產業,河南光速梯具工業園帶動的多家五金製品公司都坐落在喬集鄉,帶動700餘人就業。政府逐步引導他們把步梯做成品牌,單品突破,向集群化、園區化、高端化發展。

「戶戶電商、村村淘寶、全鄉觸網。」在寧陽新苑物流公司門口,車輛川流不息,工作人員忙而有序,700多平方米的場地擺滿了喬集蘋果、黃河故道粉條、小磨香油、故道花生等,各式各樣的包裹、紙箱被整齊裝入物流車,發往全國各地。喬集鄉成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通過電子商務培訓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金屬製品)」進村工程。如今,該鄉有4000多個網上農產品銷售戶,年銷售額5億元。

劉樓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劉建讜 攝

文態植入

「以前一場演出二三百元,現在牌子硬了,每場演出費在3000元以上,訂單接不完。」喬集鄉劉樓村村民劉慧娟高興地說。

劉樓雜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以前的雜技表演只為了解決溫飽,缺乏組織,不成規模。該鄉緊緊抓住這一特色文化,幫他們搭建服務平臺、組建演藝集團,打造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市級非遺等一系列「劉樓雜技」品牌。

「俺村70%的人從事雜技演出,成立專業雜技藝術團15個,培育雜技專業戶50多家,800餘人從事雜技表演,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虞城縣雜技協會主席、劉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劉世生說。

喬集鄉流傳著劉氏「割肉啖母」的傳說,該鄉去糟粕、留精華,通過「接回家,送到院,服務到,營氛圍」解決脫貧攻堅老人贍養問題。該鄉還連續五年舉辦「餃子宴」,評選「五好家庭」「好媳婦」「百名孝子」,並在各村建立了孝善講堂和廣場。

「鄉村振興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足,更包括精神文化的繁盛。我們不斷築牢鄉村文化傳承陣地,弘揚孝善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喬集鄉黨委書記王琪說。

喬集鄉道路平整、綠樹挺立 劉建讜 攝

生態建設

「連續兩年改造圍村林,今年與香椿種植基地籤訂了300畝香椿種植協議,充分利用庭前院後空地,把廢棄宅院全部種植香椿,不但增加收入還能讓村莊環境變美。」董莊村支書姬學賓對本村的建設充滿信心。

劉新寨石榴村、劉樓銀杏村、六莊桃樹村、喬北大棗村、大朱寨香椿村、喬樓蓮藕村……喬集鄉充分發揮農村空閒地的價值,大力發展村莊林果化,因地制宜逐步打造「一村一品」。

「以前這裡是臭水溝,臭氣燻天,現在通過坑塘整治,有水的都種上了蓮藕,沒水的種上了芋頭,村民都樂意到這裡來乘涼、聊天。」喬樓村村民劉紀安說。2019年5月,該鄉整治坑塘130餘個,利用閒置坑塘改變生態環境,壯大村集體經濟。

喬集鄉境內有3公裡黃河故道萬畝生態林、明清黃河大堤,生態基礎好,通過推進「一村一品兩廊道,三湖四河百荷塘」建設,綠色已成為該鄉鮮明的底色。

相關焦點

  • 「數」讀2018 人民日報裡的河南
    政策好更需人努力——河南虞城脫貧者如是說「2017年,我這百十畝地淨賺30來萬元!」婁海娥,河南虞城縣喬集鄉後張寨村村民,年近50。河南莫溝:這個村沒拆就對了一條大路已經延伸到了村口,規劃的高樓將拔地而起,作為村莊的莫溝面臨著被推平的命運。然而,2015年4月的一場爭論,讓村莊拆遷變為了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中國科學報對話華農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胡銀根:鄉村振興從今躍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解決了溫飽問題,鄉村振興將解決富有問題。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河南虞城:小小鋼捲尺為何能丈量全世界?
    人民網河南頻道  張毅力 慎志遠中國鋼捲尺城——虞城河南省虞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貼標、裝盒、封箱,商丘珂銘工量具有限公司 57歲的員工宋冬梅正熟練地組裝鋼捲尺,「全國85%以上的鋼捲尺都產自俺虞城!」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要讓我國廣大農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把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需求的產業與相應的二、三產業融合起來,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稟賦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差異化發展中形成穩定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評論員文章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全會部署,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調結構、優布局、促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重點。
  • 山東榮成:「百合盛筵」促鄉村振興
    李信君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山東榮成在內陸鎮街積極發展花卉產業,助力當地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 李信君 攝 眼下正是百合花盛開的季節,在山東省榮成市虎山鎮東莊村百合園裡,工人們忙著採摘、分揀、炒制百合花。百合藥食同源,百合花可炒制花茶,根莖可作為藥材入藥。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三水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強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綜合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實施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等五大工程,切實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走出城鄉融合振興之路三水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要取得成效,並為全省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具有三水特色的道路。本月初召開的三水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黃福洪指出,三水鄉村振興要在城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路子,體現三水特色。
  • 當好基層「領頭羊」 共築鄉村振興夢
    當好基層「領頭羊」 共築鄉村振興夢——記合山市第九屆人大代表、北泗鎮黨委書記楊普華「我們要以身作則,傾注真情,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每一項工作,絕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這是合山市人大代表、北泗鎮黨委書記楊普華逢會必講、逢事必講、逢查必講的一句話。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河南虞城古祠柏樹傳奇多:五雷轟頂造就五龍柏樹
    河南虞城古祠柏樹傳奇多:五雷轟頂造就五龍柏樹 雌雄二鳥隔空相望,人們遂把兩棵柏樹稱相思柏。 吳揚 攝   五龍蟠柏 河南虞城古祠柏樹傳奇多  中新網虞城1月26日電(記者 吳揚)自河南省虞城縣城西南20公裡便到了古祠——伊尹祠,伊尹是我國商朝初期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後人將其葬在了這裡。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助力古鎮拓夢 旌援鄉村振興:福州市河南商會「陽光1+1」公益行
    近年來,我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核心,共同打造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完成標準農村衛生所60平方米、村便民服務站60平方米;投入20萬元種植200畝油茶;保護修繕省級文物旗杆林等,不斷完善我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機制,深化農村改革,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科學配置資源,鼓勵創新創造,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五條 促進鄉村振興應當建立健全省負總責、設區的市統籌、縣(市、區)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集中打造文旅融合旅遊區、健康頤養休閒區、服務提升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了鄉村振興「矩陣效應」。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百峰村茶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新樂章草長鶯飛、茶韻悠悠放眼皆是一派生機與活力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沿著百峰茶樹的蹤跡去尋找詩與遠方吧香爐山歇馬鎮百峰村黨支部書記 吳啟倫:為了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村集體經濟,我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利用香爐山優越的茶園環境和地理優勢,圍繞景區發展旅遊配套服務業,大力發展茶旅融合項目,提升村莊形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 改善鄉村振興中青年缺席狀況
    不同於前一階段,「青年缺席」正成為中國鄉村發展中遭遇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需要解決如何吸引鄉村青年回流、城市青年下鄉的問題。  青年參與推動鄉村發展  在傳統社會中,青年與兒童往往被視為社會的預備成員(social be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