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2021-01-21 抽屜視頻

編者按: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推廣、表彰)。

1.浦江縣鄭宅鎮「善治管理、好家風管理體系」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典型經驗》

制定「家風指數」考評「5+1」標準,以項目化、分數化直觀評價群眾現實表現。強化「家風指數」結果運用,綜合使用正向和反向激勵,使好家風考評體系保持長久活力。大力弘揚鄭義門清廉文化,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設立村級《勸懲簿》《監督日記清單表》和《問題反饋表》,通過綜合運用為村監會搭建一個監督平臺、一條監督依據和一個溝通平臺,促進村幹部和合幹事,強化村務監督在清廉村居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民情民訪代辦制度,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及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密切相關的事項均列入「信訪超市」服務範圍,建立代辦工作制度、首問責任制度、聯心服務團「4必到」制度、民情民訪代辦三級聯動制度、民情民訪代辦督考制度,保障民情民訪代辦「高質量」,推動信訪「最多跑一次」和矛盾糾紛化解。

2.《綠色崛起模式—浦江喚醒「沉睡」的生態資本》被農業農村部、浙江省評為「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之一。

綠色成為浦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環境帶來的改變催生了電子商務井噴式增長。浦南街道石埠頭已有200多家電商企業入駐,成為了全省聞名的電商專業村。依託著一個又一個電商村,浦江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帶動了上萬人就業創業,2019年實現網絡零售額70多億元,成為了浦江又一富民產業。

做強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葡萄產業是浦江農業發展龍頭產業。浦江葡萄種植面積6.7萬畝,產值達11億元。2016年,成為G20峰會水果,供各國元首品鑑;2017年起,借「一帶一路」遠銷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地,鼓起了葡農的錢袋子。葡萄種植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借力使力:「無中生有」搶先機。西部鄉鎮依靠環境整治後的綠水青山,無中生有,發展起一批民宿、體育休閒產業。

3.上河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深度發掘農村產業業態,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以生態資源優勢引導上河村民宿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發展。

4.我縣獲評2020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近幾年來,浦江縣領導高度重視發展數字農業、建設數字鄉村,推動全縣縣域數字農業農村快速健康發展,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加強資金保障。2019年浦江縣涉及農業農村信息化方面財政投入達2.25億元,社會資本投入2.75億元,較大的資金投入提供了縣域數字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信息化向基層基礎快速延伸,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穩步提升,雪亮工程成為平安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

拓寬創新應用。浦江縣大膽創新,農業產業數位化應用面逐步擴大,葡萄是浦江的主導產業,種植設施化已是100%覆蓋,信息技術在設施栽培和畜禽養殖中的應用率均超80%,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加速融合推進了農業生產數字轉型。

拓展政企合作。農村電子商務站點和益農信息社100%行政村全覆蓋,冷鏈系統、智慧物流工程持續改善,「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協同推進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企業主動投入、農民和新型農業主體廣泛參與的共建格局正在形成。農產品網絡銷售率增長較快,農村信息服務「結網連片」,強力推進了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加快數位化人才培育。結合浦江實際,制定實施「兩進兩回」項目,積極培育產業數位化運營主體和農村信息化實用型人才。通過高素質農民培訓、「鄉村振興大講堂」「網上微課」等多舉措推動數位化人才培育,在線受訓學員達3.5萬多人次,進一步加快了優質數位化農業企業的孵化。

5.虞宅鄉新光村被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新光村位於浦江縣西北山區虞宅鄉,現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落、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2020年,新光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功打造了「文創新光」金名片。截至目前,新光村共開創店鋪50餘家,引入大學生創客87名,非遺傳承人8名,促進回鄉青年82人在家創業,帶動就業人員500餘人次。去年共舉辦了「中國大學生鄉村振興直播賽」「中國好聲音」「茜溪漢服國潮節」等大小活動百餘場,吸引遊客紛至沓來。新光村還推出了「夜遊新光」「茜溪消暑季」等夜間遊玩活動,茜溪夜遊精品線入選全省十二條夜遊精品線之一。

6.我縣成為全國「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聚焦葡萄產品出村進城營銷服務體系、產品供應鏈體系、支撐保障體系、信息綜合服務體系這「四大體系」,積極開展「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

7.浦江《獨腳農場主-張運發》在全國輔助器具服務技能交流活動輔具助力脫貧攻堅案例評選中獲評一等獎。

張運發為肢體三級殘疾,通過免費為其安裝假肢,助力其擺脫貧困。

8.浦江縣被水利部評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獲得省部級(省委、省政府表彰獎勵,浦江縣2016年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採用四大管理措施,輔以三大節水工程體系建設,結合節水載體創建、非常規水利用和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措施,逐步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各方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體系。去年被水利部評為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9.浦陽江系統治理經驗作為參閱件獲水利部鄂竟平部長批示

工作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正面肯定批示,浦陽江系統治理工作做法被水利部作為典型經驗刊發,並獲水利部鄂竟平部長批示。

10.《基於水資源綜合承載指數的金華市承載力預警機制探索》一文在中國水利雜誌發表

該文中介紹的浦江工作做法被水利廳作為典型經驗刊發,對浦江縣水資源綜合承載指數進行分析,擬建立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方法,以此健全預警機制和響應機制,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規範化。

11.浦江縣被評為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工作成績突出縣

浦江縣受六部委表揚獲農飲水達標提標成績突出縣,獲3000萬元獎補金。浦江縣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決策部署,聚焦聚力「城鄉同質」核心任務,全面深化縣級統管體制機制改革,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被評為達標提標行動成績突出縣,獲3000萬獎補資金。

12.「葡萄新品種選育與節本增效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浙江省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葡萄新品種選育與節本增效關鍵技術及應用。

13.仙華農貿城獲評成為全省首批「五化」市場

仙華農貿城成功獲評全省首批「五化」標準農貿市場,系全縣唯一。去年以來,縣農業農村局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五化」提升為目標,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積極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70餘萬元,改造後市場交易額同比上升8%。

14.浦江葡萄獲評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資源稟賦獨特,生產傳統悠久,產業發展強勁,保障措施有力。

15.杭坪鎮獲評省級果蔬特色農業強鎮

規劃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農旅有機融合,綠色創新發展。

16.上河村歷史文化村落績效考核獲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整個古村落修繕工程質量較高,在整體修繕風貌上協調一致,做到修舊如舊。在後期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古村落的價值充分發揮,引進工商資本,打造鄉村業態。把一個「事故」打造成一個「故事」的詩人小鎮。

17.馬墅村成功申報浙江省第九批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

成功申報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項目意味著馬墅村大量的古建築可以得到保護,將村莊建築歷史、人文歷史有效傳承。

18.「浦江葡萄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獲省農業豐收獎一等獎

浦江葡萄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

19.我縣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建設縣

圍繞「浦江葡萄」主導產業,開展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建設,建設內容實施「311」體系工程。

20.我縣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省級農業主導產業「機器換人」示範縣

全縣擁有葡萄生產環節機械23700餘臺,葡萄高效植保、鬆土開溝施肥、田間運輸、節水灌溉、枝條粉碎等環節機械化率均達到70%以上,100%運用設施化避雨栽培。

21.虞宅村、馬墅村被列為「2021年度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村」

虞宅鄉虞宅村通過小城鎮改造和第三期舊村改造,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背靠西部水晶園區,三產高度融合,市場經濟活躍,可開發資源眾多。仙華街道馬墅村在古字上做文章,切實做好古建築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農業生產集觀光和旅遊為一體,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兩個村被列入2021年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2021年將紮實推進以「拆違、拆危、拆舊」和「綠化、潔化、美化」為主要內容實施,做好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工作。

22.「茜溪——上河」夜經濟帶獲評全省十二條推介精品線之一

「茜溪——上河」夜遊帶位於浙江省中部,浦江縣西北部,距杭金衢高速25公裡,距杭千景高速30公裡。全線由新光、前明、上河3個網紅村貫穿始終,融合了青創、達人、故居、鄉宿、古橋、廊道等元素,是集創意、美食、駐唱、懷舊、競技、遊學於一體的夜遊勝地。2019年,「茜溪-上河」夜遊帶總交易額4450萬元,其中新光村、上河村、前明村分別實現交易額2500萬元、1000萬元、950萬元。去年7月以來,新光村每天遊客平均超過5000人次,收入旅遊900萬元,廿九間裡,每家店鋪天天營業,晚上不打烊,寶山玻璃天橋夢幻燈光秀、詒穀堂雷射投影秀、時空隧道燈光場景等夜遊景點遊客爆滿;前明村民宿異常火爆,周末入住率超過九成,日均營業額5萬元;上河村「雙月奇觀」「多彩魚鱗壩」階梯瀑布的網紅夜遊景點引來了大量遊客觀賞,每天平均遊客量8000餘人次,高峰時遊客近2萬人次,每逢周末26家民宿280張床位一房難求。

23.我縣在省耕肥工作暨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部署會上做有機肥推廣政策機制經驗典型推廣

建立財政補貼專項資金,加大有機肥推廣補助力度,簡化農民申請有機肥程序,做到最多跑一次,方便群眾申購。

24.我縣在省有機肥替代化肥現場會上做有機肥替代化肥經驗典型推廣

分解落實有機肥推廣任務,全年推廣商品有機肥2.1萬噸,惠及2000餘農戶,財政補助資金700餘萬元。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目標。

25.浦江縣數字鄉村示範縣建設在全省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會上做典型發言,在2020年浙江省農博會進行成果展示

浦江縣數字鄉村示範縣建設過程中在惠農綜合服務、信息化應用系統、數字工廠建設、鄉村治理建設、數位化人才培育等方面所取得成效進行展示。

26.浦江葡萄「超級農場」建設在2020年浙江省農博會上做成果展示

浦江全力打造葡萄「超級農場」,以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實現生產、加工、倉儲、銷售一體化數字管理模式,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得到彭省長等省市縣領導關注首肯。

27.舉辦「農信杯」第三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浦江首屆中國鄉村直播專項賽

藉助直播感受鄉村美麗、傳播鄉村記憶、助力鄉村農特產品營銷、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

28.省推進現代國有農場建設座談會肯定浦江做法

參會代表實地考察了浦江縣良種場創建省級示範性現代國有農場項目。浦江縣突出規劃引領、規範創建、產業提升和示範,科學描繪農場發展新藍圖,打造現代國有農場新樣板,努力探索農場發展新模式,充分展現國有農場新擔當。

29.28個品種進入全省晚稻區試檢查考察會

省種子管理總站組織省品種審定小組及相關育種單位一行15人,在浦江考察連做雜交秈粳稻區試、連作雜交秈粳「甬優50」等16個品種,連作晚粳「丙17-24」等12個品種。

30.首開國省道「三提」工程先河

創新建設理念,圍繞提速目標,從優化「平面交叉」方案著手,結合有利地形對有條件的中央分隔帶開口的平面交叉採取平改立工程變更,進行提速改造,將原有17處平交叉口優化變更為5處,平交叉口平均間距由1.24公裡擴大為4.48公裡,基本實現主線無交通信號燈控制,有效提高車輛通行能力和安全運行效率。351國道自開通以來,無一起死亡事故發生。

31.《浦江縣:打好組合拳 擰好「節水閥」》在浙江水利參閱件刊出

工作做法被水利廳作為典型經驗刊發,浦江縣落實雙控行動,抓實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輔以節水型載體示範引領,6 次獲得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優秀,順利通過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驗收,實現了國家級和省級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雙達標」。

32.浦江縣被評為首批河湖標準化管理縣

工作做法被水利廳認定為浙江省首批河湖標準化管理縣,浦江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高水平落實「河長制」,聚集管好「盆」和「水」,完善河湖管理標準,落實河湖管理責任,持續提升河湖管理能力和水平,高標準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樹立河湖管理「浙江樣板」,為全國提供河湖管理「浙江經驗」。

33.前吳鄉壽溪村、白馬鎮旌塢村獲評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示範村

垃圾分類是鄉村振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於人居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意義,極大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節約了垃圾處理成本。

34.大畈鄉上河村獲評浙江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村

整個古村落修繕工程質量較高,在整體修繕風貌上協調一致,做到修舊如舊。在後期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古村落的價值充分發揮,引進工商資本,打造鄉村業態。把一個「事故」打造成一個「故事」的詩人小鎮。

35.我縣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被省「村整建辦」通報表揚

以「四個一」為抓手,抓好美麗鄉村「鞏固戰」,實施美麗鄉村長效管理,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使浦江美麗鄉村「金名片」不斷升溫。

36.我縣完成浙江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規定的「肥藥兩制」改革農資店創建

創新提升農業投入品「進——銷——用——回」全周期閉環管理,有效落實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施用。

37.前吳鄉獲評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

依託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走出一條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38.新光馬嶺茜溪線獲評浙江省美麗鄉村風景線

全線由杭坪村、薛家村、前明村、新光村、馬嶺村等村貫穿始終,山水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融合青創、達人、故居、鄉宿、古橋、廊道等元素,形成創意、美食、駐唱、懷舊、競技、遊學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帶。

39.浦陽街道同樂村、仙華街道方宅村、白馬鎮旌塢村、花橋鄉裡黃宅村獲評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以業態美為基礎,提升產業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同樂村建設多功能村莊,主打綠籬迷宮、大型草坪、卡丁車場、大型商場、同樂花海等遊樂項目;方宅村大力推行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庭院建設,推動「浙裡仙味」美食文化園建設,做大做強桃形李品牌;旌塢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催生枇杷產業發展,打造枇杷專業村;裡黃宅村引進的農業開發公司,打造山區農業觀光種植基地。

40.多維度打造「殘疾人之家」

縣殘聯立足「殘疾人之家」規範化建設,整合各方資源、強化運營保障、聚焦品質提升,全力打造覆蓋有「寬度」、運營有「長度」、品質有「高度」的「殘疾人之家」服務體系,有效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殘疾人及家屬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全縣共完成規範化建設「殘疾人之家」15家,2019年全縣被評定為三星級「殘疾人之家」4家,二星級「殘疾人之家」10家。2020年全縣完成「殘疾人之家」星級提升改造6家,其中從二星提升為三星5家,提升為四星的1家,15家「殘疾人之家」全部完成無障礙設施全覆蓋改造和內部氛圍溫馨化營造。

41.採用「政府+企業+基地」的產業化新模式,打造了浦江智慧物流中心

打造全程冷鏈、點對點配送等核心服務,大大提高物流運輸速度,實現全省各縣區、上海、蘇州等地12小時送達,北京、廣州、深圳等地24小時送達,物流價格減低將近二分之一,大大降低葡農物流運輸成本,增加葡農收入。

42.浦南街道獲評市級果蔬特色農業強鎮

浦江縣浦南果蔬特色農業強鎮建設,涉及重點項目建設12個。其中:農業種養項目4個,主要是浙江葡萄研發中心項目、萬畝優質葡萄和桃形李等果蔬基地設施提升、靚松家庭農場(G20葡萄特供)提升建設項目、果蔬技術創新與推廣等。農產品加工、流通項目3個,主要是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果蔬加工基地提升和葡萄飲料酒加工廠建設項目、農批市場和果蔬交易場所提升建設項目等;休閒農業等三產項目5個,主要是森鼎園藝休閒農業觀光園、長豐果園休閒農業園、浦江縣小果兒家庭農場休閒農業觀光園、浦南街道徐地畈休閒農業園提升項目、盛樂苑藍莓葡萄休閒農業園等。通過果蔬特色農業強鎮建設,有力提升了浦南主導產業層次,在推動浦南經濟社會發展、吸收廣大鄉村居民就業、提高村民收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形成了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有利局面,基本實現了市級特色農業強鎮的建設目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3.人社局「矛盾不出企」成試點

去年我縣在水晶園區率先試點了「矛盾不出企」工作,藉助雙向服務模式,構建多元調解格局。一方面,園區管委會落實屬地服務,以打造「數字園區」「無欠薪園區」「平安園區」為目標,應用智慧化平臺實現大數據監測,依託全方位網格化管理做好糾紛隱患排查。另一方面,人社局外部發力,精準開展「三大員」服務,當好企業用工的輔導員、雙維護的服務員、護航勞動關係的守門員。去年以來,園區共處理勞動糾紛15起,100%成功調解,實現了園區糾紛內部化解。

44.金義新區、義烏市、浦江縣境內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

金義新區傅村、鞋塘兩個高速出入口實行免費通行,形成新區——義烏——浦江高速免費通行圈。

45.浦江巡遊車、網約車融合發展成試點推行

升級打造巡遊車網約車融合發展的「巡約車」新業態。通過流量、服務、技術「三融合」發展,以提高接單量、減少服務費,讓利給網約車司機,提高司機收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打造城市新名片。

來源:浦江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湖北鄉村振興21條舉措出爐,2050年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速覽!21條措施為湖北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1.實施質量強農戰略;2.加強農業生產能力建設;3.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4.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著力建設富美鄉村:5.推進鄉村綠色發展;6.繁榮農村文化:7.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8.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9.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 翔安區召開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向「農業強」「農村美」「百姓富...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翔安以「統籌發展、重點推進、示範引領、創新突破」為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培育、農村治理完善、農村民生提升等五大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市級示範村、省級試點村創建成效,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評論員文章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全會部署,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調結構、優布局、促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重點。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農業農村部:到2050年,鄉村振興目標全面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全面實現。  魏百剛介紹稱,目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的7個方面、59項重點任務進展順利,82項重大工程、重大行動、重大計劃有序推進。各地開展了鄉村振興示範引領工作,探索形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園區帶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一批典型範例,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一是普遍建立了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機制。
  • 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發言摘登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農業增加值57.9億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08元,增長8.2%,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突出質量興農,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創新力和全要素生產力。
  • 王攀:注入鄉村振興人才「活水」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才是新時代推進「三農」工作、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建設美麗農村的主力軍,要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向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強化人才回引,激活「增量」。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人」的要素必須先活躍起來。「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三水備受各方關注和熱議。三水將如何全力以赴推進試點工作,既解決自身鄉村發展問題,又形成試點經驗為全市、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提供樣本借鑑?
  • 馮磊到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徐勝奇)近日,駐馬店市驛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馮磊深入蟻蜂鎮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工作。副區長劉瑞華,副縣級幹部方紀平等陪同調研。當日上午,馮磊一行先後來到蟻蜂鎮魯灣村魯灣小鎮、魯灣小學、龐閣小學、鄧莊小學、蟻蜂鎮中心小學,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蟻蜂鎮魯灣小鎮建設與發展情況及蟻蜂鎮鄉村教育工作情況。在蟻蜂鎮魯灣小鎮,馮磊指出,要把「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放在一起,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持續強有力的幫扶,在脫貧攻堅產業基礎、組織基礎上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民合作社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 實施鄉村振興開局之年: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這一年,鄉村產業全面開花,不僅單項產業有突破,產業集群也在大量湧現;這一年,「農民」正在從身份變成職業,鄉村人口結構和農業勞動力結構逐步優化,鄉村人力資本質量走向提高;這一年,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水、電、路建設全面提速,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展開,國有農場改革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不斷煥發新氣象。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以鄉村振興為起點,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 從「在希望的田野上」到「鄉村振興戰略」|40年40組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2004至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主題,共同形成了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篇章。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種地納糧交稅對中國農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鄉村振興正是關係到我國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差別、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關係到中國整體發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實現城鄉統籌、農業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為此報告對於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報告再次重申我黨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方針,特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 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鄉村振興
    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話題,3位省人大代表接受媒體提問,暢談履職心聲,回應百姓關切。3位代表一致表示,我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履職盡責,紮根農業農村謀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 安徽省寧國市鄉村振興譜新篇
    近年來,安徽省寧國市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開展了「鄉村振興推進年」活動,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突出強村富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推進農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加工示範企業和基地,積極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依託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周末經濟帶」,培育一批種養結合、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 「十三五」期間天津加快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
    「十三五」期間,本市加快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有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848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804元。本市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小站稻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30萬畝增加到2020年的80萬畝。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貴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圖為農民在採茶。資料圖發展產業是鞏固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基礎。近年來,畢節市大力發展蔬菜、馬鈴薯、食用菌、辣椒、刺梨、皂角等12個主導產業,覆蓋農戶200萬人以上。產業的迅猛發展,成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中流砥柱。
  • 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
    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左一)參加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優秀案例發布活動  魯網10月28日訊  10月22日,在第2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成為吉林省唯一入選的縣市區,長春市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參加了優秀案例發布會。
  • 鄉村美起來 農民富起來
    告別茅草房住進「小洋樓」  穿過「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進入小崗村,一條10米多寬、1.7公裡長的柏油路,從村頭村委會和廣場一路貫通到大包幹紀念館。村內一條條道路寬闊整潔,一排排樓房櫛比鱗次,房前屋後綠樹成蔭,讓人賞心悅目。  看著這樣的場景,很難讓人想像40年前這裡還是「泥巴房、泥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