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世界核電站建設排行榜
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的突飛猛進,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旦一個國家失去了電力,那麼不僅民眾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不便,整個國家的各個部門也會陷於癱瘓,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能也成為一種新的綠色環保能源。
發電技術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就是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而我國近年來更是加快了建設核電站的步伐,而根據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的增長率已逐步下降,而且日常發電機組所產生的電量已經足夠我們用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建造這麼大數量的核電站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儘管現在我國的核電站越來越多,但實際上我國的核電站數量並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多,我國每年發電量只有2%來自核電,而法國的發電量已超過70%,日本的發電量達到30%,而美國的發電量約20%,這是每個大國都應該掌握的新發電技術,因此我國也要不斷建設核電站,發展核電技術。
我國加速發展核電站建設
而且對我國來說,建設核電站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建設一座核電站所帶來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位於廣東省的嶺澳核電站,僅僅是二期工程,就實現了290多億的 GDP增長,而其產量則增加了860億左右,因此建設一座核電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在現階段來說,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更深層次的突破,並且曾首次提出了浮動核電站的概念,這一概念早在多年前就被列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還是被人類實現,而戰鬥民族俄羅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此之前,好消息傳來,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已經在兩個KLT-40反應堆系統上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和全面的試驗,俄羅斯第一座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已經準備好投入商業運行。
據報導,在隨後的運行過程中,「羅蒙諾索夫院士」1號和2號反應堆的功率已達到100%。試驗結果表明,浮式核電站主、輔設備及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穩定。根據這些測試的結果,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能源部門負責人彼得羅夫表示,浮式核電站的驗收證書將由相關機構頒發,顯然,「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進展預示著核能充電寶時代的來臨。
在未來,大規模海洋資源開發將成為必然,而對偏遠海域能源供應的最大制約之一,浮式核電站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浮遊核電站普遍採用成熟的小型反應堆技術,以其安全、高效、經濟等優點,被視為發展海洋能源的理想保障,近年來逐漸成為世界核能界關注的熱點。
實際上!俄羅斯並不是這項技術的創始人,世界上第一艘漂浮核電站是美國軍方建造的「Stergiss」號駁船,它使用了10 MW的MH-1反應堆,在1968-1975年間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軍事基地供電。而俄羅斯在這一領域走得最遠。
因為俄羅斯需要為北極高寒地區和遠東偏遠地區提供充足的能源,同時俄羅斯的核破冰船技術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此,這次「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拔尖本該是情理之中的。
據介紹,「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船長140米,30米寬,10米高,可排水量2.15萬噸,船員可達70人左右。就發電量而言,該核電站的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提供高達70兆瓦的電能或300兆瓦的熱,供20萬人使用。
KLT-40S反應堆的原型號KLT-40幾十年來一直穩定地運行在核動力破冰船上,經過了北極極端氣候的考驗,是一種技術成熟的反應堆。這座漂浮著巨大核電站的脫鹽裝置還能提供每天24萬立方米的淡水。
對我國而言,據介紹,我國也確定的新目標,計劃今後五年內,我國將把發展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作為重點,努力為海上工程提供穩定電力,促進海上天然氣的開發。可見,浮動核電站對維護國家海洋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且在此之前,我國也傳出了好消息,即我國首次建設ACP100S大型海上浮動平臺的示範工程。
浮動核電站原理圖
起初,大家可能認為,我國海上漂浮式核電站肯定是主要為j未來的核動力航母作準備。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座用於未來國產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實際上,海上核電站是有具體要求的,並非核動力航母的驗證型號。
當前,我國南方島礁已進行擴建,機場、兵營、防務設備等均需大量電力供應,而普通電站則需大量燃料,風電和太陽能電站又難以供應大量高耗能設備,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穩定的大容量「蓄電池」——海上核電站!
假如說俄羅斯的海上核電站是為北極地區提供電力的話,那麼我們國家的ACP100S項目就主要是為南部的前沿島嶼提供電力。據報導,這一項目將建設兩座大型海上核電站,每座核電站採用兩座反應堆,一座為12.5萬千瓦,總發電量可達3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4000萬度電力。另外,一座海上核電站每年還能產生1600萬噸高溫蒸汽,1000萬噸淡水和200噸濃鹽水。
浮動核電站為石油鑽井平臺供電想像圖
所以在我國建設海上核電站具有現實的必要性。當海洋核電站靠碼頭時,它將為島礁的生活生產以及軍事活動提供巨大的保障和支持,不僅能源源不斷地提供電力,其反應堆所產生的淡水也能大大緩解島上的水問題。
此外,大量的電力供應使島上的自動防禦武器更加豐富。空中有紅旗,海上有鷹擊,所有這些設備都需要電力。即使用足夠的電力,我們也能把目前正在試驗的高射速、強大威力的電磁炮安裝上島,讓那些揚言要來偵察、來抵擋偵察的艦艇們好好斟酌!
海上漂浮核電站除了為核動力航母提供技術參考外,還有其他作用。就我國而言,在海上漂浮的核電站建成後,這樣的大型移動電源完全可以部署到南海島礁,供機場、兵營等軍事設施用電。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在南海島礁部署電磁炮就具有可行性,如果在一些軍事設施比較完善的島礁部署電磁炮,就可以更有效地遏制宵小,提高我國維護自身合法海上權益的能力。
此外,海面漂浮式核電站同樣可以為民用設施提供電力,有足夠的電力,南海島礁可以獲得更多的淡水資源,有水有電,可以考慮在一些自然風光優美的島嶼上發展旅遊業,以促進南海資源的開發。
而在對於海上漂浮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其實完全不用擔心,漂浮核電站比陸上漂浮核電站更加安全。就拿「Romonotov院士號」來說,該浮式核電站的船體被分成10個艙室,即使有兩個艙室被淹,船體仍將保持浮式,不會沉到海底。與此同時,"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兩個核反應堆可以在船體傾斜30度時穩定地工作,而且不會因為大浪而停頓,即使發生意外,"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也可以自動關閉反應堆。
與此同時,在極端情況下,浮式核電站可以向船體注入海水,以防止反應堆核心的熔化。另外,漂浮核電站位於海上,不容易受到地震的影響,即使漂浮核電站所在地區有地震,地震波也很難通過海水對其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