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核電站工程首次曝光,中俄領先,為何我國卻只有2%來自核電?

2020-12-01 威話國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世界核電站建設排行榜

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的突飛猛進,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旦一個國家失去了電力,那麼不僅民眾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不便,整個國家的各個部門也會陷於癱瘓,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能也成為一種新的綠色環保能源。

發電技術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就是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而我國近年來更是加快了建設核電站的步伐,而根據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的增長率已逐步下降,而且日常發電機組所產生的電量已經足夠我們用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建造這麼大數量的核電站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儘管現在我國的核電站越來越多,但實際上我國的核電站數量並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多,我國每年發電量只有2%來自核電,而法國的發電量已超過70%,日本的發電量達到30%,而美國的發電量約20%,這是每個大國都應該掌握的新發電技術,因此我國也要不斷建設核電站,發展核電技術。

我國加速發展核電站建設

而且對我國來說,建設核電站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建設一座核電站所帶來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位於廣東省的嶺澳核電站,僅僅是二期工程,就實現了290多億的 GDP增長,而其產量則增加了860億左右,因此建設一座核電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在現階段來說,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更深層次的突破,並且曾首次提出了浮動核電站的概念,這一概念早在多年前就被列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還是被人類實現,而戰鬥民族俄羅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此之前,好消息傳來,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已經在兩個KLT-40反應堆系統上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和全面的試驗,俄羅斯第一座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已經準備好投入商業運行。

據報導,在隨後的運行過程中,「羅蒙諾索夫院士」1號和2號反應堆的功率已達到100%。試驗結果表明,浮式核電站主、輔設備及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穩定。根據這些測試的結果,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能源部門負責人彼得羅夫表示,浮式核電站的驗收證書將由相關機構頒發,顯然,「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進展預示著核能充電寶時代的來臨。

在未來,大規模海洋資源開發將成為必然,而對偏遠海域能源供應的最大制約之一,浮式核電站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浮遊核電站普遍採用成熟的小型反應堆技術,以其安全、高效、經濟等優點,被視為發展海洋能源的理想保障,近年來逐漸成為世界核能界關注的熱點。

實際上!俄羅斯並不是這項技術的創始人,世界上第一艘漂浮核電站是美國軍方建造的「Stergiss」號駁船,它使用了10 MW的MH-1反應堆,在1968-1975年間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軍事基地供電。而俄羅斯在這一領域走得最遠。

因為俄羅斯需要為北極高寒地區和遠東偏遠地區提供充足的能源,同時俄羅斯的核破冰船技術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因此,這次「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拔尖本該是情理之中的。

據介紹,「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船長140米,30米寬,10米高,可排水量2.15萬噸,船員可達70人左右。就發電量而言,該核電站的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提供高達70兆瓦的電能或300兆瓦的熱,供20萬人使用。

KLT-40S反應堆的原型號KLT-40幾十年來一直穩定地運行在核動力破冰船上,經過了北極極端氣候的考驗,是一種技術成熟的反應堆。這座漂浮著巨大核電站的脫鹽裝置還能提供每天24萬立方米的淡水。

對我國而言,據介紹,我國也確定的新目標,計劃今後五年內,我國將把發展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作為重點,努力為海上工程提供穩定電力,促進海上天然氣的開發。可見,浮動核電站對維護國家海洋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且在此之前,我國也傳出了好消息,即我國首次建設ACP100S大型海上浮動平臺的示範工程。

浮動核電站原理圖

起初,大家可能認為,我國海上漂浮式核電站肯定是主要為j未來的核動力航母作準備。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座用於未來國產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實際上,海上核電站是有具體要求的,並非核動力航母的驗證型號。

當前,我國南方島礁已進行擴建,機場、兵營、防務設備等均需大量電力供應,而普通電站則需大量燃料,風電和太陽能電站又難以供應大量高耗能設備,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穩定的大容量「蓄電池」——海上核電站!

假如說俄羅斯的海上核電站是為北極地區提供電力的話,那麼我們國家的ACP100S項目就主要是為南部的前沿島嶼提供電力。據報導,這一項目將建設兩座大型海上核電站,每座核電站採用兩座反應堆,一座為12.5萬千瓦,總發電量可達3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4000萬度電力。另外,一座海上核電站每年還能產生1600萬噸高溫蒸汽,1000萬噸淡水和200噸濃鹽水。

浮動核電站為石油鑽井平臺供電想像圖

所以在我國建設海上核電站具有現實的必要性。當海洋核電站靠碼頭時,它將為島礁的生活生產以及軍事活動提供巨大的保障和支持,不僅能源源不斷地提供電力,其反應堆所產生的淡水也能大大緩解島上的水問題。

此外,大量的電力供應使島上的自動防禦武器更加豐富。空中有紅旗,海上有鷹擊,所有這些設備都需要電力。即使用足夠的電力,我們也能把目前正在試驗的高射速、強大威力的電磁炮安裝上島,讓那些揚言要來偵察、來抵擋偵察的艦艇們好好斟酌!

海上漂浮核電站除了為核動力航母提供技術參考外,還有其他作用。就我國而言,在海上漂浮的核電站建成後,這樣的大型移動電源完全可以部署到南海島礁,供機場、兵營等軍事設施用電。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有了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在南海島礁部署電磁炮就具有可行性,如果在一些軍事設施比較完善的島礁部署電磁炮,就可以更有效地遏制宵小,提高我國維護自身合法海上權益的能力。

此外,海面漂浮式核電站同樣可以為民用設施提供電力,有足夠的電力,南海島礁可以獲得更多的淡水資源,有水有電,可以考慮在一些自然風光優美的島嶼上發展旅遊業,以促進南海資源的開發。

而在對於海上漂浮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其實完全不用擔心,漂浮核電站比陸上漂浮核電站更加安全。就拿「Romonotov院士號」來說,該浮式核電站的船體被分成10個艙室,即使有兩個艙室被淹,船體仍將保持浮式,不會沉到海底。與此同時,"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兩個核反應堆可以在船體傾斜30度時穩定地工作,而且不會因為大浪而停頓,即使發生意外,"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也可以自動關閉反應堆。

與此同時,在極端情況下,浮式核電站可以向船體注入海水,以防止反應堆核心的熔化。另外,漂浮核電站位於海上,不容易受到地震的影響,即使漂浮核電站所在地區有地震,地震波也很難通過海水對其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  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其次,浮動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其次,浮動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
  • 中核集團攜手英國船級社開發浮動核反應堆
    (CNNC)下屬公司,是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海上浮動核反應堆是我們創新的一個例子,希望能利用新方法來促進核電力的開發」 英國勞氏船級社大中華區能源戰略發展副總裁梅爾文·張說,「這個項目將為核電如何能在能源和海洋中可持續發電設立榜樣。」 英國勞氏船級社發言人稱,該浮動核電站是基於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ACP100小型反應堆設計,也被稱為ACP100S。
  • 鞍鋼供貨我國首個快堆核電示範工程
    鞍鋼供貨我國首個快堆核電示範工程 作者:劉家偉 2019-08-28 09:12   來源:遼寧日報     8月27日,記者從鞍鋼集團獲悉,日前,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鮁魚圈分公司5500毫米厚板生產線順利完成霞浦示範快堆核電項目首批核電用鋼合同生產供貨,用於該項目汽水分離再熱器(MSR)殼體製作。
  • 中國十大核電站
    江蘇省 田灣核電站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田灣,田灣核電站是中俄兩國在加深政治互信、發展經濟貿易、加強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方針推動下,在核能領域開展的高科技合作,是兩國間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也是我國「九五」計劃開工的重點核電建設工程之一。
  • 連雲港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首臺機組正式投產
    9月8日下午13時35分,連雲港田灣核電站5號機組順利完成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這標誌著5號機組具備投入商業運行條件,也意味著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首臺機組正式投產。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連雲港田灣核電5號機組開始首次裝料作業...
    【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高原)7月10日,記者從田灣核電站獲悉,作為我國核電建設領域今年首臺邁入裝料狀態的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田灣核電5號機組首次裝料作業正式開始。這將為其併網發電奠定基礎。江蘇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兆華表示,此次裝料推動整個核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發展,對整個核電行業乃至國內重大工程建設釋放了積極信號。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據測算,在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核島設備供貨中,我國企業承擔的供貨份額已超過50%,核島主設備國產化製造比例達到50%。由我國製造企業牽頭的聯合體承擔了常規島設備供貨。目前,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隨著穹頂吊裝的完成,臺山核電站2號機組核島主設備安裝工程將全面展開。
  • 我國核電雙喜臨門
    據介紹,後續,防城港核電與陽江核電還將根據相關要求辦理電力業務許可證等文件。通常情況下,相關手續完成後,上述具備商業運營條件的時間將被認定為機組投入商業運營的時間。 作為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防城港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
  • 何祚庥質疑內陸核電安全 國核專家:AP1000核電站中美同等安全
    中方企業認為,DCD19版的設計修改對核電站安全是有益的,決定採用到正在建造的三門和海陽自主化依託項目上。目前,DCD19版絕大多數設計修改已經在依託項目4臺機組建設中得到應用。 只有其中的2項,包括1項針對軟土地基的設計修改,不適用於三門和海陽的巖體地基;1項針對抵禦大型商用飛機惡意撞擊的設計修改,因中國核安全法規沒有要求,經國家批准暫不考慮採用這項設計修改。
  • 核電板塊大幅走高:兩項目獲核准 核電建設有望穩步推進
    ,兩項目獲核准,核電建設有望穩步推進受國務院會議提出極穩妥推進核電項目建設消息刺激,核電板塊3日盤中大幅走高,截至發稿,金盾股份逼近漲停,海默科技漲逾14%,華西能源漲停,臺海核電、南風股份漲幅超8%,東方鋯業漲逾7%。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大亞灣、秦山三期、田灣,以及剛剛商運的三門核電站都是開放合作的重要成果。餘劍鋒說,改革開放40年,中核集團致力於自主創新,自主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相繼掌握了10萬、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的型譜化發展。
  • 盤點中國主要核電站
    嶺澳核電站廣東第二座大型商用核電站1994年2月大亞灣核電站第一臺機組勝利投產時,國務院決定興建的廣東第二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嶺澳核電站規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發電機組。首期建設2臺,採用大亞灣核電站技術翻版加改進方案。在建設中加大了自主化和國產化力度,實現了建安施工自主化,主承包商全部由中方單位承擔。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對於這篇網文中更多的荒謬之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今日推薦來自「核電那些事」微信公眾號(hediannaxieshi)的一篇文章——《如果核電毀滅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堅持發展核電?》,該文今天剛剛新鮮出爐,系統闡述了中國堅持發展核電的理由。
  • 煙臺將建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2021年投入運行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 我家暖氣來自核電站!安全環保很溫暖
    >今天小新帶你揭開核能供熱的奧秘——零碳,絕不是說說而已國家電投海陽核電站在核能綜合利用方面迎來雙突破: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項目啟動和世界首個水熱同傳實踐工程投用,這是我國核能歷史上的新突破△國家電投海陽核電站01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項目啟動△【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核能供熱:有效減少冬季供暖碳排放11月25日上午,全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暨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二期開工儀式在海陽核電舉行
  •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優勢基本形成
    4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向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准書》,這是繼4月10日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獲批裝料之後,今年第二個獲批裝料的三代核電機組。這標誌著國內三代核電機組發展又邁出了實質的一步,為核電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 「核電之王」中廣核
    1994年至今,我國核電發電量持續增長,從1994年的140.43億千瓦時增長至2018年的2,865.11億千瓦時,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39%。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在運核電機組44臺,大部分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廣西等沿海地區。此外,我國共有在建核電機組12臺,大部分分布在廣東、廣西等東南沿海地區。
  • 專家談中國核電前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選擇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長期在反應堆工程、核科研第一線從事設計、研究和建設工作的周永茂,曾完成「雙流程堆芯」潛艇核動力堆本體的早期設計方案,主持開展為生產堆、動力堆、遊泳池堆的燃料元件與氚靶元件的首次國產工藝定型工作,並參與了國外尚無先例的高通量堆設計建造和工程的重大決策,領導了民用微堆的開發,如今正主持開發用中子俘獲療法醫治腦瘤的核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