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航線念叨了十幾年,什麼時候會開通?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
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該核電站安裝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體上,排水量超過2萬噸,有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為10萬人的城市提供充足電力。目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被部署在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在未來北極航道的開通和能源開採上,海上浮動核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
屬於俄羅斯的未來或許真的來了。
長期以來,俄羅斯雖然領土面積廣袤,但大面積地區都屬於嚴寒地帶,開發利用的難度非常大。然而全球變暖給俄羅斯的「遠東大開發」提供了契機。俄羅斯西伯利亞廣袤的平原如果得到開發,那俄羅斯的耕地數量甚至將超過美國。這將給俄羅斯經濟注入巨大的火力。此外,北冰洋也在逐漸融化,夏季完全無冰的季節也將到來。俄羅斯夢寐以求的北極航道,將會讓俄羅斯北極圈沿岸的經濟發展如虎添翼。而海上浮動核電站,就是為該地區注入活力的「腎上腺素」。
在嚴寒地帶,能源問題是關鍵。西伯利亞的偏遠地區無法進行大規模電力工程建設,而這種在海上浮動的核電站,不但安全,而且能夠給這裡帶來源源不斷的電力,以及熱能。除了給北極城市供電外,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上,也會因此取得迅速發展,比如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田。這一切的建設,其實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開發並利用北極航道,來重現俄羅斯的光輝歲月。
半個多世紀以來,俄羅斯在核能的應用上可謂登峰造極。除了浮動核電站外,還有核動力破冰船。想要維護北極航道並非易事,尤其在春秋季節,北極航道必須維持一定的寬度,才能供貨船通行。在這種情況下,大型破冰船和小型破冰船將變得非常重要。或許未來俄羅斯會建立一支北極航道維護小隊,專門用來除去航道內可能會滋生的浮冰。
對於我們來說,更加關心的可能還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該項目位於北極圈以內,但進展神速。預計2020年,將有200萬噸的天然氣從正在形成的北極航道運往中國,整個過程只需要20天時間。而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發展,北極航道的價值會更加難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