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在全球經濟布局以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背景下,北極航道在全球航運的分量不斷上升。
北極圈內資源豐富,蘊藏著巨大的未被開發的油氣量。2017年12月,由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合作開發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2018年7月, 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江蘇如東LNG接收站,開啟了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LNG的新篇章。
近年來,隨著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航運公司開始試水北極航道。
與傳統歐亞航道相比,北極航道總航程與航行時間較短,這意味著船舶燃料、人工、物料包括資金價值等與時間相關的成本也較低。加之地形上繞過了政治經濟形勢敏感的波斯灣地區,安全方面也更具優勢。
各位看官,請跟隨筆者的步伐,認識一下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北極航道。
北冰洋系歐、亞、北美三大洲的頂點,北冰洋航線是歐洲、北美洲與東亞地區海上運輸的捷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氣溫上升,冰層融化,冰區縮小,北極航道在全球的航運分量必然會不斷上升,對海上運輸、全球經濟布局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北極航道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羅斯歐亞兩部分的最短路線,開通時間較長,自2007年以來,夏季北極東北航道出現全線無冰的現象,完全無冰期可達30-40天。
東北航道西起摩爾曼斯克,經北冰洋南部的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至太平洋白令海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全長約5620nmile。沿線分布迪克森、杜金卡、伊加爾卡、季克西、佩韋克、普羅維傑尼亞等港口。其中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巴倫支海西部,是俄羅斯北方的一個不凍港。
目前北極航道有沿岸航線、中間航線、過境航線和極點航線,針對商船而言,航行規劃航線以中間航線居多也最為可行。
東北航道五大海域
北極航道的選擇主要受海冰分布影響,沒有確定不變的航道。在北極航道經過的海域和海峽中,大都具有足夠的寬度。北極航道主要在大陸架範圍,喀拉海40%的水域水深小於50m,拉普捷夫海南部水深在10-40m之間,喀拉海峽水深最淺為15m,馬託奇金海峽水深最淺只有12m,德米特裡·拉普捷夫海峽東部存在淺灘,最淺深度只有3m。桑尼科夫海峽,散落著一些不足9m深的淺灘,俄羅斯沿岸淺水區域眾多。
島礁區分布:喀拉海峽東北部入口分布大量島嶼與礁石,馬託奇金海峽西部存在大量暗礁,揚斯克海峽分布著大量的小島。在這些地區航行時需要注意。
楚科奇海
北冰洋的一個邊緣海,位於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之間。西面是弗蘭格爾島,東面是波弗特海,南面的白令海峽連接白令海。面積約595,000平方公裡,56%面積的水深淺於50米。受白令海較暖海水流入的影響,科奇海夏季海冰從東向西融化開裂。到9月中期,楚科奇海80%水域為無冰水域。夏季平均氣溫為2 ~ 5℃,延遲到10月份結冰。
東西伯利亞海
東西伯利亞海是北冰洋內的一個邊緣海,位於北面的北極角和南面的西伯利亞之間。東面隔弗蘭格爾島和楚科奇海相鄰、西側則以新西伯利亞群島與拉普捷夫海分隔開來。夏季風向轉為偏北風,陸上河川的暖水流入有限,9月中旬開始結冰。
拉普捷夫海
拉普捷夫海原西伯利亞海, 夏季整個水域海冰的融化範圍非常廣。但在西部,海冰向南漂浮,大塊海冰積聚在北地群島和泰梅爾半島沿岸。加上喀拉海向東的海冰,Vilkitskogo海峽和Taymyr沿岸全年都會對船舶航行帶來影響。拉普捷夫海沿岸河流都傾入海洋,夏季海冰融化範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這些暖水流入的影響。到夏季末期,東部無冰水域可延伸到 77°N,西部延伸到74°N。夏天,拉普捷夫海風小多變。
喀拉海
喀拉海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北,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在西邊,新地島和喀拉海峽將喀拉海與巴倫支海隔開,在東邊,北地群島又將喀拉海與拉普捷夫海分離。西為新地島,西北為法蘭士約瑟夫地,東為北地群島。經海峽西連巴倫支海,東連拉普捷夫海。夏季,喀拉海海冰融化始於岸邊固定冰外部邊緣,幾周以後,固定冰開始融化崩裂並向海一側漂移,流入喀拉海的河川徑流佔所有流入歐亞水域河川徑流的一半以上。河川徑流暖水的流入使得水域附近的海冰最先融化。在喀拉海東部,河川徑流暖水流入很少,夏季冰的融化範圍並不像西部那樣大,在一般情況下,到夏季中期還有將近一半的海域被海冰覆蓋,這會給航行帶來影響。
巴倫支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邊緣海。位於歐洲西北岸和新地島、瓦伊加奇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斯瓦爾巴群島、熊島之間。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巴倫支海是歐亞水域中最溫暖的水域,冬天不會全部冰封。
通航時段
7月至11月:Arc7級別的船舶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進行獨自航行。
11月至12月和1月至6月:Arc7級別的船舶在喀拉海西南部可以進行獨自航行,在喀拉海東北部和楚科奇海重度結冰時不能獨自航行,在拉普捷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中度、重度結冰時均不能獨自航行。
航行在東北航線上,需要船長有在冰雪覆蓋海域航行經驗;在執行北方海船舶導航時,使用莫斯科時間;由北方海導航船隻必須保持航行在海事運營總部所建議、指定的航向和航道上。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簡介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國極地研究所)成立於1989年,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研究和保障業務中心。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主要開展極地雪冰-海洋與全球變化、極區電離層-磁層耦合與空間天氣、極地生態環境及其生命過程以及極地科學基礎平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建有極地雪冰與全球變化實驗室、電離層物理實驗室、極光和磁層物理實驗室、極地生物分析實驗室、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分析實驗室、生化分析實驗室、極地微生物菌種保藏庫和船載實驗室等實驗分析設施;在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建有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開展南極雪冰和空間環境研究的重要依託平臺。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考察的業務中心。負責「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南極長城站、中山站以及國內基地的運行與管理;負責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的後勤保障工作;開展極地考察條件保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信息中心。負責中國極地科學資料庫、極地信息網絡、極地檔案館、極地圖書館、樣品樣本庫的建設與管理並提供公益服務;負責出版《極地研究》中英文雜誌;負責進行國際極地信息交流與合作;負責極地博物館、極地科普館的建設和管理。
本文來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沈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船舶與飛機管理處海務主管,高級船長。同時擔任中國航海學會極地航行與裝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