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北極航道

2021-01-10 新華社客戶端

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在全球經濟布局以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背景下,北極航道在全球航運的分量不斷上升。

北極圈內資源豐富,蘊藏著巨大的未被開發的油氣量。2017年12月,由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合作開發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2018年7月, 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江蘇如東LNG接收站,開啟了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LNG的新篇章。

近年來,隨著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航運公司開始試水北極航道。

與傳統歐亞航道相比,北極航道總航程與航行時間較短,這意味著船舶燃料、人工、物料包括資金價值等與時間相關的成本也較低。加之地形上繞過了政治經濟形勢敏感的波斯灣地區,安全方面也更具優勢。

各位看官,請跟隨筆者的步伐,認識一下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北極航道。

北冰洋系歐、亞、北美三大洲的頂點,北冰洋航線是歐洲、北美洲與東亞地區海上運輸的捷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氣溫上升,冰層融化,冰區縮小,北極航道在全球的航運分量必然會不斷上升,對海上運輸、全球經濟布局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都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北極航道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羅斯歐亞兩部分的最短路線,開通時間較長,自2007年以來,夏季北極東北航道出現全線無冰的現象,完全無冰期可達30-40天。

東北航道西起摩爾曼斯克,經北冰洋南部的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至太平洋白令海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全長約5620nmile。沿線分布迪克森、杜金卡、伊加爾卡、季克西、佩韋克、普羅維傑尼亞等港口。其中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巴倫支海西部,是俄羅斯北方的一個不凍港。

目前北極航道有沿岸航線、中間航線、過境航線和極點航線,針對商船而言,航行規劃航線以中間航線居多也最為可行。

東北航道五大海域

北極航道的選擇主要受海冰分布影響,沒有確定不變的航道。在北極航道經過的海域和海峽中,大都具有足夠的寬度。北極航道主要在大陸架範圍,喀拉海40%的水域水深小於50m,拉普捷夫海南部水深在10-40m之間,喀拉海峽水深最淺為15m,馬託奇金海峽水深最淺只有12m,德米特裡·拉普捷夫海峽東部存在淺灘,最淺深度只有3m。桑尼科夫海峽,散落著一些不足9m深的淺灘,俄羅斯沿岸淺水區域眾多。

島礁區分布:喀拉海峽東北部入口分布大量島嶼與礁石,馬託奇金海峽西部存在大量暗礁,揚斯克海峽分布著大量的小島。在這些地區航行時需要注意。

楚科奇海

北冰洋的一個邊緣海,位於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之間。西面是弗蘭格爾島,東面是波弗特海,南面的白令海峽連接白令海。面積約595,000平方公裡,56%面積的水深淺於50米。受白令海較暖海水流入的影響,科奇海夏季海冰從東向西融化開裂。到9月中期,楚科奇海80%水域為無冰水域。夏季平均氣溫為2 ~ 5℃,延遲到10月份結冰。

東西伯利亞海

東西伯利亞海是北冰洋內的一個邊緣海,位於北面的北極角和南面的西伯利亞之間。東面隔弗蘭格爾島和楚科奇海相鄰、西側則以新西伯利亞群島與拉普捷夫海分隔開來。夏季風向轉為偏北風,陸上河川的暖水流入有限,9月中旬開始結冰。

拉普捷夫海

拉普捷夫海原西伯利亞海, 夏季整個水域海冰的融化範圍非常廣。但在西部,海冰向南漂浮,大塊海冰積聚在北地群島和泰梅爾半島沿岸。加上喀拉海向東的海冰,Vilkitskogo海峽和Taymyr沿岸全年都會對船舶航行帶來影響。拉普捷夫海沿岸河流都傾入海洋,夏季海冰融化範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這些暖水流入的影響。到夏季末期,東部無冰水域可延伸到 77°N,西部延伸到74°N。夏天,拉普捷夫海風小多變。

喀拉海

喀拉海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北,是北冰洋的一部分。在西邊,新地島和喀拉海峽將喀拉海與巴倫支海隔開,在東邊,北地群島又將喀拉海與拉普捷夫海分離。西為新地島,西北為法蘭士約瑟夫地,東為北地群島。經海峽西連巴倫支海,東連拉普捷夫海。夏季,喀拉海海冰融化始於岸邊固定冰外部邊緣,幾周以後,固定冰開始融化崩裂並向海一側漂移,流入喀拉海的河川徑流佔所有流入歐亞水域河川徑流的一半以上。河川徑流暖水的流入使得水域附近的海冰最先融化。在喀拉海東部,河川徑流暖水流入很少,夏季冰的融化範圍並不像西部那樣大,在一般情況下,到夏季中期還有將近一半的海域被海冰覆蓋,這會給航行帶來影響。

巴倫支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邊緣海。位於歐洲西北岸和新地島、瓦伊加奇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斯瓦爾巴群島、熊島之間。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巴倫支海是歐亞水域中最溫暖的水域,冬天不會全部冰封。

通航時段

7月至11月:Arc7級別的船舶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進行獨自航行。

11月至12月和1月至6月:Arc7級別的船舶在喀拉海西南部可以進行獨自航行,在喀拉海東北部和楚科奇海重度結冰時不能獨自航行,在拉普捷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中度、重度結冰時均不能獨自航行。

航行在東北航線上,需要船長有在冰雪覆蓋海域航行經驗;在執行北方海船舶導航時,使用莫斯科時間;由北方海導航船隻必須保持航行在海事運營總部所建議、指定的航向和航道上。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簡介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國極地研究所)成立於1989年,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研究和保障業務中心。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主要開展極地雪冰-海洋與全球變化、極區電離層-磁層耦合與空間天氣、極地生態環境及其生命過程以及極地科學基礎平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建有極地雪冰與全球變化實驗室、電離層物理實驗室、極光和磁層物理實驗室、極地生物分析實驗室、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分析實驗室、生化分析實驗室、極地微生物菌種保藏庫和船載實驗室等實驗分析設施;在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建有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開展南極雪冰和空間環境研究的重要依託平臺。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考察的業務中心。負責「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南極長城站、中山站以及國內基地的運行與管理;負責中國南北極考察隊的後勤保障工作;開展極地考察條件保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信息中心。負責中國極地科學資料庫、極地信息網絡、極地檔案館、極地圖書館、樣品樣本庫的建設與管理並提供公益服務;負責出版《極地研究》中英文雜誌;負責進行國際極地信息交流與合作;負責極地博物館、極地科普館的建設和管理。

本文來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沈權(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船舶與飛機管理處海務主管,高級船長。同時擔任中國航海學會極地航行與裝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相關焦點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海上運輸所消耗的原油是海運成本的最大因素。到了1903年9月9日,探險隊到達辛普森海峽東側入口,阿蒙森知道冬季馬上就要降臨。雖然海峽內還沒有冰,但他並不急於冒進。他在威廉王島發現了一個小海灣:「這個港灣能夠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它的入口狹窄,能夠阻止大塊海冰進入。它的內港池又這樣小,任何大風都不會影響到我們。」這個小海灣後來被命名為約阿港。在這裡,阿蒙森度過了接下來的兩年時光。
  • 加拿大交通部長不看好開通北極航道
    世界新聞網3月26日報導,加拿大交通部長瑞特(Lisa Raitt)25日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說,在可預見的將來,開闢聯接亞洲和歐洲的北極航道這個人類數世紀的夢想,在絕大多數情形下仍是幻想。她說,儘管北冰洋上某些地方積冰融化,但遠未到出現亞歐新航道的程度,仍舊令航運及保險業者視為畏途。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上的一條條航道成為這些成果和影響力的見證者。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
  • 影響北極生境的北極航道
    研究人員對船隻航行和燃料消耗方面的數據分析表明,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北極新航道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船在北極航道通行,而對這些船隻的管理幾乎沒有,這些船隻帶來了能夠造成氣候變化的各種汙染。西伯利亞海岸嚴寒水域的航行,促進了大宗商品生產商的貿易發展,使得鐵礦石、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和其他燃料通過北極水域輸送到世界各地。即使新冠疫情大流行中斷了某些商品的供應鏈,大大降低了全球的物流運輸速度,但也沒有阻止北極航道運輸量的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2020年上半年北極航道供通行935船次,而去年同期為855船次。
  •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中遠海特船長吳廣鋒: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吳廣鋒,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遠海特)的船長,北極東北航道的開拓者之一,如今已在海上度過了30多年。今年7月,記者見到了這位剛過50歲、臉上卻有了皺紋的老船長,回憶起「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時,他黝黑的臉上泛起了自豪的笑容。  2016年7月16日清晨,天津港匯盛碼頭,一批貨物緊鑼密鼓地裝上永盛輪。
  • 雪龍號船長:北極東北航道"通航"時代已到來
    新華網「雪龍」號9月17日電專訪:北極東北航道「部分通航」時代已到來——訪「雪龍」號船長王建忠  新華社記者 璩靜  7月至9月,「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兩度穿越北冰洋進行首次跨北冰洋調查,成為我國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極東北航道的船舶,為我國未來參與北極東北航道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和航行數據。
  •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俄駐華大使:北極航道將建大型交通樞紐
    傑尼索夫透露,對北極地區的開發將在北方海航道的開頭和盡頭修建兩個大規模交通樞紐,分別位於摩爾曼斯克和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北方海航道示意圖在12月2日舉行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中,雙方提到要加強在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包括開發利用北方海航道,並且促進在北極航道中推動互利的合作項目。
  • 中國開通北極航道比過馬六甲省9天
    7月正式發行航行指南據新華社消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翟久剛昨日表示,海事局組織編制的《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指南》將於7月正式出版發行,通過新航道抵達歐洲,有望比通過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縮短航程近2800海裡、節約9天航行時間,經濟價值巨大。
  • 中科院科研團隊為北極航道通航提供信息保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算法,為我國兩艘商船「天恩輪」和「天佑輪」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中科院科研團隊為北極航道通航提供信息保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算法,為我國兩艘商船「天恩輪」和「天佑輪」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中科院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
    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獲悉,該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在衛星遙感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年夏季獲得成功應用示範,為兩艘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中國日報8月12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
  • 未來10年俄羅斯欲將北極航道打造成「有競爭力的海路」
    俄羅斯遠東和北極發展部副部長亞歷山大·克魯季科夫26日通過媒體表示,未來10年俄將大力發展北極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產業,積極推進港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北極航道打造成「有競爭力的海路」,到2024年前將該航道的年貨運量提升至8000萬噸。
  • 【中新社】中科院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支持下,李曉明團隊研究探索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
  • 溝通四大洋三大洲,淺析北極航道的開發對世界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南北極冰蓋消融給人類生產活動帶來了新的空間,其中最直接也是最現實的影響是可以開闢新的航道,以此提高遠洋運輸效率,促進人類經濟發展,這一點特別體現在北極地區。正是察覺到了北極地區的戰略地位,俄羅斯近年來加大了在北極地區的存在,軍事部署自然不在話下,與此同時,還在積極組建世界最大規模的破冰船隊,數量將達十幾艘,其排水量高達33500噸的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處於海試和建造中的已有3艘。除了俄羅斯以外,北冰洋沿岸的歐美各國也在積極謀劃對於北極地區的開發利用,除了為北極地區的海底資源所吸引,也看到了北極航道對於世界的重要意義。
  • 【中國網】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中國網】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2020-08-13 中國網 【字體:大 中 小】   隨著北極海冰季節性持續消退,北極航道利用成為現實。其中,北極東北航道是連接東北亞和北歐的最短可行航道,比傳統航線縮短大約三分之一航程。受季節所限,船舶只能在夏季海面冰況較好時通航,但航道上依然可能存在較為嚴重冰情,使船隻受困,引發險情。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李曉明團隊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從而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
  •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投入使用,決心打通北極航道!
    北極航線念叨了十幾年,什麼時候會開通?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該核電站安裝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體上,排水量超過2萬噸,有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為10萬人的城市提供充足電力。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新聞—科學網
    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相關工作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的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合作意願開放來自北極地區需要巨大的開發成本,C apital投資公司專家維塔利·克柳科夫認為,目前單是俄羅斯為開發北極項目所需要吸引的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他說:「發展北極石油天然氣開採的最佳途徑是吸引具有技術能力的西方公司,並按照亞馬爾液化氣項目或者薩哈林1號項目的例子,吸收外資公司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