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交通部長不看好開通北極航道

2021-01-10 環球網

世界新聞網3月26日報導,加拿大交通部長瑞特(Lisa Raitt)25日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說,在可預見的將來,開闢聯接亞洲和歐洲的北極航道這個人類數世紀的夢想,在絕大多數情形下仍是幻想。

她說,儘管北冰洋上某些地方積冰融化,但遠未到出現亞歐新航道的程度,仍舊令航運及保險業者視為畏途。她列舉了一系列阻礙開通北極航道的例子,其中之一是保險公司無意承擔在北冰洋航行的風險,還有就是窄淺航道上缺乏航標,萬一在那裡遏阻,將令縮短航程能取得的節省全部化為烏有。瑞特表示,她也希望北極能出現溝通亞洲和歐洲的航道,但不存在萬靈丹,不認為巴拿馬或者蘇伊士運河現在就會面對北極航道的競爭。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北極問題專家希金博薩稱,潛在經濟利益促使航運業者利用北極東北航道聯接亞歐,最終可能意味著更便宜的貨物、縮短的貨運期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一切是否能成為事實,要看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氣候是否持續暖化;二是政府的政策,即政府需要投資,在北極航道上安排搜救、避風港、油汙清除、通訊和導航系統。

相關焦點

  • 中國開通北極航道比過馬六甲省9天
    7月正式發行航行指南據新華社消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翟久剛昨日表示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東北航道的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沿海。從摩爾曼斯克出發,航行5620海裡可向東穿過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達到白令海峽和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於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以白令海峽為起點,沿美國阿拉斯加北部海域向東,穿過加拿大北極諸島,直到戴維斯海峽。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0名北極研究學者、政府和實業界代表將參加該論壇。目前,超過20個國家正在布局北極地區的開發項目,俄羅斯、丹麥、美國、加拿大近期動作頻繁,顯示開發北極航路和資源成為不遠未來的追逐焦點。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上的一條條航道成為這些成果和影響力的見證者。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
  •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俄駐華大使:北極航道將建大型交通樞紐
    傑尼索夫透露,對北極地區的開發將在北方海航道的開頭和盡頭修建兩個大規模交通樞紐,分別位於摩爾曼斯克和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北方海航道示意圖在12月2日舉行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中,雙方提到要加強在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包括開發利用北方海航道,並且促進在北極航道中推動互利的合作項目。
  • 你所不知道的北極航道
    全球日益變暖,北極地區冰川加速融化,在全球經濟布局以及北極資源開發利用背景下,北極航道在全球航運的分量不斷上升。北極圈內資源豐富,蘊藏著巨大的未被開發的油氣量。2017年12月,由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和中國絲路基金共同合作開發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
  • 影響北極生境的北極航道
    研究人員對船隻航行和燃料消耗方面的數據分析表明,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北極新航道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船在北極航道通行,而對這些船隻的管理幾乎沒有,這些船隻帶來了能夠造成氣候變化的各種汙染。西伯利亞海岸嚴寒水域的航行,促進了大宗商品生產商的貿易發展,使得鐵礦石、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和其他燃料通過北極水域輸送到世界各地。即使新冠疫情大流行中斷了某些商品的供應鏈,大大降低了全球的物流運輸速度,但也沒有阻止北極航道運輸量的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2020年上半年北極航道供通行935船次,而去年同期為855船次。
  • 西北研究院在北極東北航道未來可通航性研究中獲進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北極地區持續變暖,增溫速率較快,北極海冰覆蓋範圍逐漸減小。21世紀以來,海冰範圍減小速率進一步加大,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以及多年冰均呈減小趨勢。2019年,有關報告指出,北極地區海冰減少趨勢仍將繼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周期性的無冰時段。
  • 北極「新開發時代」
    日益凸顯的北極商機  北極地區快速冰融使得北極航道的開發前景日益廣闊。在此情形下,經過俄羅斯北極地區的東北航道、經過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極點附近海域的中央航道逐漸開通,這將對全球航運產業的布局產生重要影響,改變全球航運和貿易的格局。
  •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投入使用,決心打通北極航道!
    北極航線念叨了十幾年,什麼時候會開通?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該核電站安裝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體上,排水量超過2萬噸,有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為10萬人的城市提供充足電力。
  • 俄羅斯未來或將獨享北極航道,這一點世界各國都比不上
    北極地區目前正在成為大國角力的競技場,在北極附近的國家都想來分一杯羹,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8個國家對於北極地區所具有的戰略地位都相當重視,紛紛派遣自己的力量進入到北極地區。北極長時間以來覆蓋著厚厚的冰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冰層開始融化,這使得人們看到了開闢一條新航道的希望,如果可以開通北極航道,那將極大的縮短歐洲國家船舶去往太平洋的時間,同時這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不過目前這一計劃也只是停留在構想階段,最大的阻礙就是北極地區仍分布有大量的冰層,普通的船舶根本無法在北極地區航行。
  • 北極航道的突破,對物流和全球貿易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編者按:北極航線是指穿過北冰洋區域,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線,主要包括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北極氣溫上升、冰層融化,這使得北極航線開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北極航線在大大縮短航程和運輸時間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處極地海域的北極航道在總體安全性方面也更具優勢。
  • 雪龍號船長:北極東北航道"通航"時代已到來
    新華網「雪龍」號9月17日電專訪:北極東北航道「部分通航」時代已到來——訪「雪龍」號船長王建忠  新華社記者 璩靜  7月至9月,「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兩度穿越北冰洋進行首次跨北冰洋調查,成為我國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極東北航道的船舶,為我國未來參與北極東北航道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和航行數據。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資源、生態環境和航道北極和南極被稱為地球上最後兩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美國地質勘探局2008年發表報告稱,在全世界尚未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中,20%和30%埋藏在北極圈。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估計,僅俄羅斯所屬北冰洋大陸架就蘊藏著約1000億噸油氣資源。
  •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中遠海特船長吳廣鋒: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吳廣鋒站在船頭,眼前的海洋一望無垠,這是他首次踏上北極航道,同時也是自2013年首次開闢北極東北航線商用航道以來,中遠海特第三次北極航行。  北極東北航道是中國聯通歐洲、亞洲的最短海上路徑,在貿易、能源、資源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航道突出的經濟和戰略意義,使其備受世界各國的關注。
  • 溝通四大洋三大洲,淺析北極航道的開發對世界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南北極冰蓋消融給人類生產活動帶來了新的空間,其中最直接也是最現實的影響是可以開闢新的航道,以此提高遠洋運輸效率,促進人類經濟發展,這一點特別體現在北極地區。正是察覺到了北極地區的戰略地位,俄羅斯近年來加大了在北極地區的存在,軍事部署自然不在話下,與此同時,還在積極組建世界最大規模的破冰船隊,數量將達十幾艘,其排水量高達33500噸的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處於海試和建造中的已有3艘。除了俄羅斯以外,北冰洋沿岸的歐美各國也在積極謀劃對於北極地區的開發利用,除了為北極地區的海底資源所吸引,也看到了北極航道對於世界的重要意義。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經濟方面,北極地區冰層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據估計,這一地區的原油儲備和天然氣儲備分別佔全球未開發儲量的15%和30%。而目前全球能源緊缺、北極冰層變薄,正成為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勘探與開發的有力推手。此外,隨著冰川地融化,北極航道的開通也成為可能。
  • 38℃高溫融化黃金航道,或造就北極圈格局,中俄能否成為大贏家?
    最好的消息無非就是全球將多出一條黃金航道!此前東西半球的交流都是通過印度洋或太平洋,我們熟知的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等必經之路,早已飽和。  據分析,北極航道將極大的縮短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直線距離,世界多數國家可以利用該航道節省25%~55%的航程。
  •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工作研究取得四方面成效
    2019年,作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構建互聯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網絡,維護國際海運重要通道安全與暢通」重要任務的具體舉措,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領導下,9月10日至9月22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組織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烏魯木齊觀測站、國家廣電總局二〇一臺、天津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北極東北航道隨船綜合通信測試工作
  • 北極變熱緯度解凍航道成爭奪重點
    早期熱衷於北極航道開通的國家主要是英國、荷蘭和俄羅斯,在16至17世紀,三國的探險家開闢了經過西伯利亞海岸到達遠東的航線,以及從歐洲向西航行到達了格陵蘭島及哈德遜灣的航線。二戰期間,英美為向蘇聯輸送戰略物資,在1941年9月開闢了北極航線,起點是冰島,終點是蘇聯北方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