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工作研究取得四方面成效

2021-01-10 澎湃新聞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工作研究取得四方面成效

2020-04-12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著「冰上絲綢之路」之稱的北極航道是連通我國與歐美的最近航道,較傳統航線要減少12-15天航程,隨著全球氣溫逐年升高帶來的冰期縮短,其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正日益顯現。然而,存在高緯度自然條件和開發利用不足等因素,通信保障也成為影響航行北極的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為破解這一難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緊跟國家戰略部署和航運發展需要,主動謀劃、積極作為,不斷深化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紮實的成果。

0

1

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2014年對我國首航北極商船「永盛輪」開展調研,掌握了北極航行相關通信服務情況。2015年至2017年與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聯合開展理論研究,編制了《北極航線船岸短波通信方案》《天津海岸電臺北極航線(東北段)短波通信天線系統方案》。2016年、2017年兩次組織實船通信測試,初步掌握北極東北航道船舶與國內海岸電臺短波通信效果。2017、2018年兩年,在前期理論研究和實船測試基礎上,根據收集的國內外相關資料編制完成《北極東北航道通信指南》。2018年,依託天津海岸電臺綜合改造工程項目新建了雙層對數周期天線,大幅提升了海岸電臺短波定向北極的通信能力。

2019年,作為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構建互聯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網絡,維護國際海運重要通道安全與暢通」重要任務的具體舉措,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的領導下,9月10日至9月22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組織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烏魯木齊觀測站、國家廣電總局二〇一臺、天津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北極東北航道隨船綜合通信測試工作。此次測試,國內設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天津四個測試點,共計投入參試人員51人,派出全程隨船測試人員2人。測試覆蓋自白令海峽至挪威海間的整個北極東北航道,測試航程4000海裡,歷時14天,完成各類通信測試1300餘次。測試內容包括:短波SSB、DSC通信、北鬥定位和短報文通信、衛星通信、北極沿岸國海岸電臺DSC和安全信息播發等。其中,SSB測試累計465次,DSC累計402次,向沿岸國發送DSC測試91次,接收NAVTEX報文107條等。

0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檢驗了北極東北航道各種通信手段的實際應用效果

測試我國短波電臺對北極東北航道水上安全通信的保障效果,驗證了前期理論成果,實現了預期測試目標;驗證了北鬥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對北極東北航道的覆蓋範圍以及實際應用效果;考察了北極東北航道沿岸國通信保障能力,掌握了沿岸國通信保障現狀;驗證了海事衛星電話等其他通信手段的實際效果。

(二)驗證了我國建設北極專用電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測試結果表明北極東北航道沿岸國的現有通信保障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航海用戶的實際需要,驗證了在我國建設北極通信電臺的必要性;測試短波電臺保障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信的實際效果,驗證了相關技術方案的可行性。並結合理論分析研究提出了星基和岸基聯合保障北極航行船舶安全通信的建議結論及整體方案。

(三)北極航道測試專題報告獲得專家和上級認可,將北極海岸電臺建設納入海事「十四五」建設規劃

為更好地完成數據分析和測試總結,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運用航線標註、統計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對測試原始數據進行整理研究,編制完成《北極東北航道通信測試情況報告》等「一總四分」五個研究報告。報告論證了在我國建設短波電臺保障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信的可行性,為開展北極海岸電臺建設前期工作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得到上級領導和專家的認可,並促成北極海岸電臺建設納入了《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布局規劃(2021-2035年)》和海事「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

(四)相關工作受到媒體重點關注,宣傳了海事航保在支持國家戰略中的主動作為

幾年來,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研究相關工作得到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水運報、學習強國等多家媒體的重點關注,彰顯了海事航保在支持國家戰略中的主動作為,提升了社會影響力,有助於推動構建國內外更加廣泛協作的北極航海支持保障體系。

0

3

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推動北極海岸電臺建設

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北極通信海岸電臺建設工程,在哈爾濱、新疆選址建設通信臺站,形成以天津海岸電臺為中心站、多臺協同保障的北極短波通信網絡,解決我國北極航道通信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更好服務於「一帶一路」倡議和「冰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

(二)助推北鬥全球化海上應用

以北鬥在北極航道實船測試結果為基礎,繼續深化國家軍民融合戰略,與相關單位聯合積極推進北鬥在北極航道等國際重點水域的測試驗證工作,對北鬥三號系統的海上通信導航覆蓋範圍和性能指標進行測試,助力北鬥海上應用走向全球。

(三)編制北極通信航海圖書資料

修訂完善《北極東北航道通信指南》,為北極航行船舶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繼續開展「一帶一路」沿線海上通信保障研究,編制系列化航海圖書資料,提升成果覆蓋面和實用化水平。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暢通北極航行安全信息的獲取渠道,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國北極航海保障圖書資料序列。

供稿單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信息處、天津通信中心

原標題:《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極東北航道通信保障工作研究取得四方面成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圓滿完成第31次南極科考極地航海保障任務
    在南極,科考人員在中山站、維多利亞地新站共執行6項極地航海保障任務,前後歷時162天,先後完成 「雪龍」號科考船專用AIS移動基站、北鬥AIS船載終端及單人AIS示位儀(AIS-MOB)極地航行環境測試、維多利亞地新站附近海域海底掃測及水深測量等工作,首次運用無人智能測量艇在南極羅斯海水域發現新錨地,並製作完成該水域1:5000大比例尺專題海圖,為維多利亞地新站建設提供了至為關鍵的基礎數據資料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李曉明團隊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從而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在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中國日報8月12日電(記者 張之豪)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
  • 【中國網】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中國網】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安全通航 2020-08-13 中國網 【字體:大 中 小】 相關工作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的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隨著北極海冰季節性持續消退,北極航道利用成為現實。其中,北極東北航道是連接東北亞和北歐的最短可行航道,比傳統航線縮短大約三分之一航程。受季節所限,船舶只能在夏季海面冰況較好時通航,但航道上依然可能存在較為嚴重冰情,使船隻受困,引發險情。
  • 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新聞—科學網
    圖中的黑框、白框區域分別標記了「天佑輪」和「天恩輪」的位置,紅框標記出了商船東北方向上的浮冰情況。中科院空天院供圖。 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相關工作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的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中新社】中科院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
    (中科院空天院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獲悉,該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在衛星遙感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年夏季獲得成功應用示範,為兩艘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我國出版首部北極航行參考地圖集
    新華網天津11月24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24日在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首部全面反映北極航行相關知識的大型綜合性圖集《北極航海地圖集》出版發行。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柴進柱介紹說,由天津海事測繪中心牽頭組織編制的《北極航海地圖集》分序圖組、北極概況圖組、北極航道圖組、北極港口圖組、北極海圖目錄圖組、北極助航資源圖組和附錄7個部分組成,系統地展示了北極地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北極航道、北極港口、海圖覆蓋、助航與搜救服務資源、極地航行要點、法律體系、國際組織等方面的內容。
  • 雪龍號船長:北極東北航道"通航"時代已到來
    新華網「雪龍」號9月17日電專訪:北極東北航道「部分通航」時代已到來——訪「雪龍」號船長王建忠  新華社記者 璩靜  7月至9月,「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兩度穿越北冰洋進行首次跨北冰洋調查,成為我國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極東北航道的船舶,為我國未來參與北極東北航道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和航行數據。
  • 你所不知道的北極航道
    北極航道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羅斯歐亞兩部分的最短路線,開通時間較長,自2007年以來,夏季北極東北航道出現全線無冰的現象,完全無冰期可達30-40天。東北航道西起摩爾曼斯克,經北冰洋南部的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至太平洋白令海到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全長約5620nmile。
  • 中科院空間信息服務保障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
    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獲悉,該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在衛星遙感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年夏季獲得成功應用示範,為兩艘中國商船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中科院科研團隊為北極航道通航提供信息保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算法,為我國兩艘商船「天恩輪」和「天佑輪」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中科院科研團隊為北極航道通航提供信息保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算法,為我國兩艘商船「天恩輪」和「天佑輪」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提防海冰與惡劣天氣,這個科研團隊為行駛在北極東北航道的中國商船提供安全預警
    近日,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環境遙感與數值模擬合作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李曉明研究員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自動化程度高的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流程和海冰、海洋動力參數檢測、反演算法。相關工作為今年夏季我國「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的安全通航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中遠海特船長吳廣鋒: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吳廣鋒,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遠海特)的船長,北極東北航道的開拓者之一,如今已在海上度過了30多年。今年7月,記者見到了這位剛過50歲、臉上卻有了皺紋的老船長,回憶起「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時,他黝黑的臉上泛起了自豪的笑容。  2016年7月16日清晨,天津港匯盛碼頭,一批貨物緊鑼密鼓地裝上永盛輪。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約阿號」沿著冰川邊緣航行至馬更些島,在這裡又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1906年9月才成功抵達了阿拉斯加西海岸的諾姆港,人類對於北極航道400年探索終於畫上了句號。交通新幹線造船、航海技術的改進和地區性全球性貿易的增長在20世紀將北極航道從探險引向了商業利用。
  • 西北研究院在北極東北航道未來可通航性研究中獲進展
    20世紀70年代以來,北極地區持續變暖,增溫速率較快,北極海冰覆蓋範圍逐漸減小。21世紀以來,海冰範圍減小速率進一步加大,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以及多年冰均呈減小趨勢。2019年,有關報告指出,北極地區海冰減少趨勢仍將繼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周期性的無冰時段。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上的一條條航道成為這些成果和影響力的見證者。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
  • 影響北極生境的北極航道
    研究人員對船隻航行和燃料消耗方面的數據分析表明,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北極新航道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船在北極航道通行,而對這些船隻的管理幾乎沒有,這些船隻帶來了能夠造成氣候變化的各種汙染。>從挪威諾德大學高北物流中心的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來看,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沿西伯利亞海岸嚴寒水域的運輸量增加了58%。去年,船舶在該航線上航行了2694船次。
  • 2014年度中國航海科技獎評審初審結果公示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天津大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  7.交通行業信息系統風險防控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李璐瑤戴明成瑾趙祥模肖榕姚育章王林馬燕武俊峰鍾南康小勇劉佳王梓博段宗濤雷旭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長安大學浙江協同數據系統有限公司
  • 中國開通北極航道比過馬六甲省9天
    7月正式發行航行指南據新華社消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翟久剛昨日表示,海事局組織編制的《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指南》將於7月正式出版發行,通過新航道抵達歐洲,有望比通過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縮短航程近2800海裡、節約9天航行時間,經濟價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