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研究員李曉明團隊探索了利用遙感數據、模式預報數據輔助商船北極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並形成了一套算法,為我國兩艘商船「天恩輪」和「天佑輪」安全通航北極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2020年8月9日雷達假彩色合成影像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
隨著北極海冰季節性持續消退,北極航道利用成為現實。受季節所限,船舶只能在夏季海面冰況較好時通航,但航道上依然可能存在較為嚴重冰情,使船隻受困,引發險情。
李曉明表示,利用高時空解析度的空間觀測技術,尤其是具有全天候全天時觀測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等微波傳感器,可對航道上的海冰、海況進行近實時的觀測,進而對航道上的冰情、險情進行及時預警。
在「天恩輪」和「天佑輪」商船安全保障服務中,中科院空天院博士研究生黃冰清組織團隊利用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提供近實時的高空間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海面風場反演數據和高精度的海冰檢測結果,以及模式預報風場數據、海冰覆蓋數據、海冰覆蓋變化數據、海冰密集度數據等7類數據,提供安全服務保障96次。
其間,8月9日雷達衛星在東西伯利亞海域過境時恰巧拍攝到兩船相遇情形,研究團隊利用雷達影像數據,反演獲得該區域的風場分布情況。
李曉明表示,此次北極通航安全保障服務是一次成功的衛星遙感數據示範應用,提高了空間信息觀測技術在航運安全保障領域的應用能力,為北極通航船隻規避風險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指導,也為北極夏季安全通航奠定了技術基礎。下一步,該團隊將為更多的北極通航船隻提供空間信息安全保障服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