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給橋梁做CT、三峽清航道……重慶交大發揮創新引領優勢

2020-11-28 上遊新聞

人生病了,可以做CT檢查身體,橋生病了,也能用「CT」檢查橋梁隱蔽病害嗎?三峽庫區通航,如何讓水道保持暢通?全國首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如何將綠色融入航空?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重慶交通大學,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入駐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科研團隊最新科技創新進展裡。

他是名副其實的「橋梁醫生」

△「公路橋梁檢測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周建庭副校長到北京領獎(資料圖)

今年48歲的周建庭是浙江金華人,在重慶生活了32年。

山區橋梁及隧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建庭,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知名的「橋梁醫生」,專門和危橋整治打交道。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交大投入2.5億元建成面積250畝的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年3月16日獲批,6月28日揭牌。(資料圖)

「橋梁隱蔽病害往往難以發現、診斷,被許多人稱為危害橋梁安全的「第一殺手」。我們建設的實驗室,就是要更準確的治好橋的「病」。」周建庭告訴記者,自己給2000多座橋「看過病」,開出多個有效「處方」,包括2000年在國內首次完成了三峽庫區變動水位區部分淹沒橋梁的主拱圈塊石水蝕試驗和橋基水蝕試驗,用以指導三峽庫區縣鄉公路數千座橋梁的安全性評價工作。研發了8項實用橋梁加固技術,研究成果應用於2000多座橋梁的加固整治。

「我們研究的磁記憶檢測技術,能夠實現對橋梁工程隱蔽結構無損檢測。」周建庭笑著表示,這相當於醫生用CT對病人進行檢查。如重慶馬桑溪長江大橋是特大型橋梁,採用團隊首創的無外加激勵磁場的爬行機器人,帶著磁記憶掃描裝置進行檢測,可達到無損、精準、快速檢測的目的。

該實驗室先後取得了10項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支撐了12座世界之最的橋隧工程建設與運維,近30年我國每一座世界級的橋梁都有這個實驗室培養的學子擔當重任。面對橋隧比越來越高的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實驗室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從3000噸到5000噸內河航運升了級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楊勝發介紹情況。重慶交通大學供圖

隨著全球內河航運的發展,如何在滿足航運需求的同時又能維護河流系統生態健康,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緊密圍繞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設的國家戰略需求,以山區河流航道整治、平原河流航道整治、樞紐通航、內河港口設計建造、航道智能化為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科技攻關。

「現在三峽水庫的通航能力是5000噸級船舶。10年前,考慮到泥沙淤積等情況,人們只嘗試著通航1000噸級的船舶。」 重慶交通大學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楊勝發介紹,三峽水庫通航1000噸級到3000噸級,再到5000噸級的船舶,重慶交大楊勝發團隊的貢獻不可或缺。

楊勝發團隊先後承擔了兩個重大國家專項,對三峽水庫沿途進行詳細調研,逐步攻克三峽水利樞紐通航和船閘建設等技術難關,提升通航能力。2016年開始,團隊又聯合開展世界黃金航道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研究。

目前,交大投入2.3億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面積300畝的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據介紹,該中心的研究成果不只是在科研技術上有突破,它還承擔了長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試驗,研究水平處於世界內河航道研究第一梯隊。

其中,長江黃金水道擴能工程關鍵技術、新水沙條件下三峽水庫泥沙輸移規律及航道整治技術、通航河段岸坡生態治理關鍵技術、船閘水力學與樞紐船閘擴能關鍵技術與應用、內河數字航道建設關鍵技術與應用等代表性技術成功被推廣應用。

院士帶動重慶綠色航空產業發展

2019年12月27日,重慶交通大學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在兩江新區龍興總部智慧生態城正式掛牌。

回憶當天的掛牌儀式,該院常務副院長張銘很激動,「重慶交通大學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是全國首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它的誕生要感謝李應紅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空軍工程大學李應紅教授是重慶奉節人,多年來,一直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2019年,李應紅院士提出在重慶設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規劃建設綠色航空產業園等6項建議。僅僅在今年,李院士及其團隊專家就已到重慶十多次。」

據了解,該研究院是重慶市2019年軍民融合重大項目重大工程,也是科研創新型事業單位。研究院由中科院李應紅院士和歐陽明高院士、郭萬林院士等領銜的專家團隊支撐,技術團隊匯聚院士等國家級人才30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研究院已實質性展開無人機用高功重比微型渦輪電混合動力、綠色航空材料智能製造、轉子發動機等科研項目攻關並取得初步成果。

張銘告訴記者,按照計劃,今年底綠航院要初步研製出一款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飛行器樣機。未來5年,將致力於提升重慶及西南地區航空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並推動重慶航空工程技術領域全產業鏈的創新發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相關焦點

  • 重慶交通大學: 聚焦大工程發揮創新引領優勢
    特約攝影 鍾志兵\視覺重慶  用「CT」給橋梁看「內科」,檢測橋梁隱蔽病害;攻克三峽水利樞紐通航等技術難關,幫助提升三峽水庫的通航能力;建全國首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發展綠色航空產業……  11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重慶交通大學,了解該校科研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進展情況。
  • 三峽大壩重慶長江段將炸15處礁石[圖]
    東方網8月31日消息:昨日,中國三峽總公司透露,按照三峽工程建設主要控制性目標,明年10月,三峽工程將實現156米的蓄水目標。涪陵至銅鑼峽長江段將有15處礙航礁石,將趕在此前被一一炸掉。據稱,目前該江段航道整治設計將於9月中旬完畢,10月起開始炸礁,直到明年7月結束。為此,中國三峽總公司撥出5448萬元,專款現基本到位,工程現已進入招投標階段。
  • 重慶英才大會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
    )11月20日,重慶英才大會「交通強國 智匯交大」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強國戰略高端人才發展論壇在學校雙福校區舉行。活動現場,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旭煦教授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重慶交通大學主動融入、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人才培養實現對水陸空學科專業體系的全覆蓋。目前,學校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工程學科入選ESI排名前1%,8個專業進入國家一流專業。
  • 智齒科技入選「年度最具獨角獸潛力創新企業TOP20」
    12月2日上午,獵雲網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上頒布了2020「年度最具獨角獸潛力創新企業TOP 20」榜單。客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提供商智齒科技與各行業19家創新獨角獸共同獲此殊榮。
  • 重慶的旱熱與三峽大壩有何關係?
    所以,很多對三峽持否定態度的人,就喜歡利用這個自然變化的特點來做反面宣傳。有人曾經信誓旦旦的預言說,三峽建成後必然就會水災搬家、水淹重慶。不過,這次老天可真是跟那些喜歡拿三峽譁眾取寵的「預言家」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你們不是說三峽大壩要造成重慶的嚴重洪水威脅嗎?我偏偏要給你來一個特大乾旱。 然而,某些帶著有色眼鏡看三峽的人並不滿足於這些污衊三峽言論的破產。
  • 重慶交通大學70周年校慶公告(第1號)
    1951年,鄧小平同志主持的西南軍政委員會為建設大西南、修築川藏路設立了西南交通專科學校,重慶交通大學由是肇基。以首任校長穰明德為代表的創校先輩,用智慧和熱血詮釋並踐行著偉大的「兩路」精神。1960年,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水工系和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併入,組建重慶交通學院,面向全國招收本科學生。1972年,與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合併。1979年,恢復重慶交通學院建制。
  • 進一步發揮老科協組織橋梁紐帶作用 積極推進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陳至立指出,老科協組織要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要繼續做好調查研究和建言獻策工作,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繼續抓好服務「三農」特別是精準扶貧工作。
  • 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重慶交通...
    >     日前,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舉行。  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揭牌,將對重慶加快推進成渝地區發展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及加快構建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全國唯一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為12項世界第一橋隧工程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據悉,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科技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重慶交通大學為依託建設單位。
  • 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走進重慶交大 這座橋有近百位交大校友參與
    重慶交大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5月26日15時訊(首席記者 黃軍)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已經接近尾聲,這一大橋的修建攻破了許多世界級技術難題。今(26)日上午,「港珠澳大橋建設功臣走進交大」系列學術報告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港珠澳大橋SB01標總監程志虎、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兼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港珠澳大橋CB01標項目黨工委書記王樹枝三位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專家與交大學子展開了對話。
  •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2020-08-12 0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最早出現了「降維攻擊」一詞,因其概念與網際網路行業的某些商業競爭實踐異曲同工,所以也時常被大家拿來形容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顛覆型創新。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光輝城市CEO宋曉宇2020年11月14日,全國建築設計行業創新創優學術峰會數字孿生城市專場暨「數字孿生·重慶」發布會在重慶成功舉辦。此次發布會上,由光輝城市與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打造的超大規模數字城市——「數字孿生·重慶」首次亮相,揭曉了光輝城市在數字孿生領域的初步戰略布局。
  • 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怎麼建?院士大咖來支招
    近日,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重慶交通大學召開,院士、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找「點子」、指「路子」。鄭皆連、杜彥良兩位院士及業內多位專家獲聘擔任該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 2020「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評選」正式啟動
    評選維度:十大維度遴選網安產業創新力量網絡安全產業的碎片化與複雜化,導致常規評選缺乏細分,難以輸出強專業高權威的綜合評選。此次,創新百強評選基於內核創新驅動力,全維度挖掘網絡安全細分領域創新企業,推動網絡安全「由領先品牌帶動大眾認知」到「行業技術普及帶動大眾認知」的轉變。
  • 獻身三峽工程的古橋
    原標題:獻身三峽工程的古橋   ■三峽述先橋(資料圖片) 陶靈/重慶萬州區  被譽為「橋都」的重慶,歷史上的古橋眾多,三峽工程建設蓄水175米,共淹沒尚存完好的三峽古橋43座。其中對17座實施了異地搬遷復建,1座原地加固保護,另有25座進行了拆除。
  •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中以下部分提及西部(重慶)科學城及高新區部分↓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8.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發揮好創新引領功能,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現代化新城。
  • 發揮職能優勢 實施「四大行動」
    品牌建設成為促進陝西蘋果做大做強的「助推器」。伴隨著陝西蘋果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何在全國眾多蘋果主產區中率先突圍、實現優質優價的目標,品牌建設成為了關鍵。質監系統精心組織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指導蘋果生產企業採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水平。積極開展誠信計量建設,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和違法「黑名單」制度,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 成都商業航天布局分散,哪個區能「C位出道」?
    (2020—2022年)》出爐,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行動方案,實施「星河」智能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重大工程,建設人工智慧(AI)衛星總裝工廠,打造通導遙一體化空間信息大數據中心。剛出爐的四川新基建行動方案中,「星河」衛星網際網路工程主要就由國星宇航牽頭建設。
  • 抖音「造音行動」寫下音樂市場新玩法
    在第五期的「造音行動」裡,席捲而來,霸榜了抖音音樂飆升榜TOP1 足足一周的時間,橫掃各類創作bgm。 而在進入「造音行動」之前,這首歌曲,也不過是抖音短視頻裡數以萬計bgm中的一首。 無論是平底起高樓地玩轉可視化宣推還是整個過程中適配度極高的策劃,抑或著是持續性保持輸出與聯動的策劃,「造音行動」都正在用數據,嘗試顛覆刻板印象裡對「爆款音樂生命力短暫」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