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處炸礁石地點。
東方網8月31日消息:昨日,中國三峽總公司透露,按照三峽工程建設主要控制性目標,明年10月,三峽工程將實現156米的蓄水目標。涪陵至銅鑼峽長江段將有15處礙航礁
長江重慶航運工程勘察設計院副院長羅宏介紹,涪陵至銅鑼峽長江段全長107公裡,這次被炸掉的15處礙航礁石,施工總量為106萬立方米。被炸掉的礁石總量,可以在一個標準足球場(長105米,寬68米)上,堆碼150米高。其中,體量最大的要屬長壽區的王家灘,共有23.5萬立方米,其餘的剪刀峽、黃草峽、爐子梁等也類似。
為不影響航道暢通,及環境防洪,被炸的礁石,將被拋到距離礁石兩公裡範圍的規定區域。羅宏介紹,施工過程中,或多或少對正常航運帶來一些影響,不過,炸礁時會採取一些安全保障措施,事前發通告,施工時設置警戒線,對過往船舶發出信號等,以保障施工通航安全。
羅宏稱,實施銅鑼峽下口至涪陵河段礙航礁石的炸除工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175米蓄水後,大型船舶,及萬噸級船隊通航安全、暢通問題。因為這15處礁石均在156米蓄水面以下,提前施工,可避免大部分陸上炸礁變為水下炸礁,減少工程投資和實施難度,確保工程質量。
據悉,早在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前,長江航道部門曾對三峽大壩至涪陵長江段進行航道整治,共炸掉蠶背梁、觀音灘等9處礙航礁石。長江航道局介紹,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川江航道的情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蓄水至135米水位之後,長江三峽航運條件發生了直接的轉變:江水變緩了、變深了、變寬了。沿江兩岸山腳、岸嘴、突出的巨石等被淹沒,航道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變,而有些河段更是一躍成為優良河段。如巴陽峽河段蓄水前河寬只有100餘米,蓄水後變為1000餘米。另外,隨著航道狀況的改善,長江行船油耗將減少,載重噸位將增加。
據測算,156米蓄水後長江航運的成本將從目前每噸公裡0.05元的基礎上降低30%左右,遠遠低於陸路運輸每噸公裡0.5元左右的成本。長江航運將擁有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
而到了三峽工程蓄水175米水位後,重慶航道條件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川江中的險灘、險段消失;江面拓寬,控制單向航行的區段能夠實現雙向航行;而庫區回水可改善大壩上遊570公裡到650公裡的航道,在這一區段內的航道可以通過萬噸級船隊,並可直達九龍坡貨櫃碼頭。
有關專家介紹,目前,長江的年通航能力大約在3400萬噸左右。三峽工程建成以後,其年通過能力將升至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四成左右;對大型輪船而言,宜昌至重慶之間的航程可以縮短約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