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活越來越近了,浮動城市會是未來形態嗎?

2020-12-05 愛範兒

13 個世紀前,荷馬人就曾設想過一個被青銅器包圍的神話般的漂浮城市,後來的人們自然也不會放過海洋這個遼闊世界,設計出了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水上城市,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它依然是一個烏託邦幻想,水上城市還被吐槽只是矽谷億萬富翁試圖逃稅的玩具城。

沒想到現在,因為嚴重的氣候危機,它開始離每個人如此之近。

據最新統計,2100 年,海平面將上升 2 米,本世紀末海平面上升就會淹沒 500 多個沿海城市,波及全球 15 億人口。

▲由於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層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遠超預期.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世界上最大的 10 個城市中,將有 9 個因此在 2050 年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攻擊,像吉里巴斯這樣的低洼珊瑚環礁國家將完全消失。

於是聯合國最近召開了第一屆可持續浮動城市圓桌會議,表示大力支持和研究浮動城市,以應對氣候危機、疾病爆發,容納氣候難民。一個名為 Oceanix City 的浮動城市項目同步公布。

計劃中,這個項目中的浮動城市是一個零排放城市。

它系泊在距離海岸一英裡的海面上,一共由 6 個村莊組合而成,每個村莊又有 6 個 4.5 英畝的六邊形社區,每個社區可以容納 300 人居住,總計達到 10,000 多人。

通過模組化設計,城市可隨時間發展、變換、適應不同環境。但為了保持安全,建築物不會超出 7 層,建築的含水層可以吸入過濾清潔的水源,水下的海洋農村客運養殖和提供食物,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而且它的架構十分穩固,城市本身由特殊材料「biorock」製成,這是一種通過將水下礦物暴露在電流中形成的石灰石塗層,比混凝土硬三倍,並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強,因此可以抵禦洪水、海嘯,以及 5 級颶風。

但因為它以浮橋結構為基礎,因此只能建設在較淺的水域,作為沿海城市空間的延伸,或成為被水域淹沒地區的「救生筏」。

這是屬於浮動城市中的一種——浮橋式結構,阿姆斯特丹 Ijburg 的浮動房屋也類似這種。還有一種稱為半潛式結構,幾近於石油鑽井平臺的設計,能夠建造在深水區上。

或許你想像中的浮動城市,是能一大群人隨著海浪前行,浪漫地在世界各地漂流。但請停止想像,至少現在對普羅大眾來說,它更像是天方夜譚。

因為在那樣一座無限漂流的海上城市中,不僅隨時要承受 20 米高的巨浪衝擊,還有每日都可能出現的風暴吹襲,一半的人會整日暈船大吐,另一半人的生活只能隨著海浪大起大伏。

▲ 圖片來自:camila castillo,Unsplash

那麼隨著氣候問題持續加劇,再加上七大洲上的人口越來越擁擠,現實中的浮動城市,離我們的未來生活到底還有多遠?

現在,技術上基本已經實現了在深海水域建立居住結構,海洋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例如北荷蘭的 Andjik 水庫,就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浮式太陽能裝置」,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基礎,我們也已經能在浮城基地上鋪設馬路,興建樓宇和公園,還有核電站、酒店、餐館、學校、農場、衝浪池……

▲Seasteading Institute 對法屬玻里尼西亞人工浮島的設想 . 圖片來自:Seasteading Institute

但正如聯合國浮動城市圓桌會議討論中心的博士 Nathalie Mezza-Garcia 所說:

我毫不懷疑浮動城市將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成為現實,但最大的挑戰將是法律和政治,而不是技術。

要不是氣候危機的日益迫切,浮動城市可能不會被提上這樣備受關注的日程上來。

雖然這次聯合國的支持將浮動城市打包成了一個更具政治可行性的概念,但是仍然也有很大的商業障礙,畢竟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第一次高科技迭代的成本可能確實過於昂貴,過程也很複雜,而且在危機沒有真正肉眼可見時,一切看起來都可以無限順延。

而且浮動城市的房產所有權、水資源所有權也都是模糊的,它目前還是屬於海洋上的私人建築,法律上也沒限制任何框架。

▲ 圖片來自:Seasteading Institute

接下來我們最快可以見到的浮動項目可能是:為技術園區而建設,例如大型科技公司在國際水域建立數據中心,可以繞開監管障礙;或者在旅遊業當中,像迪士尼一樣擴大其海上郵輪項目,建造漂浮主題公園等等。當然了,還有頂級富人私建的海上別墅群。

只有當社會、政治、商業和技術真正一起驅動起來,我們才有更足夠的可能性生活在海面上。

文中除標註外圖片均來自:Oceanix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這也太誇張了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探索能源問題解決之道的中國正將目光投向海洋開發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動核電站。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  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其次,浮動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
  • 荷蘭工程師設計出浮動大城市,來對抗海平面上升
    荷蘭是一個極度低洼的國家(Netherlands按字面的意思是低地國),3分之2的人口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現在,在世界海平面上升的戰線上,這個領域的創新需求更加重要。來自荷蘭海事研究所(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Netherlands,MARIN)的荷蘭工程師,發表他們的浮動大島嶼新概念。
  • 解密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為偏遠島嶼供應能源
    海上浮動核電站,無疑是未來海上能源保障的重要選項。提到海洋、核電站,很多人往往想到的還是其安全性。海上浮動核電站(也稱浮動堆)究竟安不安全?其實,離岸小型模塊化浮動堆的安全性優於目前在運的陸基核電站。首先,浮動堆功率較小,設計上採用更先進的理念,本身固有的安全性就很高;其次,浮動堆處於遠離陸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嘯影響,即便發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
  • 心中的未來城市 究竟是個什麼樣(組圖)
    他把自己設計的一座浮動的海上城市取名叫做「City of Meriens」,meriens是他自己生造的詞,用以描繪那些天生就屬於海洋的人。>  Jacques Rougerie是法國著名的海洋建築師,曾經設計過性能出色的海上探索平臺,不過他一直的心願,是打造一座海上城市。
  • 海上漂浮城市:烏託邦式未來人類居所或7年後問世
    「海上城市」設計圖之「海中綠洲」「海上城市」設計圖之「破舊立新」據美國《Details》雜誌8月17日的報導,全世界首座海上城市也許在7年後就將問世了。美國非政府組織海洋家園協會(Seasteading Institute)正致力於在公海上建立一個城市國家,希望它既成為融合了最新科技的宜居家園,同時也是不受現存法律和道德約束的自由主義樂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該組織正在不斷地籌集捐款。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的創始人皮特•泰爾已經為這項藍圖捐贈了125萬美元。
  • 未來城市:六邊形組成的海上漂浮城市
    BIG事務所發表海上城市概念圖:可抵擋颶風的漂浮城市   BIG unveils Oceanix City concept for floating villages that can withstand hurricanes
  • 煙臺將建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2021年投入運行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近日召開的「2018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說,中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將在山東煙臺建設,用於發電、供蒸汽、海水淡化。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該核電站總投資140億元,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項目,已於今年開展前期工作,預計2021年投入運行。
  • 俄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
    導語:8月24日,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俄羅斯將修復全球唯一海上浮動發射臺——「海上發射」項目的海上浮動發射臺,經初步估算,修復工作需花費350億盧布。鮑裡索夫在「軍隊-2020」論壇上表示,他本人於一周前視察了系泊於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海上浮動發射臺。
  • 未來有可能建造「水下城市」,將海洋利用起來,供人類生活嗎?
    自古以來,海洋中總是充滿了很多神話,我們在看很多科幻作品的時候,也總能看到海底下建造著宮殿,生活著各類海底精靈。比方說,在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中,海底有龍宮,龍宮裡住著龍王。而在科幻電影《海王》中,海底則有著一個各類體制健全的海底王國。那麼,在如今世界人口越來越多的今天,人類有可能在未來建造「水下城市」,從陸地上移居到海洋中生活嗎?
  • 人類將要建造水下城市,你要去哪裡買房子嗎?
    人類將來人口越來越多,生活在水底城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設計跟規劃中的海底城市海底生物圈2號「海底生物圈2號」完全自給自足,可沉入海底也可漂浮於海上,只要有海洋的地方,就可以去。一個水下城市概念,八個生活工作與農場的場所,圍繞著一個大型生物群落而建。漂浮的摩天大樓——「旋轉城」從技術上講,「旋轉城」(Gyre)不是漂浮的摩天大樓,更像是「海底刮刀」。「旋轉城」是從一個浮動平臺下降至海面400米處。這個浮動平臺有四個「臂膀」,為整座城市提供浮力,為大型船隻提供停靠的港灣。
  • 杜拜造價2200萬海上浮動住宅,讓人類水下生活成為了現實
    在杜拜海岸的清澈藍色的海水中,有不少被稱為歐洲之心的人造島嶼,規模非常小,也稱為浮動住宅,即「 浮動海馬「。在2016年初推出時,首個耗資280萬美元。自那時起,開發公司Kleindienst一直在推出更大的房屋,耗資約330萬美元,約2200萬元人民幣。
  • 世界上「第一個」漂浮在海上的城市,兩年可繞地球一圈!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目前的技術發展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曾經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東西,現在都被創造出來了。今天,小編和大家介紹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建築,它就是「自由號海上漂浮城市」。它是由美國佛羅裡達州自由之船國際公司設計。
  • 這些建築,可能在未來100年內發生,下一代將生活在這個未來世界
    你有沒有想過 在未來的100年裡,我們的孩子將過什麼樣的生活?假期中 他們將帶著什麼旅行?將會有什麼樣的熱門景點?是藝術家Vincent Callebot的浮動城市項目,支持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 浮動核電站工程首次曝光,中俄領先,為何我國卻只有2%來自核電?
    世界核電站建設排行榜隨著我國近些年來經濟的突飛猛進,對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旦一個國家失去了電力,那麼不僅民眾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不便,整個國家的各個部門也會陷於癱瘓,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能也成為一種新的綠色環保能源。
  • 陽光100喜馬拉雅:時代的問題,讓煙臺海上城市綜合體回答
    每個城市,都需要一座城市綜合體。現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建築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高度。一直以來,城市綜合體作為城市的TOP建築形態,被賦予了超過建築本身的更多意義。城市綜合體皆誕生在高度繁榮的城市,又引領城市走向全新的繁榮階段。
  • 中核集團攜手英國船級社開發浮動核反應堆
    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籤訂框架協議,共同設計開發利用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根據該框架協議,這個雙方共同開發的「浮動核反應堆首堆」,將為中國離岸開發提供電力支持。
  • 運用海上「漂浮農場」解決糧食危機?LED也來參一腳!
    伴隨不斷惡化的全球氣候和不斷增加的人口壓力,全球糧食危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前段時間,西班牙巴塞隆納Forward Thinking Architecture公司提出了一個可能解決未來全球糧食危機的構想——智能漂浮農場,設計出了一座以太陽能為動力的,200萬平方英尺(約合18.6萬平方米)的水上農場,包括漁場、水培花園以及為駁船提供動力的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等。無獨有偶,荷蘭beladon公司也正推出漂浮農場,停靠在鹿特丹港口,將生產各類牛奶和酸奶提供給鹿特丹城內消費者。
  • 產業觀察 | 地下城:未來城市的自我救贖新方式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在地下5000米的深度去建設可容納幾十億人的「未來城市」,在現有技術條件限制下也無法實現,因為目前還沒有研究出壽命長達2000年的建築材料,礦業工程到達地下1000米就會遇到非常多的「深部」課題。
  •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合村並鎮」實施後,未來農村會消失嗎?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進入城市生活,享受比較好的教育、醫療等條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之前農村發展的機遇比較少,也導致很多人湧入城市,並選擇在城市「安家立業」。那麼,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未來農村會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