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2020-11-23 澎湃新聞

美媒:美國用人工智慧識別中國防空彈發射場,準確率90%

據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美媒稱,在情報機構中,只有為數不多受過訓練的分析人員從事從浩如煙海的衛星圖像中尋找未公開宣布的核設施或秘密軍事場所的工作。但是,使谷歌和臉書公司的人臉和喵星人圖片的自動過濾成為可能的那種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在針鋒相對的間諜世界中也可能被證明是無價之寶。一個

早期的例子

是:美國研究人員已經訓練了發現中國地對空飛彈發射場的深度學習算法,其速度要比人工分析快數百倍。

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11月21日報導,深度學習算法被證明能夠幫助先前不具備圖像分析經驗的人員,找到散布在中國東南地區近9萬平方公裡區域內的地對空飛彈發射場。這種基於神經網絡——即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過濾並從中學習的層狀人造神經元——的人工智慧可媲美人類圖像分析專家在定位飛彈發射場時取得的

90%的總體準確率

。也許更加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深度學習軟體幫助人類把

找出潛在飛彈發射場的時間從60個小時縮短至僅42分鐘

密蘇裡大學地理空間智能中心主任、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柯特·戴維斯說:「算法被用來尋找據說被高度懷疑存在飛彈發射場的位置,然後由人工對搜索結果進行評估以確保準確,並弄清算法節約了多少時間。」

報導稱,密蘇裡大學的這項研究於10月6日發表在《應用遙感雜誌》上。

該研究是在衛星成像分析人員正在被大數據的洪流淹沒的背景下展開的。知名商業衛星成像公司DigitalGlobe每天生成大約70兆兆字節的原始衛星成像數據,更不用說來自其他商業衛星和政府間諜衛星的所有成像數據了。

戴維斯和同事們證明了現有的深度學習模型——它們經過了針對衛星成像分析的培訓和改進——能夠如何發現讓情報機構和國家安全專家產生極大興趣的潛在目標。這些深度學習模型——包括GoogleNet和微軟研究公司的ResNet——最初建立時的目的是從傳統照片和視頻信息中發現目標並進行分類。戴維斯和同事們對這些模型進行了調整以使它們適應解讀衛星成像數據的難題和局限,例如培訓一些能夠解讀彩色和黑白圖像的深度學習模型,以備在只能獲得地對空飛彈發射基地的黑白圖像時使用。

事實上,分析人員廣泛依賴於衛星成像技術對朝鮮武器計劃的發展進行跟蹤。人類分析員很可能已經發現了這個幅員相當狹小的國家境內現有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地對空彈發射場。但是類似的深度學習工具可以幫助自動標記在朝鮮或其他國家境內出現的新的地對空發射場。對已有和新的飛彈發射場的了解有時可以引導分析人員發現其他可疑地點,因為各國通常把地對空飛彈發射場設置在特定區域以防其附近的寶貴裝備遭到空中打擊。

報導稱,研究人員最終只利用了大約90個得到肯定確認的中國飛彈發射基地樣本來訓練人工智慧。規模如此小的培訓數據集在正常情況下或許無法取得準確的深度學習成果。為了繞過這一問題,戴維斯和同事們通過在不同方向上對原始圖像稍作改變,把這90多個培訓樣本轉化成了89.3萬個培訓樣本。

報導稱,這項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學習成績很可能得益於地對空飛彈發射場的規模相當龐大,並且從衛星的俯拍照片上呈現獨特的形狀。戴維斯提醒說,在試圖分析較小的目標如車載飛彈發射器、雷達天線、車載雷達系統和軍車等的時候,深度學習算法將面臨大得多的挑戰,因為現有衛星圖像在提取識別特徵時沒有那麼多的像素可以使用。

(原題為《美媒宣稱美國用人工智慧分析衛星照片 搜尋他國飛彈發射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人工智慧,美國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美B52試探中國日媒打雞血:解讀出了三個意思
    【外媒:美2架B52進中國識別區】【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五角大樓拒絕遵守中國規則」!美國兩架B—52遠程戰略轟炸機26日在事先沒有通報中國的情況下,進入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儘管美方聲稱這是早就計劃好的訓練習的一部分,但不具名高官又聲稱美國「不得不挑戰中國劃定的防空識別區,以便向中方表明美國認為中方此舉並不適當」。
  • 解析各國防空識別區:美從海岸線外延至200海裡
    解析各國防空識別區:美從海岸線外延至200海裡   防空識別區制度始於美國和加拿大。自1950年起,美國頒布法規,宣布在其領海以外數百公裡的若干點連線之內建立「防空識別區」,「一切飛往美國的外國航空器,在進入防空識別區時,須提出飛行計劃並隨時不斷報告所處的位置」。美國現在已經擁有北美防空識別區、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夏威夷防空識別區、半島防空識別區和在「9?11」襲擊後建立的華盛頓特區防空識別區。
  • 人工智慧看臉識疾病:準確率90%,擔憂歧視性濫用
    1月7日,總部位于波士頓的人工智慧公司FDNA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通過訓練數萬張真實的患者面部圖像,人工智慧能夠以較高的精度從人臉照片中識別出罕見遺傳症候群。在這項研究的兩組獨立測試集實驗中,人工智慧算法被要求列出每張面部圖像可能代表的症候群,並按不同症候群的概率依次排序。實驗結果顯示,人工智慧有90%的概率能成功地在前10個答案中列出正確的疾病名稱。人工智慧還在三個獨立實驗中戰勝了臨床專家。
  • 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中新網·湖北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10:23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提升解析速度強化網絡安全 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武漢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慧課天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 感染者行動軌跡公布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波音737 Max被批准復航 這家美國航空公司將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 百度上線英語語音輸入功能識別準確率高得驚人
    Facemoji英語語音實時識別詞準率達90%以上     百度國際輸入法Facemoji在2016年於美國發布,憑藉其前沿的AI技術及有趣的個性化特色,成為美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輸入法。在聲學模型訓練過程中,Facemoji藉助了百度高性能的漢語模型進行遷移學習,利用百度準確率極高的中文語音識別系統來改善英語識別的準確率。  此次上線的英語識別系統選擇三音子作為聲學建模單元,採用深層長短時記憶循環神經網絡結合連接時序分類的技術構建模型,從而有效利用語音序列前後的相關性提高識別的準確率。
  • 美媒:中國使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向太空部署衛星,打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時報》9月9日報導,中國最近用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了新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其在經歷了短短2天時間的太空遨遊後成功返回,顯示出中國的太空梭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在以後更加便捷廉價化的和平使用太空。這也引發了國內外持續的高度關注和猜想。
  • ...搜狗推出「唇語識別」技術;美國宇航局發現迷你太陽系 | 雷鋒...
    搜狗推出「唇語識別」技術,垂直場景下準確率達90%搜狗官方表示,通過複雜端到端深度神經網絡技術進行中文唇語序列建模,經過數千小時的真實唇語數據訓練,終於取得了唇語識別效果。在非特定人開放口語測試集上,該系統達到60%以上的準確率,超過google發布的英文唇語系統50%以上的準確率,在垂直場景如車載、智能家居等場景下甚至已經達到90%的準確率。
  • 中國防空飛彈太大不適合「一坑多彈」?2014年一款飛彈就「打臉」
    2017年6月28日,中國首艘055型萬噸大驅下水。僅僅6個月之後,網上就有傳言,中國的第二艘055型驅逐艦也即將下水。055的進度如何,相信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055的性能如何,其實無需多言。那麼現在有很多細節性的事情大家極為關心,比如055的防空武器,想要實現一坑多彈,會選擇什麼型號的飛彈?因為根據美國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實現了「一坑四彈」之後,不僅使防空飛彈數量大幅增加,而且大大提升了對中近程的掠海反艦目標的攔截能力。所以,對於擁有112個垂髮單元的055艦來書說,實現一坑多彈也是其提升戰鬥能力的重要舉措。
  • 中國EMP彈讓美航母不敢前進一步,德州電力研究所讓美國媒體住嘴
    美智庫評中國核電磁脈衝飛彈可讓美方衛星、地面設施和網絡毫無用武之地,以至於摧毀、破壞美軍指揮控制體系,拒止美軍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據說發表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國威脅論專家比爾·格茨。當然不管他們怎麼誇大中國的防禦體系,對於這種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開始發展的武器,中國是有必要加大力氣研究的,因為這種武器在戰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效果明顯。
  • 準確率高達97.5%:天文學家利用人工智慧,識別出56萬個星系
    由於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工智慧AI高靈敏度,在圖像中已經識別出多達事實上,使用人類準備的訓練數據,人工智慧成功地對星系形態進行了分類,準確率為97.5%。然後,將訓練好的人工智慧應用於全部數據集,它在大約8萬個星系中識別出螺旋形,其研究發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人工智慧識別初露鋒芒:可根據照片識別攝影師
    在一項新的國際跨學科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人工智慧算法分析近 60000 張二戰時期的歷史照片發現,人工智慧可以根據照片內容來識別攝影師的身份。相關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科學雜誌 IEEE Access上。
  • 美智庫:中國飛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11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以「仔細研究這張照片:這是美軍最糟糕的噩夢」為題發表關於中國飛彈和美國防禦系統的矛與盾的文章。不得不說,為了吸引眼球,美國專家們也是花費不少心思起標題。近年來,美媒上「噩夢」(Nightmare)「恐懼」「最可怕」等詞彙屢見不鮮。在這篇關於中美飛彈攻防的文章封面,美媒配了一張中國海軍鷹擊-62遠程反艦飛彈的圖。
  • 人工智慧診斷皮膚癌準確率達91%,未來手機當醫生不是夢
    他們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用近13萬張痣、皮疹和其他皮膚病變的圖像訓練機器識別其中的皮膚癌症狀,在與21位皮膚科醫生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後,他們發現這個深度神經網絡的診斷準確率與人類醫生不相上下,在91%以上。深度學習為醫學添磚加瓦在中國,皮膚癌並不是癌症家族中特別矚目的成員,這是因為黃種人的皮膚癌發病率要低於白種人。
  • 人工智慧能「聽咳嗽識新冠」?研究人員:準確率達98.5%
    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試圖通過人工智慧算法識別新冠患者,「只要聽到咳嗽聲音,就能知道這個人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報導稱,相關研究結果發布在電氣電子工程學會的《醫療生物工程》期刊上。論文共同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蘇比拉納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就算是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你發出的聲音也會變得不一樣。」
  • AI識別腦膠質瘤基因突變 準確率超過97%
    近日,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工智慧可以僅通過檢查大腦的3D圖像來識別腦膠質瘤中的特定基因突變,其準確率超過97%。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瘤,佔所有惡性腦瘤的3/4。儘管具有IDH酶突變的腫瘤通常預後較好,但高級別腦膠質瘤(HGG)仍是「致命殺手」,五年生存率僅為15%。
  • 美媒:用網絡系統,日本教授:用間諜衛星
    此前委內瑞拉就利用我國的JY-27A反隱身雷達發現過其蹤跡,也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表示敘利亞也用同款雷達在中東"看透"過F-35的隱身偽裝。那麼除了用毫米波雷達"硬剛"F-35之外,對付它還有什麼辦法呢?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多方消息稱,憑藉現有多種技術都能夠探測到F-35的行蹤,其並非像美國軍工企業吹噓的那樣強大。
  • 熱議 | 人工智慧時代的崩塌?人臉識別技術或將被禁
    所以美國警方嚴肅地表示,人臉識別技術實在是「必不可少的」、突破性的現代刑偵工具。「人臉識別威脅論」的支持者們對此深感欣慰,他們認為這項技術是「邪惡」而「危險」的,理由是這是政府實施高壓監控的手段。同時,諸多民權倡導者和人工智慧研究者也加入了這次反對運動中,旨在向立法者和美國民眾揭露人臉識別的缺陷。
  • 美國疫苗能防90%的感染,中國疫苗如何?鍾南山表態:應該差不多
    鍾南山:差不多日前,輝瑞疫苗率先發布三期研究結果,數據顯示,輝瑞疫苗證明病毒棘突蛋白是有效的免疫原,能夠阻止90%的感染,為後續疫苗研發掃清了障礙。對於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中國研發新冠疫苗,鍾南山首次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中國的疫苗的效果與輝瑞疫苗差不多,但中國疫苗需要在第一階段試驗結束後,才能發布正式的結果。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稱,中美已經為將來的海底人工智慧(AI)主導權展開爭奪,文中專門提到中國多種新型水下無人潛航器,例如像魚一樣航行的HN-1,「它們將以優異隱形性能用於水下作戰,對抗美國海軍」。
  • 美報告盤點中國軍力十大進展 猜中國何時用核武
    【環球軍事報導 記者 劉昆】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2月8日報導,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年度涉華報告篇幅浩大,其中有十大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忽視。二、中國常規潛艇變得更加危險報告稱,中國已成功研發一款高效的潛艇用空氣獨立推進系統(AIP),這將使中國常規潛艇浮出水面充電的次數減少,使其能在水下運行更長時間以避免被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