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診斷皮膚癌準確率達91%,未來手機當醫生不是夢

2020-12-04 澎湃新聞

人工智慧診斷皮膚癌準確率達91%,未來手機當醫生不是夢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2017-02-08 22:10 來源:澎湃新聞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身上的一顆痣變得有些奇怪,你會怎麼做?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但很多人因為工作忙、去醫院不便等種種原因,往往不會及時去檢查。現在,人工智慧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開個攝像頭讓機器醫生幫我們看一看,這是不是皮膚癌的早期症狀。

史丹福大學一個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個皮膚癌診斷準確率媲美人類醫生的人工智慧,相關成果刊發為了1月底《自然》雜誌的封面論文,題為《達到皮膚科醫生水平的皮膚癌篩查深度神經網絡》(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他們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用近13萬張痣、皮疹和其他皮膚病變的圖像訓練機器識別其中的皮膚癌症狀,在與21位皮膚科醫生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後,他們發現這個深度神經網絡的診斷準確率與人類醫生不相上下,在91%以上。

深度學習為醫學添磚加瓦

在中國,皮膚癌並不是癌症家族中特別矚目的成員,這是因為黃種人的皮膚癌發病率要低於白種人。但在美國,皮膚癌卻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540萬美國人罹患皮膚癌。以黑色素瘤為例,如果在五年之內的早期階段檢測並接受治療,生存率在97%左右;但在晚期階段,存活率會劇降到14%。因而,早期篩查對皮膚癌患者來說生死攸關。

一般情況下,來到醫院或診所後,醫生會基於視覺診斷進行臨床篩查,再對疑似病變部位依次進行皮膚鏡檢查、活體組織切片檢查和病理學診斷。

醫生使用皮膚鏡進行檢查。

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人並不會及時為皮膚上出現的一些細小症狀而跑一趟醫院。因而,基於人工智慧的家用可攜式皮膚癌診斷設備將大大提高早期皮膚癌的篩查覆蓋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但是,癌症診斷,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人工智慧能夠勝任將黑色素瘤從普通的痣中篩選出來的任務?史丹福大學這個聯合研究團隊的結論是: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醫生診斷準確率十分驚人。

「我們意識到這是可行的,機器不僅能做,而且能做得和人類一樣好」,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助理教授Sebastian Thrun說道,「這時候我們的想法完全變了。我們說,『瞧吧,這不僅僅是個學生作業,這可能有益於全人類』。」

這種視覺處理算法基於時下大熱的深度學習,即通過大量的數據作為示例來訓練機器完成某些特定任務。近來深度學習不僅在視覺處理方面大放異彩,也在其他不同的領域碩果纍纍,譬如谷歌的圍棋AI阿爾法狗,就是在學習完3000萬張人類棋譜後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在機器學習過程中,開發者不再需要對解題方法進行編碼,而是任由計算機通過學習示例數據自己「摸索」出解法。具體到皮膚癌診斷這個案例中,就是研究者不再需要自己總結中皮膚癌在外觀上的一些規律性特徵來教會計算機,而是由它自己總結其中的模式。

以谷歌一個區別貓狗的算法為藍本

研發者們沒有自己另起爐灶,而是以谷歌的一個能在128萬張圖像中識別1000種物體的算法為藍本進行加工。谷歌的這個算法原本是用來區分喵星人和汪星人的,現在,研究者們需要訓練它區別良性脂溢性角化病(benign seborrheic keratosis)和角化細胞癌(keratinocyte carcinomas)、普通的痣和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s)。

但是,在數據方面,研究團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並不存在一個現成可用的龐大皮膚癌資料庫。所以,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從網際網路上收集數據,與斯坦福醫學院進行合作,給這一大堆混亂的照片分類貼標籤。這工作並不容易,畢竟,原始數據裡的語言就有好幾種,光把這些翻譯統一就很耗時。

接著,聯合研究團隊再一起對這鍋大雜燴進行篩選。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會使用皮膚鏡,一種手持的顯微鏡,對相關部位的皮膚進行放大觀察,形成的醫學影像具有一些固定標準。但這裡的大多數照片不是專業的醫學影像,角度、尺寸和亮度五花八門。最後,他們選出了129450張皮膚病變圖片,其中包含2032種不同的疾病。每張照片是作為一個帶有相關疾病標籤的像素輸入進算法的。這樣,研發者省去了許多前期的圖像分組工作,大大提高了數據量。

圖片樣本:良性和惡性的上皮細胞/黑色素細胞/皮膚鏡下的黑色素細胞。

經過訓練後,研究者們使用由愛丁堡大學和國際皮膚影像合作項目(International Skin Imaging Collaboration Project)提供的高質量的、經活檢證實的照片來檢測機器的學習成果,照片涉及兩種最常見、也最致命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和角質形成細胞癌。21位人類皮膚科醫生被要求觀察其中的370多張圖片,並對每一張作出判斷:是要進一步進行活檢或治療,還是告訴病人一個好消息。

在測試中,人工智慧被要求完成三項診斷任務:鑑別角化細胞癌、鑑別黑色素瘤,以及使用皮膚鏡圖像對黑色素瘤進行分類。研究者通過建構敏感性(sensitivity)-特異性(specificity)曲線對算法的表現進行衡量。敏感性體現了算法正確識別惡性病變的能力,特異性體現了算法正確識別良性病變,即不誤診為癌症的能力。在所有三項任務中,該人工智慧表現與人類皮膚科醫生不相上下,敏感性達到91%。

算法診斷不同數量的角化細胞和黑色素細胞圖片時的敏感性,均在91%以上。

除了媲美人類醫生的診斷敏感性之外,該算法還有一大亮點,它的敏感性是可以調節的。研究者可以依據想要的診斷效果對敏感性進行調整。

未來的掌上醫生

這個算法現在還需要依託一個計算機運行,但斯坦福的這個團隊會努力把它縮小到可以在手機上裝載的地步。他們覺得這種改裝還是挺容易的,只是還需要更多實打實的臨床檢驗。在不遠的未來,也許人們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進行靠譜的皮膚癌診斷。

Thrun實驗室的研究生Esteva說道,「當我想到智慧型手機強大的存在感後,我真是靈光一閃。未來每個人口袋裡都會裝著一個超級計算機。如果我們用它來篩查皮膚癌,或者其他疾病呢?「

誠然,深度學習這塊土壤培植了太多可能性。史丹福大學針對皮膚癌篩查的這個算法只是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一個小口子,在未來,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將在更廣闊的醫療領域內與人類大夫們並肩作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人工智慧,皮膚癌,斯坦福,深度學習,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69)

相關焦點

  • 這款手機APP能夠診斷皮膚癌 準確率高達83%
    【TechWeb報導】11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數字健康初創公司SkinVision開發了一款手機App,可用來檢測皮膚癌,準確率高達83%。
  • 學界| 斯坦福Nature論文宣布新突破:深度學習皮膚癌診斷達專家水平
    預約一個醫生幫你檢查一顆痣是否會癌變已經非常可怕了,但想像一下,如果你住的地方又離最近的醫生非常遠,沒有時間做檢查或者沒有錢跑那麼遠去做檢查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手機診斷疾病會是一種救急的選擇。通常,皮膚科醫生使用皮膚鏡(dermatoscope)來觀察皮膚,這是一種手持顯微鏡。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不是建更多的醫院找更多的醫生,更不是建更多的藥廠,而是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以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藥廠少了很多,這說明我們做對了。」可是,復旦醫學博士聯盟對此懟對:2、科大訊飛研發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2016年6月以來,該系統通過學習68萬張肺部CT影像資料,已在省立醫院CT室輔助醫生診斷了約11000人次的CT影像資料,診斷準確率達94%。
  • 新AI聽人說話就能診斷老年痴呆 準確率達95%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體,可以使用人工智慧(AI)檢測阿爾茨海默症,準確率達95%。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體,可以檢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語言的細微變化。不需要現場測試或昂貴的掃描,這種人工智慧算法的準確率達95%。此外,它可以解釋診斷,並允許醫生重新檢查發現。史蒂文斯理工學院首席研究員K.P. Subbalakshmi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他補充說,我們「開啟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新領域。」
  • 人工智慧看臉識疾病:準確率90%,擔憂歧視性濫用
    然而,遺傳症候群的診斷過程卻出奇陳舊,大多數時候需要醫生手工測量面部特徵之間的距離。1月7日,總部位于波士頓的人工智慧公司FDNA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通過訓練數萬張真實的患者面部圖像,人工智慧能夠以較高的精度從人臉照片中識別出罕見遺傳症候群。
  • 皮膚診斷,會是圖像技術的下一個落地點嗎?
    該系統與美圖的 AI 測膚類似,同樣是憑藉手機拍照進行測膚,並會將測試結果與當下的氣象信息一同分析。不過最終目的不是推薦化妝品,而是直接通過名為 Optune zero 的設備調配定製化的精華液與乳霜。據資6生堂方面稱,該設備可以調製出超過 1000 種組合。
  • 用手機檢測皮膚癌
    分析癌症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事,而需要深入研究。該項目基於TF2.0 的tflite框架,開發了一個檢測皮膚癌的工程。缺乏專家(放射科醫生)一直是瓶頸。現在我們需要考慮三件事:鑑於專家數量有限,我們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我們可以使用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來幫助他們嗎?如果有,怎麼做?用於自動診斷色素性皮膚病變的神經網絡的訓練受到皮膚鏡圖像的可用數據集的小尺寸和缺乏多樣性的阻礙。醫療保健中的標籤數據是另一個瓶頸。有了可用的有限數據,我們可以做多少?
  • 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中新網·湖北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10:23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提升解析速度強化網絡安全 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武漢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慧課天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 感染者行動軌跡公布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波音737 Max被批准復航 這家美國航空公司將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人工智慧|肺結節|特異度|分類器|...
    研究對比發現,使用包含所有分析特徵的 GLCM 分析系統檢測肺結節準確率為 82.5%,而使用 CCSA 的 GLCM 特徵分析系統檢測準確率提高到了 90%,通過提取顯著的圖像特徵可以提高診斷率。1.3   人工智慧對肺癌標誌物測定除了利用影像組學檢出肺部惡性病變外,腫瘤標誌物在癌症檢測中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標誌物檢測的陽性結果能夠提示腫瘤可能發生,可作為早期檢測肺癌的指標之一。目前臨床用來診斷肺癌的腫瘤標誌物並不是很多,且大多數都不具有特異度。
  • 「AI醫生」可以看眼表病了!平均準確率93.75%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線發表的文章首頁記者獲悉,該「AI醫生」對定位眼前段圖像病變所在解剖部位,平均準確率為93.75%,該準確率在外部驗證中達到了眼科專家水平。基於此,團隊提出構想:在醫學圖像標註過程中,高質量的小樣本數據集也有潛力訓練出診斷性能優異的人工智慧算法。
  • 《細胞》重磅:中國科學家研發的 AI 影像診斷系統首登頂級期刊
    這不僅是中國研究團隊首次在頂級生物醫學雜誌發表有關醫學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也是世界範圍內首次使用如此龐大的標註好的高質量數據進行遷移學習,並取得高度精確的診斷結果,達到匹敵甚至超越人類醫生的準確性;還是全世界首次實現用 AI 精確推薦治療手段。
  • 吳恩達團隊最新醫學影像成果:肺炎診斷準確率創新高
    雷鋒網了解到,此前,吳恩達團隊研發出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診斷14種類型的心律失常。近日,該團隊又出新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名為 CheXNet 的新技術。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已經在識別胸透照片中肺炎等疾病上的準確率上超越了人類專業醫師。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全新算法,能夠從胸透照片裡檢測肺炎,且水平超越專業放射科醫生。
  • 2018人工智慧醫療盤點:科研突破 巨頭髮力 產業聯合 資本依舊
    科學首次證明,CNN作為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形式比專業皮膚科醫生更能準確診斷皮膚癌5月28日,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CNN),並通過展示10萬多幅惡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的圖像來識別皮膚癌。
  • 醫生告訴你皮膚癌檢查的重要性
    問:我今年50歲,在我的年度體檢中,醫生建議我去看皮膚科醫生檢查黑色素瘤。我的皮膚上從未有過任何可疑的痣或斑點,所以我以前沒有做過皮膚科醫生的皮膚檢查。答:熟悉你的皮膚很重要,這樣你就可以注意到變化,但皮膚科醫生對基線皮膚檢查進行評估總是一個好主意。雖然定期的自我評估使得黑色素瘤和其他類型的皮膚癌更容易被及早發現,但讓訓練有素的專家尋找你可能看不到的細微變化總是有幫助的。皮膚癌診斷得越早,治癒它的機率就越大。
  • 人工智慧看臉識疾病 應防止DeepGestalt技術的歧視性濫用
    然而,遺傳症候群的診斷過程卻出奇陳舊,大多數時候需要醫生手工測量面部特徵之間的距離。1月7日,總部位于波士頓的人工智慧公司FDNA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通過訓練數萬張真實的患者面部圖像,人工智慧能夠以較高的精度從人臉照片中識別出罕見遺傳症候群。
  • 腦醫生AI影像平臺再發力 精準診斷技術造福群眾
    該院專家了解到老人來自偏遠地區,經濟條件不好且身體無法承受長時間的診查等待等難處後,醫院的醫生第一時間為王老太提供了該院科室的腦醫生MRI顱腦影像人工智慧診斷服務,在短短的20分鐘內,通過腦部病變部位海馬體體積的精確計算及標準資料庫樣本比對,精準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並即刻安排老人接受進一步的康復及藥物治療。
  • 利用人工智慧神經網絡助醫生診斷病情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莫斯科市政府網站日前發布消息稱,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神經網絡模塊正在應用於莫斯科的醫療系統。神經網絡可以在三周的時間內分析10萬份的莫斯科醫療數據。莫斯科副市長阿納斯塔西婭·拉科娃表示,數位技術極大地節省了醫生的時間。目前,超過3000名專家正在使用醫療診斷支持系統,所有市立的非兒童診所都已經推廣人工智慧技術。 消息指出:首先,這套系統可以幫助醫生做出初步的診斷。人工智慧模塊可以基於固定症狀的清單,做出三種最可能的診斷。醫生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獨立做出診斷。
  • FDA:氫氯噻嗪增加皮膚癌風險?未來利尿劑該如何使用……
    氫氯噻嗪增加皮膚癌風險,降壓治療未來該何處何從…… 日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修改氫氯噻嗪的安全相關標籤,提醒醫生和患者該藥物可輕度增加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基底細胞皮膚癌或鱗狀細胞皮膚癌)風險,並提出了一些預防措施的建議。
  •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打開APP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編輯部 發表於 2020-02-17 09:43:10
  • 生病先問手機醫生頻「掉線」初步診斷僅靠照片
    原標題:知道拿啥藥才能問診,初步診斷僅靠照片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呂華「胃不舒服,大周末還不想出門,幸虧可以線上諮詢醫生,藥半小時就送到我手上了。」家住市北區的範雪,12月19日通過手機App在線問診方式,購買一盒馬來酸曲美布汀片和一盒乳酸菌素片,足不出戶就解決了身體不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