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生」可以看眼表病了!平均準確率93.75%

2021-01-13 騰訊網

北京時間6月23日上午11時,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劉奕志教授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西洋教授研究團隊,經過5年鑽研合作的關於醫學圖像密集標註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線發表的文章首頁

記者獲悉,該「AI醫生」對定位眼前段圖像病變所在解剖部位,平均準確率為93.75%,該準確率在外部驗證中達到了眼科專家水平。

1772張圖像標註13404個解剖結構標籤

林浩添介紹,醫學圖像密集標註技術Visionome是一種基於解剖學和病理學特徵對醫學圖像進行密集標註的方法,與傳統圖片級分類標註方法相比,該技術可多產生12倍標籤,而這些標籤訓練出來的算法顯示了更好的診斷性能。

如何訓練「AI醫生」?林浩添介紹,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基於少量精密解剖圖和病理圖,不斷加深對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等學科的學習。而對於AI來說,圖像標註是所有人工智慧算法感知世界的基礎。基於此,團隊提出構想:在醫學圖像標註過程中,高質量的小樣本數據集也有潛力訓練出診斷性能優異的人工智慧算法。

團隊決定利用類似DNA序列分割的原理對醫學圖像進行分割:建立Visionome密集標註標準流程,組織25人專家標註團隊將1772張包含角膜炎、胬肉等感染、環境、年齡相關性疾病的眼前段圖像,按照14種解剖結構進行區域分割,對於6種病變部位按照54種病理性特徵進行密集標註,最終得到了13404個解剖結構標籤和8329個病理特徵標籤。

快速識別,結果「立等可取」

記者體驗了「AI醫生」問診的過程,操作人員通過裂隙燈拍照後,圖片實時上傳到系統,不到一分鐘,檢測結果就會顯示在屏幕上。如果眼睛有病變,「AI醫生」還會顯示出病變的位置,給予診斷建議。

目前,這個「AI醫生」可完成4項臨床任務。對於大規模篩查,即對眼前段圖像進行正常/異常判斷,它的準確率高達98.54%;對於綜合分診,即定位眼前段圖像病變所在解剖部位,平均準確率為93.75%;對於專家級評估,即針對特定解剖部位描述多項病理體徵,準確率均在為79.47%以上;對於多路徑診療建議,即綜合上訴診斷結果及患者自報告的症狀等信息,進行診療方案建議。上述模型準確率均在外部驗證中達到了眼科專家水平。

快速識別,結果「立等可取」

為了進一步評估系統的可延展性,團隊使用了20種系統未學過的眼病進行測試,包括眼科十大急症及其他複雜眼病如圓錐角膜、虹膜囊腫、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系統在此類疾病的大規模篩查場景中達到了84%的準確率。這意味著,該技術有望用於更多疾病。

「模塊化的數據,有點像『樂高』積木,可以根據需要拼插組合。在這個模式下,未來有機會建立可跨專科自動分割識別醫學圖像的結構化技術。」林浩添說,目前研究成果已進入臨床應用轉化階段,下一步,希望能夠以區塊鏈技術優勢與醫療健康數據傳輸共享技術相結合作為切入點,推動健康數據共享和醫學人工智慧「樂高」計劃在其他疾病學科的推廣應用。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邰夢雲

【作者】 朱曉楓

廣東健康頭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人類醫生可能需要八年大學碩博連讀,但人工智慧只要技術上實現一次突破,你拿到的不是一個機器醫生而是無窮多的人工智慧醫生,他們可以被複製。這個比培訓人類醫生要效率高得多。12、DE 超聲機器人浙江大學數理學院和浙江德尚韻興圖像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開發的智能醫療影像診斷系統-DE 超聲機器人的準確率則能穩定在 85% 以上,在實驗室則達到 90% 以上,而國內比較頂級的三甲醫院 10 年資質的放射科醫生判斷準確性平均在 75% 左右。
  • 騰訊AI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了
    前幾天,我們推出了一個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帕金森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原本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的帕金森病診斷過程,在這個AI技術的幫助下提速,只需要3分鐘就能完成。三步輔診輔助醫生診斷的過程也只有三步:患者站在攝像頭面前——依照指示做一系列動作——等待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的評估結果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像 ImageNet 被 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SENet 等深度神經網絡從 72% 的準確率,逐步提升到 97.75%,超越人眼 94.9%而醫學圖像的分類也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比如可以判斷人是有病還是無病、以及是哪類病,像 Nature、Science 雜誌就發表過皮膚癌、胸片、眼底照等醫學場景的圖像分類模型。但在實操過程中,我們發現將醫學影像當成一個分類問題來處理,任務設置未免過於宏大和粗放。
  • 有這病的彌勒人,速看!
    另外,部分眼藥水可能含有防腐劑,最好不要長期使用,防腐劑可能造成眼表損害,加重乾眼,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為呼籲全民關心乾眼,愛爾眼科發起「10.10乾眼關愛日」,由愛眼公益基金會發起的「10萬國民乾眼公益檢查」也於同期啟動,屆時委託各地的500餘家眼科醫院為10萬國民進行乾眼公益檢查。
  • 美女上班眼睛突然巨痛看不見,醫生直言:10個人中3個患此病
    她時常覺得眼部很乾,看電腦的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覺得眼睛刺痛。昨日下午,眼睛刺痛的她更是不停流淚,完全無法睜開雙眼。見狀,同事連忙陪同她來到單位附近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經檢查,小林被確診為乾眼症。為何突然患上乾眼症?
  • 韓國這個電子鼻可以鑑別肺炎 準確率高達75%
    打開APP 韓國這個電子鼻可以鑑別肺炎 準確率高達75%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4-19 01:05:00 電子鼻的檢測準確度大約為75%。已殺死癌細胞患者所呼出的氣體數據與健康的成年人相似。電子鼻是通過主動學習適用於鑑定肺癌患者的數據後,利用數據提取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而成的。 電子鼻鑑定法目前還沒有達到用於現場診療的階段。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提高檢查的準確度,以多名患者為對象持續進行臨床試驗、構建大數據。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最近,中國北京的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推出的一款AI模型,『諷刺』識別準確率高達86%。而且,這項研究成果還登上了計算機語言協會(ACL)。利用情感分析能力,可以針對帶有主觀描述的自然語言文本,自動判斷該文本的情感正負傾向並給出相應的結果。它有什麼用處呢?簡單舉個例子。本次美國大選,除了兩位當事人拜登和川建國外,最頭疼的可能就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克了。
  • 華人研究團隊推出AI「諷刺」檢測模型,準確率達86%
    最近,中國北京的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推出的一款AI模型,『諷刺』識別準確率高達86%。而且,這項研究成果還登上了計算機語言協會(ACL)。明顯的諷刺意味人類可以一眼看穿,但對於AI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最新的研究成果在2019年,首次引入多模態檢測的AI模型HFM,其準確率能夠達到83%。而近日,該項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準確率提升了2.74%。
  • 以阿爾茲海默症為例:深度解析AI+慢病商業模式
    國際老年痴呆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老年痴呆人數為4400萬,其中50%-75%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15年,全球新增990萬名痴呆患者,平均每3秒新增1人。在全球範圍內,2015年護理老年痴呆產生的總費用預計為8180億美元,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140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2億。
  • 聽聲辨「病」!新AI聽人說話就能診斷老年痴呆 準確率達95%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體,可以使用人工智慧(AI)檢測阿爾茨海默症,準確率達95%。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體,可以檢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語言的細微變化。不需要現場測試或昂貴的掃描,這種人工智慧算法的準確率達95%。此外,它可以解釋診斷,並允許醫生重新檢查發現。史蒂文斯理工學院首席研究員K.P. Subbalakshmi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他補充說,我們「開啟了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新領域。」
  • AI成抑鬱症患者福音!算法解讀腦電圖,提升醫生開藥準確率
    編 | 雲鵬智東西2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加州史丹福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可以從人的腦波中預測抗抑鬱藥是否有效的機器學習算法根據該研究團隊的臨床測試表明,該算法對於舍曲林(sertraline)這種常見抗抑鬱症藥物有效性的判斷準確率在76%左右。團隊負責人Amit Etkin成立了Alto Neuroscience公司,將繼續致力於此項技術的研發,希望藉此幫助醫生更準確地為精神類疾病患者開具藥方。
  • 人工智慧診斷皮膚癌準確率達91%,未來手機當醫生不是夢
    現在,人工智慧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開個攝像頭讓機器醫生幫我們看一看,這是不是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史丹福大學一個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個皮膚癌診斷準確率媲美人類醫生的人工智慧,相關成果刊發為了1月底《自然》雜誌的封面論文,題為《達到皮膚科醫生水平的皮膚癌篩查深度神經網絡》(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從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中可以看到,國內疫情在2020年2月16日確診病例達68595例,疑似病例達8228例,治癒病例達9667例,死亡病例達1667例。放射學診斷不是確診方法,但作為早期篩選具有重要意義,放射學檢查流程如下:     三、達摩院聯合阿里雲研發全新AI診斷技術 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大幅提升診斷效率
  • 學界 | 吳恩達團隊展示全新醫療影像識別技術:肺炎診斷準確率超過人類醫生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新的技術已經在識別胸透照片中肺炎等疾病上的準確率上超越了人類專業醫師。吳恩達表示,或許放射科醫生們需要開始擔心他們的工作了。 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 100 萬成年人因為肺炎住院,5 萬人因為該病而死亡(CDC, 2017)。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過去20 個月,影像全球醫學界的 11 大 AI 事件 | IEEE Spectrum
    深度學習幫助臨床醫生預測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沒有臨床試驗,因此醫生通過評估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來診斷。但對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特別困難,即症狀不明顯時痴呆的早期階段。而且更難預測哪些MCI患者會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病(並非所有的都是這樣)。
  • 新冠檢測新方法: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該AI算法已通過迄今為止最大的咳嗽數據集測試,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準確率可達到100%。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從聲音中獲取有關體內器官的信息,而AI恰好可以做到這一點。」該AI模型不僅可以高精度識別出新冠感染患者,而且無症狀感染者的準確率更高。
  • 新冠檢測新方法:MIT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從聲音中獲取有關體內器官的信息,而AI恰好可以做到這一點。」因此,在疫情爆發之前,MIT研究團隊已經在嘗試利用AI辨「音」來診斷阿爾茨海默症(AD)早期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正是通過這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識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的可能性,並提供了AI算法支持。
  • 【新突破】AI系統篩選優質胚胎準確率達90% 大大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一系列人眼難以觀測的圖像特徵,挑選出最健康的胚胎植入子宮,將大大提高試管嬰兒(IVF)成功率,幫助媽媽們順利孕育自己的寶寶。最近有項研究就開發出了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挑選優質胚胎準確率竟高達90%!
  • AI 或可預測夫妻吵架,準確率 79.6%
    來源:HyperAI超神經 新奇 AI 或可預測夫妻吵架 準確率 79.6% 夫妻之間吵架是常見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