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2020-12-04 谷火平觀察

前幾天,央視報導據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透露,我國將在2018年迎來36次超高密度航宇發射重任,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無疑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進程。而在今年的發射任務中比較特殊的一次是我國將進行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執行這次海上發射任務的是長徵家族中唯一的固體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

(上圖為央視新聞頻道播放的CZ-11畫面)

一般來說,海上發射(低緯度)具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地球赤道附近擁有最大的地球自轉線速度,因此發射點緯度越低,越能較好利用地球自轉力量,從而降低發射成本。二是在發射小傾角的同步軌道衛星時,赤道附近發射可以有效提高火箭運載能力,延長衛星壽命。三是一個現代化的發射場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都不得不將發射場毀掉。這樣,就很容易對環境造成傷害。由此可見,進行海上發射具有陸地發射無可比擬的優勢。前蘇聯曾經在沿海建立發射場,但一度因為脫落的各級火箭含有一些毒性和腐蝕性高的推進劑,必然會造成環境汙染,因此也拆除了。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義大利就在印度洋中建立了第一個民用移動式發射場——聖馬科發射平臺。

(上圖為聖馬科發射平臺位置圖)

聖馬科發射平臺位於南緯2.9度,東經40.3度,非洲東部肯亞東海岸的恩格瓦納海灣,其距離海岸有4.8公裡。聖馬科發射場主要由發射平臺、控制平臺和和陸上集結營地組成。發射平臺是一個呈矩形的鋼構平臺,長91米,寬28米,深4米,重2500頓。它是距離赤道最近的航天發射場,同時也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個海上發射場。全世界僅有兩座建在赤道附近的發射場,一個是法屬地庫魯發射場,另一個就是聖馬科發射場了。聖馬科發射場於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只是用於美國運載火箭發射。在1995年的時候,美國波音公司、烏克蘭南方公司、俄羅斯能源生產研發公司以及挪威科威爾娜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個海上發射公司。這個發射平臺與義大利聖馬科發射平臺類似,不同的是它是安裝在一艘巨大的輪船上進行發射任務。一般來說,海上發射平臺也可分為兩大類,即固定平臺和移動平臺。上文提到的義大利聖馬科發射場就屬於固定式發射平臺,而由美國俄羅斯等過組成的海上發射公司用的則是移動式發射平臺。與固定式發射平臺相比,移動式發射平臺更具有靈活性,它可以選擇更合適的地點進行發射,能最大限度發揮運載火箭的價值,具有較強的發射適應性和商業價值。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英文名Long March 11(縮寫為「CZ-11」或「LM-11」)。它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小型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高20.9米,直徑2米,重58噸,總共4級。其有效載荷為500kg到750kg。北京時間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並成功,截止目前,已經成功發射成功了3次。其最近的一次發射是在2018年1月19日12時12分,長徵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一箭六星」發射任務。這是該火箭繼 「一箭四星」「一箭五星」連續發射成功後,又一次多星發射的突破,也是它的首次全商業發射。本次發射,長徵十一號將吉林視頻07、08星、湘江新區號衛星、全圖通一號衛星、淮安號衛星以及一顆加拿大小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上圖為CZ-11「一箭六星」發射畫面)

與液體燃料火箭相比,長徵十一號固體燃料火箭具有準備時間短、速度快的特點。液體燃料火箭通常加注燃料等推進劑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而固體火箭則可提前儲存,快速準備發射任務。除了固體燃料的優勢外,長徵十一號對全箭電器化系統採用了一體化集成化智能化設計。因此,箭體上的單機數量比液體燃料為動力的箭體少了一半多。

隨著科學試驗衛星和商用衛星事業的蓬勃發展,輕巧靈便的衛星需求越來越大,長徵十一就是這其中的有力競爭者。據李洪介紹,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自2015年9月問世以來,訂單量已經超過十幾億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長徵十一一定可以佔據相當大的國際火箭發射市場份額。(利刃)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延伸閱讀:火箭為什麼要去海上發射?
    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進行大範圍的移動,而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火箭推進劑的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就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就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從而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的發射成本。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與常規在陸地進行運載火箭發射不同,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 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
  • 中國火箭海上發射指日可待,明年或可向國際商業用戶提供服務
    約北緯19度19分,東經109度48分,這是中國海南文昌發射場的位置坐標。這一低緯度航天發射場啟用才約一年半,中國航天人就又把目光瞄準了世界運載火箭科技前沿領域,努力構建海上發射系統,建設在赤道附近海面進行運載火箭發射的能力。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
  • 陸地這麼大,為何要在海上發射?
    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實施「一箭九星」發射。我國已擁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發射場,為何還要到海上發射火箭?發展一型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為什麼要去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
  • 陸地發射火箭了這麼多年,為何長徵11號要到海上發射?
    9 月 15 日 9 時23分,我國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沒有發現本次的發射平臺是在海上,沒錯!~本次火箭發射點確實是在我國黃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上。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誒等等,這發射臺,怎麼感覺在海上?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為何要從海上發射?有何優勢?
    長徵十一號火箭 你為啥從海上出發  本報記者 房琳琳  兩會前夕,科技日報刊發的一條消息引起航天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在今年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海上發射火箭是什麼套路?有哪些優勢是陸基發射不可替代的?
  • 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成功
    1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 走向赤道 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原標題:走向赤道,海上發射衛星助力我國大戰略  今天(5日)正午,我國長徵-11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將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取得成功,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驗證了相關技術。  那麼這次註定載入史冊的發射有何特殊之處?
  • 陸地上造的火箭,為什麼都給運去海上發射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本次發射採用「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的衛星組成包括 「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上一次發射失敗後此番終於順利升空。本次發射的衛星主要用於獲取高解析度可見光推掃影像和視頻影像,將為中國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提供遙感服務。
  • 陸地發射火箭了這麼多年,為何還要到海上發射?
    9 月 15 日 9 時23分,我國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順利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有沒有發現本次的發射平臺是在海上,沒錯!~本次火箭發射點確實是在我國黃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上。
  • 「偽東風」海上首秀!長徵十一號將在赤道附近低緯度海域發射
    除了美俄外,做得最好的絕對非中國莫屬了,最近中國航天事業捷報頻頻,先是將嫦娥四號送往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而同樣「長徵家族」也不甘示弱,近日根據央視爆料,中國即將在海面上開展一項特殊的「發射任務」。先說說長徵家族,長徵家族到了近年開始進入「高產」模式,每年都會完成數十次發射任務。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運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成本。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運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成本。二是海上發射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
  • 海上發射!
    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運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成本。二是海上發射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
  • 【聚焦】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據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
  • 專家解讀:陸地那麼大,為啥還要去海上發射?
    9月15日上午,我國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陸地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去海上發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就此採訪了火箭研製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與常規在陸地進行運載火箭發射不同,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
  • 揭秘「一箭九星」:為啥要到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這是因為,在地球上越靠近地球赤道的地方,地球自轉產生的線速度越大,所以航天發射場越靠近地球赤道,就越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轉力來增加運載能力,且入軌角度也比較好,從而能延長衛星運行壽命,降低發射和運營衛星的成本。  舉個例子,俄羅斯著名的質子號大型運載火箭如果在臨近赤道附近的庫魯發射場發射,比它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可提高20%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