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陸地那麼大,為什麼還要去海上?
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與常規在陸地進行運載火箭發射不同,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
1
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
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運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成本。
2
海上發射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人們對海上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傾角衛星可以實現對某一地區的高頻次重訪,有利於數據獲取,目前數量越來越多。如果火箭從赤道附近發射,可以避免衛星軌道傾角變化消耗能量,既能提高火箭執行該類任務的運載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衛星在軌壽命。
3
海上發射將大幅提高火箭發射安全性。
對內陸發射而言,落區安全是發射任務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落區選擇不僅影響制約發射軌道設計,可能由於落區選擇問題而降低火箭運載能力;而且在實際發射中,還需要對火箭助推器、一級和整流罩等分離體的實際落區進行人口疏散,確保不發生安全問題。對海上發射而言,由於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火箭落區可選擇範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同時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海射火箭有哪些關鍵要素?
海射火箭因其
特有的技術優勢和發射適應性
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那麼,發展一型海射火箭的
關鍵要素有哪些呢?
首先,要有一枚火箭一個海上發射平臺。對火箭而言,如果選用固體運載火箭,則具有操作使用方便等優勢,但是運載能力受限;如果選用液體運載火箭,發射適應性更強,但是操作使用更為複雜。對發射平臺而言,則要求發射平臺噸位大、穩定性好,能夠適應火箭發射環境。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目前大型船舶企業具有足夠的技術儲備開展海上移動發射平臺研製。
其次,海洋環境適應性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在海上發射過程中,運載火箭需要承受海洋運輸環境、自然環境、海況影響,尤其是鹽霧、黴菌等具有海洋特點的自然環境會直接影響運載火箭設備選型和試驗條件制定。
第三,運載火箭是在陸地發射場地面垂直發射,瞄準點及大地方位均可以提前測得。對於運載火箭的海上發射,需要開展長時間航向保持、動態方位傳遞等動基座瞄準技術研究及試驗驗證。
最後,火箭位於發射平臺上,為了保障平臺上火箭及人員安全,在組織發射過程中,要研究解決火箭運輸、起豎、對接、加注當中的自動化問題,優化測試發射程序,實現無人值守發射。
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不僅一次性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九顆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了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
自首飛以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已連續取得八次陸地發射和二次海上發射圓滿成功,創造了十戰十捷的佳績,展現出了「快響利箭」在商業發射中高可靠性和靈活多樣的發射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