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將助煙臺形成千億級航天產業集群

2020-11-27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煙臺報導

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被譽為中國第五大衛星發射基地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是由一家山東企業設計的。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得了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

在海上建起了中國第5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西昌、酒泉、太原以及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而隨著今年9月15日,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在黃海海域成功將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個由山東企業研製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已經完全具備海上商用發射的條件。

「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作為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得主,亮相世界工業設計大會

在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現場,「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模型的展出也吸引了不少觀眾圍觀。「這相當於我們在海上搭建起了中國第五個運載火箭發射場。」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蘇波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目前,既有的4大航天發射場主要是完成國家任務,根本滿足不了民用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而開闢海上發射場,就等於幫民用商業衛星發射打開了一個新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長徵十一號遙二火箭的發射成功,中國也成為繼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海上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為何要下大力氣研發海上火箭發射系統?

它比陸地發射多了這些優勢

想要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並不容易。「這就相當於把陸上火箭發射系統給拆分,然後通過系統工程的設計方法,分解成陸上的星箭對接、星箭轉運、海上的發射以及海上無線遙控等。」蘇波說,將這些關鍵技術和關鍵節點進行重新集成就相當於把陸上的發射場搬到海上。

對於為何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蘇波解釋說,海上發射可以避免陸上發射一級火箭濺落到居住區的風險。以往陸上發射,往往要計算好一級火箭濺落的區域,進行人口疏散,而海上發射主要是濺落到大海上,完全沒有了這個擔憂。

其次,海上發射可以儘可能靠近赤道,充分利用地球赤道線速度最大和地球引力最小的優越條件。蘇波說,火箭在海上靠近赤道區域發射,它的載荷更大,消耗的燃料更少,效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之所以選擇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就是考慮到了這方面因素。

「受制於發射船的甲板承受不住熱發射,我們現在海上發射使用的是固體燃料,用火藥將火箭打到空中再點火,所以嫦娥五號這類的熱發射暫時還不能在海上進行。」蘇波說,目前,公司正在考慮將我們的鑽井平臺技術運用到海上衛星發射中,屆時,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這類大型火箭就可以進行海上熱發射。

未來能幫助煙臺形成千億級航天產業集群

其實,除了上述原因外,「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還可以隨著船上發射平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他們提供衛星發射服務。「我們原本是計劃今年執行三次發射任務,但是受疫情影響,今年只進行了一次衛星發射任務。」蘇波說,等疫情過去以後,就可以常規化為商業客戶提供發射服務,未來計劃是每年發射20次這樣的規模。

同樣,在宇航公司帶動下,煙臺的航天產業正在形成一個集群。宇航公司是園區內的龍頭企業,作為衛星發射牽引企業,它會帶動火箭製造、衛星製造、發動機製造和材料製造相關企業都聚集到園區來。

蘇波說,按照設想,5年後,煙臺將形成一個年產值達到1000億規模的航天產業集群。

相關焦點

  • 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煙臺報導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被譽為中國第五大衛星發射基地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是由一家山東企業設計的。
  • 煙臺東方航天港布局「一港三區」,規劃"1211"產業體系
    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是海上發射的天然良港,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海陽位於煙臺、青島、威海三座城市的中間地帶,交通發達,氣候宜人;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工業基礎好,具備發展航天產業的區位、交通、氣候和產業優勢。
  • 從火箭製造到衛星應用!海陽打造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項目建成後將推動航天產業鏈條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衛星應用領域延伸,為海陽、煙臺乃至山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空間信息能力支持。」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人說。  「海上發射」的成功實施為東方航天港打造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這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面前,海陽舉全市之力,打造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力爭通過五年的時間,打造一個帶動性強、成長性好、生態圈優的百億級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對我區培育航空航天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戰略科技力量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將聚焦海洋智能裝備與航天發射交叉融合,系統研究解決海上衛星發射面臨的發射回收支持裝備、指揮控制系統、海上發射火箭適應性及衛星應用等關鍵共性及卡脖子技術,為海上高頻、常態化發射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海上航天產業技術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樞。
  • 煙臺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的引領性工程——東方航天港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2019年,煙臺敏銳地抓住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在煙臺成功實施的機遇,發揮敢想敢幹、先行先試的創新精神,提出借勢建設東方航天港的設想,從零到一、馬不停蹄,僅一個月時間,市政府就與航天一院等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努力爭取到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被確定為全省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的引領性工程。
  • 商業固體運載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昨日籤約!煙臺將用五年時間崛起...
    12月2日,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籤約,拉開了煙臺製造火箭的帷幕。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
  • 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
    據介紹,海陽港位置獨立、安全,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山東海陽區位優越,交通發達,氣候宜人;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發展航天產業的區位、交通、氣候和產業優勢。後期,海上發射的任務量會大幅增加,2021年保守估計會有4發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為保障火箭發射,建立海上發射常態化,海陽規劃建設了東方航天港。
  • 煙臺海陽:黃海之濱崛起「航天產業新城」
    金鑫表示,2021年,東方航天港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將完成建設,火箭的總裝生產能力和廠房保障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明年計劃再發射7~8枚火箭,未來逐步形成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總裝製造能力。不論是地域環境,還是保障能力,海陽港都有作為火箭發射技術服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2019年6月5日,長徵十一號火箭「一箭七星」實現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歷史性突破。
  • 山東省人大代表秦松:煙臺初步形成了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秦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煙臺初步形成了支撐力強、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推動「中國東方航天港」建設,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在海陽實施。三是加快海洋文化旅遊品牌化發展。構築中心城區都市休閒核、蓬長生態文化旅遊核和濱海一線文化旅遊帶「兩核一帶」海洋旅遊發展格局,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歡樂海灣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舉辦2019國際海岸生活節,叫響「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品牌,預計全年接待遊客8600萬人次、旅遊消費總額1200億元。
  • 回首2020:煙臺的航天之路
    2019年,海陽市開始啟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力爭通過5年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這片令人激動的產業基地上,現在常駐工作人員只有21人,但每個人都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2020年,他們見證著東方航天港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 一箭九星 海上發射 煙臺海陽港衍生海射產業鏈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從地理位置看,海陽港地理位置優越,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優勢配套企業,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如此優越的條件,為煙臺蓄力發展航天產業打下了基礎。
  • 煙臺海陽市東方航天港開啟「問天」徵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17日訊(通訊員 王寧) 15日9時23分,自海陽港運輸至黃海海域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施發射任務。此次任務是長十一號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
  •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大揭秘
    如今,在光谷北、與光谷一江之隔的地方,有一座國家級的航天產業基地,因火箭發射、宜業宜居等一次又一次的刷屏級事件走進大眾視野,這裡,就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據了解,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以新一代商業航天發射及應用為主,服務航天運載火箭及發射、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運用等,從而滿足航天產業未來火箭發射需要。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的另一目標,就是為微小衛星發射市場提供廉價快速、響應靈活的商業航天服務。還記得今年4月1日在薇婭直播間賣火箭的公司嗎?它就是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 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出廠 將運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
    「遙九」火箭的組裝成功,標誌著海陽已經具備獨立組裝火箭的條件,為海陽東方航天港下一步的規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早上七點,長徵11號遙九火箭正式從海陽出發,運送至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執行發射任務。據了解,「遙九」火箭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固體火箭第一次在海陽進行總裝、測試。從9月中旬開始,總裝火箭花費約25天時間,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測試。
  • 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總收入超千億
    「高精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豐臺區核心的經濟增長極,首都重要的產業功能區和高新技術創新基地。據英視睿達首席科學家田啟明介紹,微型監測設備中的傳感器由公司自主研發,企業創新研發的「頂天立地」的「地球大數據」產品體系,將多元衛星遙感數據、高密度傳感器網絡和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無縫打通,面向城市精細化智能管理和高端企業數字服務的主戰場,以科技力量助力美麗中國新基建。據了解,目前空氣品質微型監測設備已經全市覆蓋,其中豐臺區共513個點位,可以將汙染物的位置精確到百米範圍內。
  • 航天科技季報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長光衛星融資24.64億元、長十一...
    東方航天港總投資230億元,規劃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和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力爭通過5年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海陽市東方航天港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
    「自去年4月在接到全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衛星保障任務後,我們就意識到海上發射是未來航天發射的重要方向,海陽作為海上發射『出海口』,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優勢獨具,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空間廣闊。」海陽市航天產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 揭秘航空航天的「山東力量」
    其實,除了青島煙臺外,省內多市也已開始布局航空航天產業。2018年2月《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發布,從實施規劃全文中,記者注意到,山東至少有6市發布了關於發展「航空航天」服務或材料的布局,包括青島、煙臺、東營、臨沂、德州、濱州等地。為什麼各地這麼重視航天航空產業發展?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山東海陽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濟南12月2日電(記者張武嶽、胡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2日與山東煙臺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還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項目。
  • 核電三巨頭力挺煙臺打造核能產業新城
    □記者 杜文景 報導  本報北京3月29日電 今天,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上,「中國核能產業新城」戰略獲得了國內核電三巨頭力挺。中廣核、中核、國家電投三大核電集團共同籤署「支持煙臺打造中國核能產業新城合作框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