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季報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長光衛星融資24.64億元、長十一...

2021-01-16 網易

  作者:喬雨萌(qiaoyumeng@36kr.com)

  編輯:石亞瓊 (syq@36kr.com)

  **

  十二月月度新聞TOP 10

  11月30日,民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完成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據悉,該筆融資是目前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的一筆。長光衛星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遙感數據應用產品開發以及人才團隊建設等。

  本輪融資的資方包括海南騫語、海通創新私募、深創投、辰韜資本、中金資本、裕智資本、海南金凱葉、海南凱星、婁底億鼎、朱雀股權、經緯中國、鯤鵬一創、科大訊飛、上海善達投資、中科創星、吉林中科創投、金磚一創、長春新投、太昊(深圳)基金、普華昱辰等,以及原股東吉林省政府引導基金、深圳宸睿及公司核心骨幹等繼續增資。

  →億歐網《24.64億元!長光衛星完成Pre-IPO輪融資》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又邁出一大步。中國衛通作為唯一隨隊傳輸服務商,提供了高速便捷的Ka高通量衛星高清視頻傳輸服務,發揮了Ka衛星網絡的大帶寬和高穩定性優勢,保證了直播畫質清晰、畫面流暢、回傳穩定,保障了央視、新華社等媒體平臺圓滿完成直播任務及素材回傳,為全國人民共同見證觀看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旅貢獻了航天力量。

  →中國衛通《中國衛通獨家現場助力央視、新華社全程直播嫦娥五號榮耀歸來》

  

  12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向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星通」)在軌交付了亞太6D衛星。

  亞太6D衛星是採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通信衛星平臺的全配置首發星,是首顆國產Ku/Ka頻段全球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載有90個Ku用戶波束,8個Ka信關波束。衛星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形成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全視場覆蓋,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亞太6D衛星在軌交付!高通量,覆蓋廣》

  

  12月10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有三大「亮點」: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長十一火箭首次打通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生產、在陸地發射場發射的流程;長十一火箭首次承擔國家空間科學探測發射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箭雙星發射成功!長十一,十一連勝!》

  

  12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火箭公司」)與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

  東方航天港總投資230億元,規劃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和航天應用文旅園區的「一港三區」空間規劃布局,力爭通過5年時間打造集研發、製造、發射、應用、配套、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東方航天港」》

  

  11月13至17日,藍箭航天順利完成朱雀二號火箭二級發動機聯合試車。本輪試車是TQ-11、TQ-12兩型發動機合體後的首輪熱試車,主要考核朱雀二號運載火箭二級發動機系統和總裝結構方案可行性、主機和遊機的工作協調性,同時驗證了二級發動機起動關機程序的合理性,獲得了二級發動機的熱環境參數,並考核了遊機在搖擺條件下二級發動機熱防護方案。試車過程中對發動機混合比在一定範圍進行連續調節,使總體在進行飛行評估時有更多可用的準確數據。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二級火箭發動機聯合試車圓滿成功》

  

  12月12日,航天科工發布全自主創新、具備智能協同雲特徵的通用基礎雲平臺——航天智雲3.0及其一站式應用方案。航天智雲3.0是「雲、數、智」一體化平臺,是萬網融合時代的公共基礎「底盤」。平臺支持信創基礎設施,率先實現全自主創新,實現信息技術本質安全。航天智雲3.0通過先進的技術實現信息化架構的升級,將數據的安全可控作為基礎,可面向複雜的多場景應用,與生態聯合打造多個平臺及應用,構建新型的產業生態服務雲圖。目前,航天科工正基於航天智雲3.0打造「航天雲」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支撐數字航天戰略實施。

  →航天科工《上新!航天智雲3.0》

  

  11月26日,中國衛通發布公告稱,為儘快滿足市場需求,公司擬投資建設廣播電視衛星的接替星並新增大容量寬帶衛星資源。公司擬向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簡稱「五院」)採購衛星及相關組裝測試(「AIT」)技術服務,向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研究院」)採購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

  →中國衛通

  

  為促進北京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快推動商業航天領域高端製造、挖掘數字經濟新動能,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在京從事運載火箭、衛星生產製造,鼓勵在京總部、銷售、運營等經濟形態,制定了《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對貼費範圍和標準、辦理程序、申報材料以及監督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明確。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11月19日,煙臺高新區管委與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下簡稱「中國航天513所」)籤署共建衛星網際網路應用產業園合作協議。同時,中國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術園啟用。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園、山東衛星應用中心、空間技術轉化中心等領域拓展更深層次合作,以空間技術研發、衛星研製和應用、飛行器高端配件製造、航空航天綜合配套服務為重點,共同推進煙臺市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打造山東省首個衛星網際網路應用產業園。

  →泰伯網《山東首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園落地煙臺,航天、地信企業聚集》

  十一月月度新聞TOP 10

  11月17日,民營衛星企業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企業。據悉,銀河航天本輪融資由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領投,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等跟投,老股東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持續跟投。

  銀河航天創始人、CEO徐鳴表示,本輪融資後,公司將持續發力衛星網際網路技術研發,並快速構建新一代網際網路衛星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力,助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接下來銀河航天將在南通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向年產300-500顆衛星邁進。

  →銀河航天《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 成為我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

  

  10月12日,衛星導航設備製造商國科天成完成B輪1.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南陽子基金。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原材料採購、廠房建設、產能擴張以及高端鏡頭引進加工。截止2020年10月,公司已成功完成3次融資,並實現了連續4年的盈利增長業績。

  國科天成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是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GNSS核心算法研發和多系統高動態、高精度衛星導航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生產,為航空、航天和軍用領域的公司提供先進的高動態、高精度衛星導航核心技術及產品解決方案。

  →泰伯網《衛星導航公司「國科天成」獲1.5億人民幣B輪融資,隸屬「中科系」》

  

  11月3日,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於9月完成A輪2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強資本領投,啟賦資本、達武創投、元航高脈資本、聯儲關天、安徽江南產投跟投。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加快液體運載火箭「智神星一號」的相關研發工作和固體運載火箭「穀神星一號」的批產能力配置。

  未來,星河動力將持續聚焦固體運載火箭「穀神星一號」的迭代升級、液體運載火箭「智神星一號」和「蒼穹」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相關研製工作。公司將於2021年逐步提升「穀神星一號」的批量化發射能力,預計於2022年完成「智神星一號」入軌首飛。

  →星河動力《星河動力完成A輪2億元融資,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入軌首飛在即》

  

  10月9日,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晶上」)的科創板申報材料獲上交所受理。招股書中披露,中科晶上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00萬股,計劃募集約10億元資金,募集資金計劃用於衛星通信終端基帶晶片研發項目、工業級5G終端基帶晶片研發項目、高性能通用數位訊號處理器晶片研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作為天通一號地面應用系統總體單位信關站接入網系統、測試系統和終端晶片模塊的重要供應商,中科晶上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衛星通信和農機智能化兩大領域。

  →泰伯網《中科院系「中科晶上」衝擊科創板!核心收入來自衛星、農機智能化》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10顆衛星為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NewSat衛星,另外搭載「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天雁05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等3顆國內衛星。

  這是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首次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也是新一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首次完成國際商業衛星訂單履約。10顆衛星成功入軌後,將成為該公司全球遙感衛星星座的一部分。後續,長徵六號還將為該星座的組建進行多次組批發射。

  →新京報《一箭十三星成功!長徵六號火箭完成首個國際訂單》

  

  11月12日23時59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隨後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是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通一號02星入軌後,將與天通一號01星組網運行,構成空間段。

  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我國自主研製建設,將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話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服務移動通信!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

  

  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星河動力《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入軌首飛圓滿成功》

  

  11月14日,中國衛通聯合中國移動、華為等合作夥伴,成功實現了Ka高通量衛星網絡與5G SA蜂窩網絡的融合組網,這標誌著「Ka衛星網際網路+5G」應用模式已經通過了實用級技術驗證。本次試驗使用Ka現網衛星通信終端,將中國移動5G SA無線基站經中星16號高軌高通量衛星,成功中繼接入至5G核心網,打通了天地一體通信流程,開展了文件傳輸、視頻通話、高清視頻點播等業務試驗。

  →中國衛通《國內首個5G SA+Ka高通量衛星系統融合組網試驗成功》

  

  10月2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表示,濟南市空天信息產業正按照「1234」的工作目標全力推進,即創辦1所大學,建設2所研究院、培育3家上市公司、打造4個特色園區,力爭用3-5年的時間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高地。

  →鳳凰網《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將在5年內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

  

  11月10日,文昌國際航天城對外發布8條招商引資支持政策,多舉措吸引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企事業單位落戶。支持政策包括:獎勵新入駐企事業單位;支持航天產業發展;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優化產業用地基準地價;設立海南航天產業引導基金,提供股權投資支持;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建設;鼓勵中介招商;強化服務保障。

  →瀟湘晨報《文昌航天城發布8條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企業落戶》

  十月月度新聞TOP 10

  9月2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陝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003009)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交易。此次中天火箭發行總計3884.81萬股,發行價為每股12.94元,發行市盈率為22.9倍,募集資金約4.46億元。

  中天火箭控股股東為航天四院,實際控制人為航天科技集團,主要從事小型固體火箭及其延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火箭生產能力、高溫特種材料生產線、測控產品及箭上測控系統生產能力等項目的建設,覆蓋小型制導火箭、探空火箭、增雨防雹火箭、炭/炭複合材料、測控產品智能感知終端模塊及箭上單機產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003009!中天火箭,上市!》

  

  9月16日,民營火箭公司天兵科技宣布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天火」系列HCP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天龍」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的首飛投產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本輪融資是公司近半年獲得的第二筆過億元融資,由浙大聯創領投、載合投資跟投。自2019年成立以來,天兵科技已獲得浙大聯創、陸石投資、久友資本、英諾天使、老鷹基金、載合投資等機構的投資。

  天兵科技主要從事研製常溫綠色HCP液體推進劑、HCP火箭發動機和HCP運載火箭。產品「天龍一號」液體運載火箭將於2021年具備首飛條件,首飛火箭設計運載能力在三噸以上,已與數家衛星網際網路研製企業達成數億元的發射合作協議,並將在全球徵集衛星合作載荷。

  →泰伯網《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民營火箭公司「天兵科技」獲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9月19日,在2020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會上,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劍華,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星谷」項目。

  海澱區將為入駐「星谷」的企業提供產業投資基金、初創期房租補貼、研發投入補貼配套、人才落戶、人才公租房等政策支持。下一步,海澱區將密切對接國家層面在空天領域的重大部署,加快實施「星谷」發展規劃。

  →北京商報網《直擊中關村論壇| 打造千億級空天產業集群 中關村科學城「星谷」項目發布》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一型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本次發射是它的第二次海上發射和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的到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十一一箭九星!開啟海上發射常態化時代》

  

  2020年9月23日至26日,虹雲技術驗證系統應用示範外場試驗隊在舟山、北京兩地聯合開展了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雙信關站接力通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本次應用示範是機動式信關站完成研製後的首次異地部署,是雙信關站接力試驗作為應用示範工作中的第一個重要驗證項目。試驗的圓滿成功驗證了衛星網際網路多信關站接力使用的技術可行性、系統協同工作的協調性、任務規划算法的正確性和機動式信關站的可用性,為系統的進一步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未來,試驗隊員將開展低軌寬帶船載動中通用戶站海上應用示範等驗證工作。

  →新華社《虹雲技術驗證系統成功開展雙信關站接力試驗》

  

  10月10日,國星宇航與泰州易華錄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將在泰州市華東數據湖產業園及智慧姜堰PPP項目共建「園區之眼」AI衛星網際網路平臺。平臺建成後將以光磁融合、冷熱混合存儲為基礎,以湖存儲、雲計算、安全服務、高性能計算服務為應用,是城市和區域海量數據的匯聚地、數據開放和數據創新的生態圈。

  →國星宇航《國星宇航與泰州易華錄數據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

  

  9月17日,銀河航天透露,公司已在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完成二發星載荷研製,並計劃於9月18日進行載荷艙轉運。這是自今年初正式開始二發星型號研製以來,銀河航天首次在西安載荷AIT研發示範線上進行載荷研製工作。該示範線位於西安市航天基地,面積大可滿足年產10套載荷以上的總體生產能力,後期主要用於衛星天線和衛星載荷的裝配、集成等產品研發應用。目前,銀河航天初步完成低軌網際網路衛星的初級量產級配套生產,並在這條線上分階段分工序的部署部分自動化探索項目。

  →中國新聞網《銀河航天二發星自研載荷在西安交付》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科天塔)表示,全國首個針對霧霾綜合監測的商業衛星「絲路一號」衛星項目已啟動項目建設。「絲路一號」項目由三顆衛星組成星座,項目預計於明年下半年發射第一顆衛星,2022年前完成星座搭建。

  →騰訊網《國內首個霧霾監測商業衛星項目建設啟動》

  

  9月24日,由上海市政府指導、支付寶和螞蟻集團主辦的全球高級別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在上海舉辦。九天微星設計研製了一條周長超過3米的「大象項圈」,該項圈將與雲平臺配套使用,以解決雲南地區的「人象衝突」問題。據悉,九天微星和阿里相關技術團隊將再次前往雲南野象谷,進行大象項圈實體佩戴試驗,開展「人象衝突」解決方案測試。

  →北京日報《九天微星阿里合作,用衛星科技解決「人象衝突」》

  

  9月25日,在「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宣布衛星遙感技術將正式全面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用以解決信貸問題,該農村金融風控系統內部代號為「大山雀」。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國690餘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該技術,覆蓋全國1/3的涉農縣區。

  →泰伯網《上市在即,螞蟻集團宣布衛星遙感技術將正式在農村金融領域商用》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月報|星河動力完成A輪2億元融資,長光衛星完成24.64億元...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本月商業航天遙感領域火熱,國內商業航天領域投資出現井噴,單月出現3筆過億元的融資。其中,長光衛星的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研發投入、遙感影像質量、影像銷售收入是商業遙感企業的三大齒輪,一旦形成飛輪效應,加上衛星軌道資源先佔先得的壁壘,將形成巨大的競爭優勢。
  • 航天科技月報|星河動力完成A輪2億元融資,長光衛星完成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以及值得關注的熱點資訊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本月商業航天遙感領域火熱,國內商業航天領域投資出現井噴,單月出現3筆過億元的融資。其中,長光衛星的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研發投入、遙感影像質量、影像銷售收入是商業遙感企業的三大齒輪,一旦形成飛輪效應,加上衛星軌道資源先佔先得的壁壘,將形成巨大的競爭優勢。
  • 24.64億元!長光衛星完成Pre-IPO輪融資
    11月30,民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完成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據悉,該筆融資是目前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的一筆。長光衛星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遙感數據應用產品開發以及人才團隊建設等。
  • 「行業一線」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我國航天產業正傲然崛起
    12月1日晚間,我國科學家成功將嫦娥五號通過「自主跳傘」方式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嫦娥五號此番徵程目標很明確,就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約2千克月壤帶回地球供研究。從2007年的嫦娥一號到如今的嫦娥五號,我國「無人月球探測」共歷時13年之長,可想而知完成「建立月球基地」是怎樣的一個宏偉目標。所以對於我國航天產業發展歷程來說,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月球只是一個起點。
  • 航天科技月報|藍箭航天完成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以及值得關注的熱點資訊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本月商業航天領域繼續升溫,受到一二級市場的關注與認可。國內民營航天企業又出現了超過十億級別的融資事件,藍箭航天完成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的中天火箭也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並在連續數個交易日內出現漲停。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11月24日凌晨,瓊北古邑,椰林深處,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
  • 為啥說嫦娥五號是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 嫦娥五號出發,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史上5個「首次」
    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務。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
  • 「嫦五」歸來「長八」待發 歷數我國航天發射的新一代頂梁柱
    2020年接近尾聲,嫦娥五號馬上也要回家了,小編帶您捋一捋執行我國航天任務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火星探測器、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大型高軌衛星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實施發射。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由此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一看就懂!
  • 外交部:期待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都期待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平安凱旋歸來。嫦娥五號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後,於6日凌晨實現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容器已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對此,華春瑩表示:「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16年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這一夢想正在成為現實。中國探月全線的工程師、科學家勇於探索、攻堅克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全中國人民都在為中國探月科研人員的努力和智慧感到驕傲。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院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院領導,院綜合管理層部門及京區各單位領導、員工代表等共500餘人參加了歡迎儀式。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2019中國航天好戲連臺 重大衛星項目高歌猛進
    圖為長徵五號在發射架上。(新華社發)  1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中星2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入軌。10天之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完成「一箭四星」發射任務。中國由此拉開2019年航天大戲的序幕。
  • 事業單位科技知識:嫦娥五號的「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於2020年11月24日凌晨,搭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下面為同學們介紹相關知識點。【例題-多選】嫦娥五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將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下列關於嫦娥五號說法正確的是:A.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B. 首次月面起飛上升C. 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D.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空間的探索的步伐,古時候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這是古代人未知空間的幻想,而到了現在,太空飛行器的發明,讓人類有了探索太空的基礎,中國近些年來的航天技術也是日新月異的,中國把這些太空飛行器命名為神舟、嫦娥等等,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人最深情的浪漫,也是對它們的每一次飛行的最美好祝願。
  •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13所、704所、772所、7107廠、539廠、165廠、825廠、693廠、289廠、200廠、773所等單位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研製,助力嫦娥五號「九天攬月」。